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2025/11/16教案

此篇文章《触摸春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 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让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理解盲童创造的奇迹,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叩解课题

1,板书"春天",谈自己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光明媚,草长莺飞,遍地春光,万紫千红……

2,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春光,感受着美丽和快乐,可就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 看不见清澈的水,更看不见芬芳的花,看不见这美丽的春天。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板书:触摸)

3,读题:

触摸春天(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

二,感知课文,引入情境

1,想读这个故事吗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美美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2,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选用第一行的几个词语来给课文说一句话。(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感受奇迹:

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请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1~4自然段,读到哪个句子,你的心里怦然一动,用笔勾出它。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⑴ 预设句子一: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还有哪个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

句子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③ 什么是奇迹 为什么你感到这是一种奇迹

流畅:很熟悉

极其准确: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这可能吗 为什么

④ 她,一个盲童,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

⑤ 谁能用朗读来体会出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⑵ 预设句子二: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怦然一动(或这是一种奇迹)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① 你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吗 为什么

②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③ 仅仅是花香的引领,她就能拢住蝴蝶吗 再看看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是啊,这奇迹就源自她对春天的热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吧。

④ 此刻,你就是那只在安静手指间扑腾的蝴蝶,你想对安静说什么 (你那么热爱生活,让你感受一下灵动的春天吧)

是呀,与其说是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是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这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花的爱,就是对大自然的爱,就是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能读出这种爱吗

⑤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提醒学生联系课题进行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在这样的地方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 指导朗读。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

抓住蝴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盲童,是个正常的孩子。对呀,正常的人能享受到的灵动的春天,安静也一样能享受到。那是因为她有一颗爱心,对植物的爱,对春天的爱,对生命的爱。

2,抄写生字新词。

3,摘录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创造奇迹:伸向,拢住,放飞——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读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美,感受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部分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盲童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创造了什么奇迹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继续与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生活。

二,品读课文

1,这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自由读课文5~7段,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也认为这是个奇迹

2,交流感受: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⑴ 找到"……多姿多彩……"

① "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们的眼前是什么颜色 作者却用了"多姿多彩"这个词来形容盲童的内心世界,合适吗

② 为什么能说一个盲童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呢 (因为她的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心中有些什么 (鲜花,蝴蝶,小树,小溪,叽叽喳喳的小鸟……)

是啊,她的心中装着整个春天,怎能不说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呢

⑵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① 谈谈你的想法,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② 听完朗读,这段话中哪个词一下印在你的脑海中

张望:安静是个盲童,她为什么仰起头张望 (喜爱,留恋蝴蝶)安静在望什么 (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

安静会对蝴蝶说什么 (结合体会"飞翔,优美的曲线"等)

③ 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你觉得安静用心望到了什么

随着蝴蝶的飞舞,安静还能用心望到哪些美丽的景物

④ 是啊,她不仅看见了鲜花,蝴蝶,还看见了蝴蝶划过的美丽的弧线。

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安静用"心"也同样能看到,她用自己的方法来"看"春天,享受春天。

正因为她热爱生活,即使她失去了色彩,形状,她依然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因为她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2,小结。

三,总结升华

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教师随机旁白: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如: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

⑴ 你还知道有谁 (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仍能弹出美妙的乐曲。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霍金用他的物理征服了全世界。)

⑵ 还有谁也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媒体出示: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普通人的资料。他们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

________有生活的权利,________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是啊,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括号里可以填上他,你,我,可以填上我们每一个人。这也是安静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齐读中心句:

再读,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能听到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同学,送给朋友,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再读。

四,拓展延伸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⑴ 简介海伦·凯勒。

⑵ 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⑶ 学习完这篇课文,读完这段海伦·凯勒的故事作品,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你们想做点什么呢

2,收集,积累人生名言:

⑴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丁玲

⑵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热爱生活 创造世界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学习,认识生字新词,理解词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凭借文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盲童的内心世界,进而体会她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第一课时

一、引情入境,感悟春天。

1、看春天

清明节刚过,现在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有留意去观察春天吗?让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感受一下我们生活中的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的春天!

出示图片,教师讲解。

2、说春天

你们感受到了吗?用最美的语言来说说你看到的春天,说说你的感受。

3、感受盲人世界

游戏:请闭上双眼,伸出你右手的'食指去按住语文书封面的一只蝴蝶。你指得准确吗?你刚才有什么感受?说说你的感受。

引入:真正的盲人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澈的水,更看不见芬芳的花。他们的眼前永远是一片漆黑。那他们心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用什么来感受春天呢?让我们跟着盲童,她的名字叫安静,一起来触摸春天。

4、出示课题,质疑

出示课题,齐读

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细细品味,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

出示新词。

(1)我会读:指名读词语,指名领读,分组读,齐读

(2)我会说:选用刚才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题:

“盲童安静整日在春天的花香里(流连)。她凭着(灵性),用手(拢住)了一只蝴蝶,并将其放飞,体验了一次(全新或飞翔)的感觉。”

3、齐读主要内容。

三、聚焦奇迹,解读文本

课文中是怎样写这个事情的呢?

1、请自由读课文,划出安静拢住蝴蝶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

(1)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2)“悄然”和“静悄悄”读音不同,意思有点相近。(寂静的,没有一点儿声音的意思。)

“悄然合拢”写出了小女孩的动作怎么样?(动作很轻很轻)

谁能用“竟然”说一句话?(结合句子解释竟然的意思表示出乎意料,让人意想不到的意思。)

这里是指什么事让人意想不到?(盲童安静能用手拢住蝴蝶,让人意想不到)

(3)就是平常人去拢蝴蝶也做不到,而盲童安静却拢住了蝴蝶,所以作者用了一个词语,真是一个——奇迹!

课文中奇迹就是———安静用手拢住了一只蝴蝶。

结合学生拢蝴蝶的经验,说说“奇迹”的意思?(极难做到的事情却做到了,这就是奇迹。)

(4)朗读指导

指导:a、“悄然合拢”要轻一点,大声就不是悄然了

b、“竟然”要突出来,“真是”要强调出来。

指名读——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盲女孩拢住了蝴蝶,真是一个奇迹,女孩自己也感到意外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从“惊讶”可以看出她也感到很意外)

安静以前有拢住过一只蝴蝶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全新的经历)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作者揭示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个深刻道理。

四、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课外拓展深化主题──学唱歌曲升华感受的教学方法。

学法:诵读法、体验法、实践法等。

五、教具准备

整合远教资源的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板书“春天” )

过渡语:歌词中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永远看不见了,她只能——(师板书“触摸” )

1、理解“触摸”。(用手轻轻地接触)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用过“触摸”?

2、齐读课题(……)这么重吗?应轻一点,为什么?(……)好,那么我们轻轻地再来一遍。轻轻地读。

3、过渡:身体上的残疾并不能阻止小女孩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触摸春天》,认识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安静。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不能亲眼看见这美好的春天,该多么痛苦,引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心。避免学生对于“触摸”一词的简单认识,为下一环节作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走近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三、细读课文,走进故事。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安静具有怎样的“神奇的灵性”?

2、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①亲身体验:蒙上眼睛,体会看不见的不便、困难与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连接,学生从来没有体会过盲人生活的诸多困难与不便。这样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②“很流畅”说明了什么?

(2)“安静在一处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 为什么安静能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

②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 引导学生抓住“竟然”、“奇迹”等词语,体会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能准确抓住蝴蝶的出人意料和不可思议。

② 抓住蝴蝶时安静有什么感受?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安静以前的经历是什么样的?“全新的经历”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文中语句谈安静的内心感受。

③ 抓住蝴蝶后安静又是怎么做的?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时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怎样是“张望”?安静是个盲人怎么张望?

过渡语:(师指向窗外)快看!那是什么?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动作理解安静虽然看不见,但她用心想象蝴蝶飞走的画面,她向往着飞翔,感受人生的美好。

④ 指导感情朗读。

3、安静是通过哪些不同的触摸感受春天的?同学们还可以怎样帮助她触摸春天?

过渡语: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办法,真棒!我们再看看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却毕业于哈佛大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的英雄。她是怎么感受春天的?

4、阅读链接:配乐朗读海伦·凯勒的有关文章帮助学生理解。

5、带着体会,配乐朗读课文改编的小诗。

6、安静能够触摸的仅仅是春天吗?夏天呢?秋天、冬天呢?

过渡语:是啊,安静是如此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① 谈谈你对这句话中“谁”的理解。

② 小结:小女孩安静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她用自己的.心去触摸春天,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③ 有谁也曾经用自己的事迹告诉你这样的道理?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最关键的语句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这样既理解了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到了主人公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感情,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交流资料,深入情感。

1、课件依次出示歌手海伦·凯勒、邰丽华、杨光、金晶、雷庆瑶资料。师在音乐中动情导语。

2、再次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揭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学生在体验、品味这句话的时候,让他们联系实际中的感人故事,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体会生命的价值,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3、小练笔:这些残疾人都如此热爱生命,那我们呢?(学生联系自我说感受。)

我还有

邰丽华双耳失聪,

我还有灵敏的听力,

我要倾听美妙的声音。

双眼失明,

我还有 ,

我要 。

单腿残疾,

我还有 ,

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

(1)、练写诗歌。

(2)、朗读诗歌。

五、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题的板报。

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学唱歌曲《隐形的翅膀》,结课。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会读畅、磕等7个生字,会写径、畅等9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结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3.体会盲童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法(集体朗读、指定学生朗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盲童做切入点,以歌曲方式导入:同学们,正式内容开始之前,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唱一首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儿歌,会唱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嗯,同学的歌声都非常的嘹亮老师仿佛都已经置身在春天之中了。那说到春天我们刚刚歌曲中唱到小朋友们通常怎么感受春天?没错,是用眼睛来看,可是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却看不到,她是一个盲童,那她又是怎样来感受春天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小女孩的脚步走进今天的课文《触摸春天》。(板书题目)

(二)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手边工具书或者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生字生词,教师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不易懂的生字板书讲解。)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大声齐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

1.作者是怎样评价安静在花园中的一系列行为的?

明确:“真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2.快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找出文章中体现安静创造奇迹的词语或句子。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①你为什么说这里体现了安静创造奇迹?

明确:分析“流畅”“磕磕绊绊”(板书:流畅)

②同学们每天在学校和家之间往来,天天走一条路,对这条路怎么样?

明确:安静走的流畅是因为她经常来这里,所以很熟悉。

句子二:“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板书:极其准确)

①组织同学做游戏,闭上眼睛“极其准确”地从书包里拿出数学课本。(体会“极其准确”的难度)

②安静为什么能够极其准确的伸向月季花?从课文当中找一找。

明确: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句子三:“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板书:拢住)

①同学们你们有捉过蝴蝶吗?蝴蝶好捉吗?为什么安静却能够捉住蝴蝶?

明确:因为整天在花丛中流连,对这里的花虫十分熟悉,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心灵却能够感受到。

②作者为什么用“拢住”而不用“捉住”?

明确:拢住有轻轻地的感觉,体现安静对于生命的热爱。

句子四:“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板书:张望)

①安静看不到却为什么能张望呢?

明确:她虽然眼睛看不到,她的心灵却能够感受到,她在张望生命的美好,看出安静对自由飞翔的向往、生命的.热爱。

3.安静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她整天在花园中流连,对这里非常熟悉,可是对于盲人来说走路都很困难可安静为什么要整天来花园呢?(指定学生答)

明确:是因为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才到花园中来感受生活和生命的美好。(板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4.当作者看到这一切时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明确:“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从安静身上作者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因此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四)拓展延伸

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同学交流听完歌曲的感受,并分享贝多芬的事迹。

(体会生命的力量,以及贝多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带着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全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作业: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并合作办一次墙报,下节课进行墙报展评。

五、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 体会盲童对生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秋,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

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中得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出触摸春天。

二、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 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4、 指名朗读,进行评议。

三、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 自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3、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后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第二课时

一、 自读课文

二、 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说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 明确研读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交流了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深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言外之意。

2、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播使学生理解引向深入。

4、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熟悉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受、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行、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理解盲童制造的奇迹,体会盲童对生活的喜爱,感受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叩解课题

1、板书“春天”,谈自己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完明媚、草长莺飞、遍地春完、万紫千红……

2、同学们多美好啊,你们看到的春完如此真实,如此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春完,感受着漂亮和欢乐,可就有这么一些特别的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亮的水,更看不见芳香的花,看不见这漂亮的春天。他们眼前永久是无穷无尽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宁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感受着布满生命力的春──(板书:触摸)

3、读题:

触摸春天(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

二、感知课文,引入情境

1、想读这个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美美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宁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2、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同学读正确: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

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芳香袅袅、花繁叶茂

3、盲童宁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第一行的几个词语来给课文说一句话。(指名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感受奇迹:

同学们,让我们再专心的读读课文,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宁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妙的春完。请选择你喜爱的读书方式通读1~4自然段,读到哪个句子,你的心里怦然一动,用笔勾出它。

2、沟通:

(依据同学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关心理解。)

⑴预设句子一:这个小女孩,成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还有哪个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宁静对春天的喜爱?

句子2:宁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渐渐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精准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③什么是奇迹?为什么你感到这是一种奇迹?

流畅:很熟识

极其精准:一个盲童能极其精准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这可能吗?为什么?

④她,一个盲童,看不见艳丽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成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

⑤谁能用朗读来体会出宁静对春天的宠爱,对生活的喜爱?

⑵预设句子二: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怦然一动(或这是一种奇迹)?

“宁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奇妙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宁静的脸上布满了惊异,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受,宁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①你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吗?为什么?

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③仅仅是花香的引领,她就能拢住蝴蝶吗?再看看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觉?

是啊,这奇迹就源自她对春天的喜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吧。

④此刻,你就是那只在宁静手指间扑腾的蝴蝶,你想对宁静说什么?(你那么喜爱生活,让你感受一下灵动的春天吧)

是呀,与其说是蝴蝶被宁静拢住,不如说是蝴蝶被宁静奇妙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这奇妙的灵性就是宁静对花的爱,就是对大自然的爱,就是对春天,对生命的喜爱,能读出这种爱吗

⑤“宁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示同学联系课题进行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宁静在这样的地方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指导朗读。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

抓住蝴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盲童,是个正常的孩子。对呀,正常的人能享受到的灵动的春天,宁静也一样能享受到。那是由于她有一颗爱心,对植物的爱,对春天的爱,对生命的爱。

2、抄写生字新词。

3、摘录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