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2025/11/13教案

此篇文章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学习的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李四光童年的故事,使我们懂得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提问:你觉得什么叫“失信”?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宋庆龄妈妈小珍

b.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伯伯家

小珍

.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3、体会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形式)。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分享阅读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诚信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谈话交流:回顾第二组课文中认识的几位名人,引出“宋庆龄”。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并适当补充。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3、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又不能失信于谁?请同学们读课文。

【设计意图】导入揭示课题。

二、新授: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又不能失信于谁?

(3)简单地讲一讲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填空:宋庆龄一家要去________,可她忽然想起_________,爸爸妈妈都_________,但她坚持____________。她真是个_______的好孩子!

(5)指名填空。

(随机板书:守信用)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

(1)你从哪些语言读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边读边找,作上读书记号。

(2)学生交流:(以下是学生可能交流的几个方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指点、引导)

A、“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

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但为了守信用,而放弃去伯伯家的机会。

(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两个感叹号,读出宋庆龄对鸽子的喜爱。)

小结:那么漂亮的鸽子等着庆龄去,可为了等小珍,庆龄还是决定不去了,真是信守诺言的孩子啊!

B、“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是啊,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时小庆龄在想什么?)

C、当父亲提出改天再教小珍时,庆龄连说“不行!不行!”,并把手抽回来。

(教师可创设情境,如师生角色对话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也可随机采访“小庆龄”当时的想法。)从哪里让你体会到了小庆龄的守信用?

D、当母亲提出可以回来后再向小珍解释时,庆龄表示自己不能失信。

(教师可创设情境,如师生角色对话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如肯定学生的朗读:看庆龄说得斩钉截铁的,肯定是不去的了,真是个守信的孩子!)

E、当父母赞同她留下来时,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庆龄此时在想什么?为何笑得那么甜?)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宋庆龄的可贵品质。

3、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如果请你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符号?

最好能说说理由。(随机板书标点“!”,感受小庆龄态度的坚决)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升华主题。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板书:一诺千金)积累“一诺千金”,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诚实守信的词语或名言。

(如词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板书:言而有信。

【设计意图】围绕内容,深化主题,积累词汇和名言,使学生知道诚信是做人之根本。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发现:回忆这一单元里说的不同的形式:提示语在前的,提示语在中间的,提示语在后面的,提示语没有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读的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说说发现了什么?

2、创设情景,让学生用不同形式来写一写人物的对话:

一进教室,张闻就看到地上有支钢笔,他捡起笔问方明:“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方明摇摇头说,“ ”

“____________”张闻又举起钢笔大声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提示语的不同形式。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感悟中心。

五、家庭作业:

1、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请把你在课外书中或网上查找到的宋庆龄的有关材料,制作成一张小小知识卡片,并试着向身边的人介绍介绍。

【设计意图】巩固深化,积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守信用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篇4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与教后反思。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教案《《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与教后反思》。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教学反思:我是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检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指导读好对话,感受宋庆龄说到做到守信用的品质。

2.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习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3.熟悉三种对话形式,对照课文中的对话,修改补充的学生对话片断,要求分段写;选择其中一两句,把提示语放在中间或后面,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第一板块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同桌对读,认真听圈出读错的词语,划出停顿不对的句子——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词句进行指正。(投影出示)

2.同桌读对话——男女生对读——读懂对话内容(宋庆龄你为什么不去呢?这位爸爸,你跟宋庆龄说了那么多,目的是什么)——感受宋庆龄说到做到守信用的品质。说说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二板块 初步学习用补充课题的方法大体把握主要内容

一、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说——肯定优点

二、教授方法

1.关注课题,浓缩了内容——宋庆龄说,她不能失信。

2.她为什么这样说?——理出起因:宋耀如一家准备去朋友家,宋庆龄想起和同学的约定,决定不去了。经过:爸爸妈妈劝她去伯伯家。

3.最后怎么样?——宋庆龄说,她不能失信。最后留在了家里。

三、学生操练

连说——指名说——同桌说(说清楚了,在他的书上打上五角星)

预设答案:宋耀如一家准备去朋友家,宋庆龄想起和同学的约定,决定不去了。爸爸妈妈劝她,但宋庆龄说,我不能失信。最后留在了家里。

小结: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这种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果题目浓缩了内容,就可以用这种补充课题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学习。

第三板块 改写对话形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回顾课文及本单元课文,大量的对话描写。

二、出示习作中的对话。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也经常出现。(出示学生写的`对话)

我说:“奶奶,你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晚?我都等了半天了。”奶奶说:“我平时都是这个时候来的,你今天没学古琴吗?”我说:“今天是星期一。”奶奶说:“哦,瞧我这记性,我给忘了。”

三、与课文中的对话比较,发现不同。

1.对话是分段写的。(清晰,一眼就看出来是谁与谁的对话)

2.熟悉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正确的使用。

四、修改对话,要求:

1.分段来写。

2.选择其中一两句,把提示语放在中间或后面,注意正确使用标点。

3.书写端正。

自主改写——选择样本,反馈交流,评价——修正——同桌交流评价

后续教学:学习写好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