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2)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
________的圆明园
(出示课件11)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建筑雄伟 万园之园……)
二、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出示课件13)
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xx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研读“毁灭”。(出示课件14)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出示课件15)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出示课件16)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2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析词句,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品味描写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产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继续分享赵丽宏的优美散文(齐读课题)
2、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呢?(一个人吗?)
3、同学们注意有时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时未必是本人。【板书“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写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来发生了哪些事?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机:就这一个内容吗?)
(结合回答板书:江景、背诗、幻想。)
过渡:这篇文章啊,仔细读可以浓缩成这三幅画,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生动的画面中,一同来品味、欣赏!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出示§2)指名读,要透过文字看景色画面,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闪烁的光斑”你懂吗?为什么一闪一闪?(因为流动的江水,波光粼粼,才会有“读”“千万点——跳动。”
②“安详”柔美、静谥的感觉。
③、“~~剪影”没有月光就没有剪影,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图”
④、“镀”月光均匀地洒在这些景物上。
(配乐齐读,感受月夜江景的静谧美好)
4、小结:是啊,月洒清辉,江中有月,这幅画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让你给它取个名字,什么名字比较恰当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在这轮美好的江中月下,引发了作者与小外甥背诵的兴致那么他们背了哪些诗呢?
三、学习第3——13自然段
1、自由读§3——13节中带“月“的诗。
2、(出示诗句)请两位同学读,分角色读。
3、读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诵,给你们一分钟试背。
4、指名配乐试背。(刚才背诵的意境不太和课文中吻合,你想背诵要什么?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着“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诵比赛。
5、写月诗就这6句吗?文中哪些告诉你的?(两个省略号,为什么要用两个省略号?你还能说说写月的诗吗?
6、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写月的诗。(出示课外诗边上配月夜图二幅)。“我“和你们一起来对吟一下吧!(配乐)
7、同学们,吟诵了这么多写月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8、那么,“我”和小外甥此时背诵了那么多诗后,他们有什么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笔找找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词直接写出了他们的感受?
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旷远的感觉。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两个人沉醉,我们所有认真读书的也沉醉在其间,同学们,在背诵这幅画面中看一看有诗还有月,那你说给它起个名字叫(板书“诗月中)
过:当我还沉浸在诗中月那醉人的风韵中时,小外男生却已展开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第15——20节
1、好,请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词句,一处不落地画下来。
2、学生交流。
3、文中啊,有这么三处。(出示内容)
①请一位学生连起来读。你用心体会,请你说说对小外甥的幻想有什么感受?哪些语句你喜欢,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听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A、眼睛,不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个月都要争开一次(相机:月变过程)
C、“把月亮写的可爱、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
带着感受练读,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实分明是一首儿童诗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诗)。配乐朗读
是啊,听了小外甥生动奇特的幻想,简直就像听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难怪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④同学们,你们呀和小外男生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爱学,爱幻想,每个人读这段话以后,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呢?也写上两三句话,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样,有天的眼睛般的什么样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这幅画面中,小外甥、我们、作者都一同展开了遐想。我们给它取个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总结
这节课,在赵丽宏宏优美的语言引领下,一同领略了江中月的美丽,诗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们和俞老师一样,产生了望月的冲动,有机会请你走进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业
1、背诵文中写月的诗句2、课外积累一些写月的诗句。
板书: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4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4.抓住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总分式的构段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导学难点: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导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导学过程:
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预习学案:
(一)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卑 欧 涯 馆 饰 坪 雅 巷 辉
2.读顺每句话,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把全文读通读顺。
3.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要做上记号,课堂上解决。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想一想:课题中的“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2.课文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
一、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又是个百花盛开的季节,载着这美好的春光,听着优美的乐。今天让我们踏上维也纳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一起读课题。那么维也纳究竟在哪?又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音乐之都”就座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开始学习本文之初,我们有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作音乐之都?这一堂课,我们一起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二、自学
自学要求: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音乐之都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维也纳为什么能称得上是世界音乐之都呢?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呢?
3. 课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看了这四个方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提问题)教师板书:
①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②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③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④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三、想知道答案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真仔细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四、合作探究——体会重点句子
1.同学们,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后面几个句子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几个自然段也是这样写的.?(突出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能谈谈你所理解的“摇篮”吗?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五、指导归纳写作方法
回顾全文,思考:1.本篇课文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写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2.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在学生回忆、整理,有条理地说出四点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紧扣“音乐之都”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
六、教师小结:
是啊!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难怪人们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学完课文,你一定会对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由衷地赞叹吧!请你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题吧!
七、主题学习:
学习主题学习丛书《千载余韵》,要求:
1.自读学习丛书中“都市漫步”这一部分,通过读书,你又知道了哪些国家的风光?
2.你对那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
3.你还积累了那些好词好句,和同学交流。
课堂检测
1.我会连
波光粼粼的 圆舞曲 谱写 音乐会
优雅轻快的 多瑙河 陈列 乐章
美观大方的 协会大厦 放置 乐谱
金碧辉煌的 歌剧院 举行 胸像
2.我会填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 )之都,是欧洲( )的摇监,是一座( )的城市。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 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 )、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 )音乐生涯,谱写了( )优美的乐章.
3.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1)少年宫是( )的摇篮。
(2)( )是( )的摇篮。
(3)( )是( )。
课外拓展:
1.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请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设计: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
古典音乐的摇篮
↓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5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意cōnglóng( ) bānbó( ) 垂màn(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眼睑( )眸子( )呷嘴( )瞅( )雏鸟( )
3、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小说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对珍珠鸟有怎样的`一种感情?
2、“我”在与鸟儿相处中得到什么感受?
三、自主探究课文
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说说在我的努力下,“我”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
四、小组合作探究课文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2、怎样做才能产生信赖?
3、在你看来,为了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这种境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研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看看你们的手指,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你们说,这五根手指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丰子恺的文章《手指》,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板书: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搔痒秽物堂皇窈窕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
2.边读边思考,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师谈话过渡:文章开门见山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读一读,再经过你的理解,在小组内讨论后,填入表格内。(课件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感悟描写手指的方法
师谈话过渡:手指是自己的,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手指,读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想想这些句子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手指的。体会这些手法的好处。
五、紧抓重点,深化主题
师谈话过渡: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启示,那么本文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在哪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重点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课件出示“阅读链接”和一则有关手指的歌谣,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大家肯定都听过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那么咱们这五根手指之间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短短的课本剧,呆会表演给大家看。
七、总结
小小的手指会让作者有如此的人生感悟,那么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呢?课后试着去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各有所长
手指{}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