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1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撕拼(剪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这一规律,并能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内在的结构美。并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知道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学生畅所欲言。)
2、师:我们在讨论三角形知识的时候,三角形中的三个好朋友却吵了起来,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口述: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是这样吗?”,
3、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认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2、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①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怎样才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会想到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再相加的方法来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学生想到别的方法,只要合理的,教师就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对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
②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后交流,汇报。(教师同时板书出几个小组汇报的结果)让学生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引导学生推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都是180°。
3、验证推测。
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验证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确,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来看一看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是不是180°,也就是说三角形的三个角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小组合作验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交流,共同发现规律。
当学生汇报用折拼或剪拼的方法的时候,指名学生上黑板展示结果。
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师同时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5、师谈话:三个三角形讨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你现在想对这三个三角形说点什么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得出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做系统的整理。)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根据发现的三角形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游戏:选度数,组三角形。
请选出三个角的度数来组成一个三角形。
150°10°15°18°20°32°
35°50°52°54°56°58°
130°70°72°75°60°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操作课件,把学生选择的度数拖入方框内,通过电脑计算相加是否等于180°,来验证学生的选择是否正确。验证学生选的对了以后,再让学生判断选择的度数所组成的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属于哪种三角形。并说出理由。
3、“想想做做”第1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方法。
4、“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为什么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后,内角和还是180度?
5、“想想做做”第3题
生动手折折看,填空。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三角形越大,内角和也越大吗?
6、“想想做做”第5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
7、“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8、思考题
教师拿一个大三角形,提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用剪刀剪成两个三角形,提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再剪下一个小三角形,提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为什么?最后建成一个四边形,提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你能推导
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自由说),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要勇于从事实中寻找规律,再将规律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三教后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的一个内容。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和学法,与同组老师交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学生早知晓,但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这也正是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所以我将这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设定为:通过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了实验法和演示法。学生的折、拼、剪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验证方法,使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本节课先创设画角质疑的情景,当学生画不出来含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而油然而生。
(二)给学生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但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正是新课改中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是以人为本新理念的体现。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想办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核心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我让他们将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学生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乐趣。这样,学生在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新知识的构建和创造。
(三)以学定教,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表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即以学定教,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本课中当我提出“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直角”时,有学生指出如果有两个直角,它就拼不成了一个三角形;也有学生说如果有两个直角,它就趋向于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沉默片刻后,忽然有个学生举手了:“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两个直角已经有180度了,所以不可能有两个角是直角。”这样的回答把本来设计的教学环节打乱了,此时我灵机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理解他说的话吗、你怎么知道内角和是180度、谁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等,当我看到大多数的已经知道这一知识时,我就把学生直接引向主题“想不想自己研究证明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马上投入到探究之中。
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思考以及验证,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课堂的知识得以延伸。<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摆等直观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猜测探索总结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加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下面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大屏幕出示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
生:三角形。
师:三角形中都有哪些学问?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具有稳定性。
生: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又包含了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生: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最少有两个锐角。
生:三角形的内有和是180。
生:(一脸疑惑)
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有什么疑惑? 生:什么是内角?
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
(根据学生的问题,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后面加上一个?)
二、自主探索,实践验证
1、理解内角 师:什么是内角?
生: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就是指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
2、理解内角和。
师: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指什么?
生: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的和。
师:为了方便,我们将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编上序号1、2、3、我们叫它1、2、3,这三个角的度数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实践验证
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加起来看看是不是180。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亲自量一量,算一算。(学生动手量一量)
师:谁愿意把你的劳动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量的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60、60、60,加起来一共是180。
师:这位同学量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并且是比较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生:我量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45、45、90,加起来一共是180。
师:这是我们三角尺中的一个,也比较特殊,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生:我量的是三角尺中的另一个,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60、30、90,加起来一共是180 生:我量的是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85、60、38,加起来一共是183。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却不是180。
师:看来三角形的内角和不一定是180。
生:老师,测量会有误差,量出来的不是很精确,那么求出来的结果也不够精确。虽然不都是三个内角加起来不都是180,但都接近180。
生:都接近180就能说一定是180吗?
师: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看来这个是不能让大家信服的。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充分利用大家的学具进行验证,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富有新意,开始!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索验证。教师巡视,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中)
师: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言人,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
生:(边展示边交流)我们小组运用了折一折的方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向内折,三个内角就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所以我们小组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你折的只是锐角三角形,只能证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生:我们小组也有折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其它的成员展示不同的三角形)
师:看这个小组的同学想问题多全面呀,不仅想到了用什么方法,还想到了用不同的三角形进行验证,老师实在是佩服你们组的智慧,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哪个小组和他们的方法不一样?
生:我们小组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撕了下来,拼在了一起,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我们也实验了不同的三角形,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平角,所以我们小组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这个小组的方法简便,易操作,很好。
生:我们小组成员是这样想的,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每个直角90,那么长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每个长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师:你们小组很聪明,从长方形的内角和联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谢谢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
4、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量、折、剪、拼、计算、推理等这么多巧妙的方法得出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去掉问号)那就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说一说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 180
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演示)把这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师:为什么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而合起来还是180呢?另外那180去哪儿了?
生: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两个直角不再是大三角形的内角,所以少了180
师:(演示)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2、求下面各角的度数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你能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吗?
(出)
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第一个三角形中,用180-75-28,A=77
生:用180-90-35,C =55。
生: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是直角,也可以直接用90-35=55。
生:第三个三角形中,用180-20-45,B=115。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生: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用180-70-70 4、
师: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在建筑中应用的例子。
在设计这座大桥时,如果设计师将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设计成了56,建筑师在造桥时怎样才能确定钢索与桥柱是否形成了这个角度?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
师:量哪个角?量一量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吗?
生:桥面与桥柱形成一个直角,是90,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是56,那么用180-90-56=34,就是斜拉的钢索与桥面的夹角,所以只要让斜拉的钢索与桥面的夹角是34,那么斜拉的钢索与桥柱形成的夹角就是56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努力学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师: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你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吗?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无论是大三角形,还是小三角形,无论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生:我可以用撕、拼、折等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师:这个同学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方法,我们只有学会了方法,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更多的知识。
师:那你现在知道为什么一个三角形内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吗?
生:两个直角的度数之和是180,再加上一个角,三个角的度数之和超过了180,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生:两个钝角的度数之和就超过了180,再加上一个角,就更大了,所以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
师:我们学习知识,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师:三角形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学问,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去研究。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北京版)第九册数学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北京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相关知识后对三角形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教材中安排了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大小的三角形进行度量,再运用拼、折、剪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三角形的又一特性,更加深入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等知识。在本课之前,学生又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量、拼、折、剪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掌握并会应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的问题。
2、通过讨论、争辩、操作、推理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辨方法和先猜想后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能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合情的推理。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各样的直角三角形、长方形、剪刀、量角器、数学纸
【教学过程】
一、学具三角板,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直角三角板),问:这是咱们同学非常熟悉的一种学习工具,是什么呀?(三角板)它们的外形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课件:抽象出三角形)
2、顾名思义一个三角形都有几个角呀?(三个)
3、认识内角
(1)在三角形的内部相临两条边之间所夹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课件闪烁∠1)(板书:三角形内角)∠1就叫做三角形的什么?这两条边夹的角∠2呢?∠3呢?
(2)这个三角形内有几个内角?(三个)这个呢?(三个)
(设计意图:由学生最熟悉的三角板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ⅰ、特殊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1、根据我们以往对三角板的了解,你还记得每个三角形上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吗?(生说度数,师课件上在相应角出示度数:①90°、60°、30°,②90°、45°、45°)。
2、观察这两个三角形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有一个直角,师:那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什么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
生2:我还发现他们内角加起来是180度。师:他真会观察,你发现了吗?快算一算是不是他说的那样?
(课件):(1)90°+60°+30°=180°)
那么另一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的总度数是多少?
(生回答,师课件:(2)90°+45°+45°=180)
3、你指的哪是180度?(生:这三个内角合起来是180度)
4、在三角形内三个内角的总度数又简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和)
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另一个呢?
6、你还记得180度是我们学过的是什么角吗?(平角)赶快在你的数学纸上画一个平角。
(师出示一个平角)问:平角是什么样的?
7、师述:角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就是平角。也就是180度,哦,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组成这样的一个角呀。
ⅱ、一般直角三角形内角和
1、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直角三角形,快拿出来看看。
2、刚才的那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们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你能充分地利用这些学具,想办法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注意小组同学要明确分工可以一个人填表,另外的人一起动手实验看一看哪一组想出研究方法最多。
(1)小组活动(2)汇报
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在实物展台上演示)
三角形的种类
验证方法
验证结果
*“量一量”的方法:
板书:有一点误差的度数
*“剪一剪”的方法:
我们在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剪完之后怎样拼?拼成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平角?(提示:可以在我们画的平角上拼)(课件展示)
现在我们也用这种方法试一试,看能不能拼成平角?(小组实验)
你们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拼成的是平角吗?也就是内角和是多少度?
还有其他方法吗?
*“折一折”的方法:
预设:①生:我是折的。师:怎样折的?你能给大家演示吗?
学生演示(课件:折的过程)
②学生没有说出来,师:你们看老师还有一种方法请看:(课件:折的过程)其实折的方法和剪、撕的道理是一样的,最后都是把三个内角拼成平角。(板书:折)
*推理:
你们有用长方形来研究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的吗?(课件:长方形)快想一想用长方形怎样去研究?(课件:长方形验证的过程)
这种方法就叫做推理,一般到中学以后我们经常会用到。(板书:推理)
3、小结
(1)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多少度呀?(板书:内角和是180°)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179度183度呢?看来只要是测量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
(2)在我们三角形的世界中,是只有直角三角形吗?还有什么?(板书: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量、拼、推理等实践操作活动,自主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明白:探究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途径,并且方法之间可以互为验证,达到结论的统一,从而使学生明白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比获得结论更为重要。)
(二)、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1、请你们任意画一个钝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你能利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来研究你所画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快试试,可以同桌讨论。(学生操作,汇报,课件演示)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
3、学生模仿老师操作说理
4、由此我们得到了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呢?我们就可以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师:这也是三角形的一个特性,现在你对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有疑问吗?如果没有的话请你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一读(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来推导出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使学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辨方法。)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我们就用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来解决一些问题
1、两个三角形拼成大三角形
(1)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少度?
(2)(课件把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学生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师:究竟谁对呢
2、一个三角形去掉一部分
(1)这是一个三角形,他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从中剪去一个三角形他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再剪去一个三角形呢?(课件演示)
你们看这两个三角形他们的大小、形状都怎么样?但内角和都是180度,看来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和他的大小形状都无关。
(2)我再把这个三角形剪去一部分,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课件:剪成四边形)
你能利用我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来研究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3)如果五边形,你还能求出他的度数吗?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新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此基础上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和“分割”思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和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评价、延伸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研究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研究的呢?
师:先研究的是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接着通过量、拼等方法得到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再利用直角三角形通过推理研究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2.通过测量、计算、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积累认识图形的方法和经验,逐步推理、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
3.关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的真问题,培养学生诚实严谨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教学难点:
经历操作活动,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资源:
多煤体课件,各种三角形,三角板,量角器,剪刀。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的特征怎么分类?按边的特征怎么分类?
2.信封中装一个三角形露出一个锐角,猜一猜信封中装的是一个什么三角形?能确定吗?(露出一个钝角)现在能确定了吗?为什么现在就能确定了?(有一个钝角,两个锐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中还隐藏着那些知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合件交流,操作发现。
1.(课件)你知道三角尺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吗?每个直角三角尺的内角度数之和都是多少度?我们能根据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就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结论吗?应该怎么研究?(应该把三角形中所有的类型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课件出示学习单)。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三个人分别量一量,算一算一种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小组长填写学习单。老师巡视。①师:能不能只量出两个角的度数,不量第三个角的度数,就开始填表、计算?(我们的研究必须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测量的数据必须是真实的,来不的半点马虎)。②同桌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①那个组说一说你们组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学生的计算不是正好180度时,问:大约是多少度?)②你们有什么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都是180度。③你能提出什么猜想?(我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在板书后面打上“?”),就需要我们验证,请同学们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学生通过折的方法剪拼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
4.学生展台展示自己的难方法。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把“?”改为“!”。
5.操作总会有误差,有没有别的方法说明呢?(老师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的内角和应为:90°×4=360°。将长方形沿对角线分割,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所以直角三角形内角和应为:360°÷2=180°;沿高可以将任意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由于前面证明了任意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应为:180°×2=360°。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不属于分割前三角形的内角,因此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应为:360°-180°=180°。)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这里有一条红领巾,它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其中∠1=110°,请计算出∠2=()°,∠3=()°。
2.把下面这个三角形沿虚线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虽然大小发生了变化,可是内角和依然是180度,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无关)。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三个活动,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用具:表格、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三角形、剪刀、量角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谁说得有道理呢?今天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吧。
生1:大三角形大(个子大)
生2:小三角形大(有钝角)
(教师不做判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
讲解:三角形内两条边所夹的角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问题:
1、你认为谁说得对?你是怎么想的?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生1:用量角器量一量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把它们加起来,再比较。
生2:用拼一拼的办法把三个角拼到一起看它们能不能组成平角。
生3:用折一折的办法把三个角折到一起看它们能不能组成平角
(二)探索与发现
活动一:量一量
(1)①了解活动要求:(屏幕显示)
A、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标注。(测量时要认真,力求准确)
B、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三角形内角和。
C、讨论:从刚才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生回顾活动要求)
②小组合作。
③汇报交流。
你们测量了几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从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2)提出猜想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那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三角形内角和是否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板书:猜测)
活动二:拼一拼,验证猜想
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呢?我们要想办法来验证一下。(板书验证)
引导:180°,跟我们学过的什么角有关?我们课前准备了各种三角形纸片,你能不能利用这些三角形纸片,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一个平角呢?
(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
(2)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否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呢?
(3)分组汇报,讨论质疑
(4)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活动三:折一折
师生一起活动,教师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然后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纸艮老师一起折一折。
(把三角形的角1折向它的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然后另外两个角相向对折,使它们的顶点与角1的顶点互相重合,也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提问: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3、回顾两种方法,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孩子们,三角形内角和到底等于多少度呢?”
学生答:“180°!”
(2)总结方法,齐读结论
我们通过动作操作,折一折,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了一个平角,成功的`得到了这个结论,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掌!齐读结论。(板书:得到结论)
(3)解释测量误差
为什么我们刚才通过测量,计算出来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操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实际上,三角形内角和就等于180°
(三)回顾问题:
现在你知道这两个三角形谁说得对了吗?(都不对!)
为什么?请大家一起,自信肯定的告诉我。
生:因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180°。(齐读)
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
1、试一试:数学书28页第3题
∠A=180°-90°-30°
2、练一练:数学书29页第一题(生独立解决)
∠A=180°-75°-28°
3、小法官:数学书29页第二题
四、回顾课堂,渗透数学方法。
1、总结: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数学方法。
2、介绍: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由来;数学领域里还未被证明的其它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霍启猜想、庞加莱猜想等。
3、课堂延伸活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板书设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