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1
孩子就像花儿一样,等待人们的细心浇灌,才会从幼嫩的细芽中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等待花开的过程是期待,是满足,是欣慰……各种感触萦绕在心间。在这一个学期中,我在孩子们的笑容中圆满的完成了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一些感想分享给大家。
一、提升自己
只有不断地学习,保证在孩子们心中高大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教导他们获取知识。在幼儿园的工作当中,不能以为自己教的都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也不要以为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够糊弄住孩子们就荒废了学习。享受学习带给我们的快乐,带给我们的成就,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深入学习。
二、安全教育
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越来越多车辆穿行的马路中央,而幼儿现在是在逐步的认识世界,对外界格外好奇的时刻,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们时就要格外的注重安全教育。在班级里举办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在平时时刻提醒家长与小孩,让孩子形成安全意识,注意保护自己。
三、寓教于乐
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因此枯燥的学习可能是他们讨厌上学,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学不到知识,孩子产生厌学心理是很难去除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开展不同的活动,将知识融入进去,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以及教学资源,观察其他老师的教学方式,了解孩子的内心,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举办不同的教学活动,调动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四、日常生活
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是在幼儿园中度过,因此我们教师需要时刻注意是否有突发状况发生,同时幼儿园中孩子多,教师少,所以我们要帮助幼儿建立与培养同学关系,让他们友善相处。
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通过一些评比,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对落后的同学暖心鼓励。通过这些来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以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基础。
五、家园互动
在教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密切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的基础情况以及在幼儿园当中的表现。在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时,积极地向家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对幼儿的教育进行支持。
欢乐的学习时光已经过去了,迎来了长久的假期,我这一学期的工作也已经到了尾声。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在新的学期,我会吸取经验,更加努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2
对于一种工作,时间长了总会有自己的感想,我也一样。每天看着那些孩子嬉笑,打闹,让我想起了我童年的快乐时光,童年的我也像现在的他们一样天真,无邪,感谢他们让我体会了完美的童话故事的上演。
工作的日子是甜的,孩子与我之间有了感情,突然有一天,有个孩子拿着一块糖果跑过来和我说:“老师,这是我带给你吃的!”我好开心,说明孩子们还是喜欢我,记着我的!偶尔,孩子们早上来园时会在门外躲着,来个突然出现,我并不觉得这样他们就不乖,反而想是孩子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孩子们还喜欢在我背后躲,他们是想和我一起玩闹,我就尽量配合他们!因为我发现这样他们会很开心!
工作的日子也是苦的,每天都在为孩子的开心而做着很多东西,弄到手酸,但是他们的一句开心就能让我很肯定、很坚信的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好好干下去!我希望自己每天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新意!
幼教工作平凡普通,只是社会中的沧海一粟。幼儿老师却是孩子们灵魂的工程师。我的成长经历和几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得用真心、真情、真爱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让生命快乐成长的春天。我爱每一个孩子,我将我的心融进孩子们的心灵的角落里,将笑脸带给他们。让孩子们真的觉得班级是个快乐的大家庭!我在想,孩子们进步了,我也在进步,我会加油的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3
孩子,老师谢谢你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弹指一挥之间,我从事幼教工作已经七了。说实话,幼儿工作是烦琐的、平凡的、辛苦的。既没有骄人的成绩,也没有惊人的壮举,有的只是孩子的吵闹、哭泣,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心烦,但是我依然还坚守在这里。我不敢说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更不敢说为之付出了多少,我只想说是孩子感动了我,让我为这份事业无怨无悔,我要说孩子,老师谢谢你。
还记得那时我刚从小学调到幼儿园,由于从事了几年的小学教育工作,面对的都是一些大孩子,独立放手惯了,突然面对这些小孩子,我十分茫然不知所措。这些幼儿什么都不懂,什么事情都要老师去做,一会又有孩子要尿尿,一会又有孩子要喝水,我当时觉得烦极了,这些孩子怎么这样难缠呀!真后悔到幼儿园来。于是,我的情绪就不对了,一天到晚总是不开心,脸上看不到一点笑容,并且我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差,在班上动不动就会生气,孩子们看见我也觉得很害怕,一点都不和我亲近,家长对我的评价也不怎么样,一时间我对上班完全失去了信心,对我从事的幼教工作也开始质疑了,觉得自己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该做这份工作。于是,我整个人完全象泄气的皮球,无精打采。
就在我对自己的工作根本没有信心的时候,我却在一次幼儿离园后,在我的包里发现了一张孩子送给我的小纸条,上面画了一个笑咪咪的老师,写上了我的名字,还说我是最漂亮,最让他喜欢的老师,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原来我在孩子的心目中也不是那么差,还是那样有魅力。在最后还写了一句话,希望老师以后要天天开心,永远快乐,我真的感动的说不出话来,原来还觉得那么不懂事的孩子,其实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感到欣慰呢?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有工作的活力,为了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我也应该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开开心心的和幼儿度过每一天,孩子,老师感谢你让我明白了教师的快乐和职责。
的确,孩子虽然小,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有让你烦恼不断的事情,可是他们也能带给你很多快乐和激情,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别为自己是一名幼儿老师而烦恼,要和这些小宝贝们愉快的过好每一天。加油吧!幼儿教师们。
最后,我还要说“孩子,真的谢谢你!”
我年近五旬,先后在乡初中、戴帽高中、一般高完中、重点中学从教二十四年,对教育的感触很多,尤有两点心得至深:一是转化差生;二是实施课改。
一、转化差生。
教育很大程度是在教育差生,教育转化一个差生比教好一百个优生更难,更有意义。
(一)我对差生讲。
你埋怨自己笨吗?人生下来都是一字不识、一丝不挂的,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而是后天的努力和勤奋造成的。你一天比别人少做一道题,十天就少做十道题,一年就少做365道题,十年就少做3650道题。而事实上,你每天比别人不只是少做一道题,还少记一个单词、一个公式、一篇课文、一首小诗。长年累月,看见别人“出口成章”,见题就会,而自己见题就晕,见作文就头痛。于是感叹自己笨,为什么没有别人聪明,甚至埋怨起父母:就是他们把我生笨了。别人的聪明,何处来?勤奋来。你不知“熟能生巧,流水不腐”的道理。一个人,越不用脑,越不学习,大脑就会生锈,就会退化。十多岁的人,一百多斤的身体,得个几岁的脑子,难怪别人说你是瓜娃子。我认为:没有笨蛋,只有懒汉。在这里,我有一个故事要给大家讲:铝锅、铁锅、铜锅。铝锅吸热快,最先加热,过了是铁锅,最后是铜锅。但是,散热最快的也是铝锅,而散热最慢的是铜锅,保温性能好的就是铜锅了。同学们,有的理解得快,记得快,但搞忘记也快;有的同学理解得慢,记得慢,但一旦理解了,记住了,就很难搞忘。有些同学,自以为聪明,老师一讲,他就懂了,就不听了,下课后也不认真复习,结果徒有一世聪明,成不了正果,成不了大器,只会感叹:“要是我努力的话,比××都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我对教师讲。
高高围墙,为什么关不住学生外逃的心?我有个生动的比喻:这些外逃的学生,就像田里的鱼儿,一遇涨水,它就会不顾一切冲破栅子向江河奔去,用竹篓把它接回来,遍体鳞伤的鱼儿下次涨水照样要外逃。学校就像是田,社会就像是江河,每个人迟早都要步入社会,但是江河有险恶,年幼无知的学生过早步入社会,就像小鱼混入江河,是有被大鱼吃掉的危险。在我看来,学生外逃,错不全在学生,学校或教师的教育有一定的责任。如果学校或教师的教育让学生是快乐的、幸福的,他们会外逃吗?我们应该给这些差生更多的“阳光的呵护”。周末,可以与差生一起打乒乓、捉鱼虾等,快乐之余再让他们看书、做作业,让他们没时间、没机会进网吧等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地方。课堂上,要更多地关爱差生。打个比方,某个内容就像是两百斤的担子,挑得起两百斤的学生就一次挑过去,挑得起一百斤的学生就分成两次挑过去,一百斤都挑不起的学生就分成几次把它挑过去。如果说一节课的时间只够挑一次,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吗?答案是肯定的:有。200斤、190斤、180斤……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位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收获,这就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追求。一节课,必须让学生有收获,绝对不能让差生一无所获。现在的孩子快乐吗?读书是他们每天的唯一的事,每天在教室十多个小时,长年累月,特别是差生,教师讲的他们大都听不懂,还要假装着在认真听,能快乐吗?每天来自教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太多的压力,能快乐吗?他们需要快乐吗?这些问号,为什么不能警醒我们教师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收获点快乐呢?一节课,让学生收获知识、能力的同时,收获点快乐是必须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转化差生,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教师转化好了一个差生,就是转化好了一个人的前程,就是再造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二、实施课改。
课改,谈起闹热,大多没干,或者是有人听课时装模作样课改一下,平常还是老一套。我先后从副校长、书记、校长等角色,推动过两所学校的课改,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课改为什么就这么难?
(一)课改绝非易事。
从各地学习归来,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田坎上吼得多欢,下田栽个弯弯”的人还不少,都说要课改,就是不知道哪条黄瓜做种。大家都在观望和等待学校给出个课改模式。“学校说怎么改,我就怎么改。”但是,强迫教师课改或者说因课改而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这样的课改教师是不欢迎的,是有怨言的,是坚持不下去的。过去,有些农民明明看见别人田里的杂交稻长得好产量高,自己田里的常规稻长得差产量低,但他就是不种杂交稻,何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课改,“一张嘴一枝笔”几千年来的授课模式让我们有些教师顽固守旧,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二)从跳高姿势谈课改。
每一种教育理论都有相应的教学模式。全国课改理论多,模式也多。有位老教师去了杜郎口两次,他给我们讲:“杜郎口模式是地球上最佳模式吗?”是啊,老师们,扪心自问:我的教学方法,是最佳模式吗?不是最佳模式,我该怎么办?下面我讲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家从中能够受到一些启发。
大家知道,跳高有几种姿势,哪种是最佳姿势?在跳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曾依次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几种姿势。1864年“跨越式”创造了1.70米的第1个世界跳高纪录。1895年,“剪式”创造了1.97米的新纪录。1912年,“滚式”使人类首次越过了2米的高度。1923年,又创造出“俯卧式”,这种姿势很快就被运动员们所接受。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39名跳高运动员中有38人采用这种姿势,使“俯卧式”达到了巅峰,应该说“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势。然而也是在这届奥运会上,一种新的过杆动作开始崭露头角,它就是“潜入式”却没有被人们采用,人们依然认为“俯卧式”是跳高最佳姿势。在美国波特兰学校,有一次,体育老师叫学生们练习跳高。学生们先一字排开,后来队形逐渐散乱。当老师点到福斯贝里时,他已经靠近横杆,来不及转身助跑,只得背对横杆,就地腾起,竟奇迹般地越过了背后的横杆,四角朝天倒在沙坑里。这个滑稽动作使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可是这位体育老师不但不责怪福斯贝里,反而被他那与众不同的姿势折服了,马上为他丈量高度,成绩为1.15米。这年,福斯贝里11岁。福斯贝里这种不得已的跳高姿势,完全否决了“俯卧式”这种最佳姿势,背杆而跳,会是最佳姿势吗?在漫长的练习过程中,福斯贝里坚持这种姿势,却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和讥笑。但福斯贝里对这些热嘲冷讽不屑一顾,依然背杆而跳。1963年,16岁的他跳过1.77米;1965年,18岁的他跳过2.00米;1967年,20岁的他跳过2.10米;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21岁的他以2.21米登上冠军宝座,从此“背越式”成为地球上跳高最佳姿势。福斯贝里的标新立异和体育教师的慧眼识才,都值得我们教师学习。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4
11月3日上午,听了孔淑丽园长讲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保教结合”的讲座,我了解了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一名幼教老师,要以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恰当把握集体生活中常规要求,最大限度的解放幼儿手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树立一日生活中处处是教育的大教育观,紧紧抓住各个环节。
在生活环节中老师重点从四个方面讲了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入园
要让孩子愉快来园。幼儿愿意来园就要让幼儿内心感到在幼儿园很快乐,这种快乐来自老师喜欢我。我们喜欢孩子就要让孩子接受到我们喜欢他的这种信息。
二、进餐
幼儿在进餐时往往老师规定太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剩饭,要大口大口的吃等太多太多的约束。这就使孩子觉得做什么事都要在老师的约束下进行,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忽略了孩子的心声,影响了幼儿自主的意愿。作为教师我们要灵活掌握孩子的情况给他们一点空间,老师只需要求幼儿在不影响自己和同伴的情况下进餐就可以。
三、喝水
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喝水少,一些“负责任”的老师总爱让所有孩子喝同样的大量的水,而幼儿总爱偷偷把水倒掉。教师没有必要强制幼儿喝大量的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了解孩子的饮水量,引导他们自愿喝水,从而养成饮水的好习惯。
四、午睡
要了解所有幼儿的睡眠习惯,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关注幼儿午睡安全,这很重要。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讲解,使我深深感到幼教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孩子的切身利益出发,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更好的为他们营造学习和生活环境。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5
还记得,每当别人问起,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幼儿教师。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多好的职业啊!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多开心啊!”这是很多人的赞叹之语。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觉得这个行业轻松,也不累,就是每天带小孩玩玩而已。在没有踏上工作岗位之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幼儿教师不用每天顶着老板的压力,不用每天为业绩发愁,更不会为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而烦恼,因为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充满童趣的小朋友。但当直到我真正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主班老师。自豪而又兴奋的来到了孩子们中间,我幻想着以后的生活一定很精彩。可是一段切身的体验经历后,才知道幼儿教师那张挂满微笑的脸庞后面藏着许多的苦辣酸甜。
苦
每天要比其他人更早地起床上班,从进入园门的那一刻起,调整好自己的心情,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带班时,绝不能有半点马虎,作为年轻老师,也许经验不够丰富,但是我希望我能尽自己全力多给孩子们一点呵护。我想,每位幼儿教师,以自己不同的经历,都存在一份或多或少,一样的,不一样的感触。带着这份感触去学习着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幼儿教师,其实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并不容易,还应该不断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凭借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拥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舞台。
辣
家园共育,永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记得,以前刚带班的我,每次和家长交流时,都会脸红,不知道如何去沟通,甚至看到家长来了,都会躲得远远的。现在能够主动大方地和家长交流,“今天某某宝贝表现得怎么样?”或是:“某某宝贝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后面才懂得家园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也请家长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多给老师一点尊重和信任,用心灵握手!
酸
幼儿园的工作是那么的琐碎与平常。吃饭、上厕所、洗手、就连喝水这个环节都要老师去督促,去检查。还要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户外活动时,还要看一看,摸一摸宝贝,冷不冷?热不热?是不是流汗了,要不要换衣服等等。每天如此循环,一天下来嗓子嘶哑,很是心累,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害怕小孩打架,害怕他们磕着碰着,每天下班还要解决家长的各种问题。回顾这一年里,孩子们刚入园时的哭闹的情景依旧记忆犹新,一个个哭着找妈妈、找爸爸,找奶奶,而现在他们早上都是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大声叫着:“老师早。”这一幕幕清晰地在脑海中浮现。这瞬间,我越发感觉到孩子们成长了很多,懂事了很多。
甜
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来说都是重复着昨天的节奏,孩子的心是纯净的,是无私的,每当听到一句句暖人的话语,”老师,你怎么了?”“老师,我爱你”,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
古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如果你是一名幼儿老师,我相信你每天都会在笑声中渡过,那是孩子们带给你无时不刻的欢乐,这就是幼儿老师永远年轻的秘密。选择做一名幼儿老师的职业是崇高无尚的,教导着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在进步及快乐的同时,我也收获着更多幸福。
我骄傲,我是一名幼教工作者!
幼儿园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篇6
经过半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对于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幼儿园的工作以来,看到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实践体会,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更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和爱护孩子们。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