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英语教学设计

2025/11/13教案

此篇文章英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英语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理念:

1、教材分析:

我所设计的内容是EEC教材,初三英语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要和老朋友保持联系”。所以在新课的导入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始终在都在围绕着朋友这个话题。最终目的是通过听、说训练,增进应答、反馈和表述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用英语表述自己的想法,但一部分学生比教害羞,上课时不爱发言,同时班级有一部分学生英语的基础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渠道,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不同的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的生词及交际功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珍惜友谊,记得和老朋友保持联系。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的掌握生词及短语的用法,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听过对话后,能够抓住关键信息,并自由的交流或介绍一些朋友的情况。

四、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1)以合作式学习及探究式学习为中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不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知、体验、实践、参与。

(2)任务型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2、学法指导:

(1)提高学生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側重听、说学习策略及语言技能的指导。课堂上要把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与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人文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要会选择朋友,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过程评价。在评价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应用的能力。用恰当的、合理的、充满激情的评价语言进行师生或生生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3、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 “趣”为切入点。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事物感兴趣时,他的大脑就会兴奋起来。亲切的问候后,学生看两张图片,一棵树和一片森林,问一问学生更喜欢哪一张及其原因。使学生联想到,一人不能独立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需要朋友。那什么才是朋友呢?通过师生间轻松的交流,使学生既初步了解本单元的话题,又顺利的进入了第一课的学习。

(二)热身活动,在探究中激活学生的思维。

谈论图片:教材在热身活动中,提供了三幅图片。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把三幅图片扫描后,设置在了不同的幻灯片上。这一环节主要是在不同的情景中处理生词,了解图片内容,了解刘畅与他朋友的成长经历,为下一步听,克服障碍。

(三)语言应用,引导质疑,反馈听力能力。

经过热身活动,将教材的第二部分听力,作为了课堂上的反馈环节。首先是听录音,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从整体上去理解听力材料;而后,再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出最佳答案完成各句,培养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里说明一下,教材在设置问题时,是分成两部分,比较分散,所以依据中考的题型,我对原有的教材内容的进行了改编;再听第三遍,根据所听内容写出所缺的单词,提高学生听音写词的能力。在大量的听的输入基础之上,让学生进行自读,领会对话的内容。最后小组活动,完成一个表格。这个表格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三个交际功能,同时提高他们的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综合运用语言,生生互动探讨和体验。

通过了解刘畅和苏珊的老朋友,学生已能够熟练的表达自己和朋友间的故事。所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通过小组表演对话,同学互访或亲自给朋友设计明信片并寄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五)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增强参与意识。

评价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课的最后,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表格。使学生及时的进行自我反思。

(六)作业的布置:写一篇作文,探讨一下,是否应该结交朋友。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听和读是领会吸收的过程,说和写是表达和应用的过程,通过写,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板书设计:

Unit 6 Silver and Gold Leon 1

Language to know:

A:sb mi sb

B:sb should do ---

C:Iwill do that.

英语教学设计 篇2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尤其是形成性评价,基本都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等为主要依据。针对新课程展示、复习巩固等不同内容,对学生的分层和评价也不一样,要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整体为单位的,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个人为单位的。同时,也许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多用A、B、C、D的等级进行评价。除此,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下面用小组评价作为例子,从四个方面来予以表述,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1、教师对课堂的评价应该具有实效性;

2、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多样性;

3、教师对课堂评价应具有准确性;

4、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于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而,课堂评价尤其要讲求实效。大班教学中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而四人小组、二人小组、男女分组的评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组评价同时也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及评价细节的处理。对小组的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并不是用于每个活动之处,应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否则这种评价就会过多的占用时间,事倍功半,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也因此添加了师生的负担。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时段为小组评价的最佳时机:

(1)上课开始两分钟。上课铃声后,学生们从喧闹的操场上回到教室,情绪还处于激动状态,很难快速平静下来。此时,教师可以用期待的目光环顾教室,根据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桌上是否有英语课本,是否坐好,是否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等)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并简要说出加分的理由。这是一种学习状态的评价。当然,此时进行小组评价时,教师尽量让各小组都得分,给表现好或差的小组要有一定的区别,但差距不宜过大,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整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课堂活动转换时小学英语课主要以活动为主,突出"课堂活动化,活动交际化"这一宗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此时加入小组评价却起到了调节的作用,效果显著。例如教师发出口令,Let's play a game。可立马根据各组的反映情况、作答情况,给与反应敏捷、表现好的小组高分,以此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便于快速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这是一种反应能力的评价。当然为了不挫伤那部分反映稍慢、表现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在此时的转换环节中采取一些策略,适当调整分值,给暂时处于劣势的小组一定的勉励分,激励学习兴趣,鼓励后来者居上。

(3)竞赛活动时小组竞赛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组织竞赛类活动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制定合理的竞赛规则合理的竞赛规则不仅是竞赛顺利进行的保障,而且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执或纠纷。竞赛规则应能使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尽量避免因个别学生的表现而大幅度影响小组的整体成绩,配合最好的小组应是得分最高的小组。同时,竞赛时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不可相互指责或埋怨;否则,该组就会被减去一定的分值。小组之间的竞争主要应看小组合作的表现,而不应以组员个人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某个组员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可以让同组的其他成员及时补充和纠正。同时,对回答有误的学生也要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表扬其敢于尝试的勇气,激励落后的小组在下一轮活动中继续努力等。另外,培养学生在竞赛中团结合作的精神尤为重要。

②尽量简化评价的方式课堂评价应尽量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例如,粘贴小五星标志的方法就远不如用粉笔直接写分值或画五星简洁明了。况且,学生并不在乎教师在黑板上画的标志是否好看;形式简化了,而意义并没有淡化。教师也没有必要听取甚至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可以先让学生小组集体讨论,再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英语教学设计 篇3

一、整体设计思路: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较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一次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互联网+模式课堂实践。写作的材料取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 教师旨在通过与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My favorite thing”,并结合本单元时态语法点现在完成时,搜索学生头脑中有关心爱之物的信息,单元SectionA 3a部分的阅读内容结构,指导学生如何写My Favorite Thing ,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认知:功能:会表达对自己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和原因;

词汇:会在文章中熟练运用since, childhood, special, memories等词。

2、技能:会使用现在完成时表达从过去持续到现在的事情,并会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喜欢的理由,并会用一般过去时介绍有关这件物品的小故事,达到多种时态的自由切换。

3、情感:理解每一件心爱之后背后蕴含的情感, 懂得珍惜他人对自己的心意。

三、教学方法:

写作的方式很多,本课运用其中之一的方式--提问的方式来教学写作,并用小组合作、讨论形式来完成写作任务,之后通过网上提交的模式输入并给予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

Stage 1Lead in

1、展示一件老师个人珍藏的小时候妈妈买给自己的一个布娃娃。

2、简单的讲一讲它的来历。

3、让学生猜一猜它的来历。

4、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自己珍藏的物品拿出来展示。

从老师自身的故事导入到学生,使学生更加愿意展示并有了思路。

Stage 2Presentation

1、将讲述过程中涉及的重点词写在黑板上,并带学生朗读,以为后面学生发言做准备。

2、请学生简单讲述自己的物品,可根据提示问题。

3、问题:How long have you had it? Who gave it to you?

4、学生跟读话题重点词。

5、根据提示问题简单介绍自己的物品。

引导学生对物品进行简单思考。

Stage 3Stimulate

1、播放一个电影片段,涉及主人公将他人送给自己的物品进行珍藏的.心路历程。

2、展示网上常见儿时喜欢珍藏的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观看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件物品。给未准备好的学生更多思路。

Stage 4Discussion

1、给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进行发散性回答。

2、What?

How long?

How? Who?

Why?

What happened?

...

结合实际情况回答所有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搜集信息。

让学生对该物品进行透彻分析和梳理。

Stage 5Drafting

1、对刚才的所有问题进行梳理,划分段落,分清主次。

2、给出提纲。

My favorite thingfromchildhood is ______. I’ve had it for/since.... ... gave it to me.

I like ______ so much because ______. It’s special to me because ______. I think ______ has given me may memories. I remember when______

根据提纲,完成草稿,然后在翼课网上完成半开放作文题目。根据得分进行修改。

让学生对作文有思路有抓手,并且在网上提交可以及时反馈语法词汇错误。

Stage 6Writing

1、让学生根据在网上提交的结果,再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物品进行开放式写作。

2、根据提交反馈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3、在原有作文基础上修改掉词汇语法错误。

4、将原有作文尽量再加以拓展,使内容更加饱满。

从半开方式到开放式的转换可以帮学生夯实基础,并提高终稿的准确率优美性。

Stage 7Homework

1、将最后的作文修改后再次提交。

2、拓展学生思考如何书写以My Favorite... 为题的其它文章。

完成作业并提交。

综合今天所学,利用提示,结合重点词汇、句型、观点,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

英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掌握字母Jj---Nn的准确认读及正确书写。

2. 能正确认读Jj---Nn的相关词汇。

3. 运用所学字母能准确拼读单词。

教学重点:

1.字母Jj---Nn的认读及书写。

2. 相关词汇的认读。

教学难点:

1. 单词kite和money发音。

2. 字母Jj 和 Gg的读音区别。

3. 字母L l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唱字母歌(sing ABC song )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引入到英语课堂中来。

(二)学新词(to learn new words)

1. 用动画的方式出现新词吉普车。问:What’s this? It’s a jeep. 领读几遍。

2.用半遮掩的方式出现新词柠檬。问:What color? What’s this?

3. 用实物出现新词---袋鼠。

4. 学生齐读数遍后,通过听并找卡片的活动巩固单词。 用多种方式呈现单词,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字母教学

1. 认读字母 通过出示字母卡片,领读数遍后,用“找朋友”的游戏巩固字母大小写。既:老师把所学字母卡片的大小写分别发给学生,在听到教师“let’s go”的指令下,学生快速跑到前面并找到自己相应的大小写字母站好。

2. 融会贯通 当学生找好相应的大小写字母并站好后,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一齐问: “What’s your name ?拿着卡片的学生答:My name is Jj /Kk/Ll……(本 册书 第一单元的重点句)。

教师任意指着一个字母问:Who’s this/that?

学生答:This is Jj/Kk...(本 单元重点句)

把所学句型应用到字母教学中来,既为枯燥的字母教学创设了语言环境, 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灵活性,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得到了具体的应用。

3.字母顺序 单个认读字母后,要把字母放回字母表中,让学生清楚每个字母在字母表 中的位置。先一起背诵字母Aa--Nn。

然后全班同学逐个字母背诵,背对一个字母的同学给本组加一分,小组得分高者为胜者。当学生对字母顺序已基本掌握后,用“接龙”的游戏加以巩固。

既:一个人任意说出一个字母,另一个人就从这个字母背出下面的.字母。这样既把这节课所学的字母复习了,同时又让前面所学的字母得到了复现。

4.区别字母Gg和Jj 这两个字母的发音极易混淆,因为汉语拼音的干扰,学生总把英语中的J j与拼音中的Jj当成一个发音,因此总读错。

为此,我用语音归类的方法来区别。(只限于所学的字母)

Aa Hh Kk Jj Bb Cc Dd Ee Gg Ff Ll Mm Nn 让学生大声读出每个字母,体会到它们含有相同的读音。然后用语音判断 的方法进行巩固。

即:教师任意拿出两个字母卡片,让学生用手表示出√或×,在做题时,提醒学生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能依靠别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5.书写指导 注意印刷体与书写体的区别。

6.游戏 (单词lemon)

这个单词共有五个字母,教师让五个学生站到前面 来,每人手里拿着一张这个单词的字母卡片,按单词拼写顺序站好,教师读到哪个字母时,持卡片的人就跳一下,当教师读到这个词时,这个词的所有字母就都跳一下。

时间充裕就可以多练几个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为字母教学,字母的学习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进行字母教学时,首先通过正确认读字母及他们的大小写,然后运用所学句型及本课重点句型来巩固新字母。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当逐个认识字母后,又通过背诵比赛和接龙游戏来进行字母顺序的强化。 在教学中,注意到了字母Gg和Jj的发音易混淆,又通过语音归类及语音判断来区别和强调。在指导书写后又利用“叫号”的活动巩固字母及单词。

从整节课来看,活动贯穿始终,这是因为低年级年龄特点所致。学习知识 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重要。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宗旨就是学习=快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并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更不会用多做题等方式惩罚孩子。

那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可怕,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才是我们教师真正所急的。这节课通过活动增强了知识的趣味性和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枯燥的字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英语教学设计 篇5

今年暑假,通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课程的学习,我有一些感想:

首先,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简单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的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的教学二字不是“教”的'代称,而是“教与学”的合称。

其次,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分析、设计与评价三个部分。其中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学生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设计部分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资源设计;评价部分主要指教学效果评价,即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以下这个问题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及一些资料中的体会总结,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

口语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哑巴英语呢?

一、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教师要带头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入进去,既做导演,又做演员,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

二、听与模仿是口语训练的基础。

三、从句型入手,培养说的能力。不仅可以做替换练习,也可以进行拓展练习。

四、利用复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表达能力。

五、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口说英语创造条件。比如角色会话法,利用图画,利用话题讨论法,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利用课前固定五分钟练习,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英语教学设计 篇6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

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被很多人忽略了。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那么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习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习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1.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

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习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教会学会的东西,学习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大量地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2、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功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们可以试着用五个步骤” :

1). 音节拼读,准确读词。

2).拼读准确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

5).限制联想”。

3、词类:我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习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习,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习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可以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4、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习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必须学习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必须要过关。在这方面,我给了我们一点建议。我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反思:我个人很赞同我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

一上学期必须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建议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地巩固。

5、语法:我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建议“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反思:我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

6.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通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浏览,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总结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第三遍:总结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第四遍:总结大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带介词的短语。第六遍:体会英文语序,注意英汉对比。第七遍:研究句子开端,追求表达变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间联系,衔接手段。第九遍:把握过渡手段,

领会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因此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我尊重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层次。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当然,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升层”和“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发展的层次。

1,备课的分层

我在每次备课时都会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习层次、问题难度都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分层

根据备课要求,我的授课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提问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就优先考虑A层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性的训练,我优先考虑A层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于B、C两层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习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活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A层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A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A层学生应先要读懂,达到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一定的准确率。C层学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练习和作业的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完成课堂练习时,有些同学在四五分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