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幼儿园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夏天的季节特征。
2、萌发对儿歌的喜爱。
3、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幼儿对夏天有了初步感受。
教学挂图《主题活动夏天来了》活动指导:
1、谈论夏天(1)引导幼儿谈论: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夏天来了?
(2)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交流对夏天的感受。
2、欣赏图片(1)出示教育挂图《夏天来了》,引导幼儿过程、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夏天到了谁在树上叫?池塘里的什么花开了?人们的头上都戴上了什么?
3、学习儿歌。(1)教师朗诵儿歌《小天在那里?》,引导幼儿边欣赏挂图边倾听。
(2)引导幼儿学说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语气和停顿。
(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夏天还在哪里?
(4)鼓励幼儿模仿《夏天在哪里?》的儿歌。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夏天在哪里》课后,我感觉本次集体教育活动效果很好,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孩子们参与意识强,多数的`幼儿能主动举手,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只有一半的幼儿能积极动脑进行创编儿歌,可以说本次教学行为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效果良好。一开始儿歌活动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使幼儿感到一片茫然,教师及时调整,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使幼儿理解儿歌,并深层的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使语言活动的价值更大。在教师不断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语言的理解
能力差,教师要创设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时机,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正真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愿意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了解交朋友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乌龟上幼儿园》故事图片4张、完整故事音频、分段故事音频、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教师和幼儿一起阅读故事图片。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遇到了谁?
——小青蛙在乌龟壳上面做了什么?小鸭子呢?
阅读故事图片第二遍,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小乌龟的表情,理解小乌龟在幼儿园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变化。
1.观察画面,描述小乌龟刚上幼儿园的心情。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心情是怎样的?他开心还是难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缩在壳里,眼泪都流出来了。
2.观察故事最后一幅画面,讨论小乌龟心情的'变化。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发现了小乌龟后,他们干什么了?
——他们组成了一个乐队。小乌龟敲鼓、小青蛙跳舞、小鸭子唱歌……
——这时小乌龟的心情又怎么样了?他高兴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乌龟的头伸出来了,它的眼晴和嘴巴都笑了起来。
请幼儿欣赏完整故事视频。
引导幼儿像小乌龟一样交朋友。
——你们现在也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里开心吗?你像哪个小动物呢?
——如果班上有的小朋友像小乌龟一样害怕,我们应该怎么帮帮他呢?
(如:和他一起玩、拿玩具给他、大家一起抱抱他等,鼓励他像小乌龟一样勇敢地交朋友)。
温馨提示
最后一个环节涉及到交朋友的方法,对幼儿来说可能有些难,教师可以多进行引导或者放到日常活动时间开展。
附故事
小乌龟上幼儿园
小乌龟第一天上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它都不认识,它害怕地把头、四肢和尾巴通通缩进乌龟壳里。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走过来,都不知道这个趴在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当鼓敲呀,还在上面画画呢!
小乌龟忍不住大哭大叫起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乌龟呀!小青蛙、小鸭子和小鸡高兴地邀请小乌龟和它们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好快乐哦!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体验劳动的乐趣,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环卫工人的图片、工作视频。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环卫工人。
师: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你见过环卫工人清洁在什么地方做清洁?是怎么清洁的?
小结:环卫工人为了城市的美丽,每天清晨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在认真地工作着。
1.观看环卫工人工作视频。
(1)师:你看到了什么?环卫工人是怎样工作的?被环卫工人清洁后的`马路有什么变化?
(2)师:你看是视频后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
(3)师:如果没有环卫工人城市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我们要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尊重、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要随地乱扔垃圾。
2.体验环卫工人的劳动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也学学环卫工人,一起来清洁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吧。
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重他人和他人劳动的好习惯,做文明人、文明事。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4
语言活动: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区别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习用对歌的方式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PPT《菜地里的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论。
1、观察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提问:图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黄瓜、南瓜、茄子,绿绿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结:豆角是青色的,又细又长;萝卜白白胖胖的;黄瓜绿绿的,像穿了一件绿衣裳; 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红红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个长着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黄。
2、猜测:这些蔬菜生长在什么地方?
小结:可能在泥土里,可能在水里。
3、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每种蔬菜的生长地点。
小结:豆角、黄瓜都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也有腾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1、联系画面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2、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并找出答案。
过渡:你们都猜对了,那请你们记住答案哦,我们现在来一起念一念。
3、师幼问答。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幼:豆角青青细又长。
4、完整欣赏儿歌,请幼儿一起完整地念儿歌。
三、大家来对歌
1、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分男女两队,一队问一队答,用对歌的形式念儿歌。
教师:你们都很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我们来换个方式,用对歌的方法来念儿歌。就像刚刚那样我问一句你们答一句,这就是对歌了。我请女生来问,男生来回答,看看哪个组更厉害。
女:什么青青细又长?男:豆角青青细又长。
2、两队互换问答。
3、分成太阳组和月亮组,采取两句一问两句一答的方式进行对歌。完成一次后互换问答。太阳队:什么青青细又长?什么地下捉迷藏?
月亮队:豆角青青细又长,萝卜地下捉迷藏。
4、按照“(个人)什么青青细又长,(众)嘿~细又长?”的方式念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每念一句儿歌,就在后面重复最后三个字,并加上“嘿”,比如我说“什么青青细又长”。你们说“嘿,细又长”。
数学活动:比一比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痛体积的液体在不同粗细容器中的高度变化。
2、初步理解体积的守恒,知道物体的体积不随容器的形状、大小的变化而改变。
3、发展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矿泉水瓶各一个(装有等量的水,一瓶红色,一瓶绿色);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瓶;等量的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液面高度的变化
1、观察桌上的两瓶水,请幼儿目测比较红色水多还是绿色水多,说说是怎样知道的?
2、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入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瓶中,提问:红色水和绿色水的高度有什么变化?谁多谁少?
3、幼儿讨论:为什么水变成一样多了?是怎样比较的?
4、引导幼儿观察刚才盛水的两个瓶子,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请幼儿把红色水和绿色水分别倒回原来的瓶中,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说说哪个瓶子的`液面高?哪个瓶子的液面低?水一样多吗?
6、引导幼儿发现并总结:装等量的水,粗瓶子液面低,而细瓶子液面高。
二、幼儿操作,比较橡皮泥的多少
1、幼儿取出等量的橡皮泥,捏出各种各种形状的物体,相互比一比:谁做的大?是怎样比较的?
2、幼儿讨论:谁用的橡皮泥多?谁用的少?怎样比较的?
3、请幼儿演示比较、并表述比较的过程与结果。
4、再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请幼儿观察:橡皮泥的总量有没有改变?变的是什么?幼儿感知思考:物体体积的大小不随形状的变化而改变。
三、游戏:
我会变规则:教师说长高了,幼儿就站直;说变矮了,就蹲下;说变圆了,幼儿抱成球状。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体积的守恒。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了解浮沉现象。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实验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难点:用“浮起来”和“沉下去”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海洋球、石头、百宝箱、盛着水的小透明塑料盒人手一份。
2、实验物品:汤匙、玩具车、积木等幼儿园各种桌面游戏材料若干、三个框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百宝箱,你们想不想指导里面有什么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呢?
教师:原来里面有一个海洋球,还有一块石头。除了百宝箱里面摸出来的东西外,老师还有一样东西。当当当,就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箱,里面还装着水呢!今天呀,老师就要用这些东西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浮沉小实验”。
2、教师幼儿一起来操作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做我们的游戏了。小朋友们请看,老师这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呀?(装着水的框子和海洋球)如果老师将这个海洋球放进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吧!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把海洋球放进水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哇!这个海洋球在水面上,它浮起来了。所以,我们的海洋球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呀?(会浮起来)
教师:那小朋友们再猜一猜,如果我们将石头放进水里,它又会怎么样呢?他会像海洋球一样浮起来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教师:哇!我们的石头掉进水里了,它沉下去了。所以,我们把石头放进水里,他会怎么样呀?(会沉下去)
教师:原来我们将海洋球放进水里它会浮起来,我们将石头放进水里它会沉下去。
3、幼儿自主实验
教师:其实,除了海洋球和石头可以做这个游戏外,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做这个游戏。我们来看看还有些什么吧!
教师:原来还有汤匙、玩具车、乒乓球、还有很多我们的玩具积木等。那你们想不想试试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实验员,自己来动手做实验。
教师:等会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装着水的盒子,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把衣服弄湿了。老师这里有三框实验材料,每一组的小朋友用一框实验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
选择两至三种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活动结束后,老师会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实验材料进行分享。
4、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上来的小朋友要先跟大家分享你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你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如果实验材料会浮起来,我们就把它放在我们红色的“↑”这边的框里,它表示浮,如果它会沉下去,我们就放在绿色的“↓”这边,它表示沉。红色的.箭头指向上面,表示这个东西它会浮起来,绿色的箭头指向下面,表示它会沉下去。
教师: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已经做了实验,也分享了他的实验结果,那我们一起再来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材料宝宝回错了家呢?
(教师一框一框的检查,边检查边引导幼儿说出浮起来或者沉下去)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浮沉小实验,我们再来看看哪些东西放进水里它会浮起来呢?那又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沉下去呢?
5、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用幼儿园的一些材料做了浮沉小实验,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材料做这个小游戏。下次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6、放松音乐
《天空之城》
活动总结
经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但是在幼儿自主实验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教师要灵活把握并处理。在幼儿自主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离不开水,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干毛巾,在实验后将实验材料上的水擦一擦再展示实验成果。本次活动只是进行了对浮沉现象有
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再深入原理的理解。
幼儿园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车连接起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数字火车(3套),绿色西瓜火车、黄色香蕉火车、红色火车、泡沫火车各一套(各有十几节);牛奶盒做的.山洞,轨道,滑坡;各种材料的绳子(色彩、质地、粗细都不同)。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孩子参与活动。
2、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火车。
2、教师以观察为主,适时指导。
过程中托儿可能出现的行为:
孩子按照一种材料连接火车。
两种材料的火车连接(现成和自制的火车)。
没有规律的连接。
火车颜色和绳子颜色的配对。
两种颜色有规律的连接。
拉着火车钻山洞,过轨道。
孩子模仿生活,用语言表达火车开到哪里。
孩子比一比火车的长短。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提升经验,但不强求。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