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体育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体育课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增强个人的自信和积极进取信念。
认知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过竿及落地技术和投掷的`简单原理。
技能目标:
1、使9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提高跳跃能力。
2、通过投掷游戏,初步领会投掷的技术原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
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快速起动及闪躲等综合能力。
学习内容:
跨越式跳高(重点):过竿及落地技术;投掷游戏:打活动目标。
学习预计效果:
全课平均心率125次/分左右,全课练习密度45%左右,基本部分练习密度30%左右。
场地器材:
操场;跳高架10个、海绵垫8块、橡皮筋5根、小排球2只、录音机1台、磁带两盒。
一、课堂常规
1、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集队,向学生问好,声音洪亮。
向教师问好,明确课的内容和要求。
快、静、齐,精神饱满。
二、热身活动
1、游戏“钻山洞”
2、定位操:各小组组长带领本组同学练习(教师提示)
1、讲解游戏规则,示范;
2、学生手牵手游戏;
3、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
(1)积极参与,全情投入,认真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
(1)学生手拉手,不能松开;
(2)速度快,步幅拉大,注意不要与其他学生碰撞;
(3)要求动作准确、有力、舒展大方,协调有力。
成四小组,自由选位练习
三、跨越式跳高
重点:过竿及落地
侧向助跑(30-60度),一脚踏跳,两脚相继过皮筋,依次落地。
1、讲解、示范;
2、学生集体练习起跳摆腿技术,过竿技术;
3、让一名学生做一次,指出优缺点,分组练习;
4、统一高度练习后设定为70CM、75CM、80CM、85CM四个高度,学生自由选择;
5、左脚起跳的同学安排在旁边的场地上练习;
6、巡视指导。
(1)练习上步起跳、摆腿;
(2)起跳落地技术;
(3)练习步骤:①摆腿练习②大循环练习;③商讨高度自选练习;
(4)互相观察、思考动作要领;
1、积极参加练习;
2、放脚迅速,起跳快有力,摆动腿起跳后脚尖内转,起跳脚快速跟上,依次过橡皮筋落地;
3、学生选择高度练习时要尽可能保证人数相等;
4、注意练习中保持间距。
四、投掷游戏
“打活动目标”被击中队员出圈在体操垫上做俯卧撑男生3个,女生2个,做完后迅速入圈继续进行游戏
1、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男、女生各分为甲、乙两队,一队站圈外,一队自由散开在圈内,练习一段时间后两队交换位置继续游戏;
3、教师巡视,加入游戏中,活跃气氛。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起来,开发思维,如何命中目标,怎样躲避。
1、圈外队员不得进圈投击,只能投击圈内队员膝关节以下部位;
2、圈内队员不可出圈,不可触球,只能闪躲,违者算被击中。
3、球若停在圈内,近球的外圈队员可入圈拣球,但必须出圈才能投击。
五、下课方式:
1、课后放松(音伴)
2、下课造型
3、课堂评价
4、归还器材
5、师生再见。
教师参与其中创设意境,引导学生造型
学生主动投入,调整呼吸,放松移动中形成数字
听音乐放松,动作柔和、准确。
体育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1、篮球:运球(原地运球)
2、运球接力游戏
3、自选体育活动
二、场地及器材
篮球场
羽毛球4付 篮球15个 毽子6个
跳绳10根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运球动作,发展协调素质。
2、通过自选体育活动提高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培养个性。
3、通过游戏竞赛,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教学程序
准备活动 → 原地运球练习 → 运球游戏 → 选项练习 → 放松 → 小结
五、课堂常规:
1、篮球队长整队,报告出勤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训练的'内容。
六、徒手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运动
3、扩胸运动
4、腰部运动
5、正压腿运动
6、侧压腿运动
7、膝关节运动
8、手腕、踝关节运动
七、正式教学:
点: 1、教师原地示范及讲解运球要
身体姿势:运球时,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微屈,上体前倾,抬头平视。运球的手臂弯曲,另一手臂屈肘于胸腹间,以便保护球。
手型:运球手与球接触时,五指自然张开,用手指和指根以上的部位触球,掌心空出,手指、手腕要放松。
手按拍球的动作:运球时,应以肘或肩为轴,伸前臂,屈手腕,五指自然张开,主动迎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
重点:手腕柔和用力,迎球缓冲,掌心空出。
2、教师口令指挥练习,纠错,讲评:
形式:集体练习
队形:
××××××○○○○××××××○○○○
××××××○○○○××××××○○○○ △
注:△ 教 师
× 男 生
○ 女 生
3、游戏:运球接力
(1)等分四队站立。
(2)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向前运球,绕过标志物,把球运回,传接给下一位队友,然后排在本队最后。
(3)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队。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创设情境,烘托竞争场面。学生游戏时,教师应场外指导。
4、自选体育活动
(1)篮球
(2)羽毛球
(3)毽子
(4)跳绳
教师介绍自选体育活动内容,提出要求;学生凭兴趣自主选择项目,自由组合小群体;教师指派体育骨干协助组织管理。
5、讲评
6、下课,师生再见
7、回收器材
八、运动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练习密度:40%
体育课教学设计 篇3
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一的身体健康领域水平目标为要求,选用小学二年级《单、双脚跳跃》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探究并掌握单双、脚跳跃的方法。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主调,立足于培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营宽松、快乐的课堂气氛,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热爱集体品质。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并巩固单、双脚跳跃动作技术和能力。
2、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单、双腿跳跃技术动作和完成能力。
2、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身体灵敏、协调性及弹跳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社会适应性。
三、 教学内容
单脚、双脚跳跃
四、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兴趣很浓,好动,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技术传授结合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与他人配合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 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尝试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学习活动。另外本课设置了一个亲切和蔼、灵活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除了采用指令性集体练习外,也采用可非指令性的结伴练习形式,同时强调学生个体自由发挥的练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广阔空间。在练习中,更注重鼓励学生自我表现,让学生显示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体育课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程一年级的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_。
(2)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悟去亲身实践。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五、教学过程:
1、立正
动作要领:使身体保持正直的状态站立与地面,两脚跟靠拢,脚尖略成外八字状态,两条腿紧紧靠拢,膝关节绷直,两手掌五指并拢紧扣在两腿外侧,尤其是大拇指不能与其他的四个分家了,此时让中指与裤线重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整个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这种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觉身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上,千万不可以向后仰,然后保持住这个姿势,聚精会神的等带命令即可、
2、稍息
动作要领:在立正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右前方稍迈出一小步,而整个身体仍然是立正时候的状态,即挺胸收腹,两腿伸直,膝关节绷直,只有右脚动一下,其他各个部位不允许活动,稍息的目的是让你在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不像立正那样整个神经都绷的很紧),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变的松懈,那就没有队伍的样子了。
3、向右看齐
目的是使整个队伍矗立在同一直线上,它也是在立正的基础上,向右边转头,此时你只能看见相邻你右边的人的左脸部位,而却不能看见右边其他的人的脸,而且转头时注意保持身体的直立,不要向后仰,4、报数
队列常用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报数!做法:横队从右至左(纵队时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时向左转头)报数,最后1名不转头。报数是清点队伍人数的方法,应在立正姿势中连贯、迅速地进行。有时可在稍息时报数,但每人轮到自己报数时,必须立正。报完数后又自动稍息。根据队形变换,分组的需要或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采用1——X报数;奇数报数;偶数报数;间隔X报数等方法。报数要求必须准确,声音洪亮,转头迅速,训练报数时常采用报数比赛或报数游戏的方法。
5、原地转法
(1)、向右(左)转
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右(左)~转!做法: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初学时可采用分解练习,即1拍转动,2拍并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一动作。为了协调一致地掌握完整动作的节奏,练习时可采用随动作呼“1、2”。在教学训练中常因某种组织教学的需要,两路(两列)学生要同时向左向右转时,口令必须明确的指出转向目标。如两路纵队时,口令是面对面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面对面的队形。或是背对背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背对背的队形。
(2)、向后转
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后~转!做法: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原地转法是改变队列方向的动作。练习时应两脚同时用力转动,重心要稳,上体与腿一致转动,向后转时方向要正,防止左腿弯曲和两臂放松外张。教学时一般采用分解法。
体育课教学设计 篇5
一学情分析
我班是四年级,他们的天性是喜欢玩,争强好胜模仿力强,喜欢表现,好动,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人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针对他们喜欢的游戏,喜欢展示的共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我选择跳绳游戏,激起他们的兴趣,营造浓厚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氛围。
二教学理念
在设计理念上,渗透素质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快乐体验”“健康第一”的课题思想,做到人人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拔河》动作和方法的编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快乐锻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发展协调,灵敏的素质,促进智力发展。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拔河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对四年级来说,有趣的游戏情景最能吸引他们进入课堂角色,本节课,将以“拔河”为主情景,激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而然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2 第一关。
指导学生集体活动,用“广播体操”进行热身活动。
3 第二关。
设计踩尾蛇活动,通过“跑”“蹦”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开展热身运动,发展他们的迅速反应,灵敏运动能力。
4 第四关
设计“拼图”。以体育小组合作活动形式 ,促其思,启其智,炼其身。先进行展示和交流,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拼图,组成新小组进行有序跑练习,展示,让全体学生沉浸在愉快的学,练氛围中,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陶冶身心,增强意志。
六 结束总结
进行课堂小结,评价,颁奖,渗透德育,美育教育。
总之,本节力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及时鼓励表扬,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设计 篇6
体育课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