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管道》,大家知道管道吗?出示管道图片,说明管道的用途。
提问:课文中的管道是用来干什么的?解决了村民的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介绍作者:贝克〃哈吉斯
提问: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课文中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
课文中的人物柏波罗和布鲁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管道》课件,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方面?这几方面是怎样联系的?学生看后,分小组讨论,试着回答,老师指导。分析课文,深入理解:
(1)分段,列小标题。(提水、计划、修建、完工、蓝图)
学生试着回答,老师点评,说出不同分法的不同理由。
(2)演示课本剧,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提问:
A、柏波罗和布鲁诺是什么关系?有什么特点?
B、两人接受了什么任务?任务完成后,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的想法对?说说自已的.看法。
C、柏波罗提出修管道,两个人的意见相同吗?柏波罗是怎样做的?布鲁诺又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谁的做法对?为什么?
D、柏波罗修管道成功了吗?他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4)、学生交流自已制作的故事连环画,讨论回答以上问题,老师指导点评。
(三)拓展延伸,总结经验。
(1)读了课文之后,说说制约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
(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客观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济条件、社会背景、舆论影响、历史经验……人为主观因素包括聪明、勤奋、坚强的意志……)
(2)如何取得成功?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点评。(在一定客观因素下,个人成功取决于聪明、勤奋、坚强的意志,其中勤奋起决定因素)
(3)学生交流成功经验。
(4)学生举例说说自已成功的事例,老师相机点评。
(5)播放《电灯的发明》,让学生通过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来理解勤奋与成功的关系。
(6)柏波罗和布鲁诺起初是的朋友,后来有了矛盾,最后又恢复了友谊,说说同学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老师点评:(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四)课文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明白多动脑筋想方法,勤奋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多思考,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五)作业:
写一篇《管道》读后感。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3、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读单元学习提示,看看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1、生活是一本书。
2、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词语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一会儿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词语和句子。
(1)交流字形词意。
(2)屏幕出示词语检查。
(鱼饵、鲈鱼、操纵、鱼鳃、翕动、皎洁、嘴唇、沮丧、抉择、告诫、实践)
(3)把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为什么坚持要“我”这么做。
(老师出示关于鲈鱼捕捞开放日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5、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如果课文里有合适的词语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画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概括,把这个词语写在书边上。)
6、交流学生概括的词语,指导朗读相应的语句。
(重点指导读出“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沮丧”的语气。)
7、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作者当年放掉大鲈鱼时的那份无奈和沮丧。课文中还有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下节课我们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
(提示学生抄写本课要求写的字,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
1、我小心翼翼地将鱼竿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2、当我一次次面临道德的是与非的选择时,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听写后对照屏幕自查改错)
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后三自然段)。
2、默读思考,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试着体会其中的含义。
3、交流语句及自己的理解。
(1)体会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导学生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诱惑人的“鱼”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体会第二句:当我一次次……
引导学生思考: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里的是与非简单吗?做起来难在哪里呢?
“我抬头……目光投向了父亲”,结合这句话请学生想象,当时“我”的心理活动,以及父亲面对孩子委屈的泪水时会说些什么?
思考:“我”失去的是鲈鱼,但“我”得到的是什么?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诱惑的时候,“我”会怎样做呢?为什么?(引读最后一句话:“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请你把这些语句摘录到笔记上,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看到了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藏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从而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3、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课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时间读书、交流)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第五自然段
(1)你从哪个字或哪个词体会到“欢喜”?
“竟”字感受到了什么? “高兴地欢呼”说明了什么?
(2)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预设二:第六自然段
(1)你觉得废墟掩埋了什么?(房屋、亲人,还有他们童年的乐趣)
(播放地震课件)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让他们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快乐,你能体会到灾区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吗?(孤独、恐惧、无助……)
(2)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张剪纸给一个可怜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所以丈夫动情地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丈夫说的这段话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8.0级特大地震,你曾向灾区的孩子赠送过什么吗?(你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了快乐与安慰,你的心情怎么样?所以你和灾区的某个孩子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你们和文中的捐赠者一样,都拥有一颗善良而纯真的童心!
只有孩子最懂得孩子,小小的礼物看来并不起眼,可带来的是却是两个心灵的碰撞,那就让我们在读中去体会这份真情,感悟这份快乐。(配乐)
预设三:第九自然段
(1)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但是刚开始见到剪纸时,态度是这样吗?(第三自然段)
(3)从哪儿还能看出作者被感动了?“贴在胸前”“无声地淌下泪来”(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相信此时被感动地不仅是作者,还有我们,伸出你的手,假如这两张剪纸就在你的'手上,请你把它贴在胸前,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大屏幕出示,齐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深深感动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给别的小朋友带过快乐和幸福。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
小结:充满友爱的童心真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
3、作者看到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存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1)你从哪儿看出它们的捐赠者都是孩子?一个“求”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求”字让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字呢?谁想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孩子拥有怎样的一颗童心呢?毛毛熊和发带又会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什么?
(2)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毛毛熊和发带,就仿佛看到了什么?从文中找一找。(板书:友爱深情欢乐幸福)
我们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给灾区的哪个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但我们相信这两个孩子的心会连在一起。板书:
大屏幕:我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使灾区的哪个孩子高兴得欢呼、流泪,也不知道又会引出一个怎样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
三、思维拓展
1、童心的世界里充满了童真童趣,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爱心卡片上。
请同学们把爱心卡片贴在黑板上,(贴成心形,播放《感恩的心》)
2、故事没有结束,感动还在继续,灾区的哪个孩子会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课下请同学们续写这个充满爱的故事。
3、老师还要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是冯骥才先生的《大地震带给了我什么》,搜集不到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借阅。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á zi( )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xxxxxxxx是xxxxxxxxxxxxx。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口哨2.白鹤
二、1.爱好2.嗜好
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2、学会修改作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7、练习: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
(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