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2025/11/23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美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1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孩子入学到现在,从相互陌生到彼此熟悉,甚至在集体中有了自己的朋友,他们通过交流逐渐融入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本课选择了以伙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一方面让学生欣赏、认识不同形式的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传播一种一种和谐、团结、温暖的感觉。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简单的观察艺术作品的方法。

能力: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的故事。

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学习材料:

生活照片……

伙伴:(字典中解释)

古代兵制十认为一火,火长一人管炊事,同火者称为火伴,现在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写作伙伴。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身边的伙伴:

1.什么是伙伴?

2.说一说自己的伙伴。

教学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清楚伙伴的含义,为下一步的`欣赏打好基础。

二、看一看书中的伙伴:

1.欣赏书中作品:

A、《扑枣图》中国宋朝,孩子们的生活、装扮、服饰,认识工笔画。

B、《在反扫荡的日子里》两个小八路和一窝失去妈妈的小鸟,色调冷灰色,内容温馨。

C、《艰苦岁月》雕塑作品。小战士靠在老红军的身边,听着悠扬的笛声,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D、《和平年代》《北京女孩》《好兄弟》摄影作品。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伙伴关系……

2.画一画你和伙伴之间的故事。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作品中读出信息的能力。

三、珍惜我们的友谊:

1.反馈:《扑枣图》国画

《在反扫荡的日子里》油画

《艰苦岁月》雕塑

2.拓展:怎样珍惜我们的友谊?

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要珍惜友情。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2

课题:六年级美术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进一步加强对本册教材的系统掌握。

技能目标:通过系列整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情意目标:在回顾全册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全册知识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全册知识要点。

作业要求:根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能力目标,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以手绘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课件。

学生:教材、铅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

学生

一、导入:直接入课

0.5分钟

做好上课准备

稳定情绪、集中精神

二、梳理知识:20分钟

1.十一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按照“线条、色彩、设计、国画、泥塑、版画、欣赏、综合探索”等几大知识体系将本册教材各课分类。

2.系列知识要点:

利用幻灯片依次对各系列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总结。

3.六年级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能力:

幻灯片呈现

结合教材内容按照各知识体系将所学各课分类整理。

学生根据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以线条、色彩、设计、国画系列为重点)

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并欣赏年级优秀作业。

进一步明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及能力目标。

通过按各知识体系将所学各课分类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梳理与总结;在集体交流中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及能力目标。

三、归纳整理:18分钟

1.实践内容:

根据本学期美术学科应掌握的知识重点及能力目标,较为系统地进行归纳整理,以手绘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2.提出要求:

(1)内容精练、准确;

(2)图文并茂、构图合理;

(3)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观赏性。

3.指导学生进行手绘报的设计与制作。

观看、聆听,明确实践活动要求。

通过绘制小报的形式,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总结与归纳,加强理解与掌握。

四、课堂小结1.5分钟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2.回家继续完成完善作业

欣赏作品,重点为内容精练、准确;图文并茂、构图合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观赏性。简单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欣赏作品,促进思维扩展,并进一步提高作品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通过绘画,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设计意图。教材以一幅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蔬菜照片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对“我家的菜篮子”的回忆,如蔬菜名字、营养、外形、色彩特点等,体会父母的关怀,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与"蔬菜"的形态、色彩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①在欣赏中,体验大师对生活美的感受;②在摆设中,体验构图的美感;③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注日常生活美,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菜篮子的形态与色彩特征。

教学难点:

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

兴趣点:

畅谈我家菜篮子,蔬菜摆放构成的活动。

观察点:

“菜篮子”的形状、色彩及前后遮挡的特征。

教具准备:

各种蔬菜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我家喜欢吃什么菜?(从蔬菜名称、形状、色彩、质感、营养几方面说说)

欣赏课本范画,大师画了什么蔬菜?这些蔬菜有什么形态、色彩特征?

二、 摆一摆:学习构图。突破难点。

出示准备的'各种蔬菜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归纳总结:

如何摆放画面才好看?先摆大的主体物,再添小的搭配物。

形状大小前后搭配,色彩搭配美不美?

三、把黑板上摆放的蔬菜画一画。

怎么画才能表现前后遮挡?

先画前面的蔬菜,再画遮挡的蔬菜。

先画主体物(注意留出前面物体的位置),再搭配其他物体。

四、拓展延伸,学生创作。

加上篮子应怎样画?可以有几种画法?

教师演示讲解几种篮子的画法。

提请学生注意:菜装在篮子里怎样既可以看到菜又可以用到遮挡的画法。

篮子外面可以画些菜以求画面饱满。

五、展示评价。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解决好,但构图有进步。有的学生还是存在画的东西太小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体验各种舞蹈动作,感受不同民族舞蹈带来的快乐,学习线条表现动态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舞蹈者姿态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实践的方法,体会舞蹈动态,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线条或色彩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难点:准确表现舞蹈者的动态,表现出快乐氛围。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民族舞蹈合集视频,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提问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民族的舞蹈?学生回答:新疆舞、藏族舞,教师继续引导发问:这些舞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欢快、喜悦的感觉。教师揭示课题《快乐地舞蹈》。

活动二:描述分析

1、展示作品《高原之歌》,并提出问题:这幅绘画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人们载歌载舞,非常欢快。

2、继续欣赏《高原之歌》,请学生思考,画面中的哪一处带给大家欢快的感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高原之歌》中三位载歌载舞的藏族人民,舞姿优美,衣着鲜艳,表现出了欢快的气氛。

3、请三位同学上前模仿绘画作品中人物的舞蹈动态,台下同学观察并尝试运用火柴人的方式快速描绘舞蹈动态。

学生尝试,教师总结:舞蹈者的舞姿主要通过头、躯干、上肢、下肢来表现。

4、教师继续展示《高原之歌》,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换颜色背景,引导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分钟来观察和讨论画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选取学生代表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在不同颜色和不同场景下,画面的氛围产生了变化。以丰收的小麦为背景,画面为暖色,氛围是豪迈奔放,带有自由自在的.洒脱。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画面是冷色,动作轻快、平缓,呈现了肃穆的氛围。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向学生演示自己的绘画步骤以及思路。

1、用线条勾画舞姿轮廓;

2、添加背景及其装饰;

3、涂色。

活动四:实践展评

1、布置活动要求:请学生通过十五分钟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舞蹈的场景,注意表现出欢快的氛围。

2、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3、开展“画纸上的舞蹈”的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从动作、色彩、氛围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活动五:小结作业

1、采取师问生答的形式共同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舞蹈带给人优美的享受,在舞蹈的世界里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通过对舞蹈者动态的描绘,能体会到舞蹈带给人的快乐和享受,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总作品中的舞蹈动作,并尝试编一段舞蹈。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鞋的不同特性,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动手设计制作一双自己的鞋。

2.通过剪切、拼接、粘贴等方法设计制作一双鞋,提高动手能力。

3.养成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难点】

制作出使用、新颖有特点的鞋。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粉颜色与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教师给学生出谜语:稀奇古怪两只船,没有桨来没有帆,白天载人四处走,晚上横卧在床前。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各种各样的鞋》。

活动二:欣赏图片,学习新知

(一)观察不同类型的鞋,分析其结构特点

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类型的鞋。并提问:这些鞋有什么独特的功能?

学生回答:有雨鞋、运动鞋、高跟鞋、登山鞋……

老师继续提问,这些不同的鞋,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不同类型的鞋都由鞋底、鞋帮、鞋面几部分构成。

(二)名作赏析,启发思想

多媒体出示,有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所装饰的鞋,学生赏析。老师简单讲述毕加索和作品《格尔尼卡》,并提出:大家自己动手做双鞋。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教师演示

演示制作一双拖鞋,讲解要领:

1.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脚形,画出鞋底轮廓,用剪刀剪下。

2.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鞋面。

3.将鞋底和鞋面粘连在一起,注意要合脚。

4.剪切小图形做装饰贴在鞋面上。

(二)课堂练习

学生动手练习,自己设计有创意、新颖的鞋。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强调安全使用工具。

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

(一)创办“创意鞋城”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鞋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相推选,交流评议。

3.教师总结评议。

(二)拓展作业

为环卫工人设计一双有特点的鞋。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基本了解展示设计的要素和形式分类;

(2)综合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掌握多形式展示的表现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在展示设计的欣赏中,复习设计纸立体构成和墙报设计的知识;

(2)在展示设计的创作中,学会彼此协助、互相支持,深入理解设计要素;

(3)在展示评价中,感悟策划意思和创新意思的`培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表达对母校、对师长、对同学的热爱之情。

(2)体现合作创作实践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分享成功感。

教学要点

1. 教学重点:

学习展示设计内容、形式与方法。

2.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进行创新表现。

3. 兴趣点:

(1)欣赏展示设计的分类作品;

(2)以“我的成长足迹”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绩,抒发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成就感。

4. 观察点:

(1)平面展示与立体展示的多种形式;

(2)组合式插接和展示设计图。

作业要求

1. 基本要求:

把能代表自己成长足迹的文章和美术作品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展示设计。

2. 较高要求:

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一组展示作品,做到主题意念突出,色彩搭配协调。

3. 个性探究:

展示设计形式独特美观,与众不同;主题突出,色调协调,富有情感表达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