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2025/11/17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画上学路线和玩交通安全棋,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自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常识。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

录象片段(在商场门口玩,买零食吃等)

简单的本地区示意图(主要突出学校、主要干道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谈话:你每天是怎样到学校的?

2、出示三幅到校方式特写图

二、议一议

1、看录象,他们做得好吗?为什么?

2、联系实际,在上学、放学途中还有哪些不安全的事?

在路上玩会有什么后果?

3、分组讨论、交流意见

4、总结:

迟到会影响上课的情绪,吃零食不卫生,有时会生病。

三、画一画

1、交流家到学校的路线,注意说话有条理。

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家到学校的路线。

四、评一评

1、用你们的笔在线路图上画出来,看谁观察得仔细?

在图上画得清楚?

2、分四个小组,相互交流画的路线图。

3、推选组内好的同学上台汇报展示。

五、贴一贴

1、在彩纸上写上名字,小纸片代表你们的.家。

2、从家到校的路线,出示示意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将准备好的彩纸贴到图上来。

第二课时

一、议一议

1、出示课件(小熊和小猴的故事)

2、小熊和小猴做得怎样,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3、和小猴、小熊说说话。

二、认一认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注意有哪些交通标志,你能说一说吗?

2、出示课件(交通标志图)

3、每人发一个标志牌,老师说出一个标志,学生举手,看谁反映快。

三、演一演

1、上学路上,交警指挥交通,所有人都听从他,真威风,你们想当小交警吗?

2、选几名同学听老师口令,模拟交通指挥。

3、分组表演,每组选一个小交警,其他小组成员听从小交警的指挥,示范指挥马路。

四、玩一玩

1、交通安全棋:

看图意,谁来说说,什么情况下前进,什么情况下后退?

2、拿出掷子玩下棋。

3、玩过后,谈感想。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

教材说明:本文叙述的是我放飞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全文共四段。第一自然段讲“我”看到小鸟在笼子里不吃不喝,非常着急。第二段讲“我”听到鸟妈妈在叫唤。第三段讲“我”决心放小鸟回家去。第四段讲小鸟飞走时向“我”道谢!本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童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教学具准备:有关小鸟的儿歌,以及小鸟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了一遍,知道姑妈送给明明一只小鸟。板书:送(出示小鸟)

2、你觉得这只小鸟可爱吗?为什么?(颜色、动作,随着学生回答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指导朗读。我听出来了,这只小鸟的羽毛特别漂亮,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啊,这只小鸟的嘴巴特别好看……它的小眼睛多亮呀……)小朋友一说,老师也觉得这只小鸟特别可爱。打开书本找一找,课文里是这样描写这只小鸟的吗?

3、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男生先来。女生来。(可以站起来)要把它的可爱读出来,注意重点的词。(重点词变色)。(出示句子: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也喜欢这只小鸟,我们一起来读,好吗?齐读。

4、小男孩和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这只小鸟。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说说他都为小鸟做了些什么?

5、学生自读后回答。(关进笼子里,给它食吃……)出示鸟笼图片。

1)、作者为什么要把小鸟关起来呢?(因为它害怕小鸟飞走了,如果飞走了,他就再也见不到小鸟了!他不想让小鸟离开自己,想天天都看到小鸟!……)

2)、那小男孩将小鸟放进笼子里,是不是就不管了?(不是,他把小鸟放进笼子里,给它水喝,给它食吃,可它一动也不动!)

3)、小作者害怕小鸟飞走,给他拿来笼子,让他睡;害怕它饿着端来食物给它吃;又担心它渴了,送来水喝,精心的喂养小鸟。(板书

养)可是小鸟喜欢吗?它是怎么做的?(它没吃也没喝。它不吃也不喝。)课文中是怎么说的?(一动也不动!)

4)、小鸟为什么不高兴呢?它在想什么呢?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想什么?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它在想妈妈!它想和妈妈一起飞回自己的家。飞回美丽的大自然,大自然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如果我是小鸟,我就会想:小朋友啊,你怎么不理解我的心呢,我想飞回大自然中啊!……)

总之一句话,小鸟感到很难过,所以它才会——一动也不动。(出示:一动也不动)哪只小鸟来读。(这只小鸟真难过呀!)如果小鸟一直这样一动也不动,它会怎么样呢?(饿死)

7、可是小男孩明白小鸟的心思吗?(不明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还有这么多小朋友不知道,没关系,你只要读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就知道了。(学生自读。)小男孩可着急了,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比一比,看谁能把小男孩的着急读出来。

8、是啊,这可怎么办呢?它一动也不动,不吃也不喝,眼看就要饿死了,能不让人着急吗?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齐读!

(出示句子: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注意重点词。)

三、教学第二、第三自然段。

1、正当我急得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赶快读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2、指答。(我知道了,又来了一只小鸟!出示图片:鸟妈妈来找小鸟了。我知道了小男孩把小鸟给放了。……)

3、小作者那样的喜欢小鸟、害怕失去小鸟,他怎么会放了小鸟呢?(因为鸟妈妈来了。小作者不忍心看小鸟和妈妈分离。……)

4、鸟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它非常的着急:顾不得吃饭、顾不得喝水、赶忙去找自己的孩子,大树上没有、小溪边没有、草地上也没有,一天、两天,找了好几天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孩子。现在终于找到了,却发现孩子被关进了笼子里,鸟妈妈急不急?(急)课文中用哪个词表示的?(焦急)听,鸟妈妈在叫小鸟呢!(放MP3鸟叫声:鸟妈妈在窗外向笼中的小鸟焦急的叫着!)它的.叫声是那样的?(着急、焦急)

5、焦急,什么意思?(非常着急)谁来做一做这只焦急的鸟妈妈?(指读: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6、这时,如果你就是小鸟的妈妈,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如果你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又渴又饿,见到了妈妈,却不能和妈妈一起飞走!这时,你又会怎么做?对妈妈说什么?出示填空指答。(我是鸟妈妈,我对小鸟说:“。”我是小鸟,我对妈妈说:“。”)(想想自己如果放学回家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妈妈下班回来,见不到你又会怎么样?)(孩子,你怎么在这儿,妈妈找你找的好苦啊。孩子,你吃饭了吗?那个小男孩对你好不好!孩子,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救你的!孩子,几天不见,你都瘦了呀!……妈妈,我想你,快想办法救我出去吧!妈妈,我很害怕,我想跟你在一起!妈妈,我不想在笼子里,我想回到咱们的家!……)

7、同桌的小朋友,一个做鸟妈妈,一个做小鸟,互相说一说。等一会儿,请小朋友来表演。

8、演得真好!没有妈妈的孩子多可怜呀,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世上只有妈妈好……”集体合唱!

9、如果你是站在一旁的小男孩,看到小鸟和妈妈虽然见了面却不能在一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小鸟真可怜。我一定要放了小鸟,让它和妈妈一起飞回美丽的大自然!飞到属于它们的家!……)

10、小鸟和妈妈的感情真让人感动啊,我听懂了小鸟的话,我明白了小鸟的心思。我爱小鸟,(板书爱)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使小鸟失去母爱、失去自由、失去欢乐!我要让小鸟和妈妈在一起,我要送小鸟回到大自然、回到属于他们的家!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怎么样?(放它回家去!)

11、现在让我们用心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一下孩子爱妈妈,妈妈爱孩子的感情,体会一下,“我”爱小鸟的感情。出示段落齐读。

四、教学第四自然段。

1、小男孩把小鸟放了吗?(放了。)

2、瞧,(出示图片:小鸟和妈妈一起飞走了,小男孩高兴的拍起手来!)

3、小男孩把小鸟给放了。(在题目位置小鸟的前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描一遍:放!)

4、一起把这篇课文的题目来读一读。齐读题目。

5、小鸟飞出笼子,就要跟着妈妈飞走了,他会对小男孩说什么话?(“谢谢!”“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再见!”“我一定会报答你的”“你才是真正的爱护我们鸟类的人!”……出示:小鸟对小男孩:“。”)

6、总结:小鸟的自由,小鸟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多么美好的一幕啊!如果人人都能捧着一颗爱心!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就会变的更加美丽!(板书:画心,)跟老师说“爱小鸟”。(多说几遍)出示段落让我们带着祝福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小朋友放小鸟的故事被我们学校广播站的小记者知道了,他们想采访那位放小鸟的小朋友,现在,你们来当一回放小鸟的孩子,老师就是那位小记者。采访马上开始,准备好了吗?

A.你放走得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B.你喜欢那只小鸟吗?为什么要把它放了?

C.你想对广播前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指导写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懂得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

2.能说问话,学会使用“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小兔还桃》,“还”什么意思?在这节说话训练课中,要求小朋友学会这些本领。

(出示目标)

1.懂得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

2.学会怎样有礼貌地向人问话,能看图说一段连贯的话。

3.学会使用“您、谢谢”等礼貌用语。

(1)(出示四幅幻灯图)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图画,谁能说说这四幅图连起来讲了件什么事?(小兔把捡到的桃子还给别人。)

(2)看图逐幅练说:

①出示第1幅图:

a.观察图画,合理想象,说说图意,注意说清楚,“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由说--指名说)

b.小兔拾到桃子,会怎么想?用小兔的语气来讲。

c.连起来,说说第一幅图的图意。

②出示第2幅图:

a.看图说说小兔来到什么地方?见到谁?(指名回答,师板书:大树下啄木鸟)

b.看小兔的表情、动作。想想小兔会怎么对啄木鸟说呢?(自由说--指名说)[板书:怎么问]

为什么要用上“您”?谁还会照老师的样子说一说。

c.啄木鸟会怎么回答呢?[板书:怎么答]

d.连贯口述,自由讲,指名回答,指导评议。

③小结学法,学习练说第3幅图。

刚才练说第2幅图时,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先仔细观察图画,再想想小兔来到什么地方?见到谁?怎么问?怎么答?最后连起来说说图意。下面就请你们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练说第3幅图。[在位置上同桌互说一一指名说一一评议(要求同上)]

④练说弟4幅图:

这个桃子既不是啄木乌阿姨丢的,也不是老山羊公公丢的,到底是谁丢的呢?(出示第4幅图)仔细观察小猴和小兔的表情动作,想想,小狠会怎么回答?(是我的,小兔妹妹,谢谢您!)[板书:谢谢]“谢谢”可以看出什么?(小猴懂礼貌。)

你能用刚才所讲的方法,自己说说第4幅图的意思吗?(四人小组练说--指名说--开火车说)

(3)四幅图连起来说:

①分小小组说。

②指名上讲台前说,师生评议。

③分角色表演。

(4)同学们,学了《小兔还桃》这个故事,你喜欢小兔吗?为什么?(小兔捡到东西还给别人,说话有礼貌,)你捡到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做呢?(行为指导)

a.创设情境,如果你捡到一支铅笔,遇到丁了,你会怎么问?(丁丁,这只铅笔是您的吗?)

b.在我们班的`小朋友中,哪些小朋友捡到东西还给失主或交公的?(表扬班内拾金不昧的好孩子。)

(二)总结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本领?(检测目标)

(2)小结:是呀,在今天这堂说话课中,我们看懂了四幅图,学会了根据图意讲故事,还学会了问话:“×××,这东西是您的吗?”和礼貌用语“您、谢谢!”还明白了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回家后,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结爸爸妈妈或小朋友听,希望你们也能像小兔那样说话有礼貌,拾金不昧,做个好孩子。

[板书]31.小兔还桃

(说话训练)

学法什么地方见到谁怎么问怎么答

看看大树下啄木鸟不是

想想草地上老山年××,过东西是您丢的吗?不是

说说桃树林小猴子谢谢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邓小平的好字离不开他的认真,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功、课”,学着邓爷爷的样子描红、临帖。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邓小平的好字离不开他的认真,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爷爷先生小时侯

母亲心里孩子们

蒙着照着写得好

(二)理解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邓爷爷小时侯写的字很好。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手好字、经常夸奖)给经常和夸奖换词。

“一手”有时用来表明某人有一种技术或本领。写一手好字是说这个人的字特别好。看看下面的词,想想是说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呢?(出示:下一手好棋、做一手好菜、画一手好画)

(4)口头填空读:邓小平爷爷小时侯就能写()好字,()受到先生的()。指名读、齐读。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邓爷爷是怎样练出这一手好字的?自己读第二段,找找原因。用“因为邓爷爷,所以能写一手好字。”来说说。(按先生的要求去做)

(2)先生的要求,你能在书上找出来吗?读一读,找一找,用尺子画下来。

(3)交流后出示句子:先生要孩子们先……再照着字帖写。出示白纸、字帖,教师示范“蒙、描”的动作,告诉学生这个过程就叫“仿影”。再演示“照着字帖写”告诉学生这就叫“临帖”。

(4)点出先和再,再来读读,你觉得先生要孩子们怎样写字?(按顺序、仔细、有耐心等)

(5)先生的要求可不止这些,联系书上的插图,体会先生的要求:身坐直,纸放正,专心致志。再来读句子。

(6)“先……再……”是说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下面也请你来用“先……再……”练习说话。

早晨,妈妈先把我送到离校门30米的地方,我再……。

中午,我先洗手,再……。晚上,我先……,再睡觉。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由说。

(7)是啊,邓小平爷爷写字,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他还很有恒心呢。出示句子:每次写字……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想想,老师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读好句子。

(8)现在,你应该更明白邓爷爷写好字的原因了吧,再来说说:因为邓爷爷……,所以能写一手好字。

(9)看第二幅插图,说说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他一边拿着笔一边看着先生批阅过的字,见到上面的字都被画上了红圈圈,他高兴得咧开了嘴)邓小平爷爷会想些什么?

(10)整体朗读课文

(11)学了课文,你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些什么?

(三)教学词语:功课

1.正音。

2.功:怎样记住它?怎样写好它?示范写

3.课:怎样写好它?示范写。

4.描红有什么要求?示范描红

5.学生描红、临帖,要求像邓小平爷爷一样写字。

6.评议

四、板书设计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先……再……

每次……都……

写一手好字

五、教后小记

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邓小平爷爷从小就能写一手好字,第二自然段具体写邓小平爷爷从小怎样练字和所取得的成绩。教学时,能从一二段之间的因果关系着手,在读懂第一段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句式:因为邓爷爷

,所以有一手好字。围绕这个句子展开第二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说说,再让学生划划,并引导学生从“先生要孩子们先……再照着字帖写”这句话中体会先生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在理解后再回到原来的句式练习,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不仅是“按先生的要求去做”,还有“认真、细致、有耐心”等。学生的认识充分了,说得也更丰富了。

教学中,除概括练说外,还结合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先……再……”练习说话,从开始的补充到后来的自主说话,体现了一定的坡度,也让学生体会到做事要讲究一定的顺序,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写字教学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迁移,从写字的方法、态度、姿势等入手,让学生向邓爷爷学习,切实让学生在学文中受到教益。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1自然段。

1、梅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3、听了以后,觉得梅花开得怎样?书上哪几句写出了梅花的美丽。

4、自己有感情练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朗读、评议、再读)

(1)出示第二句话,多媒体播放:梅花挨挨挤挤开放的画面。

(2)看到这画面,你觉得梅花怎样?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3)比较句子。

那梅花,散发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4)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句。

(二)细读第2自然段。

1、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欢(生读......)

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样呢?(生读......),梅花山成了(生读......)

2、读后,你觉得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3、第一句中的“便”可以换成另外的词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一批又一批看梅花)

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是“人流”?

4、小朋友,这么多的人来到了梅花山,看了美丽的梅花后,会怎么说?(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的欢呼声、赞美声)这里成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三、交流赏读。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早春时节,梅花山的'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观赏梅花山的盛况。谁愿意为大家做一下梅花山的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呢?配乐朗读或表演朗读。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盛开片片彩云

梅花挨着透亮、清香

喜爱

人们涌动人流

教学后记:学生对梅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欢”还是较难记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奇妙的桥》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实验教科书语文(鄂教版)第二册,全文五个自然段,用通俗流畅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三种奇妙的桥。走在晶莹透亮的玻璃桥上,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走在世界上第一座纸桥上,你完全不用担心它会断裂,连3吨重的汽车都能通过呢!走在青海省察尔汗湖的盐桥上,你会看到汽车、火车在盐桥上通行无阻。这些桥太奇妙了!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只要稍加引导,这篇文字浅显的课文就很容易读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学习兴趣非常浓,思维活跃,乐于表现自己。因此,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由此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桥的奇妙。

教学目标:

1、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八个字,会认“进、重、量、童、种、担、汽、通”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八个字,会认八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桥的特点,感受桥的奇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呢?同学们刚才介绍的有用木头造的桥,有用石头造的桥,还有用水泥、钢铁造的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桥和你们介绍的都不一样。

2、玻璃、纸、盐给你什么感觉?可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造桥。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3、齐读课题:奇妙的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感受桥的奇妙,好吗?学生自读课文。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卡片认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发现难读的句子

4、你知道哪些奇妙的桥?

三、学习第二段

1、玻璃桥真神奇,我们先去看看,不过柳老师有要求,不仅要看,还要能说我们是怎么学的?

2、先自由读一读

3、玻璃桥有什么特点?

4、奇妙在哪?

为什么说走在玻璃桥上,似乎进入了童话世界?理解“晶莹透亮”这个词。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桥的奇妙。

6、归纳学法

1)自读。

2)介绍了什么桥?

3)、它有什么特点?

4)、这座桥奇妙的地方在哪里?

5)、再读。

四、识字写字

1、认读“桥、加、利、米”

2、自由识记、组词

3、描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