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及其地位和作用;
3.分析本课内容与其它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基础;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用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为语言,描述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八、教学过程
这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分几个环节具体说明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及师生交互活动。一般应采用文字叙述加点评的格式,不要采用流程图的形式。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问题研讨】提出2-3个与本课设计相关的、值得反思和讨论的问题。
【参考资料】具体列出本课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格式举例如下:
著作类
盛群力:《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133页。
文章类
马媛:《构建中的高中综合课程》,《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2期。
网络文章类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网http://202.112.88.32/lunzhu/
翻译著作类
[德]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20页。
【字数要求】
每个教学设计字数以20xx—6000字为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
2、难点是引领孩子从母亲的外貌和朴素的言行中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伟大。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感情读题,品读词意
同学们,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生的《慈母情深》(板书)。
1、感悟“慈母”
2、感悟“深”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把生字词读通读顺。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的(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音(震耳欲聋),我看到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的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3、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三、研读课文,细品词句
1、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好好读读,用心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2、品读词句,交流感受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A、读这句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B、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把“我的母亲”放在后面)
C、师范读句子,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想象: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我记忆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
你看到一张怎样的脸?记忆中母亲的脸曾经是怎样的?
你看到一双怎样的眼睛?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
D、母亲坚挺的背,光洁的脸,明亮有神的眼睛到哪去了?作者吃惊极了!让我们带着困惑和惊讶来读这句话。老师读三个“我的母亲”,同学们读剩下的。
E、现在你知道是什么改变了母亲的容颜吗?如果此刻你是梁晓声,看到这样的母亲,你心里是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F、在那一刻,母亲那瘦弱的的身影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板书:瘦弱)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呼唤母亲。齐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A、如果说前面是一组慢镜头,那么这一句又是什么镜头呢?
B、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立刻)
C、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D、交流:能否用其他的词来代替“立刻”?
E、指导朗读,体会母亲的工作的忙碌和辛苦。(板书:辛苦)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A、这句话中那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板书:塞)
B、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这动作里包含着什么?(爱、期盼、)
C、把这些带上读一读这句话。
D、想想母亲挣钱的画面,再想想母亲给钱的画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读课题----慈母情深)
四、拓展想象,升华词句
在那个时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出去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可感受到我当时内心一定感慨万千,思绪万千,有许许多多的话要对母亲说,同学们,请拿出笔,代替作者写下他想对母亲说的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3
【预设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
《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儿歌《数鸭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师生竞读:
⑴ 范读。
⑵ 生读。
⑶ 评议。
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2、疏通再读:
⑴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⑶ 指名读、集体读。
3、探究诵读:
合作探究:
⑴ 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
⑵ 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⑶ 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
独立感悟:
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知道高斯的算法及好处。提高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思考的潜能,感悟文章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悟小高斯勤动脑,爱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中敢于探索新路,不断超越自我。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一类生字;理解文章内容,欣赏并学习主人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德”字字型的学习。
2、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思想。
教具准备:“高斯生平介绍”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谈起,说说中国的数学家。引出本课,读课题。
思考:文章重点介绍高斯的什么特点,为什么?(聪明)
二、读文
一)师范读全文。
1、思考:文中哪些生字字音需格外注意?
2、请学生领读文中易读错的字(词)音。
二)小组读文
1、要求:将文章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三)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三、学习一类生字
1、读词:高斯德国惊讶按照
继续努力鼓励
2、学习8个一类生字:斯德讶按继续努励
3、指导:
德:右半部的.写法,“十四人一条心”。
励:勉励鼓励奖励励精图治励志(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与“厉”区别:严厉厉行雷厉风行厉色
声色俱厉厉鬼厉害厉声再接再厉
4、扩词练习。
作业:书写一类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文
思考:找出文中生词,理解其意思。
忙于:忙着做(某方面的事情)。
惊讶次序不住连连(连续不断)
二、感悟文章内容
一)文章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小高斯的自然情况的?读一读,说说你对他了解了多少?
二)文章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课堂上发生的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对文章的发散思考;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课后习题1,写一写。
二、你还了解有关高斯的哪些事情,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有感情读文。
板书设计:
聪明的小高斯
高斯—刚刚几分钟—————爱动脑筋
↑(8岁)>世界数学家
老师—一个多小时(惊讶)—连连夸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积累6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3、参加讨论,能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处事,陪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每位同学在本组内清楚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向本班同学讲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6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背谚语
1、谈话导入。
2、自主练读。
(1)今天我们要学习6条与学习方法有关的谚语,想把它们读好吗?
(2)出示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3)学生练读。
(4)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正音。
3、抢背。这些谚语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启发,同学们想把它们记住吗?可以选用以下方法:
(1)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贴在明显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进步。
二、阅读《闻鸡起舞》
1、联系旧知,激发兴趣。
2、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课文后面的阅读要求。
(2)自己阅读。
3、联系实际,畅谈启发。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联系动机,讲练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参加讨论,能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处事,陪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每位同学在本组内清楚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向本班同学讲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话题
秋天到了,同学们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想不想去秋游?我和大家一样,也很想去,我们讨论一下组织方案,既要让大家玩得开心,又能保证安全,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大家各抒已见,力争把这次活动组织好。
二、按趣分组,讨论分组。
1、想一想,你最想去哪儿秋游?
2、学生汇报自己想去的地方。
3、小组代表汇报。
4、展示情境。
情境一:学生在旅游途中因忘记带一些物品而万分焦急的情景。
情境二:学生在旅游途中各自分散游玩,难以聚合的情景。
情境三:学生在旅游途中玩危险游戏的情景。
三、及时评价,完善方案
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秋游方案,全班进行评议。教师要求学生评议时做到态度诚恳,语气平和,以理服人,不清楚的地方要提问。
四、评选最佳,汇报方案
学生举手表决评选出最佳方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像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暑假已经成为过去,大家在暑假里肯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清各自谈一谈。
二、学生自由谈暑假趣事
1、出示图片、相片、录像
2、自由组成小组谈论。
三、学生自由上台讲述暑假趣事。
1、生讲
2、生评
3、师归纳
⑴、要注意写出来趣来;
⑵、要注意把事件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⑶、注意语言要通顺;
⑷、可适当对人、景、物进行描写。
比如写人可以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写景注意写出景物特征,写物要写出物的特点、作用。
⑸、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进行写作训练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0个生字,会些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农村孩子的快乐。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情朗读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会读10个生字,及4个难字,会写3个生字“举、由、丰”。
2、 学习区分两个多音字:“漂、钉”。
3、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
教学过程: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
1、谈话引入:你们玩过什么游戏?
2、引入课题:
3、看插图,说说书中孩子的游戏。
4、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解决难字,
(2)了解课文内容,
5、你读懂了些什么?
二、
1、走进四季,认识生字,
2、出示生字: 编花环 吹口哨 打水漂 狗刨式 自由式 举行 打仗 曲曲折折 丰收 热闹 钉雪车 削陀螺 缝沙包制作
3、你喜欢哪个季节?试读此季节的生字。
4、根据生读的'顺序进行引导分析。
(1)春季:引导读出高兴的思想感情。介绍“编”“哨”的记字方法。
(2) 夏季:学习多音字“漂”,理解词义,分析生字“由”“举”。
(3)秋季:积累aabb式词语,用谜语方法分析生字“丰”。
(4) 冬季:学习多音字“钉”,出示“陀螺”“沙包”实物,理解词义。
5、回归所有生字,检测抽读1
6、观察3个生字,讲解“竖”的写法。
三、齐读课文,谈话拓展
(1)你喜欢书中的哪个游戏?为什么?
(2)小结:这么有趣的游戏,我们下节课一起再学习吧。
生反馈:说说身边的游戏。 齐读课题。 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反馈识字方法。 回答课文内容。
生自读生字词语。 跳跳龙齐读。 同桌互当小老师,听对方读。 抽同桌读,男女生读。 抽生读词,介绍记字方法,用动作理解词义。
抽生试读春季的段落。
观察“漂”,并组词。 用动作理解词义。 生用自己的方法记“由”“举”,并组词。自由读此段。
生反馈词语。猜出“丰”字,书空组词。同桌读此段。 观察“钉”字,并组词。 看实物理解词语。齐读此段。
游戏巩固识字:
(1)将军和士兵
(2)开火车 在书中描一描。 齐读课文。 全班交流。
以身边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可扫除一部分难字障碍,并简单理解课文内容。
以四季形式出示卡片,带给学生新鲜感,并通过多种形式,整体感知生字。
分季节认识生字,有趣新颖并能逐个解决难字,让学生印象深刻,从中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得。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并在学字过程中掌握了多音字,积累了好词佳句。
再次用生喜欢的游戏巩固生字,学生的积极性很大,学习效率也挺高。 读写结合,将语文天地的内容糅合到课堂教学当中。
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