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科学教案

2025/11/13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科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小球站稳的多种方法,体验操作中的乐趣。

2. 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 能积极动脑筋,解决问题,乐于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乒乓球、皮球、棒球若干。

2.毛巾、积木、瓶子、沙包、纸、纸卷、茶杯、剪刀、碗、筷子、树叶、勺子、乒乓球拍子、报纸 、篮子等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出示球,让幼儿对玩球产生兴趣 。

1.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球,你们认识它们吗?

教师出示:乒乓球、棒球、皮球

2.幼儿玩球,教师在旁观察,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教师:现在我们每人拿一个球来玩一玩,在玩球时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玩球,也可以试一试其他小朋友的玩法,还可以换其它的球玩一玩。

3. 幼儿说一说自己玩球的方法。

教师:老师发现你们的玩法真多,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球的呀?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动手探索:利用多种物品让小球站稳。

1.通过收球,让幼儿发现问题。

教师:小球玩累了,我们一起把小球放到桌上休息一下吧。

教师:刚才在放球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小朋友的球总是站不稳,会滚到地上去?

2.幼儿表述自己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想个方法,让小球在桌子上站稳的?

3.幼儿动手探索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物品,请小朋友试一试这些物品能不能让小球站稳?如果你找到让小球站稳的方法,你可以先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用什么物品让小球站稳?

(2)教师:小朋友想出这么多让小球站稳的办法,还有一个物品很少有小朋友用到?看,是什么呀?(幼儿:纸。)

教师:我要让小朋友探索探索,怎样用这张纸让小球站稳呢?

我们动手试一试,如果你想出好办法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到的?

教师: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自己探索的方法?

三、延伸活动

教师:今天小朋友通过探索,想到很多让小球站稳了办法。我们班小朋友真棒,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能让小球站稳,下课后我们再继续寻找,然后把这些方法记录下来。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2

幼儿园科学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3

主要涉及领域:

科学、语言

活动说明:

这天天气晴朗,太阳暖洋洋地照着。体育活动课结束后,孩子们静静地在草地上休息,纤纤和小峰几个孩子在玩影子的游戏。“我的手变成蛇,吃掉你的鸟。”“我的鸟飞走了……”他们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师,我的影子还会变呢!”“我的影子为什么会跟我走?”听着一个个问题,面对一张张好奇的面孔,为此,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这一系列活动,共同探究影子的秘密,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一:寻找影子

活动目标:

在找找、躲躲、玩玩中,亲身感受影子形成的原因,体验玩影子的乐趣。

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晴朗的天气;室外;纸张;笔。

活动过程:

1.找影子。

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找一找,记录你看到有影子的物体。

师:影子是什么颜色的?影子像什么?

2.游戏: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教师讲游戏的玩法。

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蹲成一团还有小小的影子?有的小朋友躲到树后面、屋子里就没有影子呢?

讨论得出:当物体被太阳等光线直接照射,就能产生影子。

3.游戏:踩影子。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通过游戏,幼儿知道影子是跟着自己动的,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活动延伸:

幼儿与家长一起准备蜡烛、手电筒、台灯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寻找、记录时都非常的认真,葛成甚至观察到在地上爬的西瓜虫也有小小的影子。

藏影子时,如星、源源几个孩子躺在地上,以为这样影子就会没有了,旁边的几个孩子叫了起来:“还有影子,影子变成了黑线了。”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比较轻松自如。

活动二:玩玩影子 活动目标:

感受影子在灯光下的变化,并学会用标记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表格,如下图: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孩子一起商讨确定记录的标记。

如:影子大(),影子小();影子色淡模糊(),影子色浓清晰();影子数量多(),影子数量少()。也可用自己能看懂的标记记录。

2.和家长一起记录观察的影子。

夜晚,孩子与家长一起在灯下观察记录,并填写表格。

3.分享记录的结果。

来园后,幼儿交流记录结果。教师操作灯具,一起检验观察记录的正确性

活动反思:

幼儿带来的记录可谓千姿百态,有的在一格里记录了一种标记,有的记录了几种标记;有的用商量好的标记,有的自己画的图,还有的填好后在后面打了一个“?”。来园后,孩子们都认真地将他们的发现讲给我听,在检验时,记录正确的孩子开心得很,为自己感到自豪有不同结果的`孩子老师建议他们晚上回家再做一次实验。

活动三:探索影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黑夜、日食等形成的原因及一些自然现象,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2.产生探究世界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请来教中学地理的苗苗爸爸,并带来太阳、地球、月亮的模型,日食、月食等图片。

各种动物影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动物影子图片猜动物。

2.讨论:地球也有影子吗?

苗苗爸爸以交互式谈话方式边操作模型、边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使孩子了解黑夜、月亮的变化和日食等自然现象的形成。

3.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

通过观察发现: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光线通不过,所以在物体的后面光线较弱,形成了黑黑的影子。

4.交流分享。

幼儿与苗苗爸爸自由交流,请他解答一些问题。

活动延伸:

家长与幼儿搜集一些有关影子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苗苗爸爸的演示讲解感到很新奇,不知道原来地球也有影子。调皮的超超把手放在地球仪前面:“我把地球遮黑了。”苗苗爸爸说:“对,当你的手有足够大时,就能遮住地球。有时天上有云经过时,它的影子遮住了我们,是不是要凉快些?”韩辰说:“我要造一把大伞,夏天时撑在天上,我们躲在它影子下面就不热了。”……孩子们自由问答,不时传来哈哈的笑声。

活动四:用影子

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了解到影子有非常大的作用。

2.学习制作皮影戏道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盏台灯、纸、笔。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了解古人对影子的利用。

观看古时候竖竹竿、量影子来计算时间的多媒体课件。

2.讨论:人们还利用影子来干什么?

(如伞的影子可以给人遮凉,观察影子知道物体,医学上的造影,皮影戏等。)

让幼儿感受到人类的创造力是非凡的。

3.初步学做皮影戏道具。

活动延伸:

1.在操场上竖一根竹棒,观察早、中、晚影子的长短变化及影子的方向变化并记录。

2.继续学做皮影戏,并利用道具表演。

3.收集整理所有的记录资料。

活动反思:

通过几次活动,孩子们对影子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的孩子用硬纸剪成图形表演皮影戏,还有的直接用手表演;苗苗等几个孩子还在自己家门口竖了一根筷子来观察记录。孩子们都初步养成了仔细观察、自己动手试一试的好习惯,并学会了用简单的标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主题活动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浩瀚的大海捡拾起其中小小的浪花,都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慢慢体味。影子,常见又易忽略,用心探研,却又是奥妙无穷。活动中,孩子们在“找、玩、讲、用”中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小问号紧紧地攒着孩子的眼球,引得他们一头钻到里面欲罢不能、兴致盎然。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在亲身活动中去尝试、去体验、去发现、去收获;而我们成人需要做的,是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动物不同的睡眠姿势。

2、进一步萌发幼儿对动物睡眠姿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睡觉

2、课件—动画片:有一只大象

3、课件—音乐:我们爱唱歌

动画片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动画片:《有一只大象》,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在动画片里看到了谁,知道大象有什么本领吗?

(幼儿讨论)

二、展开

1、讲述动物睡觉姿势

(1)大象有许多本领,你们知道大象累了是怎样睡觉的?

(大象是站着睡觉的)

(2)还有哪些动物是站着睡觉的?

(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大胆发言)

2、了解动物是怎样睡觉的

课件演示

(1)这里有一群美丽的仙鹤,你能看出谁在睡觉吗?

你从哪里看出它在睡觉呢?

(仙鹤是单脚站着睡觉)

(2)这几匹马,有的'站着,有的卧着,你知道哪匹马在睡觉吗?

(马是四脚站着睡觉的)

(3)猫头鹰是怎样睡觉的?

(猫头鹰是睁只眼闭着眼睡觉的)

(4)蝙蝠怎样睡觉呢?

(蝙蝠倒挂在树上睡觉)

(5)蛇怎样睡觉呢?

(蛇盘着身体睡觉)

小结:它们和我们人类睡眠姿势不一样。

3、丰富知识

(1)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动物有奇怪的睡觉姿势,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不一样的睡觉姿势吗?

(幼儿讨论、讲解)

(2)课件演示:蚕,鱼

它们是谁?

知道它们是怎样睡觉的吗?

(知识引导:蚕宝宝抬着头睡觉,鱼儿停在水中睡觉)

三、结束

音乐:我们爱唱歌

现在,我们一起和小动物唱歌、游戏好不好。唱歌时,你可以学一学各种小动物的动作,看谁表演的最美。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1、我班个别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不合群,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也不喜欢和小朋友合作,活动是为了引导这样的幼儿多参与活动。

2、我班有的幼儿礼貌用语用的不好,活动是想让幼儿更懂礼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要上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分享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以及锻炼

2、培养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懂得用分享和合作来探索气球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带毛线绳的红、黄、蓝、紫四色气球若干。(至少要每个小朋友一个,要有一些备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出示气球,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想玩气球吗?老师这里有几种颜色不同的气球,那么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一边提问题一边发气球给每位幼儿,要把红色的气球发给那些不喜欢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幼儿,把黄色的气球发给平礼貌用语用的不好的小朋友。这里要一边发气玩一边复习幼儿学过的颜色。)

二、探索气球的多种玩法,体会分享和合作带来的快乐。

1、教师:小朋友气球的玩法有那些?你会怎样的玩法?(教师要鼓励、引导、启发幼儿多动脑多思考。)

2、还有那些新玩法?大家都来玩一玩吧,看看谁的玩法最多!(教师观察幼儿,对遇到问题的幼儿给予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

3、教师:你会玩几种?那位小朋友能来演示一下你的玩法(幼儿会说出许多种气球的玩法,我在其中选几位玩法多样的幼儿做演示,激发幼儿大胆的创造玩法。留意一下有那些小朋友是互相合作的。)

4、教师:现在请手拿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的小朋友把气球放到箱子里,然后站到我这里来。小朋友说没有气球的小朋友现在玩什么?和谁玩?对了,小朋友要有玩具,有快乐大家一起分享。那么谁愿意和我这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呢?请举手。现在老师就让没有气球的小朋友去找寻找伙伴,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分享气球好不好?(在这里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分享,要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快乐。由其是那些平时不喜欢分享的小朋友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5、教师:现在我们没有气球的小朋友找到了伙伴,那么你们就玩一玩吧,看看那一组的小朋友玩的花样最多,我要请他表演给大家看。(如果找到伙伴的小朋友没有合作玩,老师可以找一位幼儿合作玩一次,让其他幼儿观看,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然后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6、教师:老师找一组玩法多的来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除了两个人玩还可以几个人玩呢?全班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一个气球?怎样玩?有那些玩法?现在小朋友就试一试吧!(教师观察幼儿,适当的给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教师可以和幼儿合作激发幼儿创造新玩法。)

7、教师:谁能说一说多人合作玩可以怎样玩?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下面我们就要试一试小朋友说的多人合作的玩法。(鼓励幼儿大胆回答问题,只要能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都要给奖励。只要是小朋友说出的玩法都要试一试。)

8、教师:气球好玩吗?小朋友想一想气球最少可以几个人玩?最多可以几个人玩?那在玩的过程中是一个人玩有意思还是多个人玩有意思?对,多人合作最有意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多。(教师要引导幼儿说说合作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要让不喜欢合作游戏的幼儿感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三、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气球的很多种玩法,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表现最棒的是当有人没有玩具时小朋友能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这样的小朋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还有就是小朋友能互相合作想出的很多新玩法。老师希望下次活动小朋友能更好的互相合作,那么小朋友回去要思考一下气球除了能给我们做玩具在日常生活中还会有那些用处。

教学反思

这一课我选了常见的气球,小朋友会很喜欢同时小朋友也会有玩气球的经验和方法。这样互相交流起来容易些。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是引导者,给幼儿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气球的一次减少使幼儿有了分享玩具的体验并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多人合作玩气球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伙伴合作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气球是易爆的这点要向幼儿说明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在这里幼儿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幼儿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其意义。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6

这是我实施的一课多研教学研讨活动,这一稿为集体研讨后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学实施后,研讨中分别指出:

1.目标过散,整节活动难度提升不够;

2.幼儿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强,大多只是在摆弄工具;

3.环节之间缺少上下串联的脉络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结合幼儿兴趣点,将重点放在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

组织教学实施后证明,经过前三稿的设计、教学组织、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标清晰,环节上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活动过程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一直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1.取材方便,材料简约。本节活动选用的材料为幼儿建构区的螺丝玩具,损坏的图书,彩笔,印章等,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手可得。

2.活动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有相关经验,才容易引起活动兴趣。经常看到成人使用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但成人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对孩子操作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动中,却鼓励孩子们大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使用钳子、螺丝刀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3.整节活动始终贯穿着孩子发现问题、猜测解决方法、验证解决难题这条主线,孩子们始终在探索的氛围中,在自主活动中习得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