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依据:
新课标西南师范大学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我家的园子》
设计理念:
本活动设计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西师版教材的批读文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平台,本文语言优美,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成,让学生从课文所展示的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园子中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和自由自在的生命体,因此,在教学中,领导学生结合批读,掌握批注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用已会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做到正确读写认。
2、能用结合批注理解课文的方法学习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2、教师的引导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珍惜生命,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我家园子的自由和蓬勃生机。
教学难点:借助批语,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孩子,你家有园子吗?这节课,我们跟随萧红阿姨去看看她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我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并回答: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结合旁批,了解课文。
1、你们都很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这是一篇批读课文,看看别人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批语里有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园子的一些情况呢?请同学们齐读旁批,然后告诉我,从旁批里你看出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2、现在请孩子去读读课文,看看课文的讲述是否和你们刚才从旁批中感受到的一样?注意带音的生字词语,读的时候用笔勾出来,然后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去识记生字的音形义。
3、教师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点名学生读,并在读中正音。
4、请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的段落。其它学生评价,在学生的评价中,教师为易错字正音。
5、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说说园子给你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学生未曾读文之前,先让学生读旁批,并让学生说说从旁批中知道了园子的什么,让学生先有一个概念:旁批原来就是把自己读文的感受写下来。)
三、再借旁批,细究课文。
1、刚才读了课文的旁批,这课的旁批写出了读者读了之后对园子的印象,现在你读了课文,能不能学着旁批?把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记下来?请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学着批注,把你的感受也写在旁边。教师个别指导。
2、学生汇报对课文1---3段的学习,教师选择指导:
师:从课文的旁批,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一至三段写了我家园子可爱的小动物,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新感受没有?(学生随意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重点指导这几个地方)
生一:我从第二自然段写园子里有白蝴蝶、黄蝴蝶、大红蝴蝶等很多蝴蝶,感受到园子一定很美。
生二: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园子里不只是有蝴蝶和蜜蜂,还有晴蜓、蚂蚱等等很多小动物。整个园子一定热闹极了。
生三:我想提个问题:第三自然段的“明晃晃”是什么意思?它在这一段起了什么作用?
师:看来孩子们眼中的园子不仅是美丽的,也是充满了生机的。请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读一到三自然段。
(对课文一至三自然段的学习,教师激发学生按照刚才从旁批中感受到的学着来批注,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批注阅读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批注的乐趣。)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请孩子们找一找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在写呢?看来这个园子里的太阳与众不同,不知道他不同在什么地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了太阳特别亮?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排比句来凸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师:(引导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旁边的旁批)师总结,瞧,从旁批我们又知道了,园子里特别亮、特别大的太阳带来了一园子的健康、美丽和生气。
(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主要了解排比句,学会运用排比句。对于旁批,教师只是简单点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园子的健康而有生机的动植物把园子装点得那么美。是不是人为的让他们那么美的呢?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结合旁批。看看你能从旁批中学到什么,再学着把你从课文中感受到写下来吧!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学生想说什么说什么,教师着重指导这几个地方:)
生一:我从文中这句话: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感受到园子里的动物和植物都很自由,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在生活。所以才装点了这么自然,这么美丽的园子。(教师在此顺势引导学生举文中的例子来说明园子里的动物和植物有多么自由。)
生二:我从这一段的旁批中知道了作者把园子里的动物和植物都当成了人来写,使园子里的一切都象人一样会动了。(教师在这儿要引导学生从旁批中学会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自然景物。)
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思考:你也是园子里的一株植物或者一个动物,你会怎么样生活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分小组自由发言。
结合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园中的一样物体,有感情的读好这一段。
(对于第五自然段,尽管是文中的重点段,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顺理成章的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读,自己去悟,自己去批注。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应该完全掌握了读文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种批读课文的方式了。)
5、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引读:你看。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由,那么美好,那么有活力,站在这园子里,我抬起头来: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利用旁批,结束新课。
师:教师读课文最后的旁批,问学生:你觉得课文的语言美吗?瞧,旁批还教给了我们要怎么样去积累好词好句呢。你会用这个方法吗?那快去试试吧。
(至此,充分的利用好了课文的旁批,达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教学目标。效果应该不错。)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结合了这是一篇批读文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课文的旁批,让学生知道了旁批可以记下读文的感受,还可以点出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学中一步一步的实施,达到了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的教学目的。但由于在设计时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到位,本课时安排的内容稍多了一点,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有些应该落到实处的朗读训练不能到位。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父亲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使它成为“我家”菜园的事,表现了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体现出作者对父亲、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依次写了“失去菜园、决定开垦、开垦荒地、垒上石墙、种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粪肥田、菜园丰收”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父亲言行的具体描写,表现父亲的优秀品质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及部分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4、理解“父亲的菜园”的来之不易。感受并学习父亲的勤劳与执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教学重点。体会父亲在荒坡上开垦菜园的艰辛,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教学上的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二、根据自读提示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批注。
三、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师:为了把“贫瘠的土地”变成“翡翠似的菜园”,父亲都做了些什么?
预设:
交流一:望着我们疑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开辟新菜园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当时的神情是“诧异”,是“疑惑”。可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的父亲现应承担起这一份责任啊!)
交流二: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起一担柴草回家来。
(父亲起早贪黑地劳动,一干就是一星期呀!我想,父亲的勤劳肯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不用我多说了!)
交流三: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一个“丢”字,一个“冲”字足以看出父亲很在乎他的菜园,尽管现在下着暴雨,他也要出去看一看。可见,他对这块菜园是如此地热爱。)
交流四: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多么顽强的父亲呀!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大雨冲毁了菜园,却冲不垮———父亲的决心!)
交流五: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父亲很自信。只要认准目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交流六: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没过多久。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同学们,作者这里有一个字用的非常好,“翻”,你们觉得这一“翻”翻掉了什么?(翻掉了父亲的辛苦和努力,翻掉了作者想吃炒豌豆的美梦……)
那这一“翻”又为以后翻出了什么?(翻出了土地的肥沃,翻出了全家的期盼和希望,翻出了以后全家幸福的生活,翻出了父亲菜园的更好的收成)
四、探讨课题的含义
师:现在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将这个菜园命名为“父亲的菜园”,而不是“我家的菜园”“我们的菜园”了吗?(师在题目上打个问号)
预设:
这块土地倾注了父亲的爱。
这块菜园全是父亲的付出。
父亲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菜园
正是因为父亲的精心侍候,才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这个菜园布满了父亲的汗水还有他的心血。没有父亲,也许这个菜园根本就不会出现。
五、总结课文,情感升华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 (如;执着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六、布置作业
积累语言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抄下来、
板书设计:
28* 父亲的菜园
每天早出晚归 不怕苦
暴雨过后重建 不气馁
丰收之后肥地 不只顾眼前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的图文资料、小发明、小创意等。
2、教师准备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与发明事例的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20xx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于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cS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夸。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一)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二)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三)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举一举例子: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布置思考作业
你想做的展示台内容。
第五课时 展示台
课前准备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p语交际、习作”进行)
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
筹备时,时间上可有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好各组小组长的作用。 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推介成果
教师向相关少儿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与创意,抓住各级各类“科技节”“发明创新大赛”等时机推荐学生的突出成果。
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习作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误以为直接把所搜集的大自然现象搬到习作里就完事了。因此,在上课前,我们四年级的几个老师一起集备,确定本次单元习作指导的重点在于“从在自然现象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着重指导学生从这些现象或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什么想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抓住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3、进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文熏陶。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语言描写体悟人物高尚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与捐赠角膜有关,课文题目是《永生的眼睛》。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题目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二、整体感知
1、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现在检查一下你对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个人读(1)读准音,②带着感情读四字词语。齐读。
2、复述课文内容,可以用到上面的词语。
三、探究文本
1、琳达一家人的行动让我们感到骄傲。文中有两处出现了“骄傲“这个词,请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2、琳达一开始就愿意捐赠的父母的眼角膜吗?琳达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学习第四自然段。
3、此时的琳达对捐赠角膜是什么态度?那么是什么使她改变了态度?画下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许许多多的人像父亲一样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孩子们,我看到泪水在你们眼眶中打转,就把你们的感情带到句子中,再读父亲的话。
、就是父亲的话影响了我,在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不仅如此,这些话,这一切行为还影响了——温迪,所以温迪才会说(出示):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5、出示: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那还留下什么呢,谁能说一说?课前我们提出的“永生”是什么意思?现在你明白了吗?(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爱心)
四、升化主题
琳达这一家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例,请看:
出示:
1、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在广东省中山市,一个普通农民工郭光明在他发生车祸死亡后,家人将郭光明的心脏、肝脏、肾脏、眼角膜让北京、上海、广州的6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或重见光明。
让我们来齐读这首诗,感受捐赠者的伟大与受赠者的快乐——
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捕捉,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探究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教学难点:
了解蝙蝠飞行探路的秘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试验表格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的前一天,布置预习课文,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1.读书预习:认真读课文,圈画出不会读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字(词)的意思;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词各抄写两遍。
2.搜集资料预习: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资料,制作资料卡片。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对仿生学的认识,分享自己制作的资料卡片。
3.带着问题预习:蝙蝠能在夜间飞行依靠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
一、揭题。( 5分)
1.猜谜语: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睡觉夜间操劳,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师板书:蝙蝠
2.出示蝙蝠课件(1)简介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3.出示雷达课件(2)同学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雷达。师板书:雷达。简介雷达:雷达是利用极短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可用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4.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课题却用一个“和”字将它们联系起来,师板书“和”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蝙蝠和雷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0分)
1.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几遍,另外标出自然段。课件(3)出示读书要求。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4)出示词语。
捕捉 避开 敏锐 铃铛 苍蝇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
A.抽生读词语,订正读音错误。(读到生字时,应出示生字的读音)
B.全班齐读词语。
C.解释“障碍物”的意思。随机板书:障碍物 (课件出示意思)
D.相互提醒容易出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红色的生字,哪些生字容易写错,请你帮同学们提醒一下。教师板书容易出错的字“揭、避、荧”学生跟着书空)
E.课件(5)出示容易写错的字,学生写字。(要求:身正,肩平,足安)
过渡: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想同学读课文一定也会畅通无阻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这里的填空。
3.学生默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课件(6)出示:课文主要讲( )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 )在夜间探路的秘密,从中得到启发,给( )装上( ),解决了( )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理解蝙蝠夜间探路的原理。(20分)
1.一只其貌不扬的蝙蝠究竟有何超强的本领呢?
(1)抽生汇报。
(2)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课件(7)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A.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说说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指导学生抓住“夜里”区别于“白天”,“还能捕捉”说明有特异功能;“无论……从来……,即使……也能……”说明夜间飞行本领特别高超。)
B.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夸一夸蝙蝠吧!抽生练习说话。(蝙蝠,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飞行家。蝙蝠,要是你能开飞机就好了,乘客就不会担心有事故发生了。蝙蝠,我要是你就好了,停电的夜晚我也不用担心会被东西碰着。)
C.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超,同学们应该对它产生一种什么情感?(钦佩之情)请同学们带着钦佩的感情来朗读这句话,谁来试试?教师随机表扬。
2.课件(8)出示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科学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进行了试验。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完成表格,探讨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3.课件(9)出示表格:
A.同学们,你们认为“蒙上眼睛、塞上耳朵、封住嘴巴”中的这几个动词,能调换位置吗?(不能调换位置,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多么的准确,中华民族的语言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具有魅力呀!同学们,我们在写习作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用词要准确。)
B.通过三次试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抽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10)——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一结论。教师随机板书:嘴巴 耳朵
4.质疑:学到这里,老师想知道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课件(11)出示问题,谁能告诉老师。生回答,出示课件(12)蝙蝠是从嘴里发出声音,声音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教师随机板书。
5.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可是,科学家揭开这个秘密容易吗?(不容易)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出示课件(1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你是从这句话中的那个词体会出科学家的不容易?(强调反复、终于两词)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4)(3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着科学家的足迹,去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探索科学的奥秘。出示课件(15)
五、布置作业:(2分)
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嘴巴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篇6
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