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5/11/23教案

此篇文章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乘法意义及算理。

教学用具

课件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出示题目:

(1)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3)画示意图分析。

(4)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

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不难发现其中的计算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然后,联系以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你认为计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画示意图加以验证。

(4)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教学例出示教材例题,学生简要了解蜂鸟。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完成后,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程的学生上台板演。

3、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5分钟能飞行多少千米?

①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②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判断可以不可以。

③说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约分的方法。

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

三、巩固练习完成例题后“做一做”四、课后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二第3、4题?课后习题完成练习二第3、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 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 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 出示线段图 【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1∶4。谁来说说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个,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个?

渗透健康教育:

跳绳运动,是对付肥胖、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最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同学们要积极进行跳绳运动,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1)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是今年绿色蔬菜总产量的9/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2)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渗透健康教育: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 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 【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育人目标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评价设计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水泥的吨数:220x2/11=40(吨)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x3/11=60(吨)

需要石子的吨数:220×6/11=12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2.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kg,石子有60kg,水泥有240kg。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通过上题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堂小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7题。

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一、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2 人,女生28人。从本学期的教学情况看,大部分的学生学都是留守儿童,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针对这些情况,在复习中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复习内容及要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2、分数乘法 :复习分数乘法和意义和计算方法,记熟单位“1”的判断方法,巩固训练简便计算;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能快速确定一个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 :复习巩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强化训练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复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巩固化简比和求比值,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百分数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复习巩固求率、折扣、纳税、利息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概念、空间概念、统计概念,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式题,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

2、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能正确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

分数、百分数的计算(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圆的概念和周长、面积的计算。

五、复习难点

从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检测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分数、百分数稍复杂的除法应用题,其次是分数和百分数、圆的概念。

六、复习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复习能力。

2、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要适时讲解点拨,保证复习效果。

3、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查漏补缺,集中答疑,提高复习效果。

4、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不只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记住“一看二想三算”看清题目中的数、符号;想好计算的顺序,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笔算,哪里可以简便计算;最后动笔算。

5、加强与实际的联系

适应新课标的精神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习,把有营养的知识方法做成有味道的数学问题和练习吸引学生去探究

7、分层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对于中差生和优生在复习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复习题分层,指导分层,充分体现问题练习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复习中都自己新的收获。

七、具体安排:

1、12——1、16 复习一、二单元并进行检测。

1、19——1、23 复习三、四单元并进行检测。

1、26——1、30 复习五、六、单元并进行检测。

2、2——2、6 综合性练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