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2025/11/20教案

此篇文章《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2、学习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地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学习有详有略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任务: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第一、第二两段。

第二课时完成任务:学习三、四、五三段,落实相关教学要求与教学重点。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课后思考练习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述: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出示小黑板)你们还可以提出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地方,说出来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共同讨论。

二、分段感知教材,逐步达标。

(一)感知教材第三段,完成思考练习1第1个问。

1、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动手在书中做记号。

2、讨论

(1)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转移?

(2)他们的态度如何?用“斩钉截铁”造句。

(3)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样的精神?

(二)感知教材第四段,完成思考,练习1第2个词。

1、播放电影片段,这是课文哪一段内容?

2、听课文朗读,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3、讨论。

(1)第四段前两句写什么,后几句写什么?

(2)划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简单说说词的意思,可做动作帮助理解。

(3)这段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4)“用石头砸”换成“扔”“投”“掷”等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5)“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了什么?

(6)这段详写的是谁?设疑全文哪几段详写。

(三)感知教材第无段,完成思考,练习1第3问。

1、播放电影片段,这是哪一段内容,看完后有和感想。

2、出示课文投影,情感引读。

3、老师在引读中添加了哪几个关键性的词语?

4、五壮士的英雄形象——顶天立地。

5、他们对人民——满怀深情。

6、对敌人——无比轻蔑。

7、对死亡——视死如归。

8、第五段中,哪些表现动作的词语有力地描绘了五壮士地英雄形象,表象了他们对党和人民无限深情,对敌人无比蔑视,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请在书上加着重号,请一个在投影片上加。

9、结合插图理解“屹立”。

10、比较“眺望”和“望望”。

11、再次进行“情感引读”。(根据第一次朗读效果决定)

12、理解“坚强不屈”,并造句。

三、释疑总结。

1、解决生提疑问。

2、填空。

五壮士_______人民,________敌人,为祖国为人民__________。

3、这三段中,详写了哪几段,为什么要详写。

四、扩展。

1、学生谈自己还知道哪些英雄故事,学习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2、结合实际,谈对战争的看法。

板书设计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抢 夺 插 举 砸

屹立 眺望 望望 纵身跳下 昂首挺胸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 崖 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 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 ),带着( ),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顶峰歼敌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诱敌上山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接受任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的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5个字。

2.能按要求把课文的表达顺序补充完整。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指定词语。

5.了解五位战士的英雄事迹,对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产生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正确、简练的写出课文的提纲。

学情分析:

课文所叙述的事件从时空上说,远离学生的生活或实际,这些对学生理解和感悟五壮士英雄壮举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师生要准备相关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理念:

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互相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收集有关资料;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壮士。

2.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标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

(3)再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4)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注意字形。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交流在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横七竖八:有横的,有竖的,形容纵横杂乱。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边。形容处于有利地势。

山涧:山间的水沟。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屹立:像山峰似的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本课指口号声豪迈,所以应选气魄大。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同、反义词、形近字。

近义词:

进犯(侵犯)崎岖(坎坷)沸腾(鼎沸)依托(依靠)

毅力(耸立)喜悦(快乐)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反义词:

沉着(慌张)崎岖(平坦)暴露(隐蔽)胜利(失败)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形近字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2.交流

3.读文,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二、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画下来,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群体自学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

重点指导:

1.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学生读句子。

(2)投影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3)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出了他们不怕死的英雄气概,这一举动怎能不称之为壮举?

“胡福才刚要拧开手榴弹的盖子……同志们!用石头砸!”

(1)教师指导: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说?谁来试试。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出示“马宝玉嗖地一声……扔向敌人。”

(1)此时,班长马宝玉,把对敌人的仇恨全部寄托在这颗手榴弹上,他的面前一大群敌人扑上来了,现在你做着动作再读一读这句话。

(三)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顶峰歼敌,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五位战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五位战士坚强不屈,仇视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课文第四段,把五壮士的情给读出来。

(四)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齐读五段。

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1)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4.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当时那豪迈的场面。(放电影)

5.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6.有语气的读出来。

7.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什么?先写一写。

(四)此时,你对“壮士”有什么新的理解?

(五)品读课文,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浏览课文,文中对五位战士分别描写了什么?共同体现了什么?(分别写了动作、神态等。体现了他们的勇敢,对敌人的恨)

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四、作业

1.有语气的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拖住敌人

狼牙山五壮士诱敌进山痛歼敌人惊天动地

坚贞不屈不畏牺牲再入绝峰浴血奋战气壮山河

英勇跳崖壮烈献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4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 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班48名学生,男生人数居多,男生喜欢英雄故事的兴趣比较浓,所以要诱导学生多读,读出英雄的气慨,让他们在读中悟出感情。

教学理念 :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1.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2.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3.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三)自学课文

1.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5.学生自学课文。

6.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7.交流学习情况。

8.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9.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0.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11.分段,说段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指名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点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多交流,在这三个环节中逐步加深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了课文中的问题。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的记叙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这些内容我就逐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在第二课时中,我通过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语调与感情色彩中理解词语与英雄的气概,我觉得这一课的学习效果还算不错。我记得有位剧作家说过:读书能力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一种是既读也懂;一种是还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能“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它实际上是我们所期盼的,是读书的高境界,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但愿我自己以后的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读后:“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结合读写例话《详写和略写》学习课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详写的,哪些材料是略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样安排详略,为什么要安排详略。

【教具准备】

录像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小标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成了五段,请读一读。另外,还仔细学习了第一、二段。请回想一下,这一详一略的两段都是围绕题目中哪个字写的?“壮”字是什意思?

板书:

勇敢、不怕牺牲。请再回忆一下,在学习一、二段时,主要采取了哪两种方法?(生答后出示小黑板)请齐读。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两种方法学习课文的三、四、五段。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句子:

⑴写班长的是哪个句子?

“走!”(板书)是人物的什么?语言(指小黑板)

“!”说明什么?(班长坚决果断)还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了?

“斩”怎样理解?“截”是什么意思?整个词呢?课文中指什么坚决果断?(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什么?(死路)班长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死路,说明他怎样?

(扣壮士──勇敢,不怕牺牲。)

渗透学法:从这里看出,理解成语,要先弄清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整个词的意思,最后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⑵写战士们是哪些句子?这儿为什么不逐个描写?从哪个词看出心情一致(热心沸腾)从哪个词可看出他们行动一致?(紧跟)(板书)删掉“紧”也说得通,能否删,为什么?

渗透学法:从这里看出,理解词语还可以用删词同原文对照比较的方法。

2、战士们要把敌人引上绝路,难道他们面前只有绝路一条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3、扣“壮”:

生路就摆在战士们面前;可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多么勇敢的选择啊!真不愧为壮士!

4、小结:

⑴这段写了什么?

⑵表现了五壮士怎样?(勇敢)

⑶他们的这种品质通过什么来表达的?(语言、动作)

⑷这段写得详细还是简略?过渡:刚才我们主要采取了这两种方法(指小黑板)学习的。下面继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1、五壮士来到顶峰,居高临下地把敌人打得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可班长负伤,只剩下唯一的一颗手榴弹!

⑴这时,班长是怎么做的`?请用圆点标出他动作的词:

板书:

抢、夺、举。“抢”说明他动作怎样?(快)“夺”又说明他动作怎样?换“拿”好吗?为什么?“举”、“喊”都说明了什么?(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图,谁是班长?你怎么看出的?

⑵班长已经负伤了,为什么动作这样快?力量这么大?所以,他高声喊道──

(齐读、导读、引读。)

2、再看插图,四位战士与班长的行动怎样?课文是怎样写的?请齐读。(板书:像雹子)说明什么?

3、战斗就这样持续着,当又一群敌人上来时,班长是怎么做的?齐读。

4、扣“壮”:

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血肉横飞,我们一定会大声喊道:打得──好!五位战士真勇敢,不愧为是壮士。

5、这段写班长、战士以外,还写了谁?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敌人?

6、小结本段:

⑴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五壮士怎样?写得详还是略?

⑵我们抓什么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动作、语言。)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壮士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1、放录像并配音:

五位八路军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血汗交织的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他们昂首挺胸,眺望远方,迈着艰难而又坚定的步子向着悬崖的边缘走去……

2、请看课文,齐读第一句:

“屹立”可换哪些词?能否换?为什么?“眺望”呢?

渗透学法:

抓写五壮士动作、神态的词,我们用换词同原文对照比较理解到本句既写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又写出了他们与父老乡亲,与亲密战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齐读第2句:

“回头望望”含有什么意思?五壮士胜利完成了任务,所以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4、班长是怎么说出这种喜悦的?指导读。他是怎样做的?“纵身”看出什么?

5、战士们是怎么做的?说明他们怎样?

6、扣“壮”:

谁不珍惜年轻的生命?可是,为了人民,为了党,为了祖国,五壮士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么伟大的壮举,他们崇高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7、请听听吧,他们在跳崖时高呼的口号,至今还回荡在我们耳边。请齐读,指导读。引读。

8、小结本段。

五、总结全文

1、全文主要写什么?表现了五壮士什么品质?

2、这五段中,哪些段写得详哪些段写得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3、另外,我们还学会了两学习方法,请读一读。今后我们要继续运用这些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