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1、懂得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2、懂得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2、复习词语。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
过渡:李丽为什么跟林园园借绿铅笔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1自然段。
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2)生边读边找答案,用“ ”划出来。
(3)看图1,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4)指名说答案。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2)观察图2。
问:林园园看什么?脸色怎么样?心情怎样?又是怎么想的?
(3)观察完图后,讨论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4)指导朗读。
我们读这段应该把李丽认真画的态度读出来,还要把林园园羞愧的`语气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语: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2~4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问:李丽向林园园借画笔,林园园愿意不愿意借给她,你从哪看出来?
理解:“已经、吞吞吐吐”的意思。
(2)看图1。
先看林园园画的树叶,再想林园园说的话,说明什么?(不愿意借彩笔)
(3)指导读对话。(有语气)
过渡语: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我们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再次提出向林园园借绿画笔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李丽听了之后说了什么?
(3)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
过渡语:当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林园园听后借给李丽铅笔没有?我们继续往下学。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
思考:
①林园园说话时用了三个什么词?说明什么?
②当李丽说还要画小草时,她又说什么了?怎么说的?
③“皱着眉头”说明什么?
(2)分小组讨论3个问题。
(3)指3个小组汇报结果。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自然段。
6、指3名同学每位同学读一段,读2~4段。
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指名回答问题。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讨论:如果你在她们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
老师看板书总结全文。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热情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图片,请同学们看看画的是什么?(树叶),看它缺了什么?(颜色)。让你来图你会图什么颜色的?为什么要这么图色呢?(2位学生回答)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走进19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任务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教学生字
1、词语
美术惹人爱桌子皱着眉
削铅笔吞吞吐吐注意盒子
开火车读抢答小老师领读男女读(师生互动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熟字,熟字换偏旁)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研读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感悟
1、出示填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李丽和林园园是(),李丽要画(),向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却(),最后李丽画了()。
2、用“______”画出李丽的问话,用波浪线“~~~~~”画出林园园回答的话。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1)过渡:李丽在美术课上认真地画画,正要画树,却发现绿铅笔找不到了。这个时候李丽很着急,想寻求帮助,她发现林园园已经画完了。李丽是怎么说的?
(2)指导朗读李丽说的话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随机评价,板书:小声)
(3)引读:师:可是,林园园――――
生: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
(4)指导朗读林园园的话,假如你是当时的林园园,你会怎么说这句话?通过朗读阅读理解“吞吞吐吐”(出示)
(5)指名回答:从“吞吞吐吐”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1)林园园终于画完了,这时候的李丽会怎么说呢?
出示: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园园画,等她都快画完了,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2)指名朗读(3)指名回答:这里为什么要用“只好”这个词呢?(板书:只好)
(4)有感情地朗读李丽的话: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5)指名回答:而此时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6)小结:这是林园园的心里话,她担心林园园使用绿铅笔时会把笔尖弄断,实在有点舍不得借。(板书:怕)
(7)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5.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
(1)引读
师:李丽保证会小心一点,不会把笔尖弄断的,这时候,林园园总算从盒子里拿出了绿铅笔,边拿边说――
生:你要注意,不能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2)理解三个“不要”你从三个“不要“中,知道当时李丽心里在想什么呢吗?
(3)角色体验:如果你就林园园,你会怎样说这句话?指名读林园园的话。(板书:不要、不要、不要)
(4)拓展练习
小红感冒刚好,奶奶很担心,上学路上一再叮嘱她:“在学校里要当心,不要(),不要(),不要()。
(5)指名回答:一连听到三个“不要”,李丽心里真不是滋味,这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回答后出示: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6)指名回答:从“连忙”和“只画”这两个词语,你知道当时李丽在想什么?(板书:只画)
(7)引读:尽管李丽一再表示会小心使用林园园的绿铅笔,可当林园园听到李丽还要画小草时,她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8)感悟:从这个高高扬起的问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板书:皱着眉头、还要)
6.李丽最终没有借到林园园的绿铅笔。此时李丽会想些什么呢?
7.师生合作,去掉旁白的语言直接朗读第三次对话
三、研读第5自然段,想象说话
1.填空: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板书:用心画)
2.师:为什么这时林园园脸红了?她会想些什么?(板书:脸红了)
3.林园园的脸红了就说明,她认识自己做错了事。你们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想对她说些什么?(注意结合林园园“不由得脸红了”,想到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所以林园园会用行动改正错误的。)
4.联系实际,说说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
5.小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类似的事,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热情帮助,这样,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板书:应该热情帮助)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积极。也要相信通过这次的事情之后,她也会积极主动,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五、扩展延伸
1、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2、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美丽世界。
六、布置作业(教师统一发纸)
伴随着音乐(毛阿敏的《永远是朋友》),请把你想对她们说的话写一写。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品读课文中进行词句训练。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朋友,树叶中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
(预设)生:绿色——是呀,绿色是生命之源,一看见绿树叶,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喜欢它。
生:黄色——金秋时节,在空中飘飞的就是这些黄树叶。
生:半黄半绿——哦,你真善于观察,你是生活的有心人。
生:红色的——是呀,特别到深秋,枫树叶红似火,唐代诗人杜牧就曾留下千古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
师: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在美术课上画了一片片蓝色的树叶,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19蓝色的树叶
二、自读识字
1、现在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读的同时,标
出自然段落。
2、师:我发现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现在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3、刚才的几位同学读得都非常好,现在同学们看小黑板,把你认识的生字和词语大声地读出来,
不会读的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4、从你们的声音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熟练拼读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小老师
领读。
5、去掉拼音读、去掉词语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的情感。
师:下面,咱们就走进这个故事,走进那一节美术课。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李丽遇到了什么麻烦,她会怎样想呢?
(预设)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生:她很着急……
师:是呀,想要用绿铅笔,却又怎么也找不到绿铅笔,这真让人心急呀!出示: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谁来把李丽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师生评议)
师:这时,“李丽看看旁边的林园园,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于是,她就向林园园借绿铅笔。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4自然段,读完后,还请用“——”划出李丽说的话,用“~~~”标出林园园说的话,并数一数她们俩共有几次对话。(3次)
师:下面请小朋友自由读读第一次对话。出示:
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有画完呢。”
师:你从她们对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到了什么?
(李丽的礼貌:小声、行吗)(林园园的小气,不想借又不好意思:吞吞吐吐)
同桌分角色练读。
师:师读叙述的话,一、二组扮演李丽读,三四组扮演林园园读。
师:和你们合作感觉真好。让我们再来读读她们的第二次对话。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李丽和林园园说话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
出示:李丽()说:“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师:可是林园园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出示: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
师:李丽又怎样说呢?出示:李丽()说:“我小心一点儿。”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出示一、二两次对话齐读)
师:面对李丽再三真诚地请求,林园园无法推却,她只得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待会儿请你说说,你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生:林园园小气、不情愿、舍不得、不放心……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她很不情愿?
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师: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皱着眉头。(生气、烦恼……)
此时此刻,林园园皱着眉头会想些什么?(要画这么多啊!会不会把我的心爱的铅笔画完了呢……)请小朋友皱着眉头来读读这句话。
师:你还读懂了什么吗?——引导从李丽角度体会。
出示:李丽连忙说:“我只画树叶和小草。”
(李丽非常向借用绿铅笔、林园园这么多的要求也不计较)
师:李丽一心想借用绿铅笔,可最后为什么又没接呢?此时,她什么也没说,你知道她都想些什么?
(预设)生:还是算了吧,她既然这么不愿意借,又何必强人所难呢?
生:这么小气,太不够意思了,我们还是同桌呢!
……
师引读最后一节:于是,李丽拿起……。林园园看着……
师: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呢?
生:……
师:是呀,从脸红了可以看出林园园也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很想让这一切重新发生。让我们给林园园一个改正的机会,赞成吗?好,请看屏幕,现在我们一起来改改课文,使林园园变成一个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
师:是呀,乐于助人的孩子人见人爱。我们以后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关爱他人。
四、作业
1完成书中我会说
2重新创设情境改写课文
五、全文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简介:
课文以李丽借绿色的铅笔为线索,记述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用“吗、吧”说句子。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难点: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课件学生读课文。
交流:背诗
一、创设情境自读识字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见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啊,树叶一般有绿色、黄色或红色(出示图片)今天还有一片奇特的树叶飘落到我们课堂(出示),它是什么颜色的?(蓝色),这节课咱们来学一个关于蓝树叶的故事。
大家伸出手来和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一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相信这节课你会有很大的收获恩,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3、这些小问号呀,多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唉,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好,开始吧,嘹亮的读书声响起来。可以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
(1)读好了?真的,那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谁来读给我们听?
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生字宝宝见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看自己跳出来和大家见面,你还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通过读,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老师出一个谜语你看说的是哪个字“一刀削掉小月亮”(真聪明/生活中有心就会认识很多字)这些
(2)这些生字宝宝跑到老师的卡片上了,我们读一读(厉害)我们来开火车读读好吗?火车司机在哪里?(4)指导写“笔”
同学们真棒,老师送给大家一幅画,看,是什么?(毛笔)
古代的人们都用它来写字,它上面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用动物的毛制成的,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汉字“笔”的由来。
观察田字格里的“笔”字,我们怎么写才好看呢?(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上小下大师范写(边写边讲)
翻到91也,在田字格里找到把它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平。)——展示
3、这个字笔,我们成功的写漂亮了,那课文围绕铅笔还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吧
咱班的孩子读书习惯就是好,读完就用端正的桌子跟老师报到啦。(交流——板书)
三、词句引领读中感悟
是呀,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李丽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她该怎么办呢?
1、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呢?(生读)师:谁来说一说,李丽是怎样向林园园借铅笔的?(师出示: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指导孩子朗读。
(1)从李丽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读出你的理解
(2)为什么要小声的说?多么有礼貌啊!请你读
是啊,充满了担心,带着担心,请你来读。(3)我们一起带着和气、礼貌的语气来读
(4)读完这句话,你还能想起自己借东西的情景吗?说来说
2、面对李丽的恳求,林园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默读
2、
3、4段,边读边画出林园园的话。(生默读2—4段,画出句子)师: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出示)
师:再次自由地读一读,看看从林园园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读)交流
3、能具体说说吗?你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依据孩子的回答指导朗读林园园的四句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A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师;你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会吞吞吐吐地?
师:他是在吞吞吐吐地说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能照着“吞吞吐吐”的样子再说个这样的词语吗?B生读: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师:一个怕字还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C、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出示: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师:从这三个不要,你听出了什么?(特别的不放心)①你能带着不放心的心情,来读读这几句话吗?
②从这三个不要,你还听出了什么吧?(借铅笔心里很不情愿)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D、出示: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
她为什么皱着眉头?(她没有想到李丽还会画小草,出乎她的意料,不满意)她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读这句话
小结: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林园园?(自私、小气、不想借——板书)
4、分角色读对话
(1)让我们再次走近她俩,品读她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出示)我想找一个同学和我分角色读,谁愿意?(师读林)读得好不好?
我想问XX:李丽的前两句话,你怎么语气说的不一样啊?(有些不耐烦)体会得多好啊,你走进了李丽的内心。
你能不能也来说个这样的句子啊?(咱班同学的模仿力就是强)(2)接下来,同桌两人合作着读一读,演一演。(生自由练读。)学生展示
你俩把我带到了她们身边,演得真好。
(3)(出示图)这就是当时的一幕,观察她们的表情,哪个同桌再来演一演?掌声送给他们。
林园园,你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大家读最后一段。
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
1、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同学们,此时你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可以对林园园、李丽说,也可以对自己或其他人说。(互相帮助)
小结:
互相帮助是我们人类的美德,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热情帮助,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友情,赢得尊重,人和人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得更加幸福、快乐的生活,才不会有蓝树叶的遗憾。
3、作业:如果故事继续。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她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课下想象着继续编故事,下节课我们交流!
4、在我们的身边和社会中有许许多多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事例,大家看(图片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5、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欢快的儿歌中结束今天的课吧!(音乐响起,师生合作)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我和同学好,它们手拉手,大家唱着歌,不吵也不闹。一起上学校。
谁和谁好?
蜜蜂和花好,
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9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回顾课文。上节课上,我们知道了李丽他们班正在上美术课,让我们再回到那一节美术课上去吧,一齐来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引:李丽没有了绿铅笔,于是向林园园借,但是林园园舍不得借。今天我们来读读想想,到底哪些地方看出园园舍不得借。先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看出她舍不得借笔。
2、学生读。
3、交流:
(1)吞吞吐吐。不肯借,答应不下来。读一读。
你有过说话吞吞吞吐吐的时候吗?当我们感到很为难的时候,我们说话就会吞吞吐吐。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这句。
仿写词语。
**再读读林园园的话,你还从哪里知道他舍不得借。
(2)我还没画完呢。是不肯借,在找借口。
把她的不愿意借的语气读出来,读一读。
(3)读第二小节,从哪里能看出她是在找借口。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读。
如果你是李丽,看了林园园的树叶,你会怎么想。
你又会怎么说呢?
(4)是啊,李丽也这么说,读一读李丽的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小声、借、行吗?看出李丽有礼貌,在与林园园商量。
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式,你能不能学着李丽的样子来说一句话呢?学生仿说。
4、齐读第二节。
引:李丽看到园园的画很美,就很有礼貌地向园园借笔,可是园园以没画完为理由舍不得借出铅笔。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回味一下他们说的话。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一次没借成,李丽没有办法,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园园都画完,那么园园这次又是怎么来说舍不得的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说的话
(1)怕、弄断。说明林园园不乐意借铅笔,担心、小气,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想法。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一读李丽的话,想一想,从李丽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现在、可以。李丽在向林园园请求、商量借笔的事。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3)出示句式,大家读得真不错,那你能不能看着句式自己来说一句呢?学生仿说。
李丽的话:
(1)小心一点儿。看出李丽很诚恳,她会很小心。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读一读第三小节。
引:当李丽再次着急而又诚恳地向园园借笔时,园园又以要弄断为名,不舍得借笔。现在同桌的二个同学一个当李丽,一个当林园园分角色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其它的部分可以一起读。
(1)同桌练读。
(2)指名学生读。
四、学习第四小节。
1、那么园园的第三次又是以什么理由舍不得借笔的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第四小节,想一想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读。
3、交流。
林园园的话
(1)注意、不要、不要、不要。说明园园很舍不得,很不放心,怕太费了,提了很多要求。原来园园舍不得借的原因是怕笔被用多了,
(2)有感情地读一读。
林园园的话
(1)皱着眉头,还要画小草?他的意思是,画得太多了。园园没想到李丽还要画小草,觉得画得太多了,心里很不满意。
(2)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读这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李丽的话
(1)连忙、只。说明林园园只要把笔借给李丽,李丽都会答应下来的。
(2)有感情地读一读。
4、分角色男女生来读一读第四小节。
引:李丽和园园,一个是那么的诚恳,一个是那么的不放心,不乐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四小节,把他们各自己的`特点读出来。
5、说说心里话。
(1)引:听了园园的话,李丽没有说话,也没有接园园的铅笔,她在想些什么呢?园园方面(小气,他舍不得,怕我用多了,不肯把铅笔借给我),自己方面(还是拿蓝的画一画算了)。
(2)学生说。
五、学习第五小节。
引:李丽终于明白了园园舍不得把笔借给自己,所以她――(出示第五小节)
1、请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
(1)用心画。可能是因为生了林园园的气了。
(2)不由得、脸红了。说明园园从心底里认识到自己错了,她会学着改正错误的。
4、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5、蓝树叶对园园说话。
引:是什么让园园知道自己错了呢?蓝树叶。当园园看着蓝树叶时,她听到了蓝树叶在跟自己说话呢。你知道蓝树叶对她说了些什么吗?
5、对小伙伴说。
引:老师相信,蓝树叶对园园说的话,也正是你想对园园说的话。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周围的小伙伴说些什么吗?
六、小结课文。
原来蓝色的树叶在向我们讲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呢。看着蓝树叶,让我们想到了他对我们说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啊。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4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仔细观察田字格,觉得哪个字较难写。
3、老师范写二个字,学生跟写。
4、说说另二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5、展示台展评。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10个生字。
2、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
过程与方法
观察字形结构,然后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怎样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教学重点:
1、教写10个生字。
2、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了课文中的道理,怎样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授法 朗读法 示范书写
学法指导:
朗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生字认读: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2.读读词语:风景 房子 近处 远处 铅笔 旁边 已经 惹人爱 借我 桌上 现在 弄断 小心 注意 连忙 吞吞吐吐 皱着 眉头 自己 用心 不由 脸红
3.同桌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领悟同学之间应该互助互爱)开火车认读
二、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欣赏。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
三、读说练习
1.读一读,体会商量的语气。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2.同桌互读互听,练习读这两句话。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练习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赏析
四、拓展学习(深入探究)
识字、写字
1.出示“由 术 吐 注 课 铅 笔 桌 景 拿”请学生读一读。
2.小组为单位观察字形的特点,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
3.你能写好什么字,告诉大家你写时会注意什么?
4.学生练写容易的。“由 术 吐 注 课 桌 景”
写美观。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吐、注、课、铅)要写得左窄右宽
5.有哪个字要老师书写的?(铅 笔 拿)
“铅”字应写得左右基本相等。注意提醒学生,“铅”字的右上不是“几”字;
“笔”字的书写。写竹字头时,应避免把短横写成点;
“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竖弯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个短横,可以让学生采用会意的'办法记忆:“合手”才能拿住。
6.学生练写。(注意书写姿势。)观察字形
自由发言说说写字时应注意什么教写“我会写”的生字
五、课堂小结(梳理归纳)
小朋友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全文进行总结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蓝色的树叶
由 术 吐 注 课
铅 笔 桌 景 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