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爱看动画片,所以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好,请欣赏。(播放动画)
2、好,我们就欣赏到这儿。里面的小葫芦真可爱!你们喜欢小葫芦吗?有一个人也很喜欢小葫芦,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的故事,板书:我要的是葫芦
3、“芦”字单独读lú,组成词读轻声。
4、齐读课题,小声读,不出声地读课题。
5、现在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
(1)、孩子们,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响亮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可以借助拼音、字典,多读几遍,还可以请同桌小老师帮忙。开始吧。
(2)、自读完后,同桌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生字词
(1)“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课件出示词语)看谁摘的葫芦多。谁来?(指人读)
课件词语:邻居自言自语葫芦(师:读这个词时注意什么)奇怪
蚜虫(师:你了解蚜虫吗?)谢了
(2)有些生字宝宝很淘气,单独跑出来了,看看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字:治赛(师:能用赛组词吗?)更(师:能用更组词吗?)
盯(师:你怎么记住它的?)挂都
3、检查课文
(1)、一个个漂亮的小葫芦都摘下来了,我想,我们现在读课文肯定很棒了。下面我想请四名同学分自然段给大家读一读(指四人),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一)、品读第一自然段
1、说得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葫芦王国,看看这些小葫芦吧!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2、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小葫芦怎么样?(生:可爱),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是很可爱!好,你再读一读。
师:真可爱!你来读一读。
3、除了小葫芦特别可爱,你还觉得哪儿特别可爱,特别美?(你们再读一读写叶子、花的句子,你觉得怎么样?
注:随机指导所读句子学生交流时板书贴图:叶、花、葫芦
4、真是太美,太可爱了!来,我们大家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真的很喜欢小葫芦。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出示课件)(板书:落了)
2、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心里难受……
3、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指一人)(指导读,注意:慢慢)
4、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大家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三)、学习2、3自然段
1、同学们,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那么可爱,可后来却慢慢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用心地读一读2,3自然段,看看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满了蚜虫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用线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1)、孩子们,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谁读一读?(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出示上句)对呀,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他心里怎么想的?(指人读)《我要的是葫芦》
(3)、从他的想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不在乎师:那你再读一读)
(4)、对,他根本就没把叶子上的蚜虫放在心上,他当时说了些什么?把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生: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喜欢)(可提示:看一看他是怎么看小葫芦的?盯)
师:他是怎么说的?生:自言自语地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生:自己跟自己说话
师:是呀,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他情不自禁地自己跟自己说起话来。再读一读,体会体会,还可以加动作。
师:谁再来给大家读一读?(指一人)
(5)、在种葫芦人的热切期盼中,蚜虫越来越多,叶子慢慢变黄,热心的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对他说:(指1人读)
(6)、是呀,快治一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你再真诚地劝劝他(指1人读)
(7)、听了邻居的话,他是怎么回答的?(生读)(出示课件)
师: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
1、不用治。
2、长在叶上,不妨碍葫芦生长…
师:所以他觉得邻居说的话怎么样?生:奇怪
(8)、于是,他怎么回答邻居的?(找朗读差些的)
师:这像奇怪的语气吗?(不像)那谁能读出这种奇怪的语气?(指1人读)
(9)、对,他只想要葫芦,可是他得到葫芦了吗?(没有)
(10)、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同桌说一说。
生:
1、有虫不治。
2、不听劝,不治。
3、不懂叶子黄了,小葫芦就不长了,没营养了。……
(11)、对,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后没有得到葫芦。
三、学完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几人说)
师小结: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板书设计:
叶子葫芦(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 “怪”、“慢”2个字,会用“每天”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懂得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初步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叶子和果实是密切联系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直接导入
⑴课件出示:青青藤儿爬满架,藤儿遍身开白花。8字果儿藤上挂,老君装药用上它。
⑵猜谜并讲一讲理由。
⑶揭谜底,引出新课《我要的是葫芦》
⑷板书课题:14、我要是葫芦
二、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⑴先学文,再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线划出来。
2、重点句子:
A、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可以知道葫芦藤是又细又长的,绿叶长得很密很多,葫芦花是白色的)
B、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象小葫芦在干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C、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用每天说一句话)
3、带着自己的感觉再完整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⑵对比观察图片二,设疑激趣(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观察图二,说一说葫芦有什么变化。找出书中写这张图的段落。
(讲完后,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慢慢地)你来读读。板书:黄了,落了
1、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小葫芦却都黄了、落了,猜猜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怎么才几天,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就都掉了呢?
生:小葫芦怎么都掉了,真奇怪啊!
⑶讨论交流没收获葫芦的原因(学习二、三自然段)
⑴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
⑵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重点句子:
A、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他心里想什么?(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分析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指导从朗读中知道这两句话的语气不一样,前一句更能体现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我们也来读一读。
②理解自言自语,指导朗读这句时要小声一点,试一试。
③从句话中,你还能读懂什么?指导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
C、第三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①叶子上生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朗读邻居的话
②谁也来劝一劝!咱们再来劝一劝。
③那个人听了有什么反应?(奇怪,你来读一读)
④男生来奇怪地说一说;女生读一读。
⑤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⑥分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⑦比较着读,并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强。
⑧两个句子总起讲一讲,读一读,增强感受。
⑨他要的是葫芦,而什么是不需要的?
⑩但事实上行吗?为什么?
⑷教师小结:
是啊,叶子和果实是有密切联系的,叶子给果实送去营养,果实才能长得好。
三、启发想象,拓展说话
⑴师:当种葫芦人看到心爱的小葫芦黄了,落了,他感到怎么样?(伤心、难过)
⑵仅仅是伤心、难过吗?
⑶当他终于明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的原因。
(课件出示:他可能会地说:要是_______。)
⑷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书上的字也是有联系的,让我们一起去写写吧!
四、快乐写字,交流经验
⑴先观察一下第56面最后2个字的字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怪、慢都是竖心旁)
⑵说一说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⑶教师范写,并着重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⑷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⑸展评学生作品,交流写字经验,给予适当鼓励。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黄了、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置之不理,邻居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有密切联系,要联系的看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同学,有一定的识字积累和阅读体验,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但要明白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其中蕴含什么道理有一定困难,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反问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朗读,引导学生质疑,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评价。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葫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生字词语趣味读。
2.课题葫芦大声读。
【设计意图】:趣味读生字,可以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初读课文,正音指导。
2.边听边想,概括故事。
从前,有个人种了,后来叶上长了,他不治,最后。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内容,走进课文。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一)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火眼金睛找不同,引导学生看图比较不同。
2.请同学回答,可从表情、叶子,葫芦上比较。
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去课文里找找答案吧!
(二)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一起认识可爱的小葫芦。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生交流,课件突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它可爱在哪些地方呢?
这棵可爱的葫芦最后长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小葫芦的掉落。
(1)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葫芦都落了?
(2)齐读课文,体会感情。
(三)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1)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思考意思,练习句式。
(2)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又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还有谁看见了?(邻居)邻居看见之后,他们进行了怎样的对话?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他们的想法。
(2)学习句子,指导学生体会意思。
①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想一想邻居为什么这样说。)
②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为什么会觉得奇怪呢?
③学习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④句式迁移,练说反问句。
(4)同学们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小结:叶子和葫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在多种方式的朗读,葫芦实物的呈现,联系生活的讲解,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明白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蚜虫,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种葫芦的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会说些什么呢?
2.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老师引导学生懂得“要多听听别人的劝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孤立的看问题”的道理。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学会自己总结课文,说一说所学所获,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想一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大家编一个小故事。可以在我们的看图写话本上画一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续写故事,是对课文的一个巩固,更是更高一层次的运用,通过想象用自己的双手绘出写出一个新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大,乐写会写。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4
一、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准备
1、实物:葫芦、葫芦种
2、生字卡片
3、动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神秘的朋友。先看它是谁?(出示葫芦)你看它,圆圆的身子细细的腰,多可爱呀!你认识这位朋友吗?(出示葫芦种)你知道这样一颗小小的种子怎样结出葫芦吗?(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3、有一个人也种了一棵葫芦,可他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我要的是葫芦》
4、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随机强调“芦”的读音
二、 检查预习
1、老师已经让你们提前预习了,现在老师检查一下你预习生字的情况。
2、出示生字,齐读,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读。
三、 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1、真不错,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
2、(出示两幅插图)你能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吗?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4、请同学们边看动画,边听老师读课文。
四、 学习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最后怎么样了?
2、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3、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语句写小葫芦长得很可爱?
4、交流
5、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6、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呀。我们怎样读出可惜的语气呢?指读。
五、 学习2、3自然段
1、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我们从2、3自然段里面找找答案。
2、自读,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
3、全班交流。
4、指读2、3自然段,边听边想: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邻居劝他治蚜虫,他是怎么说的?
5、交流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最后是什么标点符号?叹号该怎样读?指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句话该怎样读?
(3)、男、女生合作完整的读。
(4)、你认为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随机穿插叶子作用的知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1)、这是一个反问句,我们该怎样读?
(2)、这句话什么意思?
(3)、齐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谁能把他说的话完整的读一读,指导朗读。
(5)、大家说叶子上的虫需要治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怎样劝他?
6、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7、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
8、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9、小结:同学们,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使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不但植物是这样,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只有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会避免犯错。
六、 续编故事
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5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经典(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蚜虫、叶子、葫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我要的是葫芦)
1、我们一起来复习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说了小葫芦长得好,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勾下来。
2、抽生说后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课件出示语句)
3、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
4、师范读后,
5、生齐读: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种葫芦的`人得到了葫芦了吗?(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4、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要想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就必须要能闯过这三关。
第一关、会读:
第二关、会演:
第三关、会说:
2、第一关小组学习后交流。
(1)第一关:哪一组来读读“种葫芦的人” 所想所说的句子。
(2)勾对的举手。
(3)小组分角色读
(4)不读叙述性语言之解读对话能行吗?
(5)我有几个句子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大家。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恭喜大家闯过第一关
3 第二关:会演,小组演了后交流。
(1)刚才各个小组都演得很热烈,我们来比比,看哪一组演得最好。
其余的同学都来当评委,注意哪个角色演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什么地方演得不够出色,你怎样改进。生表演。(两组表演)
(2)假如你是叶子,你有什么话要对种葫芦的人说?
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引生答我……我要的是葫芦,我又不要叶子!
恭喜大家闯过第二关
4、第三关、会说。小组讨论后交流。
(1)葫芦为什么会掉呢?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他说:“ ”
三、小结
是呀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互相联系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相联系的,比如( )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想象拓展。
1、“种葫芦的人”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 妈听。
板书设计:
叶子 葫芦
│ │
↓ 联系 ↓
长虫────→ 落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