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导入
这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描写了两个相似的场景,谁来说说这两个场景。
除了小钱和台湾青年,一旁还有忙碌的(李博士)他又在怎样的情况下做了些什么呢?读第5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二、感知课文
1、此时此刻……
“沉着”
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呢?
(1)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是这么沉着?“针头向皮肤刺去……”
余震都让针头从皮肤中脱落了,这个余震是多么的强烈,发生得很突然,哪个词?(突如其来)这么危险,但李博士还是怎样地站在那里?(沉着)
那应该跑到哪里才安全?(空旷)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呢?
在这摇晃当中李博士怎样地站着?(沉着)沉着得站着等什么呢?(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你觉得是什么呢?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带着刚刚抽取的'骨髓,李博士出发了,课文用了哪个词形容这趟旅程?(奔波)
看了这张旅程表,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呢?(紧张、漫长、艰辛)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
这时候,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课件)
这是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课件)
3、现在,从大陆到台湾已经通航了,小钱和台湾青年已经有机会再见面了,现在他们终于见面了,小钱会对这位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呢?
4、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
跨越生命的海峡桥
静静地躺
生命垂危
满怀希望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
⑴过渡:
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台湾、青年、李博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
1、过渡: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出示练习: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他想:也许()但是()。
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但是()。
5、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杭州、钱畅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生接读。
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8、师:骨髓终于抽到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这十几个小时,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补充资料)结合箭头、画外音来了解整个运送的过程。
⑵看来刚才的媒体介绍,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⑶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李博士千辛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仅仅是骨髓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师总结:
是啊,李博士千心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不仅仅是骨髓,还送去了爱心……
3、师:出示练习:
也许,钱畅是不幸的,因为()。但是,他又是(),()。
同学们,请大家完成这个练习。
4、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用“也许……但是……”句式来练习说话,一方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再次来体会钱畅的幸与不幸的原因所在。)
5、点题,再齐读题目。
6、让我们满含激情地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更是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板书】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爱心台湾
钱畅血肉亲情青年李博士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读懂文中的关键词句,品味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等医务人员奔波的艰辛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内容: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酝酿血脉亲情
1、师: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细细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感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三次引读课题,交代学法)
2、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小诗,边读边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读准红色的生字词。
桂树飘香,阳光灿烂;花苞凋零,满怀希望;
地震袭击,海峡彼岸;台湾同胞,心系小钱;身向空旷,才更安全;余震暂停,涓涓流淌;
骨髓移植,生命绽放;血脉亲情,代代相传。
3、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再讲讲故事的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诉板书: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根据板书全班一起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小结:引导学生运用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地点和关键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品味语言,潜心对话,感悟血脉亲情。
过渡:因为故事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读起来格外令人感动。同学们想一想,故事当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生自由答)
师:台湾同胞冒着余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3、 4、5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刚才同学们用心品读了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台湾青年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
出示“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哪个词最令你感动?交流感受。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静静地躺着”
1、在静静中感受台湾青年的品质。
预设:1生答:
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那一场地震。(师出示课件)
所以台湾青年就是冒着余震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教师接读: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知道什么是余震吗?意味着什么?(房子随时倒塌,危险随时发生,生命随时受到威胁,骨髓抽取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从“余震”引出句
二、句三:(可引出第五自然段)
(2)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
读一读这句话: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余震带来的可怕后果?(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不得不停止)
教师评价:(由此可见这余震可不一般那!余震的破坏,也有如此之大。突如其来,它就是说余震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刹那间来的,随时随地。是呀,是在人们毫无心理准备,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突然降临的,因此是十分的危险。)
教师:面对如此危险的环境,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了涓涓流出......
师引导:如果是平时,骨髓抽取可能要不了多久,一次就能成功,可如今——(只能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工作,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预设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一次一次的努力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一次一次的痛苦,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考验,一次一次的危险。)但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过渡:如果你就是这次大地震幸免于难的一人,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
师追问:“台湾青年不清楚什么?”(“不清楚”父母是否平安;“不清楚”兄弟姐妹是否健在;“不清楚”亲戚朋友是否还活着;不清楚自己是否还能和亲人相见)
教师评价: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中有多少的牵挂,多少的不清楚啊!但他还是(读——)他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因为他清楚,(出示句子)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此时此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当余震袭来,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身下的病床咯吱咯吱作响,那位青年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就是因为这样的清楚,所以当余震再次袭来,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那位青年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总结:这位台湾的青年认识小钱吗?而他却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舍下亲人的安危给他捐献骨髓,一个“静静地”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台湾青年?这样一个无私奉献,充满爱心的的青年怎能不领我们感动呢?
2、在“沉着”中感受李博士的品质。
在这场与死亡争夺生命的行动中,还有一个人的举动也令我们感动,他就是“台湾花慈济医院的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交流令你感动的词语。
(1)“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哪个词令你心中一动?“沉着”,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镇定?李博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保持沉着?
预设“冒着生命的危险沉着,大地仍在摇晃,手术里可能什么还在摇晃,稍有地震知识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什么地方最安全?可他却没有离开,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在等什么?等余震的间隙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
(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一次又一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从小钱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小钱来说,意味着——生命的火种;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台湾青年来说,意味着——浓浓的爱心;
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在余震中做手术的李博士来说,意味着——成功的喜悦;看到这涓涓流出的骨髓,对读者来说,意味着——深深的感动。
(3)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静下心来读第6自然段,看看哪个词深深印在了你的心里?
“奔波”——(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路线,老师解说时间表。)这样的行程花费了12个小时。
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紧张、漫长,艰辛)
师:这个紧张,漫长,艰辛的十几个小时,就是“奔波”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已经十分疲惫了,他休息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到的,“连夜”但他并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
同学们,李博士认识小钱吗?他却冒着余震的危险抽取骨髓,不辞辛劳为小钱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一个“沉着”一个“奔波”一个“连夜”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博士?这样一个医德高尚,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还重要的李博士怎能不令我们敬佩和感动呢?
三、回顾课题,点明中心
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这朵即将凋零的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小钱得救了!”
是谁为小钱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是两岸同胞用什么为小钱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是啊,这座跨越海峡的不仅仅是生命桥,还是两岸同胞共建的爱心桥啊!
四、拓展,深化主题
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李博士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他会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小钱捐献骨髓台湾青年
白血病余震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献精神。
3、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一、背景资料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白血病的图片,师话外解说,学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严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读
在杭州,有一位18岁的青年小钱,他就得了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这个青年的。
1、点名读句子,进行适当点评:
师激
朗读:18岁啊,含苞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就该怎样来读好这2段呢?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名个别读。
3、重点语句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导朗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三、过渡
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在十万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与他匹配的骨髓!这十万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读课文,从3~6段找出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围绕主线,探究理解
1、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点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随学生的介绍可以打乱顺序讲。)
⑴出示地震的相关图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练习:“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组练笔,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全班跟读。)
⑵从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余震是非常强烈的,余震来了,会有哪些影响?
句型练习: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口头练习,汇报。)
⑶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进行评议后齐读。
⑷从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这个过程的艰辛。
六、阐明结局,激发情感
一场历经24小时的生命救助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你们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这座生命之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吗?
(爱心。)
在这座爱心之桥的搭建过程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七、小结
也许人为的阻碍能阻隔两岸人们之间的来往,但那亘古不变的亲情是什么东西也隔不开的!
再读第七段,升华感情,达到最高潮。
(音乐响起。)
八、课外拓展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和什么人说呢?请你们写一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具准备】
录像、投影片、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9年9月22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这一天,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他的命运而跳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身患绝症的小钱是不幸的.,让我们到杭州医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钱吧。自由读1、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⑴ 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段话中,用心去体会,你体会到什么?
⑵ 带着你的理解读。
3、过渡:
此时,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谈何容易,大约在十几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看看那动人的一幕。小声读3~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划下来,用心想一想感动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体会、朗读感悟。
⑴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⑵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⑶ 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5、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
6、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
三、拓展延伸,感悟血脉亲情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同桌两位同学,一个作为小钱,另一个则是台湾青年,向对方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2、指名说。
3、播放录象,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用骨髓、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架设的一座座生命桥啊!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诉说,就把千言万语汇成最感动的一句话,写成亲情卡,贴到“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上去吧。
4、学生贴亲情卡,播放《爱的奉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