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展开,第一次对话写小鸟回答青蛙的问题,第二次对话是小鸟和青蛙对天的大小的争论,第三次对话是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会认的生字,会写“井、观、沿、话”等8个生字。
2.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3.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难点:正确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能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哪些是坐井观天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坐井观天”。
什么是“井”呢?(图片出示)
就是以前人们取水的深洞。
(图片出示“井”字的演变过程)为了防止人们取水时掉进去,人们会在旁边打上架子,这就是周围是井栏的木条。最早的“井”字中间还有一个点表示井水所在的地方。經过几千年的演变,到楷书时,“井”字又没有了中间的那一点,成了我们现在见到的“井”字。现在它和我们学习的哪个字很像呢?“开”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只坐在井里的青蛙。它坐在井里干什么呢?请再读课题找出答案。
“观”就是看的意思,还有哪些字也表示“看”?(瞧、瞅)“观”还可以组什么词?学习书写“观”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可以用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识记。书写时注意“又”字的变化,“见”的第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设计意图:首先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开始进入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课题中搜集信息帮助学习。在对“井”这个指事字演变过程的展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过渡到对“观”字的学习,通过对字义的理解,到字形的分析,再到书写的指导完成课题中出现的生字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走进故事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学习“沿”,井沿在哪里?谁来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边上)(在课件图中井沿的位置用红色标出)
井的边上叫井沿,桌子的边上叫什么?河的边上叫什么?床的边上叫什么?(边出示图片边引导学生说)
老师把这口井“搬到”了我们教室里,谁能让小鸟飞落在井沿上?请一名同学将小鸟贴在准确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中井沿的位置的标注让学生理解“沿”的意思,再通过图片出示,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说出“桌沿”、“河沿”、“床沿”等词语,然后,用“贴出小鸟的位置”检验学生对“沿”字的理解。这样的`随文识字,让生字学习在语境中完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边识边悟,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也能使生字的学习扎实有效。)
三、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看到飞来的小鸟,青蛙很有礼貌地与它打了招呼,聊了起来。他们聊了什么呢?
出示朗读要求:
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不同标记画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也是为下面对三次对话的学习的准备。)
四、分角色读,理解对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
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理解“一百多里”。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两百多米,一百多里就是要围着这样的操场跑上两百多圈。假如你是小鸟,你飞了一百多里后会是什么感觉?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小鸟的这句话吧!
小结: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一点儿也不相信,它是怎么说的?
2.学习第二次对话。
指名读青蛙的话。(只出示青蛙说的第一句话)
理解“大话”。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
于是,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它们在争论什么呢?请自由读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找出答案。
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
学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指导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听了对方的话,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为什么?(出示第三次对话)
它们都认为自己说的对。青蛙的笑是对小鸟的话不以为然。小鸟的笑在笑话青蛙,并再一次强调青蛙弄错了。
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么你认为谁说得对?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狭窄、自以为是)我们也把这样的人,称为“井底之蛙”。
(设计意图:在第三次对话的学习中,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来感受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会不一样更加直观。)
五、拓展想象,续编故事:
假如有一天,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试着说一说吧。
青蛙鼓足了勇气,跳了出来。它看见……
它说:“……”
(设计意图:适当运用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尝试表达,是对学生说话练习的训练。学生能够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运用对课文的理解续编故事,说明他们读懂了这则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坐井观天》。
齐读课题。“观”是什么意思?看了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3、要想读好这篇课文,首先就要检测同学们的生字认读情况,看那位同学预习的最好,生字认读的最好。(出示课件)
三、课文讲读。
1、看来同学们的生字掌握的都很好,那么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以上要求。(课件出示)
2、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地方?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课件出示)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说这个“落”用得好在哪儿?能具体说说,井沿指哪一部分?
井沿指井的边。井沿就是井边。那么桌子边叫什么?——桌沿;床的边呢——床沿;小河的边——河沿;帽子的边——帽沿;
“沿”这个字怎么写呢?要注意什么?谁来说说?
三、学习第2——第7自然段
1、下面再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的读课文,用“——”划出青蛙的话,用“﹏”划出小鸟的话。并完成以下问题:
(1)青蛙和小鸟为了什么事争论起来?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
(3)小鸟认为天有多大?
2、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呢?我们来合作读一读。
3、我们来看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请同学读)
(1)小鸟飞了一百多里路,说明小鸟飞得?······特别远,到底有多远呢,谁知道?大约是从我们曲阜到济宁的'距离,远不远?大家一起读一读。
(2)、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
它们产生了争论,谁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你知道它们各自的观点吗?
4、男生女生合作完成它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读。
(1)“说大话”是什么意思?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它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这句话是在说大话呀?
所以它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难以接受。疑惑不解。
(2)青蛙实在难以想象,它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的意思是——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肯定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它的观点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用不着飞那么远。
(3)师:谁来做青蛙,告诉小鸟。(指名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谁来做小鸟,讲给青蛙听——指名读。
师:小鸟,你想告诉青蛙什么?谁知道“无边无际”?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大家一起跟随小鸟飞一回,我们出发了——(播放各
小鸟飞过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5、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听了小鸟的话,你觉得它说得对吗?(对的)但是,听了小鸟的话,青蛙却笑了,说——
(2)、青蛙为什么笑?他是怎样认为的?
(3)、青蛙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用纸做一口井,我们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
真是一只————自以为是的小青蛙。我们来齐读小青蛙的话。
(4)、用一...就说一句话
(5)、师: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读一读,说——小鸟笑青蛙什么?
(6)师: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前一次在哪里?我们来读一读。
由此可见:
小鸟是:目光远大,见识广。
青蛙真是:目光短浅,见识少。
这就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三、总结全文
1、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2、谁能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吗?
3、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4、所以我们要对小青蛙说:
小青蛙,小青蛙,水井底下安了家,说天只有井口大。
小青蛙,你错啦!天是无边无际的,你快出来看看吧!
小朋友,记好了,不学固执的青蛙,看待事物全面化。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
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
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⑵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⑴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⑵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沙漠礼堂森林
(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⑶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信息世界
井:井盖井口井沿井壁井水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
青蛙图井口那么大天有多大
小鸟图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⑴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⑵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说大话”换词练习。
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讨论小鸟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⑴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⑵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有感情地读句子。
⑶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沙漠礼堂森林
出示:(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⑷依照句式,练习说话:
①出示玩具熊猫和苹果,练习说话。
②启发学生说说熟悉的人和物。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大?谁说得对?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⑴学生使用学具,教师演示课件。
⑵练习有感情地读:
③说话练习: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我忍不住说:______________。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
信息世界
井
成语故事
⑴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⑵通过“成语故事”窗口,出示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的题目。推荐全注音卡通丛书《成语故事》。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理解课文的意思。
3、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读寓言成语,导入课题。
出示寓言成语故事:画蛇添足、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南辕北辙、
发现了吗,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成语、寓言故事)什么叫寓言故事呢?(用假托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的文学体裁)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读题,看老师写课题。《坐井观天》观天是什么意思?(看天)所以,“观”字的右边是见,表示看的意思。谁来读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自读课文,读准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
井沿
弄错
回答别说无边无际
口渴喝水去掉拼音,你会读吗?开火车。
“渴”和“喝”有什么办法记住它?老师有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渴了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旁是个口。
你能给下面的词句选择正确的字吗?渴喝(口(渴)、(喝)茶、体育课结束了,我们都在(喝)水,因为我们太(渴)了。
三、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青蛙)一个是(小鸟)。
1、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话。
2、从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地方是井沿?谁来指一指“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沿,就是边。井的边沿叫井沿,床的边沿?船的边沿?碗沿、窗沿请一个同学,让青蛙坐在井里,让小鸟飞落在井沿上。
3、师问:孩子们,这只小青蛙从出生那天起,就住在井里,在井里玩耍,在井里捉虫吃,在井里睡觉。没有从井里出来过。现在小鸟落在井沿上。按理说来了客人了,应该高高兴兴的。它们却争吵了起来。那么它们为了什么事情争论起来呢?(板书:争论)
二、细读课文,读中领悟。
(一读课文)
(一)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做到了就给自己打星,看谁最快读懂:
★自己自由朗读课文。
★★和同桌一起读。
★★★在朗读时,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读。反馈:得“三星”的同学举手,你们真棒。
(二)、师:读了课文,你知道文中的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呢?(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有多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无边无际。)
(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评价:他说得对吗?表扬他——顶呱呱。
师:一起来说,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有多大),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呢?
(三)学习第一次对话:谁来读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1、青蛙问小鸟的话,尾音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谁来挑战
2、小鸟的回答,谁再来读准它。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
(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无边无际,天很大很大。)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呢?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
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播放各种画面:小鸟飞过辽阔的大海,飞过绿色的田野,飞过广袤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
就这样,小鸟飞过了一百多里。它有没有飞到天的边呢?其实,跟天比呀,那一百里也只是那么一点点。天可真是——指板书说:无边无际呀。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飞得远,看得多,知道的也多,见多识广。)(板书:飞得远,看的多)
说这句话的小鸟肯定很高兴。谁能高兴地读读?
3、老师问,学生答。练读三遍。
(四)小鸟的回答,青蛙不同意。
(出示第二次对话)谁来读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青蛙认为小鸟的那一句话是大话?
青蛙认为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是在说大话,他认为——(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这是什么句?(反问)
用平淡一点的'语气,这句话怎么说?青蛙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说呢?(感情强烈一点)
那你能听出是什么感情吗?(非常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对的,小鸟是错的,有点嘲笑小鸟。)这就叫“自以为是”。(板书)
青蛙为什么会认为井口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从书中找到原因吗?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天天看到的天,都是井口那么大。今天是,明天还是,怎么会错呢?)这个错是怎么造成的?
体验:老师呀想一起和我们同学做个小实验。我们现在就当一回井里的青蛙,我们把课本卷成圆筒,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举起圆筒看黑板,看到了吗?现在请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现在请看黑板,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黑板和从圆筒中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评价:你很会观察,
师:谁知道为什么呢?(眼界被挡住了,就变狭窄了,看到的东西,也就有限了。)现在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了么?(坐得太低了,眼界被井壁挡住了)对,青蛙这叫(板书:眼界狭窄,见识短浅)谁委屈一下,来当这只眼界狭窄,见识短浅的青蛙,读读这句话。师:谁来当小鸟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评价语言):“哪”在这里作语气词,读轻声。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
(五)青蛙相信小鸟了吗?
(出示第三次对话)读他们的第三次对话,你能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1、你是弄错了。
与“你弄错了”,有什么不同?(语气更肯定)
(“是”强调了青蛙的确是错的,看出小鸟是真诚地想帮青蛙认识天的真的面目)
2、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的笑一样吗?(青蛙觉得自己是不会错的,他是笑小鸟错了,是自信地笑,是自以为是的笑,是嘲笑;)你能这样笑着读读吗?小鸟觉得小青蛙不仅错了,还自以为是,想善意地耐心地真诚地帮助青蛙,所以笑;)你能这样笑笑吗?
原来,争论、争吵的时候,笑起来也可以的。
(六)四读对话: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多激烈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和青蛙一起来争论争论。同桌分角色争论,配上动作和表情。
三:迁移延伸。
争论得太好了,太妙了。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争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反问句,用“是”来强调,还可以笑着争论。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个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他说:“唉,大象它是一根草绳。”
第四个盲人的话,被赶象的人听到了。他们之间有了一番争论。它们会怎么争论呢?(试着用上反问句、是、适当的表情。)赶象的人说:“()。”第四个盲人说:“()。”赶象的人()说:“()。”
青蛙和盲人都只看到一点点,就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闹了笑话。小故事,大道理。这节课我们学了故事,下节课,我们再来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写字指导。
2、指导书写“渴、喝”。
3、点评。
1、指导书写“沿、答”。
总结:
在井里看到的东西太少了;外面的世界真的是很精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很小,老师希望你们多看书,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多去外面看看,多接触外面的事物。不要当“井底之蛙”!也不要做以偏盖全的盲人。送你们两句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揭题引题 就题质疑
谈话导入:孩子们,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特别是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就更喜欢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课本P60(师板书课题),我们来齐读课题。
1、观:谁知道题目中观的意思?(看)坐井观天:那坐井观天呢?(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么?(1、谁坐在井底看天 2、坐在井底看到天是什么样)
3、师范读:带着你们的疑问来听听老师朗读课文。
4、生自由读: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大家一定喜欢,赶快拿起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声音来)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全文,不会读的地方做个记号。
5、(课件2)学习生字:同学们念得都很认真,看,这是课文里要求会认又会写的三个字,请你试着念一念,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说: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沿:右上方和几不同;际:双耳旁是两笔完成;信:三横长短不一)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读呢?(信:前鼻音)剩下的两个谁来读?大家都想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声音非常响亮)
二、自主识字,通读课文
1、(课件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这里有8个生子宝宝,你认识哪个生字宝宝,就请你大声地叫出它的名字(提醒注音:错平舌音)
2、(课件出示4:没有拼音的生子)谁想来和这些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呢?
3、(讲解板书上会写的生字)怎么记住?你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吗?谁要提醒大家怎么样才能写好这些生字,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抬错蛙VS洼地:左窄右宽) 小结:同学们的识字方法都很好,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交上更多的朋友。
刚才只有几位同学和生字宝宝打了招呼,其他同学,让我们坐上小火车也来和它们打打招呼把!火车火车往哪儿开,火车开到这组来(生字卡片)
3、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老师又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了些词语朋友(生字卡片组词)齐读(真棒,让我们鼓掌表扬一下自己)(提醒生将组词抄在书上)
4、这些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们现在全都藏到课文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快去读读课文吧,我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会把课文读懂的(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不认识的,就请教其他同学,让别人当当你的小老师
思考: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争论什么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过度: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这个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
观:谁知道题目中观的意思? 坐井观天:那坐井观天呢?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发生的一件什么事?(课件12: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真棒,说的很清楚说明你有认真的听课)
2、在她们眼里的天到底有多大呢?青蛙的看法是什么?小鸟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她们到底谁说得对呢?听老师读读课文,边听边找找有没有你想要的答案。(配乐朗读13)
3、多么有趣的故事,赶快拿起你的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自己读自己的,读出声音来,注意读书姿势)注意老师的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她们是在什么地方争论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已经有答案了,请你告诉大家你是从第几自然段找到的呢?请你给大家念一念(课件段1)
2、生字教学:(课件沿)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前鼻音你读的真到位,同学们,请你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大家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除去部首有几画?沿的.右上方是“几”吗,第二笔是横折弯红色笔区分,生写师巡视。(评:老师看看你们写得怎么样,真棒,咱们写字啊就应该这样一笔一划的写)
3、贴图:你们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口井,老师还把这只可爱的小青蛙和这只美丽的小鸟邀请到我们的教室来,根据课文讲的,你能帮助老师找到她们的座位把她们贴到黑板上去吗。青蛙应该贴在哪儿呢?那小鸟呢?(你不够高老师帮你,是这儿吗?是这儿吗?)大家同意吗?都同意,
4、齐读:所以课文段1告诉我们她们在哪儿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5、井沿:嗯,小鸟落在井沿上,刚才你们都同意XX同学把小鸟贴在这里是吗?所以井沿是什么意思呢?(板书:井沿)(请学生上台贴图)沿:边。
(1)井口的边沿叫做井沿,指着讲台桌的边,那么讲台桌的边沿就叫做?…桌沿
(2)凳子的边就叫做凳沿
(3)我的手表示一个杯子,杯沿
(4)窗户的边就叫做床沿。
三、学习课件第一次对话
过度:我们知道,青蛙坐在…小鸟飞来,落在..(课件展示图画)看,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他们聊了起来
1、(课件段二青蛙说的话)谁能学学小青蛙的样子向小鸟打个招呼,我听出来了,你把青蛙问的语气读出来了,让我们学着他的语气一起来问问小鸟吧
2、小鸟快回答它吧,谁愿意当这只小鸟(课件段三小鸟说的话)嗯~小鸟原来你飞了100多里,飞了这么远你累吗渴吗,应该怎么读呢?请你再试试,100多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读的时候要重点体现出来。谁还想试试看?
四、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度: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可能经过哪些地方?(学生想象)让我们也插上小鸟的翅膀,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看着提示说:飞啊飞,飞到东,飞到西,飞过雄伟的(),飞过宽阔的(),飞过美丽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
1、无边无际:小鸟飞过这么多的地方它看到天的边了吗?还是没有,所以小鸟她认为天有多大?(板:天无边无际)你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吗?(课件显示天无边无际的画面)你看见的天空是怎样的?(预设:是呀,天很大很大,看也看不到边,这么大的天就可以说是无边无际。课件:无边无际的天空)
2、个别读1:(课件段5)谁能学着小鸟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大?)
你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了天的大。
读2:嗯,我好像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谁还想来试一试)
读3: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也请你来读一读)
齐读: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齐读第5自然段)
过度:小鸟说她飞了一百多里,你们觉得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了吗?(不相信)
3、大话:青蛙却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它在说大话,知道“大话”什么意思吗?
(吹牛,空话,撒谎不是真话)为什么会认为小鸟在说假话呢?青蛙觉得天有多大呢?(板书:天:井口大)青蛙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小鸟却说天很大。所以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他在说大话。
4、个别读1:(课件段4)那么谁有信心读好青蛙说的话呢?你能不能也加上动作(嗯,读的非常出色,大家掌声表扬一下)
读2谁也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我听到青蛙自信的同时,还带点骄傲的语气呢。
5、同桌练一练:(课件第二次对话)就这样,青蛙和小鸟开始争论起来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一个当青蛙,一个当小鸟,也来争论一下读一读这两句对话。同桌之间先读一读,等会老师邀请一个同桌念给大家听,老师发现大家读的都很认真,哪个同桌愿意加上我们刚刚的动作来演演。谁来当青蛙?你来当..读段4
6、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老师想请我们班的男生来当青蛙,女生来当小鸟,老师来读旁白。准备好了吗?(虽然咱们班的男生比较多,但是女生的表现也很出色)
五、学习第三次对话
过度:孩子们,学到这儿,我们知道(指着板书)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小鸟认为?青蛙认为?同样的天,他们看到的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1、分组读:组1、2读段6;组3、4读段7.开始吧
过度: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为什么呢?
2、体验: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像老师这样,把练习本卷成圆筒,卷好了吗?假如我们现在头顶上的天花板就是天空,用一只手遮住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从圆筒里面看天。你发现了什么?(你真会观察。大家都看到了,我们从圆筒里看天都只有圆筒的孔这么大)这是为什么呢?从圆筒里面看为什么看不到其他地方?我们的视线被什么给挡住了?(圆筒的墙壁)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这么大?(因为四周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评:你真聪明)
3、齐读:(课件段7)正因为这样,青蛙才那么肯定,我们就学学他自信的语气来读一读:“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分组读:多么自信的青蛙啊,让我们一组一组的读,第一组先来,准备好了吗?——青蛙笑了,他肯定地说/自信地说/骄傲地说/自以为是地说
4、说话练习:青蛙一抬头就看见天,你们也能用“一…就…”说话吗?(课件)你的脑筋动的可真快
5、所以无论小鸟怎么说,小青蛙还是没有相信小鸟的话,那么小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让我们来帮小鸟一起劝劝青蛙吧!齐读“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分角色朗读:让我们来扮一扮青蛙和小鸟读一读这个对话。愿意扮演青蛙的同学就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愿意扮演小鸟的同学就站起来读读小鸟说的话,老师来读旁白。准备好了吗?
6、讨论:这时,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她们在笑什么?
交流:青蛙笑小鸟错了,认为自己是对的。笑小鸟说大话。青蛙认为自己天天坐在井里,最了解天的大小,不会弄错的,小鸟竟然和他争论,实在可笑。
小鸟笑小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 笑青蛙过于自信,听不见别人的正确意见。(看来同学们对青蛙和小鸟的笑理解的非常深刻)
7、谁对谁错:青蛙笑小鸟错了;小鸟小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到底谁错了,错在哪儿呢?(青蛙错在不该坐在井底看天,坐在井底看天,只能看到天的一部分,不能看到它的整体。)青蛙要怎么做才不会弄错呢?(你也建议青蛙跳出来)所以要想看得更全面,就要跳出井口,站得高些)
六、揭示寓意 悟出道理
揭示道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齐读):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远,不要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师: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眼光短浅自以为是。像这样的人,我们常叫做“井底之蛙”。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是啊,青蛙能帮助我们捉害虫,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喜欢青蛙,不过,大家可不要做课文里的这只坐在井里的青蛙。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要多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你将会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七、拓展延伸
过度: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大家看(PLASH动画)小鸟带着青蛙飞过了…,飞过了..这下子小青蛙惊呆了。展开你们的想象,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口,他看到了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想好了可以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你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来说(课件)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看见了()的天空,飘着()的云朵,()田野种着()。青蛙害羞地说:“()。”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⑴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⑵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⑶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⑷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⑴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⑵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
⑶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⑷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1、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2、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3、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⑴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⑵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5、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6、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7、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