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元日》教学设计

2025/11/18教案

此篇文章《元日》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元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元日》,并理解诗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学生活动方案 教师导学方案 ◆导入环节

学生说说过年时会做什么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展示点评环节

学生说说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

学习生字词

自由读诗歌,画出不会读的词语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生字词,其他小组帮忙解答

小组PK读古诗

学生点评

理解题目以及诗句大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3、小组讨论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以及诗句的意思

4、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分层训练环节

1.自主完成练习.

2.在老师展示其他同学作业时,认真倾听。

◆拓展延伸环节

齐读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总结反思环节

1、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2、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元日》教学设计 篇2

〖目标

1.正确朗诵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身的话解释古诗。

3.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描述现在的过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在这段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发言)

同学们非常喜欢过年,了解了很多过年的习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写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板书课题:《元旦》。(齐读课题)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元旦”的含义。(我国古代以正月七年级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过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诗中都会写些什么吗?自身读读古诗看看。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读古诗体会含义,找出自身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班交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估计学生会对下列词语不理解:屠苏、瞳瞳日 千门万户、新桃、旧符。

4.一读古诗,你能自身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人们都在这一天做什么?

5.从古诗当中你能感受出怎样一种气氛?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齐读古诗。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位一起背诵。

6.在这首古诗当中你感觉哪些字对你来说记住有些困难?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互相协助,交流记字,写字心得)

总结讲解:

“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在写起来的时候需要注意右下局部共有5笔完成(教师示范)。

“屠”让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记住生字。

“苏”让班里姓苏的小朋友讲解给大家听。

“换”是一个我们平时常见的字,如交换、换位等,右边不能写成“央”。

“符”很简单,注意写的时候上小下大。

根据老师讲的学生自由练习,可以选择自身认为不太好写的字多练(教师巡视指导)

7.同学们这首古诗要求大家会默写,让我们趁热打铁,在你们的练字本上默写一遍试试。

8.我们现在过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一起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三)教学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还写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老师非常喜欢他写的另外两首诗《梅花》和《泊船瓜洲》,实物投影仪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间,

凌寒独自开。 钟山只隔数重山。

遥知不是雪,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有暗香来。 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学后选择自身喜欢的一首诗来背诵。你还知道哪一些?(鼓励学生课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诗积累。)

(四)作业设计

不论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年,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过节的各种习俗的来历资料,下节课带来一起交流。

《元日》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读准"爆,屠,曈,符"的字音,认清字形,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并能背诵。

2、通过讨论及合作交流,学会"屠苏,曈曈日,桃符"等生词,理解诗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诗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的民俗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春节民俗,搜集春联。

2、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课前循环播放过年的相关乐曲及图片。

2、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四(1)班同学一起学习《元日》这首古诗。来,齐读课题。

3、同学们,刚才课前你们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喜庆,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见到 (过年)提到过年,我就想到"新年"一词,[出示:新年]平时我们所说的"新年"一般有两个时间,你知道分别是指什么时候吗 [出示:元旦:阳历1月1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出示:元:第一,起始。]元旦就是阳历的第一天,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

4、现在你知道课题什么意思了吧 (板书: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元日》这首诗给我们描绘的就是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你们喜不喜欢过春节啊,让我们一起欢快地再读一次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板书:[宋]王安石)他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

2、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就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谁能接受我的第一个挑战[出示:挑战一]。指名读诗(2人),相机正音。

3、 老师发现,刚才两位选手很了不起,尤其这几个生词读得特别准确[出示:爆竹,屠苏,曈曈日,桃符],谁再来教教大家。指名1人读其他跟读。会读还要会写, 我们再来记一记这几个生字的字形:三个生字结构都不一样,一起说说 知道"爆"字为什么是"火"字旁注意可别写错。在书上描红(p132),提醒写字姿势。

4、让我们把生字带进古诗,一起挑战第一关(齐读古诗)。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能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了。接下来我要发出第二关挑战[出示:挑战二]。

2、引导学法:同学们,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看一看,这首诗里你有哪些词语不明白的 [出示全诗,相机点击词语]

3、平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是怎样解决的 (指名说)是的,我们一般有三个途径解决:[出示:(1)联系上下文猜测;(2)查找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请教别人。]

4、现在你能利用上述的解词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吗 [出示诗歌]

集体交流。[相机出示"屠苏","曈曈日","桃符"的解释]

5、理解了重点词意,现在就请你准备迎接挑战,说说诗句的意思。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跟前后左右同学一起讨论。

6、交流理解诗意:[出示全诗]

(1)第一句:

a、谁来挑战第一句 (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又过去了。)

b、指导朗读: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里啪啦"放鞭炮,给你什么感受 (板书:热闹,喜庆)指读(2人),男女分别读。

(2)第二句

a、谁来挑战第二句 (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

b、组织交流:理解"入"。这"温暖"仅仅指的是人们身体上的温暖 (心里还充满了希望。)

c、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指读(2人)小组读。

(3)第三句

a、谁来挑战第三句 (千家万户都照进了温暖而光亮的太阳。)

b、指导朗读:太阳给人温暖,光明与希望,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读(2人),齐读。

(4)第四句

a、谁来完成最后的挑战 (每年春节时人们总要用新春联换掉旧春联。)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意吗 (辞旧迎新,表达祝福)强调理解"总"。

b、说到春联,课前老师请大家回去搜集几副,谁带大家欣赏一下 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几副,我们一起欣赏[出示春联]

(5)小结:一副副春联表达了人们新年时的美好祝愿。《元日》这首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热闹,喜庆,谁能完成更大的挑战,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师引:俗语常说"诗中有画"[出示:诗中有画],诗中,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节那热闹,喜庆的场面 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这都是春节时的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春节习俗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给大家介绍一下。

2、一声声爆竹,一杯杯美酒,一张张春联,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还有那崭新的压岁钱……同学们根据诗文,又结合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到了春节那欢乐的情景。其实,不仅"诗中有画",诗中还有"话"呢。[出示:诗中有话]

诗人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写作背景]

3、引导朗读:可以说,《元日》这首诗是王安石这位胸怀远大的宰相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美好的祝福。[出示全诗,教师配乐朗读]

你能把诗人的这份美好祝福读出来吗 自由练读,指读,齐读[配乐]。

4、理解了诗意,我们和诗人共同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与欢快,让我们一起背下这首喜庆的诗吧。请大家接受挑战。[出示:挑战三]

5、指名背,会背的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师:三关挑战下来,我们四(1)班的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请接招。

2、课堂练习:出示:挑战四。

3、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元日》这首古诗。学习时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出示:学习古诗基本方法]。这也是今后我们学习古诗可以采用的方法,使我们可以更多更好地阅读古诗,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元日》;

2、积累辞旧迎新的诗句和对联。

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热闹,喜庆

《元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元日的喜庆场面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生趣

师:老师先给大家欣赏一组音乐图片,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看仔细哦!

(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配以欢快的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看得非常认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联想到什么节日呢?

生:过年,过春节

师:你们怎么知道就是春节?

生:我们过年也会放鞭炮、挂灯笼、贴对联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过年时常见的习俗。同学们你们过春节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放鞭炮、领红包、吃饺子……

师: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过年时有不同的习俗;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不同的朝代过年习俗也有所不一样,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那时的人是怎样过年的。

(板书:元日)

二、初读古诗,明节奏

师:请你们打开课本第128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元日》,读准字音。(目光巡视,看谁读得认真、读得好)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谁知道元日是农历的哪一天?

生:一年中的第一天

师:“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我们一起读:元日

师:谁能当个勇敢孩子,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就可以。(提两三位,相互评价:你读得真响亮!你读得音真准确!你还读出了喜悦之情!老师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出了你很喜欢古诗……)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非常棒,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关于这首诗,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听

师:写这首诗的诗人叫什么来着?(故做忘记)

生:王安石

师:王安石特别有才华,不仅文章写得好,在政治上也很有抱负,通过他的努力,这一年他终于当上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宰相。这时的王安石特别高兴,心想:手中有了权力,就可以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大年三十的晚上户外飘着鹅毛大雪,户内王安石喝着自家酿的屠苏酒,一杯接一杯。渐渐进如了梦乡。突然一种声音把他吵醒。你听(播放鞭炮录音),好热闹的鞭炮声,诗人睁开眼睛,温暖而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在早已准备好的新春对联上,红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醒目。这时的王安石睡意全无,披衣而起开始吟诵:(课件朗读《元日》)

三、细品古诗,明诗意

师:现在四个人为一组,根据课件、故事,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写了什么?开始吧!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生:爆竹是鞭炮的意思

师:“爆”字跟什么有关?

生:火

师:爆竹原指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后来“爆竹”就引申为鞭炮。(课件配图解释)

师:“爆竹声中一岁除”中“一岁除”什么意思?

生:一年过去了

师:“岁”是年的意思,“除”是过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生:“春风送暖如屠苏”就是把春天温暖的风送进酒里。

师:“春风送暖”告诉我们这时“春风”给人是什么感觉?

生:暖和

师:宋朝当时有一种习俗,在过年前用屠苏草泡酒,过年时拿出来喝。喝了这种酒,一、可以消灾;二、喝了这酒全身暖洋洋的,就像春天已经到来。(课件明晰)

师:晚上下着雪、刮着风。这时的风给人什么感觉?

生:冷

《元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同学们,时光匆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是什么节日呢?。

2、(春节),对了,这些画面正是展现春节的景象。

谁来说说,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的“元”你理解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在这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5、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这几个字,你会读吗?指名读一读。

3、字音读的很准,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4、诗中有几个字,大家能写好吗?

5、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6、同学们,我们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爆竹:就是鞭炮,瞧,图右下方的就是爆竹。

屠苏:就是屠苏草,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如果理解了,那就强调“你说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就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导,先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它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出示图片)看,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多么明亮。请你把它的意思写下来。

新桃,旧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大家见过吗,瞧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6、这首诗还有那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做哪些事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知道了吗?(1)放爆竹(板书)

你怎么知道的?出示第一句诗,理解意思。这一天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简洁的话,你说的真简洁,尤其是“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是啊,这一刻是多么的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他们还会干什么?

(2)喝屠苏酒(板书)

他们是怎么喝的?你能结合第二句诗来说说吗?出示第二句诗,理解意思。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读诗。

他们为什么要在元日这一天和屠苏酒呢?出示相关材料。还有什么习俗呢?

(3)贴春联

(板书)从哪里知道的。是啊,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换桃符的呢?出示第三四句诗,理解意思。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同学们,古人在写诗时为了押韵,有时会将字序做颠倒,而我们现在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适当的调整。]谁能再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

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是啊,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王安石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49岁了,他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第49个元日,每年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生活的那段岁月吧。(出示背景)当

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2、他仅仅是写出了春节热闹的景象吗?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4、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王安石写的另一首诗《梅花》(读一读),这首诗我们学过,写出了梅花顽强的品质,那现在老师告诉你,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他推行的新政没有成功,王安石有没有意志消沉呢?那么他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呢,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他也想像梅花一样勇敢坚强)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元日》这首诗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2、收集王安石的其它作品,读读背背。

《元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解题。

1、同学们,时光匆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看。(播放课件)

2、这些画面我们在什么样的节日才能见到?(春节)谁来说说,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是啊,春节可真热闹啊)你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吧。(板书课题)

4、“元日”的“元”你理解吗?老师查了字典,“元”有这几种解释,在这应该选哪一种?那么“元日”指的是哪一天呢?(对啊,它指的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

5、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读准古诗。

1、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正月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紧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由读)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你真不简单,把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几个字,你会读吗?指名读四个词语,然后一起来读一读。

4、大家把字音都读准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5、同学们,我们 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几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爆竹:就是鞭炮 瞧][,图上的小朋友放的就是爆竹。

屠苏:这就是屠苏草,在这里是指用屠苏草泡的酒。人们在除夕这天会将最新鲜的屠苏草浸入酒中,正月初一早上全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据说喝了屠苏酒能保一年不生病。

瞳瞳日:如果理解了,那就强调“你说的真好,它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就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如果不理解,就先引导 先看偏旁跟什么有关,它是指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出示图片)看,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多么明亮。请你把它的意思写下来。

桃符:其实“桃”和“符”指的是同一件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大家见过吗,瞧这就是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所以每到正月初一,人们便在桃木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个神灵的名字,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就指春联。

6、这首诗还有那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读了诗后,你知道宋代人在过春节的时候要做哪些事吗?请你再好好读读古诗找一找,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知道了吗?

(1)放爆竹 (板书)

你怎么知道的?

这一天到处是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来到了)你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简洁的话,你说的真简洁,尤其是“一岁除”就是指一年过去了)是啊,这一刻是多么的热闹啊!你的心情如何?你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

他们还会干什么?

(2)喝屠苏酒 (板书)

他们是怎么喝的?你能结合第二句诗来说说吗?

(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品着这新年的第一口酒)有什么感觉?(很温暖)读诗。

还有呢?

(3)贴春联 (板书)

从哪里知道的。是啊,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换桃符的呢?

你知道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含义吗?

我们把三、四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呢?(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普照着千家万户,人们把新的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

[同学们,古人在写诗时为了押韵,有时会将字序做颠倒,而我们现在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的语言习惯适当的调整。]谁能再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是啊,王安石的这首诗描绘了家家户户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新年的第一缕灿烂的阳光在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的景象,你能把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谁来说说?

3、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喜庆,让我们再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体悟诗情,赏读背诵。

1、是啊,多热闹啊,可是你知道吗?王安石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49岁了,他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第49个元日,每年都是这样,为什么偏偏在这一年写下《元日》呢,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生活的那段岁月吧。(出示背景)当时的宋朝社会很贫穷,年轻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到各地游历,了解了老百姓的疾苦。后来他发奋读书中了进士,当了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49岁时就被任命为宰相,他终于有机会可以一展抱负,于是就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元日》就写在这一年的春节。

2、他仅仅是写出了春节热闹的景象吗?除了反映新年新气象外,正要推行新政的王安石还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新的政策必将代替旧的政策,以及他的坚定的信心、希望新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政的推行能够顺利、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3、这真是一位胸怀远大、忧国忧民的政治家王安石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好好地读一读这首诗。

4、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五、巩固理解、拓展延伸。

1、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王安石写的另一首诗《梅花》(读一读),这首诗我们学过,写出了梅花顽强的品质,那现在老师告诉你,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是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他推行的新政没有成功,王安石有没有意志消沉呢?那么他想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呢,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他也想像梅花一样勇敢坚强)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元日》这首诗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2、收集王安石的其它作品,读读背背。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放爆竹

喝屠苏

换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