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2025/11/23教案

此篇文章乌鸦喝水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1

【优选】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培养幼儿的估计能力,空间感知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小量杯(果冻壳),记号笔、记录纸、画好刻度的水瓶,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红枣、花生、圣女果若干。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量一量。

(一)介绍。

1.师:今天乌鸦先生心情不错,给我们带来了三样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点击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

3.师:(出示量杯)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这是什么?(小量杯)它要用这个小量杯和我们一起玩个游戏,要我们猜一猜,如果要用红枣装满量杯,需要多少红枣呢?那如果装小番茄呢?

4.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吗?乌鸦先生给我们一张记录单,上面有三样东西,它要我们选择两种东西装在小量杯里。你想选择哪两种,就在那旁边打个勾。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通过出示课件,以乌鸦先生带东西来引出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猜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自由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学着记录。

教师指导:

1.数出同一种粮食装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3.大胆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测量结果。

(活动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两种材料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因为我们班有些幼儿还不太会正确的数字,就请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再交流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三)、小结。

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提问:

1.师: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能装几颗?(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2.师: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3.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黑枣只能放一两颗,花生能放十来颗?(引导幼儿推理出粮食数量与粮食大小之间的反比关系)

4.小结: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活动评析:通过交流展示,一起验证试验结果,引导幼儿了解、感知三种物体体积的不同,物体体积大的用料少,物体体积小的用料多的原理。)

二、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出示乌鸦:乌鸦先生陪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的游戏,口渴了,找来找去找水喝。哇,这里有一瓶谁,乌鸦真高兴呀!(出示一瓶水)可是瓶太高,饮料太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小朋友们,快帮帮乌鸦先生吧!(引导幼儿想出用材料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师: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现在,水位在哪里?老师用记号笔做好了一个标记,想一想,用哪种材料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有的小朋友说是小番茄,有的说是花生,我们来比比看好不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拉着手,一个选择小番茄,一个小朋友选择花生,一起比赛吧。

3.师:哪个可以让水位最快上升呢?

4.单独出示两个,请两位幼儿上前进行比赛。

师:每次只能放一个进去,看看到底哪个可以让水位上升最快。

5.师小结:原来大的东西可以上水位上升的快。

6.师:乌鸦先生喝到了水,让邀请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活动评析: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一起探索如何让乌鸦先生最快的喝到水,再次感知物体体积大的,水位上升的快,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面对困难应该勇于尝试,不轻易放弃。

2、了解乌鸦喝水的'简单原理。

活动准备:

乌鸦纸偶,多媒体,图片,瓶子和石头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纸偶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乌鸦)

2、引出课题,板书并齐读课题。

3、利用电脑,播放故事: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看一个关于的动画片。

4、利用图片以及提问的方式复述故事。

5、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乌鸦用这个办法可以喝到水。

6、让幼儿自由想像还有什么方法乌鸦同样能够喝到水。教师小结: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应该勇于尝试,不要轻易放弃。遇到事情只要认真思考,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而且办法会不只一个呢。

7、家庭作业:绘画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讲的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了一个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进石子喝着了水的事,可以看出乌鸦很聪明,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这个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设计理念

创设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喜欢这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在“找朋友”的拍手游戏中巩固认字,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提出问题,合作初步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使其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初步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三、读中感悟喝不着水的原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乌鸦为什么一开始喝不着水?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到处”、“水不多”、“口又小”,读出乌鸦喝不着水着急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

【以读为主,通过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在多读中悟得读的方法,在多读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办呢?现在你们就是这只乌鸦,你们来想想办法。

2.学生自读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乌鸦是怎么喝上水的?边研究边做实验。

4.交流合作结果。

【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1)乌鸦口渴要喝水。

(2)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3)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ke ban fa zhao板书设计

19 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5.理解“渐渐”一词的含义,能用它说话。

6.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学生自我评价。

7.发散思维:如果旁边没有小石子,你们该怎么办呢?同桌讨论、汇报。

五、学会背诵的技巧。

【注意让学生自己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等,引导学生学会巧背。】

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六、复习巩固。

1.看谁读得最快。

(1)乌鸦口渴要喝水。

(2)瓶口小,水不多,可是乌鸦还是想出办法喝着了水。

(3)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在课前以游戏、词卡形式复习,在课后把学过的字放进旬子里,既巩固认字,同时又积累了语言,这样反复再现,强化记忆。】

2.看谁写得最好。

ke ban fa zhao板书设计

19 乌鸦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着

放石子──喝着

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4人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哟,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合作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实验);动画课件一组(帮助学生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激励学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

2、读词语。

3、练习:猜一猜,连一连。

二、出示第一幅图

1、看图:小朋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小朋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十分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

5、指名读。

6、自由读。

7、齐读。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办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三、出示第二幅图

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办法呢?

2、指名读。

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高兴的心情。

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高兴的语气来读?

5、指名读。

6、谁愿意做这一只快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呢?

7、老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回答)

四、读整篇课文

五、拓展

1、讨论乌鸦喝水办法的优缺点?

2、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六、板书

1.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着水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本身也是非常生动有趣,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如何通过“动脑”、“动嘴”利用条件帮助自己喝到水的。很有启发意义。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脑和动手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很有想象力,也酷爱表演,有很大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比较感兴趣。本课的生字也比较简单,对于有一学期多学习的孩子来说不算困难,学起来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怎么喝到水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多媒体、瓶子(装有半瓶水)及小石子若干、自制乌鸦头饰

一、复习旧知:

1.各位小朋友,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读了课文,还学习了生字。现在请看老师书写课题。(再一起读一读课题)乌鸦喝三个字都是本课刚学过的生字,乌,鸟字去掉一点,是黑色的意思;鸦,左右结构,左边一个牙齿的牙,右边一个鸟。说明乌鸦啊,是一种黑色的鸟。喝水是用嘴喝,所以喝字左边是一个口字旁。

2.过了一个周末,不知道孩子们还记得我们的生字朋友吗?为了检测大家,我宣布:开火车、当小老师的游戏现在开始。我要请坐得最好手举得最好的小组来当小老师。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生字并组词。如果有小老师实在读得不好,老师要随机纠正或找其他学生帮忙.

3.挑战升级:请看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刚才老师给大家出示的生字卡片都是有拼音的,现在同学们看到的词语是没有拼音的,你还会认吗?(男女生分读,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

4.看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我们的生字朋友,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中去,因为它们要带我们去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并且认识一位新朋友——一只聪明又可爱的小乌鸦。

、总结:

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身努力,终于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

19.乌鸦喝水

许多——少许

小石子——石块 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