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复合分类是幼儿较少接触的数学内容,我充分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挖掘《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这一绘本中隐含的数学元素与价值,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层层递进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不断探索复合分类的方法,体验合作以及操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体特征用排除方法逐步找到目标,学习复合分类。
2、探索复合分类的方法,尝试小组合作交流。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操作材料:怪物图片4套、操作板4张、大标记图1张3、糖果盒4若干、糖果。
活动过程:
一、看标记图,猜同伴
今天天气真好,小熊一家要去旅行了,它们还想带你们其中的一个人去,这么多人会是谁呢?小熊说你们看着标记往下猜就知道了。
教师依次出示运动鞋,运动鞋和女孩,运动鞋、女孩和花的标记图。教师:这个同伴今天穿运动鞋,请没有穿运动鞋的小朋友上位置;这是一个穿着运动鞋的小女孩,请男孩上位置;这是一个脚穿运动鞋、身穿花衣服的小女孩。
教师:原来你就是小熊的同伴呀。小熊一家的旅行一定很有趣,那我们也一起出发吧。
二、闯关游戏——学习复合分类
小熊一家来到一座城堡,里面什么人都没有,却有一桌丰盛的食物,小熊一家只管吃了起来。突然“哐哐哐”进来1只、2只……,加起来一共?20只
小怪物们看到自己的食物被吃了,非常生气,他们嚷着要把小熊一家关起来。这时一个矮个子怪物说:“我们还是玩猜谜游戏吧,给你们5次机会猜猜谁是城堡的主人,猜出来就放你们走,猜不出来再惩罚。”
(一)第一关:找不同。
1、熊弟弟站出来说:让我来猜吧!小朋友请你们也一起找找怪物身上不同的地方并画下来。
2、幼儿找不同,教师记录
(二)第二关:找主人。
熊弟弟很感谢你们的帮忙,从你们找的不同特征里,他选了5个作为提问怪兽的:
1、出示小熊找到的第一个特征:有角没角
“这个城堡的主人有角吗?”有(幼儿一起问)
2、“这个城堡的主人有胡子吗?”(没有)
3、“这个城堡主人身体花花绿绿还是一种颜色?”花花绿绿
4、现在还剩下几个怪物?请你们四个人1组根据提示图,选出谁是城堡的主人。
5、你们选出的城堡主人是谁?(请每组代表上前表达)(我们找的到底对不对呢?一起去看看)
小结:原来头上有角、身穿花花绿绿的衣服、脚穿高跟鞋、嘴里没有牙齿的怪物就是城堡的大主人。
三、帮忙找礼物——深入复合分类的活动
(一)找礼物清单
1.介绍操作内容,提出操作要求。
我们终于可以跟小熊一家走啦,这时一个小怪物又跳出来说:“你们不要走,我把大家准备送给主人的礼物清单图不知放在了哪个盒子里,请你们帮我找到,我好去买礼物”。
2.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操作活动。
请你们4个人一组,凳子不搬,轻轻走到后面,根据提示图一起找出藏有礼物图片的盒子,并把找出的盒子送到前面来。
3、幼儿介绍小组操作情况,验证操作结果。
(二)找糖果
原来小怪物要送给城堡主人的礼物是糖果,为了对你们表示感谢,他也给你们送了糖果,糖果在哪个盒子里呢?根据三个盒子的不同给你们两次提问的机会,找到了糖果就属于你们了。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能积极思考并且及时作出判断。
2.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的方法。
活动难点:
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能用粗和细来描述物体。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笔,瓶子等、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
教师通过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
活动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不足之处在导入时没有安排好,选择以孙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们的兴趣是提起来了,但是有点太不接近我想达到的粗和细的目标,孩子们基本都围绕着孙悟空的金箍棒这个话题开心的`说着,在我引到粗和细这个话题时,孩子们又开心的说到了孙悟空的金箍棒上,让我有点着急,我认为在开始这个引入时我应该选择简单又直入目标的导入,
(1)可以用小动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为大房粗,小房细,
(2)或者直接出示粗细不同的两个物体请幼儿观察,让幼儿通过直观的目测理解粗和细的差异,
(3)也可以通过做几个纸桶重叠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粗和细。
活动变变变中感觉做的还不到位,可以采取变变变变,粗粗粗、细细细,我之前采取的是变粗、变细,感觉好像有些太简单,不够有趣。
活动中的教具不够充分,我应该每小组做一组粗和细的纸桶让幼儿自己再去观察、探索。
本次活动给了我警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深思再深思,不断的反省活动中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现失误。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利用实物随意拼摆,形成5的数量守恒。
2培养幼儿喜爱参加数学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5枚棋子、5本图书(可以大小不同)。
活动过程
1请每位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5枚棋子,并说出总数。
2引导幼儿用5枚棋子摆出不同的花样。在每一次改变图案后,都要认真査数棋子的数量。
3利用数量为5的物品,如5根冰糕棍、5朵花等,制成装饰图案,展示在图片上。
教师:你摆出的图案变了,棋子的数量变了吗?
用图书随意摆放图案,点数总数。
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引导幼儿尝试用5本图书进行花样摆放。
建议幼儿摆放出与他人不同的图案,可以摆成一排,也可以摆成一摞、两摞,还可以每人拿一本等。
引导幼儿发现无论图书怎样摆放,它们的.数量都没有变。
利用教室中的物品随意摆放,点数总数。
引导幼儿在教室中找数量是5的物品,如5块积木、5个玩具娃娃等,进行随意摆放,每一次要变换摆放的样式,每一次变化摆放物品的位置后,认真点数物品的数量。
引导幼儿发现无论物品怎样摆放,它们的数量始终不变。
活动延伸
手指点画“美丽的手绢”,利用随意摆放棋子的图案,在正方形的纸上进行手指点画,装饰手絹,如用上图中的A、E当成花朵装饰四角和手绢的中心,用B、D装饰四边等。
重点提示
幼儿在量的感知活动中,容易受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摆放位置的影响,应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多少是由数量决定的。本活动中,教师首先进行相同物品的摆放、比较活动,幼儿能初步感知量的多少后,再利用大小不同的物品迸行摆放、比较,直到幼儿形成5的数量守恒。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复习ABAB排列顺序。
2、通过情景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AABB、ABB排列顺序。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粉色、紫色气球、蓝色、粉色旗子、红色、黄色花、木头、塑料凳子、红色、黄色杯子、桃子、香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熊猫贝贝:小动物们好,我是这次新年联欢会的设计人熊猫贝贝,想请你们去帮我一起布置会场好吗?我们一起去会场看看我是怎么摆放的呢?请小动物们按照我的规律去摆放。
二、观察物体的规律
1、观察气球的规律
2、观察花的摆放规律
3、观察凳子的摆放规律
4、观察旗子的规律
5、观察水杯的`摆放规律
6、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
三、按照物体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熊贝贝:小动物们你们都观察了我的摆放规律,那现在我们一起动手吧?请小动物们摆放好以后仔细检查互相帮忙哦!
四、美丽的会场
1、熊贝贝:小动物们,你们辛苦了,都帮我把会场布置的这么漂亮,为了会场不出现差错,我们一起来检查一次哦!
2、按照会场的摆放和小动物们一起来说说规律。
小动物们你们很棒哦!会场这么美丽都是大家的功劳,现在呀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育目标基本完成,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能积极参与。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5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在实物和圆点计算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数字进行5以内的加法运算。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圆点卡片、数字卡片各若干张。
活动过程
1、玩“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解组合。
2、练习5以内实物加法运算。
设置问题情境,青蛙要成立一个合唱团。看一看,首先来了几只青蛙?
教师先出示1只青蛙,再出示1只青蛙。
教师:青蛙合唱队现在有几只青蛙参加?
1只青蛙+1只青蛙=2只青蛙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青蛙图片,请幼儿算出青蛙合唱团的数量。引导幼儿运用实物卡片进行实物加法计算。
利用圆点和数字进行计算。
引导幼儿尝试用圆点、数字代替实物卡片进行计算。
1只青蛙+1只青蛙=2只青蛙
引导幼儿用圆点计算。
再引导幼儿用数字计算。
引导幼儿理解1个圆点代表1只青蛙,数字1也代表1只青蛙。
不断变换出示实物、圆点和数字的`量,并将实物、圆点和数字对应地让幼儿充分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用数字计算”。
日常生活渗透引导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实物进行计算,如1条手绢加两条3条手绢,引导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找到的实物,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展画出的算式,并讲一讲自己列出的算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