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提高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追求生命本真的可贵品质;守住善良的品性;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追求生命本真的可贵品质;守住善良的品性;热爱生活,勇于面对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皇帝的.新装》是篇童话,童话是充满夸张和想象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篇童话。
二、第一部分:初读感受,梳理情节
1、读完这篇童话,你觉得可笑吗?(可笑)为什么?(如“皇帝在更衣室里”、“扭扭腰肢”“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等)
2、《皇帝的新装》设计到的人物有很多,请大家先分分类。
(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子)
3、这篇文章围绕“骗”字展开,请用四个字概括文章情节。如:骗子设骗。
(小孩揭骗、骗子谋骗、皇帝受骗、百姓帮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皇帝挨骗)
在这个骗局中,皇帝是怎样走在大街上?(光着身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或谁让皇帝赤裸着?(停顿一下)当然,这里面有皇帝自身的原因,今天大家先跟着老师分析一下皇帝。
三、第二部分:谈谈皇帝,探究人性
我们先看看开头。(屏显)
1、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关心什么?不喜欢什么?多长时间换一套衣服?爱漂亮有错吗?(……)但过于爱漂亮,就显得这个人怎么样?(虚荣)
(引导学生用夸张的口吻朗读体会皇帝爱“漂亮”)
2、当骗子说能织出最美丽的布,而且这布有一种奇异的特性时,皇帝最关心的是什么?(哪些人不称职,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为什么皇帝会关心这些?(权力、隐私)仅凭一件衣服就能看出这些人吗?(不能)我们看这些人如何,应该看他们的什么?(工作能力,日常表现)足见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自作聪明、愚蠢)
(引导学生读扮自作聪明的皇帝,窃喜的心理,用夸张的语气)
3、当皇帝看不到任何衣服时,皇帝想——(屏显)
皇帝这样问自己有错吗?(没错)皇帝害怕的是?(失去权力)请你来体会体会皇帝的内心世界。(主要读出皇帝震惊、害怕、担忧的心理,注意夸张语气)如果前面两位大臣说实话,皇帝会这样窘吗?如果皇帝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会相信大臣的话吗?明明没看到,却说看到了,可以看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虚伪)
4、他都这么狼狈了,为什么还要更骄傲?(屏显)大家设计一下,皇帝的心理活动。(尊严、面子)
5、学生再总结:究竟是什么或谁让皇帝赤裸着?
6、学生深入思考:怎样才能让皇帝不再赤裸着生活?(趁机出示安徒生写作目的的话)
四、第三部分:激发情感,升华主题
1、A、B、C、D四组分角色齐声朗读。想开去,想开去,如果整个社会上至君臣,下到百姓都是这样,那么会怎样呢?
2、静静思考,这个故事你还觉得可笑吗?为什么?(趁机板书)
3、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趁机出示主题:守住生命的本真,守住内心的善良)
4、全体学生读《守住本真与善良》一诗。(背景音乐)
五、作业布置
xxxxxx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心理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
教学设想:
发挥想象,穿越时空,以《焦点访谈》节目的形式让学生对此次新装游行作新闻采访、报道,学生讨论、合作,确定采访对象、谈话内容,并演示采访过程,从而全面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心理,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也培养了语言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问题的形式导入,兼顾到对安徒生的介绍。)
同学们喜欢看童话吗?能说说你看过哪些童话吗?你还熟悉哪些童话人物?
这些可爱的童话人物,是谁创作出来的呢?
我们感谢这些伟大作家,因为他们,我们的童年是个梦;因为他们,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那你们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童话的世界?
好,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乘坐时空飞车,回到古代的丹麦,做一次奇妙的.采访,见证一位皇帝的新装游行盛典。
二、创设情境:
我们是应邀参加盛典,并将作全程报道,以享二十一世纪的观众。
三、思考报道的内容:(讨论明确)
1、这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2、布料(新装)的特性是什么?
3、官员们对布料如何评价的?
4、小孩看到了什么?
5、解说游行盛典的场面。
进一步思考:针对这些内容,我们该采访谁?
1、百姓、官员
2、骗子
3、两位官员
4、小孩、百姓
四、分担任务,分组谈论:
1、针对目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记者该向采访对象提什么问题?
2、揣摩被采访者说话内容、语气、表情等,特别是心理。
五、以《焦点访谈》的形式演示:
1、明确:主持人、前方记者、采访对象
2、过程:学生演示
六、学生评价
重点评价被采访者表演是否符合人物的形象
七、质疑
同学们,在这次节目报道中,不知大家能否发现问题;
明确:三个“不一致”
1、百姓和官员对皇帝的评价不一致;
2、两位官员对布料的描述不一致;
3、小孩与大人的反映不一致。
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仍然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揭示事实的真相。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童话故事情节
2、体会文中对比、心理描写的作用
3、初步理解作品的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一、导入新课
1、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
2、投影:作者:安徒生国籍:丹麦体裁: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学生复述,理清课文段落,并列出小标题:(1)癖好(2)受骗(3)出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各个角色的身份、个性,要分清哪些是人物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一般地说,心里想的.应轻读,口头说的应重读,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来,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
4、讨论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并形成板书:皇帝(愚蠢、昏庸)骗子大臣、官员(狡猾)(自私)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齐读投影内容齐读学习目标自读课文学生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备课札记
四、品读课文
1、通读课文,分别找出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分析“对比”手法开头:为了突出皇帝酷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穿漂亮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与皇帝、大臣对比,从而突出孩子的天真、纯洁和聪明,突出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和卑鄙。
3、分析“心理描写”手法以第5段为例:心理描写十分细致,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皇帝急于想看看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他不敢亲自去,这件事暴露了他貌似尊严,实则内心空虚的精神状态。几句几经转折的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把皇帝自信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
五、布置作业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做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清写作思路。
3.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4.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
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正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童话深刻的寓意。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足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内涵;以提问的方式讲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简要介绍安徒生和童话的知识
2、读准字音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勾画人们在新装前的语言和表现
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讽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2、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爱—做—看—穿—展)
3、再读课文,接龙讲故事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水平与能力,那么学生是否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则是衡量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去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能回答出故事内容即可,思想内涵可以在分析文本后再归纳。)故事内容较长,它以“新装”为线索,让不同人物在这骗局中登场,整理成几个片段,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条理把握更清晰。
(三)研读文本,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表达,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3、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说出真相符合实际。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混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
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 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
设计意图:1-3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通过人物语言、心理的分析去把握人物形象,并从中逐渐领悟童话深刻的内涵。而对骗子的评价,则可以是多角度的。在进行上述环节教学时,安排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第4题的设计,是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并加以朗读指导,从而更好读出感情、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更深的印象,让人物形象在语言中再现。
(四)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说真话,做真事,当真人,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情感体验,是水到渠成,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虚伪、欺诈是多么丑陋,而真诚、坦荡是多么高尚。
(五)迁移训练(作业)
同学们打开你的想象空间,为这篇童话续个结尾。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除了口头语言的,还有文字语言的,续写即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机会,又是个培养表达能力的途径。
(六)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皇帝
大臣 被骗
官员
百姓
小孩子 揭骗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5
重点
一、童话的想象和夸张
二、童话的朗读
难点
1.本文是怎样运用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
2.体会“诚实”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明确课文的出处、作者、国籍,文章的体裁。教师小结童话的特点,突出“幻想、想象和夸张”,启发进入课文。
二、观看录相(或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皇帝的新装》
1.要求: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重音、声调、节奏;
2.教师注意在关键处停下指导学生猜读:例如,听到“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可能会到什么地步?听、想、读结合,体会作者想象丰富精妙之处。
三、学生读,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学生各选一个角色的几句话画出朗读标记后试读。(标记按下要求作:/表示节奏,→表示平调,↗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折调。)教师作示范,指导朗读。
2.列出课文中出场人物名单及人数。
3.选定角色,起立朗读。同学朗读完毕,要互相评议指出优缺点。
四、概括故事情节。(略,参见教材分析)
五、作阅读提要,具体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内容,即主要故事情节,勾勒轮廓;
2.各情节之间用连贯的语句叙述,可适当加以评论;
3.语言要简洁。
4.课外朗读全文录音。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讲讲、议议,把握各个角色的社会意义。
(提示: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分析、说明)
1.故事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
2.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介绍“新装”特性的那段话?
4.皇帝、官吏明明一无所见,为什么还要交口称布料“美极了”?
5.从皇帝、官吏、骗子的所作所为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6.小孩子为什么能一语道破真相?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讨论故事中“诚实”的含义。
8.根据以上的分析,同学们从这篇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各抒己见。)
三、口头训练:将课文改为骗子作第一人称复述。(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班会时间,参照《皇帝的新装》课件,自己编排表演课本剧。)
四、归纳童话的特点。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设计思想
一、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讲新课前要布置课外预习。要求了解大意,并查字典弄清不能读准的字音和不会解释的词语。
二、领会本文揭露问题的深刻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提问的方式讲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三、皇帝会光着身子游行,看起来是夸张的,其实是合理的,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讲清楚这正是童话组织情节结构的特色。
四、或分角色朗读,口头复述故事,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或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加强对课文的感受。
五、安排两教时。
手段
朗读法、导读法。
课堂采用导读提示、学生自读、议议讲讲、读读练练的形式;采用朗读提示,学生自读,培养有节奏、有表情朗读、讲、议的能力。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童话,它出自丹麦作家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文章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安徒生通过夸张和想象手法的运用,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这篇童话不仅生动有趣,也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童话一直较受学生欢迎,这类课文生动有趣,故事情节吸引学生,初一新生基本能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学生从童话文字表面深入到对童话深层含义的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背景,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从而透过表面文字,领悟人性中“虚伪”弱点,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分析,把握主题思想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问题引导;分角色朗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前有这样一个人,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说:“吆,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这个人并不因此难过、自卑,而是反唇相讥:“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睿智!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对,他就是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同学们对他有多少了解?有没有同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安徒生
(二)文学常识
(1)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它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过渡: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以下填空)
(三)检查预习
给划线字注音
炫()耀陛()下御()聘()
骇()人听闻头衔()滑稽()
钦()差大臣称()职勋()章
(四)课文分析
1、会概括
提问: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愚蠢的皇帝穿上一件并不存在的新衣服举行游行大典
2、找线索
提问:围绕这个线索,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
3、理情节
提问:小组合作,请任选一部分分角色朗读
要求:注意语速、语气、感情、停顿
4、析形象
提问:童话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自己对童话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做了分析,下边请小组合作把你们的分析进行总结,然后把小组总结的结果写到黑板上来同学们的总结都比较具体了,这是老师的总结)
明确:
皇帝:爱慕虚荣、自欺欺人、狡猾、愚蠢、大臣:阿谀奉承、虚伪、愚蠢
骗子:狡猾、贪财小孩:诚实、天真、勇敢无畏
5、悟道理
(1)提问: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大臣:为了保官;百姓:为了保命;皇帝:为了保住皇位,维护尊严
(2)这则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明确: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谓,敢于说真话
6、续写
皇帝回到皇宫后,会发生什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