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2025/11/04教案

此篇文章《赵州桥》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读“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参”等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会说出赵州桥的特点。会说出“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的作用个,并会运用。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举例说一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认识词语,会说出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的二三段反复朗读,说出第一句的作用,能够说出赵州桥的特点。

知识链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对世界的桥梁建筑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不仅科学水平很高,而且造型十分优美,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赵州桥被认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读一读,写一写。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细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积累好词好句,圈一圈,画一画,读一读。

4、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shè jì cān jiā héng kuà chuàng jǔ

( ) ( ) ( ) ( )

jiān gù tú àn lán bǎn bǎo guì

( ) ( ) ( ) ( )

5、我会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爪( )( )( )( ) 参( )( )( )( )

6、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7、质疑:读了课文,我还有疑问。

二、合作探究:

1、读了课文我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

2、快速默读第二小节,我知道这段是围绕第几句话写的。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3、默读第三小节,我知道本段是围绕第几句话写的,它是这样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请读一读。我还会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4、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

三、拓展延伸:

写赵州桥的雄伟时,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写美观时,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学习作者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 。

五、课堂检测:

1、我会填。

( )的遗产 ( )的图案 ( )的人民

( )的桥洞 ( )的桥梁 ( )的设计

2、造句。

(1)不但……而且……

(2)既……又……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 (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非常雄伟、坚固

赵州桥 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3、“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减少了冲击力

b、节省了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7、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来?

四、看投影系统地说说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3、4段,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第4自然段,领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自由朗读第三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2)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

“先总后分”

4、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练习背诵第3段

三、讲读第四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六、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七、启发学生思维,谈谈学习的感想

师: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多许多闻名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2、完成课堂作业本

板书:

赵州桥

总述 世界闻名

坚固雄伟

分述

精致美观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雄伟、坚固、美观”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3、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4、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届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能说说吗?今天我们要走进古代建筑与桥梁有关。这座桥没有万里长城恢弘气势,也没有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但它却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桥的宝贵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面对赵州桥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三.品读感悟,读懂“宝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

2.你能把这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吗?还能怎么说?(变换词序)

总结:有时句子中的词语颠来倒去,能合成不同形式的句子,但是句子的意思不变。

3.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点评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了“1300多年”?体会“历史悠久”)

4.质疑:1300多年,这的确是悠久的历史了。但我们知道在赵州桥之前肯定还有过很多很多桥。而它们为什么没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呢?看样子,只是说年代久远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州桥的宝贵,我们还得继续探究下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

2为什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或者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它雄伟。

生:“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读这句话,说一说从哪些关键词可以体会出赵州桥非常雄伟?(长50多米,9米多宽)

(2)估一估我们的教室有多长?赵州桥至少有几个我们教室这样的长度?(8.9米左右,5.6个教室长)

(3)足足有5.6个我们这样的教室的长度,赵州桥长不长?一起读,读出赵州桥的雄伟。(齐读)

(4)在今天,科技和经济都迅速发展的今天,别说是五六十米长的桥,就算是五六百米,五六千米,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有推土机,起重机,搅拌机,我们有钢筋,有水泥,有混凝土,然而赵州桥呢?它又是怎样的`呢?(全部用石头砌成)

(5)没有搅拌机的轰鸣,没有吊车的巨臂,也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有的只是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身背一块一块的大石头,建筑着这50多米长,9米多宽的大桥。你想说点什么?(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对赵州桥的赞颂)

(6)一起读出赵州桥的雄伟,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吧。

3.这段中有个长句子,挺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

出示语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指名读,正音

(2)这段中有没有你不懂的词语?

理解“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只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4)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

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②课文的这一句话清楚地介绍了“这种设计”的作用。作者用什么词把几个作用连接在一起?(既……又……)

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5)也正是这种设计使赵州桥巍然屹立于洨河之上一千多年。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1400年的岁月里成千上万的人曾经在这座桥上来了又去,可是它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旧了些。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它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它担惊受怕,但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可见,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板书:坚固(雄伟的旁边)老师在课前找到这样一个资料:这种敞肩拱的设计,直到公元1883年,欧洲才迟迟拉开序幕,比我们已经整整晚了一千多年。对此,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5)读出大桥的坚固与雄伟,读出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吧。齐读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起〉。节省了石料。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还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美观。

2:把那句话读一读,

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儿?告诉我们上面讲到了坚固,下面要讲美观。在这里起了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过渡,否则会让人感觉很突然。

4:赵州桥不仅很坚固,它的栏板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播放配有音乐的具体描写图案的几句话),仔细地感受与想象。

有的刻着两条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5: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

6: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得那么好,读一读,你一定会对语言也有所感悟。(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1:读得不够流畅。

师评价:我已经模模糊糊地看到栏杆上的图案了,谁能让我看得再清楚一些,这么不自信,再练习一下。

生2:正确、流利,但感情还欠缺一点。

师评价:我看到图案上的龙了,谁能让这些龙动起来?

生3:再指生读。(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认真听他读)读得声情并茂。

师:我看到了龙正在嬉戏呢!你们看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座桥不但坚固,起(配乐七度)

这么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把它永远留在脑海里吧。试着背下来,看谁能成为今天的背诵大王。自背——指生背(看课件)——齐背(看图)

师:1400多年前,就能刻画出如此惟妙惟肖的图案,可见,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四 总结全文

课文学完了,大家有什么收获?印象最深的词语记下来。

师总结: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是一座雄伟坚固的桥,是一座非常美观的桥。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悠久的历史、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3.学习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会简要地按一定条理介绍赵州桥。

4.感受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字、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赵州桥”的资料、图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已经学了《孔子拜师》的故事和《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赵州桥》看看。(板书课题,齐读)

2.从课题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物的文章。如果让你来介绍一座桥,你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呢?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如何为我们介绍这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1)出示词语:

赵县

安济桥

石匠

坚固

雕刻

智慧砌成

横跨

相互

抵着前爪

爪子

①读准第一行的字音,区别“县”、“具”在字形上的差异。 ②学习第二行中三个动词,理解意思。 ③区分第三行的多音字“爪”的读音。(2)读下列词语:

xiáo洨河

suí隋朝

桥dūn墩

chán缠绕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介绍赵州桥的,每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出每段要点。)

3.总结:一段话中,有些词语跟整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阅读时,抓住这些词语,能帮我们更快、更正确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写字。

1.读一读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

2.同桌互相提醒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结合学生提出的.书写难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重点指导:县:中间不能写成三横,倒数第二笔为撇折,不能写成竖折。

参:结构较紧凑,注意最后三笔方向、长短、间距。击:中间只有一竖。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赵州桥——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石拱桥?它怎么会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呢?它有哪些令人惊叹的设计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下节课的学习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课,初感“宝贵”。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赵州桥的。 2.面对赵州桥,作者这样感叹到:(出示句子,齐读)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受到赵州桥的“宝贵”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赵州桥的“宝贵”之处。

二、品读感悟,读懂“宝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

出示:

地点:河北赵县洨河桥名:赵州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年代:1300多年

2.你能把这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来说清楚吗?还能怎么说?(可以,变换词序。)

总结:有时句子中的词语颠来倒去,能合成不同形式的句子,但是句子的意思不变。

3.齐读第1自然段。(点评朗读: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为什么强调了“1300多年”?体会“历史悠久”。)

过渡:1300多年,这的确是悠久的历史了。但我们知道在赵州桥之前肯定还有过很多很多桥。而它们为什么没成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呢?看样子,只是说年代久远这一点并不能完全说明赵州桥的宝贵,我们还得继续探究下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全段共几句话?整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6句,围绕第1句话来写的。)

2.这段中有个长句子,挺难读,谁想来挑战一下?

出示语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指名读,正音。

(2)如何理解这段中的“创举”?(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指“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感受“创举”。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种“创举”?

(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桥墩。只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2)根据文字提示,让同学们画画这座桥。

(3)请学生上台介绍他画的赵州桥。

在学生介绍画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句话中每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无法将任何一个删除。(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赵州桥图片,看看你画的是不是与它相像。(出示赵州桥图片)

(5)教师: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座桥,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

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第2段最后1句话。)

②作者用什么词把该设计的作用连接在一起?(既又)

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请同学们用“既又”造句。4.感受“坚固”。

(1)教师: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1300多年。想象一下,这1300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

(2)交流想象。

总结:据统计,这1300多年,它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经淹到拱桥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人们担心拱桥会毁,然而它依然安稳地横卧在洨河上。赵州桥如此坚固,这都得归功于它巧妙的设计啊!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叹桥的坚固,还在感叹什么?(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来读读第3自然段,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十分美观的。(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2.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师:这些都是“龙”的图案,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等词语想象这几幅精美的画面。相信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

(2)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生动的画面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3)能工巧匠们把石龙雕刻活了,作者把石龙写活了,你能把这些文字读活吗?读一读桥上这些精美的图案。

(4)(出示几幅生动的云朵图片)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你能把它们写活吗?

仿写: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所有的____________。

3.课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3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文中是用哪句话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请大家用波浪线把它画下来。(认识过渡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三、感情朗读,升华“宝贵”。

1.学了课文,你能简要介绍赵州桥吗?(提示学生要从几方面,有条理地介绍。)

2.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能深切感受到赵州桥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了?用自己的话说说:因为赵州桥,它表现了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

3.赵州桥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自豪地齐读全文最后一段: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课堂小结。

我们祖国还有很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我们能从很多途径去获得它们的知识,你会从哪儿去了解更多的历史遗产呢?让我们去找找它们,读懂它们,相信你也会同今天学的《赵州桥》一样,了解他们的独特之处、宝贵之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赵州桥》的过程中,我首先抓住了“宝贵”一词,然后通过体会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分析了赵州桥的“创举”、“坚固”和“美观”,最后使同学们认识到赵州桥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从而回到“宝贵”一词。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具有连贯性,同学们记忆深刻。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篇5

一、导课

1、a、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越来越发达,如高楼大厦,桥梁等。这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现代化的桥梁。

(看现代化的桥梁建筑)

b、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雄伟、美丽……建设者十分的聪明、能干)

2、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他就是李春,不但设计还亲自参加建造了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时出示李春的头像)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它为什么会闻名世界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明白了。

二、新授

1、自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

(2)从课文中找出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用――划出。

2、检查。

(1)a词语、赵县隋朝石匠砌成桥墩

创举坚固智慧横跨创举

b近意词、

c反义词、

(2)课文。抽生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着,有没有读错的。

(3)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板书坚固、美观)课文哪部分在写坚固,哪部分在写美观?(第二自然段在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在写美观)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二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的优点呢?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呢?(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a、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b、洞顶上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

(3)那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呢?创举是什么意思?

a、帮忙理解:

这种设计指。它的好处,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b、(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既能够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c、“既……又……”是什么关系呢?(并列)

换成“既能够减轻桥身的重量,又能够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意思不变。

d、造句。

(4)朗读。

“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带着崇敬之情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5)刚才,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是先抓住重点词“创举”,然后再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此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单元提示,“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资料关系个性密切。阅读时,找出这些词句,想一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忙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下节课学习的时候就能够用上这种方法。

4、做个讲解员向在坐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世界礼貌的赵州桥。

《赵州桥》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二)看图说话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河面上,中间却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了。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2、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词卡让学生读。

3、理解生词。(质疑、交流)

4、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

3、初步理解"世界闻名"。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l)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句概括地写赵州桥非常雄伟。第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是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2)读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3)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过渡: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l)出示:"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句)

(2)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3)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的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4)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5)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6)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

3、朗读训练。

(六)小结

1、总结:

学习一、二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练习:

(1)赵州桥在_______省_______县。赵州桥也叫_________桥,它是________朝石匠_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有___________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__________,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三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龙的几种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有关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二自然段,回顾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三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体会工匠技术的高超,桥的美观。

5、研究书中是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的。(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1)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2)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3)栏板上只有这三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这3幅图案最精美。)

(4)"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的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6、朗读训练。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重点理解"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四)小结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树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多么深远。

(1)朗读全文。

(2)背诵二、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学习生字的字形。(同学交流最巧妙的记忆方法)

(五)作业

1、预习第10课《参观人民大会堂》

2、搜集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办一张介绍祖国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