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5/11/27教案

此篇文章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交流一周的见闻

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第1页

1、讨论:

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是:

⑴把这件事说清楚。

⑵说出你的看法。

⑶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提出来。

⑷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

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

(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⑴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⑵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

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⑴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

第2页

(组织自由辩论。)

⑵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为什么?

⑶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⑷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历过多少事情啊!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二、让风扬起船帆

1、你觉得自己最值得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看

第3页法。

4、片段训练:

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用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能量加油站

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读读议议,肯定写得好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独立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学生自由创作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语段。

2、互评互改。

3、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4、欣赏佳作。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3、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接触”等8个词语。

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

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手指)

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手指)

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

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

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

【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

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预设: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学法指导。

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

2、品读第1自然段。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课件出示: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1)指名学生读。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长处、短处)

(3)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从“姿态”和“性格”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把五根手指当成人来写。)

(4)用笔圈出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教师小结:这一句话概括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长处与短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

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①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寥寥几句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④大家注意一下“他”这个字,你有什么体会?(一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的人,十分有趣。)

⑤你能读出这句话的趣味性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⑥教师小结:这个“他”字贯穿全文,突出了丰老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大家要注意品读、感悟类似的句子。

(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③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肯吃苦,但不贪功,默默奉献)

④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①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②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课件出示: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③说说大拇指有什么作用。(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扳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④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排比句)

⑤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相帮、死力、拼命、用劲)

⑥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大拇指的作用吗?(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4、教师小结:我们从姿态、性格和作用三个方面了解了大拇指。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大拇指,语言十分幽默和风趣,读的时候能让你联想到实际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人。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找关键句和关键词的方法,品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四、借助表格,学生自学

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的构段方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2、大拇指的长处与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3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实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下午由杨老师陪伴大家一起来度过,见到大家杨老师很高兴,所以杨老师想先跟大家做个游戏,好不好?什么游戏呢?吹鸡毛,规则很简单,本次吹鸡毛比赛为两组对抗形式,每组三人,双方尽力将鸡毛吹向对方场地鸡毛落地时落在哪一方的场地上,哪一方为输,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结束双方交换场地,发“毛”权由双方“包剪锤”决定。请一个小组派两位同学上来!一人扔鸡毛,一人吹,其他同学给你们小组的同学呐喊助威!(2分钟)

二:新授

1. 刚刚的游戏好玩吗?这么精彩的场面可不是每天都有,不管什么时候回味起来都觉得很有趣,我想请大家用笔把它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描述的最精彩!(3分钟

2. 谁愿意把你的作品给大家读读?

3. 师投影出示一个反面范例,他写的怎样?怎样把文章写得生动呢?今天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人物的描写方法。板书:人物描写方法

4. 出示范例:武松打虎

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呢?咱们先向名师请教请教。

同学们,知道这是选自哪部著作吗?《水浒传》22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文段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武松的?

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小结:作者之所以能将人物写得更丰满、活灵活现的,是因为作者用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赋予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将人物塑造成了经典,让我们的文学天空中群星闪耀。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作文的描写方法之一——动作描写。板书

5.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指名生回答)

师小结:人物的动作可以分为表情动作、形体动作和其他各种动作。行动能把人的个性特点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这么说,描写一个人物,有时没有外貌描写,但仅通过动作描写就能够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表情动作 形体动作 其他具体形象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如何进行动作描写

1.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武松神勇无比的那一幕。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武松打虎的经过写得那么扣人心弦呢?我们习作时怎样才能写出精彩的动作描写呢?(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好,请你告诉我,你从施耐庵老先生这里学到了什么好方法?(3个组)

4.师总结: 板书:

A、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B、按动作的先后顺序有层次地写清楚、写具体。

C、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准确而恰当的运用动词,千万不能笼统。(比如:“看”这个动作,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词,如:“盯”“瞅”“瞪”“瞟”“瞥”“瞻”……)你还能举什么例子?

D、把动作和表情结合起来写。与修辞手法相结合。

E、加上心理活动

人物的动作描写是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要想写得描写的准确生动,就是要写出人物在具体事件或事情片段中“怎么做”。板书

四、重新游戏,仔细观察

1.假如时间重新回到刚上课我们做游戏时,你这次会怎样做呢?想不想再体验一次?再派一个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察。

2.开始习作,不仅要写出动作还要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来。(5分钟习作)

五、讲评

(1)说说他写的怎样?好在哪?

(2)不好在哪?还能怎样改进?

六、师总结:作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当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很高兴大家能把动作描写的要点都渗透到我们的文字中,你们让文字的力量显得如此强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妙的瞬间无处不在,就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精彩,并将它们栽种在我们灿烂的文学土地上。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6

l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会认线内的三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l重难点怎样通过读来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以及体会美丽的深夜的月景

l课时总共两个课时,本堂课上一个课时

l教学过程

㈠背古诗导入课题

1.老师背诵古诗的第一句,让学生接着背下面的诗句,向学生提问诗名和作者

u过渡句:(师:大家背得都很流利,一定很喜欢月亮吧,那么你们觉得月亮美吗?美在哪里呢?生:自由的想象并表述月亮在自己头脑中的样子)

2.引入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小外甥眼中的月色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什么心情,要解决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望月

㈡初读感知

1.自由把课文朗读一遍.

朗读要求:将每段用数字标记;将生字词作上记号并查字典,相互讨论

弄清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

老师任务:检查朗读情况,包括字词和大意。(关于“镀”的讲解)(老

师总结文章的三层意思,其中第二层又有四个小故事)

2.再细读文章直接描写月色的一段文字,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㈢具体细节精读感悟

u过渡句:大家不同的心境就会体会到不同的感觉,总之都是美的感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和小外甥在这种月色之下又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感情呢?请把文章的3—20段仔细读一遍

1.3—4段,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和挚爱

师读第三段,生接着读第四段,问:通过小外甥的话语和表情,你读出了他的什么感情?(重点点拨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此时可以带领学生联想自己躺在晃荡的船舱中,月亮…)

2.读5—13段,通过写小外甥向“我”挑战背古诗,体会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师问:同学们平时喜欢向别人挑战吗?喜欢在哪些方面向别人挑战呢?

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只有当你擅长某种技能时,你才会向别人挑战,说明小外甥知道很多写月亮的古诗(此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3.读14—19段,体会小外甥对月亮丰富有趣的想象

u过渡句:我们来想一想,十二段“……”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挑战难分胜负,而小外甥的思想却慢慢地移向了另外一个问题“月亮象什么?”

(这里老师可以先问学生,你们觉得月亮想什么?在与小外甥的回答对比。侧重于读"这是明亮的眼睛……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故事。”呼应上文的“爱幻想”“聪明好学”

4.读20段,体会小外甥天真的童心和心系月亮,深沉着迷

总结前面“我”和外甥的对话,提出下节课要赏析的内容----文中“我”和小外甥挑战古诗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