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数学教案《估算》

2025/11/14教案

此篇文章数学教案《估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数学教案《估算》 篇1

教学目标:使学生重视估算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结果。

教学重、难点:加法估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教学用光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说说下面的各数各接近几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家电图,商店里有这么几样商品,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各自的`价格。

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指名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500元是一个准确的价格吗?(不是,它是一个大约的价格,所以在这里不能用等号,而要用约等号“≈”

读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约等于五百元。

指导学生写约等号,再齐读。

2、教学试一试。

完成第(1)问题。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决,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应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不同的方法。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题。

数学教案《估算》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

1. 看图出示以下情境和问题:

①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②从学校到仙女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③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请学生尝试列出解答上面各题的算式。

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下列4个算式:1243、2234、10031824。

3.体会除法估算是解答问题的一种工具。

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让学生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1.一般方法

(1)从上面4个算式中抽出:1243,请学生尝试估算。

(2)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

可运1箱,每人大约

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估算2234。

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与1243的估算过程方法会基本相同。有以下几种思路:

生1:223200 生2:223=200+23生3: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平均每小时

约行50千米。 约行55千米。 约行60千米。

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4)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以上两例、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2.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1)再现问题:

①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②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数学教案《估算》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观察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根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数学教案《估算》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 3500÷700 720÷90 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 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 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1)有538箱酱油,每辆货车一次运62箱.如果一次运完,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货车?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9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成都到北京的铁路长20xx千米,大约要行多少时间?

(3)彩色电视机的单价是1985元,收音机的单价是21元,彩色电视机的单价大约是收音机的多少倍?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538≈540,62≈60,540÷60=9(辆)或 60×9=540 540>538

20xx≈20xx,98≈100,20xx÷100=20(时)

1985≈20xx,21≈20,20xx÷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不同点:除数取近似数都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把除数变成整十数;被除数取近似数有时是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有时是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1.一家电视台去年共播出教育节目1192小时,平均每个月大约播出教育节目多少小时?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数学教案-除法估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除法估算》。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 7812 ÷88=92

4.估算:

(1) 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1200千克,如果每个人59千克,这部电梯大约能承载多少人?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xx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数学教案《估算》 篇5

本课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利用邻近的整十数进行两位数的估算。

2、能利用估算估计计算结果在哪两个整十数之间。

3、能利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着重对全体学生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上这堂课时,我先利用在一年级时学过的知识“邻近的整十数”,他们利用数射线会做“进到下一个整十数”,“退到上一个整十数”的题。现在可以利用这一知识进行估算。这里的估算主要是利用邻近的整十数渗透凑整的思想。而凑整又有三种方法:“进到下一个整十数”(进一法),“退到上一个整十数”(去尾法)“进到或退到邻近的整十数”(四舍五入或五舍六入法)。

教学时,利用课本之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估算的兴趣,并考虑进行估算的方法。“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学理论,在上课时,通过几组学生去超市买物品的练习,

如:(1)篮球足球(2)苹果香蕉(3)笔袋书包

18元37元14元25元12元21元

然后要求学生回答出,买每一组物品,大约要带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回答很踊跃。虽然他们人小,但他们基本上都去过超市,有过买东西的经历。因此对这样的学习很感兴趣。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个位是5的数,个别学生有些困难,因为“5”在1~10的中间,没有最接近的整十数,所以有的学生把它进到下一个整十数,有的'学生把它退到上一个整十数,这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当个位的数是1~4时,退到上一个整十数,当个位上数是5~9时,就进到下一个整十数。在这堂课里,学生都投身于自己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发现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现在,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兴趣盎然。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数学教案《估算》 篇6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 )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 )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 )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 )元。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 195个

第二周 328个

第三周 217个

第四周 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4.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布置作业《练习3》

练习三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