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2025/11/14教案

此篇文章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

早晨到校,翻看一本书,看到一段话:努力研究常态下的好课,不一定要课上得多精彩,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体验平等民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探究。正合心意,记录下来。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前面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所以,今天的学习比较轻松。

从备学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了初步的猜想,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解释猜想的由来,但是,孩子们描述的猜想比较零碎,课堂上,需要做的是让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最后通过提升,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并加以应用。

课堂实录不敲打了,记下课堂上一个遗憾之处:课的开始,孩子们随意聊着自己的猜想。在这里,我的目标比较浅,就是为了知道猜想,而让学生说猜想。其实,提出一个猜想虽然可贵,但是,提出猜想背后的东西更让人回味。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不是可以注重猜想背后的东西呢?即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想?——学生是有这个意识的,我听到大缪说:因为除法和乘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所以,我的猜想是小数乘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么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浚铭是根据方向相反来猜想的,既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向左移动,肯定是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当时,我能有意识问问学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或许更有数学味一些。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2

前两天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发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学生很容易把小数点点错位置,导致出错。本课的重难点是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所以要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探讨下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移、归纳,理解与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这里,强调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前面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这基础山,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

总之,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已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知识。但是做题过程还不够熟练,很同意出错,所以还需加强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3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扩大和缩小小数点往哪边移动?移动几位?学习来比较难,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会,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①4.35×10=()

②0.01×100=()

③13.0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扩大向右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4.35×10=()

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43.5

②0.01×100=()

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1

③13.05×1000=()

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13050

①205.4÷10=()

②0.1÷100=()

③4.5÷1000=()

思路引领:

1、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关键词:缩小向左移

3、注意点:位数不够,用“0”补位。

分析:

①205.4÷10=()

缩小十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一位→20.54

②0.1÷100=()

缩小百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两位→0.001

③4.5÷1000=()

缩小千分之一→小数点向左移三位→0.0045

反思:根据课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扩大和缩小三个具体的数值为例,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果感觉非常好,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练习题中发现孩子出现以下错误:

①4.3×100=(0.43或43)

②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业想想课堂上孩子表现很好,为什么做题时错误百出,慢慢想来:

1、孩子对于扩大或缩小的.小数点移动方向不能牢记;

2、对于位数不够的没有用0补位;

3、整数如何移动小数点,孩子刚看到无从下手;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整数看成多少点零,在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就可以。

4、教学设计中没有选好特殊的例子,练习少;

5、学会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学习的表面现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会学以致用。

数学的学习为的是应用。因此面对高年级孩子,学会放手,多给孩子机会,多让孩子表达,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4

首先我出示小数56.9不改变小数的数字,怎样改变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知:如果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然后出示了一组数据:9 、 0.9 、 0.09 、 0.009 ,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讨论得出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课上发现中下学生研究中有困难,于是第二节课,将情境改为孙悟空打妖精的情境,使学生在次感知到:小数点移动后,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再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在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时就比较容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 小数扩大10倍;

小数扩大10倍 —— 则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最后总结成四句话:小数点移动,左移缩小,右移扩大,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是10倍(100倍、1000倍……)位数不够0补位。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在做题时将缩小十分之一,写的是缩小10倍。自己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没有及时纠正学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5

在四(5)班上课时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后来发现一节课下来,只有少部分同学完全弄明白了,还有大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清楚小数点究竟是怎样变换位置的,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怎样处理。因为小数点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缺乏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于理解力稍差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在四(4)班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首先,在导入时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小数点”的.用处,比如,假如你有256000000元钱,问学生,你们富有吗?学生都觉得有很多钱,这时,小数点跑出来了,把数变成了2.56000000元,问学生你们还有钱吗?变成穷光蛋了,小数点可以让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小数点“动”了起来,并且把小数点拟人化了,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6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内容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我校四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教研活动,三位老师对《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各具特色的进行了说课展示,深受启发,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也借鉴了他们一些好的方法,下面结合班级实际授课体会小结如下:

一、体会情境图的意图

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图中,金箍棒三次变化,图中显示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小数点移动),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棒变长---形在变),数变得越来越大(数也在变)。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另外,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这也为小数点向左移,打下了伏笔。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把握好四点

1、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四个等式,为什么左右两边相等,学生还没有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应当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结合长度单位,将小数点对齐,个位上对应的是“米”,十分位上对应的是“分米”,百分位上对应的是“厘米”, 千分位上对应的是“毫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四个等式。

2、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向右移扩大,左移缩小 3、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

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

4、借助线段图,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没有学习分数乘法,很难理解“缩小到原数的1/10”借助课本类似的线段图,初步感知1÷10就是它的'1/10

5、强调小数点移动后书写格式,去掉没用的“0”如:0.003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后000.3,去掉没用的“0”就是0.3.

三、是先教小数点向左移,还是先教小数点向右移

探讨小数点左移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不仅涉及到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而且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难度较大,如果先教学小数点右移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把重点放在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这一问题上。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中探讨规律花的时间较多,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就少了。另外,学生作业中对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还是有一些说成缩小10倍,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