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珍珠鸟》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文中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来导入新课:
1、安排几个同学在教室前面来作一个游戏。两人一组,一同学站到板凳上,另一同学在其身后作保护,然后听老师的口令,看站在凳子上的同学是否敢往后倒。
2、现场采访站在板凳上的同学;
为什么敢放心地倒下去?
为什么不敢往后倒?
3、总结游戏成功的经验,引出——信赖。
第二环节
熟悉课文内容,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信赖关系的过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配给相应的任务。
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负责找出文中所写“我的努力”的语句;一组负责找出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珍珠鸟表现”的语句。
2、两大组的同学以“对答”的形式来汇报他们的成果。
第一组的同学念出“我的努力”的句子,第二组的同学迅速地念出相应的“珍珠鸟表现”的语句。
3、学生小组讨论归纳:珍珠鸟与“我”关系的变化过程。
(怕人——亲近人——信赖人)
4、根据珍珠鸟与“我”关系的变化,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的心声: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第三环节
引导学生懂得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引申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1、展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如:松鼠落在游客肩上、一群野鹤围着“主人”抢食、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赤脚将一只老乌龟放回长江……)让学生再次感受画面的温馨、美好。
2、展示一组人类虐杀动物的画面。(如:街头小摊上的兽皮、兽骨;被摆上餐桌的山珍野味;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忧伤、绝望的眼神及它们痛苦的嚎叫……)让这种血腥、残忍冲击学生的心灵。
3、观看一段泥石流的音像资料,从大自然的肆虐报复中,让学生懂得人不仅要善待动物,还要学会与整个大自然和谐相处。
4、学生畅谈身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或是不和谐相处的事例。
5、讨论总结:和谐的关系需要爱心、宽容、尊重。
第四环节
体会文中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学习对动物的描写方法。
1、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小鸟神态、动作等描写生动的语句。
2、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其中自己最喜爱的语句。
为激发学生的兴致,可来一次“挑战老师”的赛读。老师先读,由学生评分;再让学生向老师挑战,得分超过老师的,可给予奖励。
3、播放一段“调皮的小猫咪”的音像,学生依照作者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描写一个片段,最好还拟一个漂亮的小标题。如:《小猫戏蝶》《小猫酣睡图》《可爱的小爪子》《小猫咪和狗妈妈》……
4、学生互读,交流彼此的“小作品”。
第五环节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老师作结。
结束语: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一直以自然界的主宰者自居,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任意残害着其他生灵的生命,或丢或打或杀或买或吃……去年的非典不正是人类荼毒生灵带来的恶果吗?如果人们能够树立起健全的生命意识,对动物多一点人道关怀,那么地球上就会少一些杀戮多一些互爱,人类自身将有更美丽的发展。我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还在人与自然之间架起一座信赖的桥梁,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人情味。
《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挂图。投影、磁带
主要板书计划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
珍珠鸟
雏儿:飞落站撞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挨近 蹦到 喝 瞧
活动:啄笔尖 啄手指
飞到 扭动 挤开 钻进
落到 趴 睡 咂 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撞 傍 蹦 腻 扭 蔓 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 雏儿 细腻 淘气 扭动
不由自主 信赖 索性 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五、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七节,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指名背诵第4—7自然段
1、分段指导
(1)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引背
(2)第5自然段,出示: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它_____________。
(3)第6自然段,出示: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________,我手中的笔__________。不一会儿,_____________它睡得好熟呀!_________。
(4)第7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地_______________;信赖,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3、连起来背诵。
四、再读课文
1、生默读,想想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2、同桌互讲
五、指导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六、布置作业
1、组词。
拨淘换纽
拔掏唤钮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 )
秋天,果实成熟了。( )
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 )
2).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待”这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熟悉、亲近的变化过程。
3、明白作者赢得珍珠鸟信赖的原因,感受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同学们,作家冯骥才先生曾饲养过三只珍珠鸟,在与小鸟相伴的日子里,他感触颇深,写下了《珍珠鸟》这篇文章。(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齐读课题:珍珠鸟)
2、同学们,从大作家与珍珠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呢?(同桌间相互交流)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并和学生一起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引导。
3、小结:文章写了“我”与珍珠鸟相识、相知、亲近、信赖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和珍珠鸟的美好情感。
4、是啊,多么惹人喜爱的珍珠鸟啊!所以,当朋友送“我”这对珍珠鸟时,“我”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理解品味,体会鸟对人的信赖。
1、这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我”是怎样逐渐赢得珍珠鸟信赖的?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归纳为三件事。
第一件事:为鸟安排舒适、温暖、幽静的巢。
(1)“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只有在这像深幽的丛林一样的地方,珍珠鸟才会感到安全。所以,它们那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第二件事:决不去惊扰它们。
(2)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雏儿,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读出你的感受。
(3)知道它们竟然有了雏儿,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事情!此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4)“我”是怎么做的呢?读读文中的相关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决不去惊扰它们,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第三件事: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我”不管它,不伤害它。
(5)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这只小珍珠鸟刚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还是心有余悸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鸟的叫声,就是它们交流的语言。你觉得此时它们在交流什么呢?
(6)这小家伙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呢?学生交流讨论。无论小家伙在“我”的面前做什么,“我”都不管它,不伤害它。小鸟的活动范围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胆子也越来越大。有一次,它竟然落到“我”的肩上。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7)多么感人的一幅画啊!“我”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对“我”亲近的情意,“我”依然没有惊扰它,因为“我”知道它仍然是一种怕人的鸟。
(8)“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再读这一句话,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这种怕人的鸟现在与“我”这样地亲近。因为“我”知道珍珠鸟怕人,所以,“我”尊重、理解它们,给它们自由,决不惊扰它们,“我”和珍珠鸟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所以,文章在开头部分,单独把这一句话作为一个自然段,强调“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使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总结升华,体会信赖的含义。
1、望着这和谐的画面,感受着鸟儿亲近的情意,作家不由得从心底流出这样的感慨。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动物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学生交流。
3、总结升华: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事线索,理解文章中蕴涵的哲理;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思考课后一、二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请大家结合歌词仔细听,看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播放歌曲和歌词)。这首歌曲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后,自愿去喂养丹顶鹤,最后为了救出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与鸟的爱的颂歌”。不仅如此,一些著名的作家也非常爱鸟,在他们眼中,鸟就是他们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可爱的儿女。著名作家冯骥才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他的文章《珍珠鸟》。
二、播放图片,了解珍珠鸟。
三、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朗读录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几只鸟?它们是什么关系?
(三只;两只大鸟生了一只可爱的小珍珠鸟。)
2.哪些自然段写大鸟?哪些自然段写小鸟?
(第1-5自然段写大鸟,第6-14自然段写小鸟。)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①大鸟和“我”由怕人到熟悉的过程。②雏鸟和“我”由疏远到亲近的过程。)
4.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由陌生、害怕到完全信任的过程。)
四、研讨与赏析
请大家自读课文,请就课文内容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梳理问题,共同探讨。)
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情?
2.珍珠鸟对“我”的这些举动有什么反应?
3.通过"我"与珍珠鸟的接触,"我"的感受是什么?
启发: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回答:
①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后,"我"是怎样对待它们的?请找出相应语句。
(设置环境挂鸟笼盖垂蔓不加干扰很少扒开叶蔓去惊动它们。)
②“我”对珍珠鸟关心爱护,它们跟“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怎样,后来又怎样呢?体现这一变化的句子有哪些?
(怕人熟悉;“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格外轻松自在” “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2.仿照刚才的方法,自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回答:
①由于"我"的关心爱护,两只大鸟三个月后,生了一只小珍珠鸟(播放小珍珠鸟的图片)。课文哪些语句写它的漂亮,找出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什么特点?
(句子是"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运用外貌描写和比喻修辞,写出小珍珠鸟又圆又肥的特点。)
②“我”有些什么举动?请找出相应语句。
(略)
③小珍珠鸟对“我”的举动有什么反应?请找出相应语句。
(略)
3.归纳:
①“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情?
(加工鸟笼、营造绿色环境、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去惊动它。)
②由此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爱护动物,富有爱心。)
③珍珠鸟的反应有什么变化?
(怕人渐渐胆大亲近完全放心)
④通过"我"与珍珠鸟的接触,"我"的感受是什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⑤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自由谈,答案不求一致。)
(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五、合作探究,悟读课文
1.为什么文章开头部分要用单独一段介绍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生动传神的段落,请读给大家听,并从语言、内容和写法方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先授以品味方法,接着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人鸟相亲的细腻描写和浓郁的诗意、深刻的哲理,表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语言精美,感染力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作者营造了一个绿色、自由、宽松的环境;②对小鸟进行了人性化的描写;③于诗意的描写中蕴涵耐人寻味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六、体验与反思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爱护动物或伤害动物的事件,请给大家说说。
(先播放一些爱护动物或伤害动物的图片,以激发学生思维。然后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交流体会。)
2.为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等。)
七。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应该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让我们这个世界充满和谐,充满温情。但是,正当我们陶醉在这个和谐的美好境界时,我们又常常看到一些不愿看到的事实。现在,很多以往常常出现的鸟雀已经不见踪影,仅存的一些鸟雀看见我们就惊飞不已。是什么失去了鸟儿对我们人类的信赖呢?是我们人类的贪婪和残忍。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韦唯的歌曲《爱的奉献》。
八、课外积累与练笔
1.积累:收集与鸟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2.练笔:请以"信赖"为话题写一篇挚情之文。
●附:板书设计
信赖
“我”鸟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营造绿色环境怕人
添食加水渐渐胆大
不看不管不伤害亲近
完全放心
《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读中感悟,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课文描写动物细腻人微、语言运用准确传神的写作特点。
2、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人之爱”和“鸟之爱”两方面的结合,理解“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
资料的收集:作者冯骥才资料、珍珠鸟图片、音乐。
课件的制作:《珍珠鸟》课件。
活动的准备:让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静静地聆听!(播放清脆的鸟鸣声)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边听边介绍珍珠鸟外形特征的句子。
2、介绍作者冯骥才。
(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解决。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生汇报,师强调重点词
小组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选你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2、那么,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大胆起来的呢?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3、组员交流体会,并运用:首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的句式组织语言,回答第二题。
欣赏课件,初步感知,看看大致分几个过程:起先、渐渐地、后来。
3、研读探究
文中哪儿重点写的?自读第四节,小组合作讨论:
⑴我如何让小鸟产生信赖?用“~~~~~~”画出描写我行为的句子。
⑵信赖使小鸟产生了什么变化?用“——”画出描写雏儿活动的句子。
4、指名汇报交流:
⑴起先怎么样?读,悟,读
⑵渐渐地呢?读,悟,竟然什么意思?我会有什么反应?
⑶后来?读,悟,感觉?怎样交流?啄,好像在说什么?抚呢?再啄?
5、连起来说,加进想象更好。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师课件出示。
(三)课堂小练笔。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和哪个人或者自然界的花鸟草虫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你认为这种信赖是怎样建立的?
1、一天,我漫步在森林中,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受伤的小白兔。我轻轻地走了过去。
提示:这只小白兔见到我会有什么反应,结果会怎样?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可以用上“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后来”等反映过程的词语,并用上“居然、不由自主”这两个词语。
2、四人一组交流。
3、指名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4、学生各自完成小练笔。
(四)完全信赖,美好境界,有爱会爱。
1、完全放心还从哪儿看出?再读第六节,深化情感。
因为信赖,小家伙美美地睡着了,因为信赖,它做起了甜甜的梦,会梦见什么呢?
这不就是因为信赖而创造出的——板书:美好境界。
2、“我”究竟为什么能获得珍珠鸟的信赖?指名说,板书:有爱。
配乐朗读感悟。
3、你喜爱这样的小家伙吗?你有过这样的小鸟依你的情景吗?文中的我为什么能够呢?
生自由表达。
师小结: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温暖地抚摸是爱,静静地注视也是爱;逗它玩是爱,让他独自耍也是爱;为它做这做那是爱,啥也不做,放在心里默默地关注也是爱;给它舒适的家是爱,放飞它,让它自由飞翔也是爱。所以我们不仅要心中有爱,还要学会选择如何去爱。
板书:会爱。
正因为我有爱,因为我会爱,所以这个小家伙才完全信赖了,是不是?
(五)延伸拓展。
1、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2、在本文中,冯骥才描绘了一幅人与“小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画面,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也存在这样的真情。
展示幻灯图片:小女孩与猛兽亲若一家,只要人们愿意,人和自然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3、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
谈感受。(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信赖。)
学会尊重、关爱、宽容……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条件,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所以我们说:“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展示幻灯片:“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需要用真诚去灌溉。”)
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你自己的格言。(学生开始动笔,写后交流)
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信赖,是友谊地久天长的标志。
信赖,会使我们的家园充满色彩。信赖,是打开和谐美满生活的金钥匙。
信赖,虽不是金钱,但比金钱宝贵的多,因为它能使人与人变得理解、宽容……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相通,真情相融。
信赖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和谐共存。
(六)情感升华,动情结课。
人与鸟因为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那我们人与人之间有这种信赖吗?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件出示人与动物、运动场上人与人、国家之间战火纷飞的画面。(请同学们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具体情况,谈点体会。)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创造出美好地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吧。(播放歌曲)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视生命、善待动物、爱护自然,同时也能善待自己的同类——人,那么我们都将会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联系现实,谈感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2)今天,我们如何把“信赖”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自然、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孩子心中有爱、学会去爱,创造美好的境界。
(七)作业园地(选做)。
1、搜集关于鸟或其它动物的成语、古诗句,体味其中的意蕴。
2、推荐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
《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积累新词。
2、自读课文,按“照料→亲近→道理”的提示分段,概括段意及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从人鸟相互亲近的变化过程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与“我”从害怕到亲近、信赖的过程,并感受作者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1、整体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写作思路,概括主要内容。
2、以“珍珠鸟是一种( )的鸟”为话题,说说珍珠鸟的印象。
3、研读1~7自然段,体会珍珠鸟“怕人”的特点及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我(安家、喂养)→喜爱。
珍珠鸟→怕人。
4、研读8~13自然段,感悟“我”与珍珠鸟相互亲近的过程,领悟“人与鸟相互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的道理:
亲近→亲密→亲昵。
(相互信赖,创造美好境界。)
5、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含义。
6、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学案】
一、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 读准字音:
垂蔓、葱茏、雏儿、眸子。
⑵ “信赖”的意思( )。
2、按“照料→亲近→道理”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这篇文章主要写了( )的事。
3、默读课文1~7自然段。珍珠鸟是一种( )的鸟,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4、自读课文8~13自然段。“我”与珍珠鸟是怎样相互亲近直到相互信赖的?你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5、联系生活实际读说说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事吗?
二、练习提纲
1、摘录、背诵文中精美片断。
2、以《信赖创造奇迹》为题写一件生活中的特别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