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学会看病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雪上加霜、按图索骥”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3、培养学生锻炼自我,自立自强,能感受爱,回报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长大,父亲是你的阳光,母亲是你的月亮,你是父母的希望;我们滋润着人间真情成长,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地泪花畅想未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请看大屏幕,一同欣赏一组画面。(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这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请三名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妈妈都是爱孩子的,妈妈的爱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伟大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面对生病的儿子,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着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妈妈?(生谈看法)我们就一起走进20课《学会看病》去了解这位母亲。(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师:请看自读提示。(指名读提示)
(生按自读提示自读自划,师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三、品悟母爱内心,感悟母爱真谛。
师:找到描写母亲心理句子的同学请举手,你找到什么句子,母亲当时的心情怎样?
四、拓展总结
师: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呢?(生逐一回答。)师:是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是“精彩极了”的`鼓励表扬,还是“糟糕透了”的鞭策批评;无论是和风细雨的谆谆教导,还是言辞犀利的告诫警告,其实这都是对我们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学会理解父母的爱。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2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你生病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还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医院呢?(学生回答)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却忍心让他独自一人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板书课题。
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
2.开火车检查注音的生词。
3.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
研读探究,体会母爱
1.全班讨论。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其主要为:(1)鼓起勇气,劝说儿子独自看病,有意让儿子锻炼;(2)仁慈的母爱是她心软;(3)后悔;(4)看着儿子学会看病,勇气再起。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赛读。小组代表将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互相比一比,评一评。
角色朗读,感受母爱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倾诉体会,升华情感
1.说说读后的体会。读了课文,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
(1)文中的.母亲;
(2)文中的儿子;
(3)自己的父母;
(4)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等。
2.写一写。将自己学了课文后的体会,用最简洁的话写下来,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或中队园地上。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示母亲对儿子的爱。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和预习课文
一、欣赏歌曲,“说母爱”。
1、欣赏《母亲》,同学们这是一首送给谁的歌?(献给妈妈的歌)
2,叙说母爱:(播放课件母爱图片)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当我们呱呱落地的时候就已经沐浴在母爱的长河里,生活中母爱点点滴滴,看似平凡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特别的母亲,去感受那颗与众不同的爱子之心。
3、导出课题(板书:学会看病电脑打印好涂色买吸铁石)请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同学们预习时读了几遍?6遍,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充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欣赏课文朗读。然后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欣赏课文朗读,初步感知。(欣赏课文朗读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谈初读后感受。初读课文之后,母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可长可短,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二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2)把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1、小组合作,互相读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自然段。小组内交流问题和感
2、全班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这种情感。
3、二读课文,感受母爱。
看病前母爱心理研读:犹豫不决看病时母爱心理研读:后悔自责看病后心理研读:勇气回升
三、回归整体,读懂母爱。
师: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看似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却凝结着深深的母爱,其实像这种严厉的爱,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深沉的爱在硬逼你咽下鸡蛋的监视的目光中;深沉的爱在你不会做题时,让你先独立思考的严厉中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想到了什么?
四、倾诉体会,赞美母爱。
1、倾诉体会,赞美母爱。过度语:现在你们还小还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但总有一天会长大不再有父母的这份呵护。到那时,要想经受住生活的风吹雨打,现在就要经受锻炼。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把你想要说的话先写下来:
(课题课:注重写字良好习惯的)
⑴ 我想对文中的母亲说
⑵ 我想对文中的儿子说
⑶ 我想对自己的父母说
⑷ 我想对自己的同学或小伙伴说学生站起来朗读所写的话(配乐《秋日私语》)
2、师生互谈自己的收获
3、教师总结:同学们,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成长,用自己的成功,让父母放心。我们班同学行吗?(生大声回答:行!)
3、简介作者:文中的母亲锻炼了孩子独自看病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让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我们懂得了要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因为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她真是一位用心良苦地母亲。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毕淑敏 )
简介毕淑敏和照片。推荐文章:另外还可以去阅读《孩子,我什么打你》,介绍美文,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共读。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毕淑敏的博客
五、作业超市(多媒体出示)
1、生活中,有很多事我们是靠父母的帮助才完成的。今天回去,尝试独立做一件这样的事。
2、回家与父母共读《孩子,我什么打你》。写一篇读后感。
3、你希望父母以什么样的方式爱自己呢?给他们写一封信,说出你的真实想法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喋喋不休、按图索骥、忐忑不安、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从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并学会用此方法,描写人物内心。
3、体会到文中母爱的真谛是让孩子学会独立。
教学重点
从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学会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内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作者
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她是作风严谨、医术精湛的内科医生;她是专业、资深、性情随和的心理学专家;她也是感情细腻、文辞华美的著名作家。有人说她是文学的白衣天使。她就是毕淑敏。(出示毕淑敏简介)从老师刚才的介绍中,你获得了有关毕淑敏的哪些信息呢?(内科医生、心理学专家、著名作家)就是这样一位当医生的妈妈,却让儿子独自去看病,这位妈妈用意何在呢?相信大家读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明白当母亲的良苦用心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写的文章——《学会看病》。(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了解文意。
1、出示本课新词
理解词语,了解文意指名读,指导书写喋喋和骥
理解词语意思:
按图索骥骥:良马。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有个人叫孙阳,他很善于识马,人们都叫他伯乐,他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写成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没找到,却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后来这个词语指机械地照搬书中的知识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事物。
那么这个成语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请借助填空来说一说。
母亲让(儿子)借助(她给的看病提示)去医院(独自看病)。
总结: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大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好办法。
过渡:母亲为什么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在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的背后,这位母亲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语言和心理两方面来体会一下。
三、品读语言,了解内心
1、同桌两人分角色练习朗读1—20段中母亲与儿子的对话,读完后同桌两人讨论:从这段对话的背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生合作朗读。
过渡:通过朗读对话,我们读懂了母亲内心的想法,那么儿子出门后,母亲的内心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母亲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
四、品悟内心,感悟母爱
交流: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1、从这段话,你体会出母亲是什么心情?(后悔)(板书)
2、母亲后悔什么?(后悔没有陪他去看病)
3、句子中有个词雪上加霜。对文中的儿子来说,雪指什么?(指孩子生病了)我们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
孩子病了,当母亲不仅没有及时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霜”在课文里指什么?(母亲不急着带孩子上医院,作为母亲,本身就是医生可以自己给她看,不但没给孩子看,反而让他一个人去医院。)
小结:看,这里不但写出了我后悔,而且把后悔什么也写具体了,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细腻,紧紧吸引住了我们。
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A、指名读。
B、词语是有感情和温度的,有些词语听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而有些则让人觉得冰凉如水。读词语“艰涩”,你有怎样的感受?
C、中国的词语很神奇,再看“坠”,这个字是个会意字,在古代,它表示东西从高处落在土地上。请你给坠组个词。这些词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坠可以感受到忐忑不安,坠速度快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中国的汉字真是独具魅力。)
D、请看词语“忐忑”,这个词很有意思,先读准它。从字形上来猜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的,就是——忐忑不安。)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那谁能读出母亲的忐忑不安,谁来试试?
E、融入感觉,读。
每一秒时间的流逝,都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请你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总结:从坚定到犹豫,从犹豫到后悔,从后悔到自责,从自责到痛苦,从痛苦再到后来的欣慰,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得真实而生动。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感情变化表达出来的。我们以后在写作文当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心理活动描写。(板书:心理活动描写)
(坚定犹豫后悔自责痛苦欣慰)
五、课堂练笔,体会心情
母亲就这样,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脚步声了。此时此刻,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孩子为开头,写几句母亲想对孩子说得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孩子——。”
学生练笔,交流。
六、感悟主题
1、同学们,母亲仅仅让儿子学会看病吗?还让儿子学会什么?
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这正是母亲的良苦用心啊!一起读一读母亲的真情告白吧!
出示:最后一段。
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练了孩子,也让我们从中获得启示思考。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相信大家对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
2、小练笔:学习作者矛盾的心理描写,根据提示场景写一写。
买文具时,店老板多找了5元钱,我手里捏着这5元钱,心里想……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课,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新闻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读报的时候发现了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大家想读一读吗?(出示“新闻”)大声读一读,读完告诉我你对这则新闻的看法。
新闻:
一个孩子看病六个家长陪同 陪诊大军加大医院负荷
本报讯: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绍兴市人民医院人满为患。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医院里更多的竟是陪在孩子身边的家长,儿科门诊室内,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好几名家长陪着来看病。前天,一名2岁的男孩因发烧来医院就诊,陪同他前来的家属竟然有6人,连80岁的祖奶奶也颤巍巍地陪着宝贝曾孙子打点滴。“规模庞大”的陪护家长队伍,把原本就拥挤的急诊室挤得更加密不透风。有医生提醒家长,一名小病人,陪同家长最多不超过2名为佳。
(学生说看法,老师相继穿插:你有过这样爸爸妈妈陪同看病的经历吗?)
师:是啊,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尤其是中国的家长,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自己的子女。可是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没有陪孩子去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她当时是怎么想的?她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齐读课题《学会看病》。
二、初读课文,熟悉大意。
1、根据自学提示,朗读课文。
师:带上老师给你们的`自学提示,大声读一读课文,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自学要求: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新词,读通句子。
2) 标好小节段,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出示本课新词
打蔫儿 拖沓 艰涩 怔住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忐忑不安 按图索骥
师: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成语特别难理解,按图索骥。谁来简单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骥的意思就是——(良马)。
师: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个识马高手叫孙阳,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写成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千里马没找到,却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后来这个词语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事物。
师:那么这个成语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谁能借助老师的填空来说一说。
母亲让(儿子)借助(他给的看病提示)去医院(独自看病)。
齐读主要内容。
师总结:利用文中的关键词大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略读课文的好办法。
三、研读对话,初识母亲的“狠心”
1、研读“病得不轻”,体会到母亲的狠心。
师:母亲是在孩子怎么样的情况下,让他独自去看病的?(学生说,生病且病得很重)
师: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能证明孩子病得不轻的词语或句子。
交流:
打蔫儿 (无精打采) 沙哑 滚烫的手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较平日拖沓。
师:孩子病得不轻还要让他独自去看病,用一个我们刚学过的成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你觉得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可以用文中的词语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
交流:狠心,残忍,冷漠
2、研读“步步逼问”,体会母亲的狠心。
师:从文中那些句子还可以具体看出母亲的狠心?(一连串的“逼问”。)
出示“逼问”的对话描写。师生配合朗读。
什么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又问)
男女生配合朗读(请女生读出母亲的步步紧逼,冷漠狠心。男生读出儿子的虚弱。)
师总结:这还真是一个狠心、冷漠、残忍的母亲。
四、精读内心独白,认识母亲的“慈爱”。
1、展示母亲内心矛盾。
师:可是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凭自己初读的第一感觉,谁来说一说?
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
这样就是左右——生:为难,
师:进退——生:两难
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
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
师:注意感叹号
再指名读,齐读。
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
出示句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
点名读,齐读。
2、精读内心独白。
师:下面我们就要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请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句子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说说理由,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出示: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
(学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从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中我们读到了矛盾,斗争和煎熬。做出这个决定,对母亲来说也非常痛苦。
4、研读22小节,揭示母亲的慈爱。
师(出示22小节):请齐读22小节,找一找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母亲的痛苦。
第22小节: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 时间过得快还是慢?(度日如年)
艰涩:换成“缓慢”可以吗?艰难苦涩 沙漏:出示图片 坠:换成“落”可以吗?坠字感觉更重,更痛苦。
2) 练习朗读,读出母亲的痛苦,度日如年。
师引导:每一秒时间的流逝,都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请你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课堂练笔。
师:母亲就这样,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脚步声了。此时此刻,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为开头,写一写母亲想对孩子说得话。
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
学生练笔,交流
师: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啊!学到这里,徐老师不禁要问这个母亲残忍吗?冷漠吗?狠心吗?这也是一个很爱孩子的母亲啊。
五、感悟主题。
师:孩子最后有没有学会看病?读一读第25小节。
师:母亲仅仅教会了孩子看病吗?还让孩子学会了什么?
学生预设(独立面对生活,学会独立。)
师:而对母亲而言,经历了内心斗争和煎熬,看到儿子顺利回来,她又学会了什么?(齐读26小节) 提炼出:学会放手
师:是啊!或许对母亲来说,孩子跌倒了马上扶起来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也是一种爱;孩子生病了陪去医院看病是一种爱,让孩子自己学会看病也是一种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是一种爱,而让孩子学会独立,自己学会放手是一种更伟大的——母爱。(板书:母爱)
师: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对孩子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出示27小节)有没有词语不懂?解释“聊胜于无”。读一读。
六、阅读拓展
师:知道这篇文章中的母亲是谁吗?她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旁边是她的儿子芦淼,现在已经得到了三个硕士学位。他们母子合作写成了一部《母子环球旅行记》,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这篇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人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习本,不但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而且要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炼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喋喋不休、按图索骥、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过程:
1、背诗导入,质疑母爱 、背诵《游子吟》同学们,你们会背很多诗歌,刚才我们已经展示了,还记得这一首吗?《游子吟》
2、千百年来,母亲的爱就像这贴身的衣服,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你摔倒了,母亲会——(生接答)你饿了,母亲会——()你生病了,母亲会——()
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由读文。
自读要求:
①自由读文,把不熟悉的词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利。
②想想写了一什么事?
2、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打蔫儿
拖沓
喋喋不休
按图索骥
艰涩
忐忑不安
深深谴责
聊胜于无
①指名读准词语
头两个词文中是描写谁的?(病中的儿子),“打蔫儿”是怎样的?(显得没精神,头抬不起来,)“拖沓”形容什么?(步子沉重……)这两个词正描写出儿子病时无力的模样。
②师:儿子还没有成年,病中的他显得那么虚弱。此时此刻,他多么需要——(生接答)
③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妈妈会怎样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亲却是怎样做的?
④概况全文大意。谁能把这两个意思连起来说说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潜心会文,读懂母爱
(一)创设情境,体会狠心 、师:在你看来,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是怎样的母亲?谁来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2、出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板书“狠心”)
师:你从这句话哪个词读出了母亲的狠心?
生自由回答。(体会“雪上加霜”)“雪上加霜”指什么?(让儿子独自看病)
是呀,儿子不过十二三岁,还从未一个人去过医院,我却让他在生病发烧时去医院,所以——--“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看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3、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现了母亲的狠心呢?生自由答。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这句话里哪个词最能表现母亲的残忍?
(板书:逼问)怎样问才叫逼问?(步步紧追,问了再问)逼问谁?(逼问病中的儿子)
4、师生对读,体会狠心
①我来演母亲,谁来演我儿子?只读母子间的对话。
儿子烧的滚烫,我没有马上给他找药,却逼问他,要他同意独自上医院,这怎能不让人觉得——“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从这段对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样的母亲?
生:这是个——的母亲,这是个——的母亲(冷漠、残忍)
②分男女生对读,带着这种冷漠、残忍,女生来读母亲的话,男生读儿子的话,相机指导读出逼问的语气和儿子虚弱的语气。
小结:孩子都病得打蔫儿,一般的母亲想都不敢想让他独自去医院,文中的母亲却逼着儿子做出了如此大胆的决定。我怎能不想——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
想像补白,情境写话
播放音乐,分组写话。儿子独自去看病,会遇见什么困难呢?想象一下
①、在寒冷的大街旁,儿子拖沓着脚步,焦急地张望着,出租车怎么还没有来呢?想像儿子是怎样冒着严寒站在街边等车的,写一段话。
②、在拥挤的医院大厅里,儿子是怎样孤零零地排队挂号看病的?
③、在散发着浓浓药味的注射室里,耳边是病孩尖利的哭声,眼前是别人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儿子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6、交流写话,引读煽情:
学生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反复读: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在孩子生病时——
引读:是呀,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因为就是想锻炼他——相机理解“按图索骥”。师:第一次带着儿子去医院看病了,第二次儿子可以照着做,这就叫“按图索骥”。
(二)细细感悟,悟痛中爱 、师:读到这里,我不禁要问,面对病中的儿子,母亲真忍心这样做吗?这到底是不是狠心的母亲吗?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理由来说说。(出示)再读文,划记文中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②了解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古代一种计算时间的工具)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师:你从母亲把时间比做沙漏体会到了什么?(板;度日如年忐忑不安、担心)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度日如年)
③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④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小结: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
(四)想象说话:这时候母亲最心痛什么?(一路上,他摇摇晃晃的走着,会不会有危险呢?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儿子排在长长的队伍中,他受得了吗?又要挂号、又要交钱,儿子知道怎样做吗?)如果你是母亲,这时你最想儿子说什么?
填空: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十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想(),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二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想(),心疼痛的又收缩成一团;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吗?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四)悟悔中情
你还从哪些语句能感受母亲并不狠心?体会“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你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犹豫、后悔)“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坚定信心)
四、诗歌诵读,升华母爱 、导语:同学们,你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2、母亲逼着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学会独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内心却犹豫、忐忑不安,这些心理变化都源于对儿子深深的——生接“爱”(看板书画心形)这是一种怎样的爱?(生接)这是一种……
附: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