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流程】
一、前测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在故事里有凶恶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爱的小兔……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童话中的朋友(出示丑小鸭的图片)大家看看它是谁?你们认识它吗?想知道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丑小鸭,老师板书:丑小鸭(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反复拼读,同桌相互检查。
3、用“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用小黑板出示本课要认识的字,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5、听录音磁带,听完后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然后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第一幅插图,说说画面中的内容。
2、课文哪几个小节是写这幅图?
3、指名读一、二小节,说说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呢?
(板书: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过渡:丑小鸭来到这个世界上,它的处境如何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出示第二幅插图:
图上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丑小鸭为什么会挨欺负呢?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它?
⑴ 齐读三、四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都有谁欺负它?怎么欺负它?
⑵ 请你从这些人物或动物中找出一个,你扮演一下,它怎么欺负丑小鸭?(抓住“咬、啄、讨厌、孤单、讥笑、追赶、躲”等词语表演)
⑶ 小鸟讥笑它,可能会说些什么?
⑷ 受到欺负的丑小鸭哭了,它会想些什么?
⑸ 有了这么多想法,你们看它是怎样做的?(钻出了篱笆,离开了家,白天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5、看到别人都欺负丑小鸭,你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伤心、难过)所以我们要读出一种怎样的语气?(悲凉、同情)
6、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7、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齐读课文。
⑵ 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丑小鸭为什么悄悄地过日子?这时它看见了谁?心里怎样想?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着重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地在天空飞翔。)
⑶ 伴随着天气变化,它是怎样过冬的?(体会“冻僵、幸亏”两个词语,说明丑小鸭冬天无处藏身,处境悲惨,险些冻死)
⑷ 感情朗读五、六自然段,读出丑小鸭命运的悲惨。
8、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这时的丑小鸭和过去可不一样了,这时的丑小鸭是什么样呢?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丑小鸭变成什么样子?
(老师板书:天鹅、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⑶ 听音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在读中去祝贺丑小鸭。
⑷ 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假如又回到了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它们不知道是谁,可能会对它说些什么?
⑸ 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用惊奇、欣喜的语气朗读这个自然段,读后评议。
9、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或自己想演的角色试演,为演课本剧作准备。
10、学生选好伙伴编演课本剧。
四、达标深化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懂得了什么道理?
(要学会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再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课堂上我还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并借助外在的辅助手段,烘托气氛,让学生在情境中朗读,每次读后注意朗读评议,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给机会让学生创编并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课文中尽情地遨游,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特感受,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体验生活,将爱心和传统美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习活动中。
三、重视语言文字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例如: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负、讨厌、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通过学生表演,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在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哪些词用得好,并着重体会“惊奇、羡慕、冻僵、幸亏”等词。学生在积累这些词语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为课文的感情朗读,为今后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地图,观察台湾,介绍台湾。
台湾:是我国东南海峡上的一颗明珠,它属亚热带气候,风光秀丽,物产丰富。
风景区:阿里山、日月潭
2、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图
3、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看看我国宝岛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台湾美丽风光的课文。(板书课题:9、日月潭)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个别学生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再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5、认读词语
6、认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结构及注意笔画,如:
隐:左窄又宽,“急”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部件,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
展: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5、评议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2、认读课后“读读记记“的词语
3、导入:
日月潭可真美啊!为了表现日月潭的美,作者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的绝妙好词。请赶快把他们找出来欣赏吧!
二、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日月潭地处哪里?
(2)、日月潭的形状怎么样?
(3)、清晨、中午和雨中的日月潭有多美呢?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3、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1)、日月潭的位置:台中附近的高山上。(地理位置特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出示日月潭周围风景,借助画面理解“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的环境美)
(2)、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抓画线的词体会日月潭的形状美,随之出示光华岛、日潭、月潭的位置,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感受。)
(3)、日月潭的景色
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清晨湖面薄雾笼罩时的朦胧之美,并指导朗读,读出美来)
2)、“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高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和下起蒙蒙细雨的不同画面,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从而体会日月潭在天晴和下雨时两种不同的美,并指导学生对比朗读,表达不同的美)
三、美读升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美丽的台湾风光无限,让我们一起期盼它早日回归祖国,到那时,我们一起去日月潭游玩,好吗?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清晨隐隐约约
日月潭中午清晰可见
(风光秀丽)雨中一片朦胧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春天美景,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古诗,弄懂诗句意思。
2、感受春天美景及儿童生活情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春天的脚步",昨天我们学习了本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绝句》,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二首古诗《村居》,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所写。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朗读,指名读,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有读出节奏和韵味。
3、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这首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谁来提出来?
拂堤:轻拂着堤岸。
春烟:春天腾起的烟雾。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进行交流交流。
三、品诗古诗、感悟诗情
1、出示前两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指名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这两句诗中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你看到小草是什么样的?这绿绿的小草在春天里旺盛的生长,真是惹人喜爱,你们还想去读一读另外一些诗人笔下的小草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诗人写诗时所处的时间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尽同一种事物,也会呈现中不同的状态。
(3)这拂堤的杨柳真美!我们还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巜咏柳》,指名读、齐读。
(4)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景吗?
2、出示三、四句古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过渡)这迷人的春景,不仅吸引了我们,更让一群孩子欢乐不已。谁来读一读后两句诗。谁来说说后两句话的意思?谁放过风筝呢?谁来给大家描述一下放风筝的景象?
(2)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写人物的活动,写了孩子们放学后放风筝的情形,感受到孩子充满了生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闭目想象,老师有感情的范读。
4、齐读古诗,背诵古诗。
5、指导书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1、背写古诗《村居》。
2、摘录描写春天的诗句。
3、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并把自己看到的景色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村居
景(美丽) 人(生机)
赞美热爱春天
教学反思: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的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古诗是一幅有声的画。在学习古诗时,我首先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似乎听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大胆交流:看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小草长出来了;杨柳树也发芽了,长长的枝条垂下来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轻抚着堤面;孩子们放学了,在放风筝;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炊烟。听到了莺的鸣叫声;孩子们的欢笑声;下课的铃声。这样学生和诗人一起走进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一同欣赏那醉人的美景,从而使学生渐入古诗意境,达到人入画中、人融画中。
情感是古诗的魂。学生主要通过情感体验而喜欢读古诗,在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我特别注重创设情境,从情感体验为主线,首先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放纸鸢的乐趣。再引导学生交流情感从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春天的喜悦和赞美。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三、课时安排:2课时
? 四、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
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动物图片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特征,学生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讲故事:有一天,大象妈妈带着它的孩子来到草地上,对它的孩子说:今天我要教你学本领,说着,大象妈妈用它的大鼻子一卷,……
提问:谁还能讲出其他种小动物和妈妈学本领的故事?
三 探究新知 组织小组讨论。
引出课题。
提问:故事中的动物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组织同桌同学讨论。
如:河马嘴巴大,耳朵小。 松鼠尾巴大……
请几个同学根据图片给大家分析。
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提问:同桌两个人如何分工合作? 怎样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一个人制作妈妈,一个人制作孩子。妈妈大孩子小……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拓展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教学反思:互评学生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如问:“前面展示的作品哪个好?”就不如问:“你喜欢哪一个作品?”这样,就不会打击到没有被选上作品的同学。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结合淘气做三轮车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交流活动,建立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运算,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3的乘法口诀。
难点:
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口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课型:
新授课(计算教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瞧,淘气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主题图。
师:淘气制作的三轮车,一辆车需要几个轮子?两辆车呢? (二)自主探究
1.用圆片摆一摆,填一填。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分工合作,用圆片代替三轮车的轮子摆一摆,完成下面的表格。也可以用小棒摆成三角形,一个三角形中的三根小棒就是一辆三轮车需要的轮子,然后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摆、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2.编口诀。
师:现在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列出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吗?咱们来试一试。1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
生1X3=3,口诀应该是一三得三。
师:很好!就这样,那么2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3辆呢?……9辆呢?大家依次这样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编口诀,教师巡视,知道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3的乘法口诀。
3.记口诀。
师:想一想,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 学生可能会说:后一句口诀中的结果比前一句的结果多3。 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知道了三七二十一,我就知道三六十八了。 我是想之前咱们学过“三五十五”,那么就有“三四十二”“三六十八”。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哪些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3 的乘法口诀
1x3=3 一三得三 2x3=6 二三得六
3x3=9 三三得九 3x4=12 三四十二 3x5=15 三五十五 3x6=18 三六十八 3x7=21 三七二十一 3x8=24 三八二十四 3x9=27 三九二十七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篇6
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