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垃圾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认识不同功能的垃圾桶。
活动难点:能根据垃圾的特点进行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有关垃圾的分类。
物质准备:各种垃圾图片、蓝色、绿色、红色、黄色垃圾桶四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刚刚喝了酸奶,那酸奶的盒就变成了什么呀?我们一个班就这么多垃圾,那全幼儿园小朋友都喝酸奶会制造多少垃圾?那全世界呢?
我们现在来看一个小短片,看完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二、过程
1.播放宣传片?
师:(1)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
(2)如果我们幼儿园也这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3)那我们班现在这么多酸奶盒垃圾应该怎么办呢?
2.知道不同颜色垃圾桶有不同的.功能。
(1)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垃圾桶?在哪里见过?依次出示。
(2)为什么颜色不同呢?想告诉我们什么。请小朋友说一说除了颜色不同你还发现有什么不同?(标志)
(3)什么样的垃圾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呢?(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材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
(4)什么样的垃圾放在厨余垃圾桶呢?(剩菜剩饭、瓜皮果核、肉、蛋)
(5)什么样的垃圾放在有害垃圾桶呢?(含汞类,电池类、废水银温度计、油漆、杀虫剂)
(6)什么样的垃圾放在其他垃圾桶呢?(不能归于以上三类的垃圾,危害较小,无法再次利用。包括一次性餐具、烟蒂、毛发、瓷器碎片)
3.通过操作,帮助幼儿将垃圾正确分类。
(1)今天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正确分类。
(2)验证是否正确。
4.那小朋友知道这些垃圾收回垃圾站后去哪里了,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三、结束
1.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小朋友可以做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这么多的收获,回家可以当一个小小考官,考考爸爸妈妈,它们的垃圾是怎么分类的。
活动总结
活动由播放宣传片导入,幼儿观看后,能够切实胡感受到,垃圾对地球生物胡危害程度,激发了幼儿保护地球的欲望。活动中通过材料的操作,便于幼儿更清楚的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满足了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过程中采用动静结合和可视性材料的呈现,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很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
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
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各种变化的兴趣,体验观察发现、探索学习的乐趣。
2、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一台,手电筒、照明灯若干。
2、立体和平面玩具若干。
3、画有各种物体的练习纸四张,油画棒若干。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探索活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2、难点是使幼儿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法。 玩“捉影子”游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启发回忆法。 “你们玩儿过什么样的影子游戏?”“为什么会有影子?”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3、探索发现法。幼儿自由操作材料,进行探索学习,发现影子变化的秘密。
4、讲述演示法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讲述或演示给大家看,进行经验分享,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5、操作实践法幼儿分组讨论,根据探索到的影子的秘密,合作画出光源或影子的位置,进一步理解光源与影子位置的变化关系。
6、录像启示法通过观看录像“怎样把影子藏起来”,引导幼儿互相讨论,激发进一步活动的愿望,生成下次活动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
依据幼儿的意愿,户外进行“捉影子”游戏或者“藏影子”游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式了解海绵的特性。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盒子、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一个海绵玩具:好可爱的宝宝,老师这还有好多呢!
1、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感知海绵的特性。现在每人发一个,拿到之后看一看、玩一玩、摸一摸,你们玩过这个吗?在家里见过吗?
2、进一步感知海绵的特性是粗糙的,轻轻地。
你们自己摸摸看,它们是硬硬的还是软软的?往这边看,老师可以在前面拿一个玩具捏一捏,让幼儿观察,摸一摸是什么样子的?(老师示范摸一摸)
幼儿:软软的。(这是如果有幼儿说出这是海绵,老师就要请幼儿说出:你认识这个材料,这是什么?幼儿:海绵。如果没有幼儿说出,老师就要提问提示幼儿:这个软软的东西是什么?幼儿:海绵。)
我们摸一摸自己的小脸,滑不滑?幼儿:滑。
师:滑滑的。再摸一摸手里的海绵玩具是滑滑的吗?幼儿:不是。老师:那是怎样的?幼儿:粗糙的。
老师:海绵是粗糙的。我们再来甩一甩,是重重的,还是轻轻地?幼儿:轻轻地。
老师:海绵是轻轻地。
二、基本部分
1、和海绵宝宝玩游戏。
(1)藏在衣服里
现在让海绵宝宝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刚才我们的海绵宝宝摸上去怎么样?幼儿:软软的。(如果有幼儿说硬硬的.,老师总结: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硬硬的。我们摸一摸,他是怎样的?"软软的"师:软软的,摸上去没有我们的皮肤那样光滑,我们还可以说他是粗糙的。今天海绵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海绵宝宝说他想藏起来,藏哪呢?藏到小朋友的衣服里。(老师示范把玩具藏到衣服里)然后捂起眼睛说我来找了,藏好了吗?幼儿:藏好了。摸摸看,摸上去"软软的"老师:咦在这软软的!这也有,这也是软软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摸一摸,然后老师问幼儿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老师:你也找到了,摸上去怎么样?"软软的"。
(2)藏在背后面
把海绵宝宝拿出来,刚才我们把海绵宝宝藏哪了?"衣服里"他摸上去是怎样的?"软软的"现在继续捉迷藏,我们把它藏在哪呢?背后面。老师示范倚一倚什么感觉?幼儿:靠上去也是软软的。你呢?"海绵宝宝靠在后面什么感觉?"幼儿:软软的。老师:"你觉得还有什么时候靠起来是软软的?在家里的时候靠起什么是软软的?"(床、沙发等)他们靠起来感觉软软的,它的里面肯定有"海绵"。
(3)藏在屁股下面
海绵宝宝休息一下,(老师示范把海绵宝宝放在大腿上)海绵宝宝又要藏了,这次他要藏在哪呢?(有乱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让海绵宝宝休息我就告诉你。)这次他要藏在屁股下面,(老师示范把玩具放到屁股下面)上下动一动、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幼儿:软软的。老师:舒服吗?幼儿:舒服。老师:给你的感觉有点像坐在什么上面了?幼儿:坐在沙发上。老师:软软的,感觉很舒服!
2、幼儿两次尝试用盒子装海绵宝宝。
(第一次)幼儿运用自己的感知选用大盒子装海绵宝宝。
海绵宝宝和我们玩了这么多的游戏有点累了,让他休息一下。海绵宝宝还想藏一个地方,藏在什么地方呢?看一看,这里是什么?(老师吧桌子上面的布掀开)猜一猜,这次海绵宝宝藏在哪里?幼儿:盒子里。老师:想想看,你的海绵宝宝会藏进那个盒子里?能藏进去吗?谁来试一试?
(请小朋友上来选盒子,小朋友上来后选一个盒子)你觉得你宝宝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为什么?幼儿:因为盒子大,宝宝小。我们来比一比(老师两手分别那盒子和玩具,举起来让幼儿观看说出结果)老师:怎么样?能放进去吗?幼儿:能。老师:盒子和海绵宝宝谁小?幼儿:盒子大,海绵宝宝小。老师:所以海绵宝宝能放进去。
老师拿出一个小盒子问幼儿:为什么不选这个盒子呢?幼儿:因为它太小了装不进去海绵宝宝。老师:一会我们试一试。
现在每个人到前面来选一个盒子,想办法把海绵宝宝放进去,女孩先来,坐在座位上试试看,把海绵宝宝藏进去。(有的小朋友觉得盒子太小了,就到前面换盒子,老师就要问幼儿:你觉得宝宝藏不进去是吗?幼儿:是。老师:那你选一个回去试试吧。
老师巡回观看问幼儿:都装进去了吗?幼儿:都装进去了。老师:你觉得你的盒子怎么样?幼儿:我觉的我的盒子正合适。老师:你的呢?幼儿:我的盒子也正合适。
(观察找一个把玩具宝宝藏到小盒子里的幼儿,如果装不进去,老师发现了就帮助他一起装进去,然后问幼儿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你刚才装进去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海绵宝宝总是跑出来,你是怎么把它放回去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就请这个幼儿到前面来)你到前面来给我们做一做,老师两手分别拿盒子和玩具,举起来比一比,让幼儿看出来玩具大,盒子小。然后请上来的这个幼儿装宝宝。(幼儿边做边用到哪些动作的时候,老师在旁边也要做出来,并说出动作的名称,如:按一按。)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吗?幼儿:装进去了。老师:它用了什么动作把海绵宝宝装进去了?幼儿:按一按。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
有益学习经验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象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