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光荣,劳动辛苦的情感。
进而懂得家人的付出及家人的辛苦。
懂得劳动最光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孩子体会亲自动手的乐趣、
2、让孩子真正懂得劳动的可贵、
活动准备:
小毛巾若干 小凳子若干 洗衣粉一袋 水盆10个
活动过程:
我先是以儿歌引出活动的主角“凳子”,我发现孩子们都很聪明,兴致也很高,没几遍就能自己哼出儿歌来,我还要求每个孩子对自己坐的凳子说一句话,我本想让孩子们说一声谢谢,或者你辛苦了之类感恩的话,可刚开始,孩子们都不明白老师的意图,所以说不出来、于是我就先示范,示范后孩子们能跟着我的思路扩散开来了。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来了解凳子的各个部位,虽然孩子们经常看到凳子,天天坐凳子,但真正能说清楚凳子各个部位名称的孩子还很少,所以先来认识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认识完后我就从小朋友每天要洗澡引伸出凳子也要洗澡,并让孩子们来帮忙洗。孩子们可激动了。当我问孩子们给凳子洗澡需要些什么东西呢,孩子们纷纷联想到自己洗澡时的东西,如毛巾、肥皂、沐浴露、水盆等说了很多,我强调:给凳子洗澡是用洗衣粉,它与我们小朋友洗澡是不一样的。在第一次活动时,我把该怎么洗,洗凳子的步骤示范了一遍,然后再让孩子们洗;而我们不能单一的把自己的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剥夺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所以在第二次活动时我就让孩子们自己去洗,洗完后再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洗的?”,并比比谁洗得干净,并给予鼓励;孩子们给凳子洗澡的方法五花八门,而好多孩子都洗得非常干净。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劳动中获得了快乐,懂得了劳动的可贵。
在第一次活动后,我发现,由于对孩子们使用毛巾在水里清洗后要拧干的要求没有特别提出,因此就导致了有的孩子把水拧到了别的小朋友身上、鞋子上,还把地面弄得非常湿,所以在进行第二次活动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提醒:洗毛巾、拧毛巾一定要蹲下;没拧干的一定要尽力拧干,人多就多等一会儿;不能乱占位置,乱抢位置。所以第二次洗的时候就好了很多。孩子们在洗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发现孩子们拿起毛巾,都很认真地给小凳子洗起澡来。“哗啦,哗啦”搓着毛巾,呼哧呼哧使劲拧干毛巾,一会儿给凳子擦擦“背”,一会儿给凳子洗洗“脚”,干得可带劲可欢了,把凳子擦干净了,很多孩子都很聪明的把凳子放到了太阳底下晒一晒。看着他们一个个汗涔涔的,小脸红扑扑的,我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此次活动注重趣味性,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树立起了劳动光荣的思想。我还在设想,可以让孩子每天入园后就先把自己的小桌子、小凳子擦干净,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给小凳子洗澡,进而就可以擦干净桌子,在家里洗干净碗,洗书包,小袜子,小手绢等等 ,这不正是这堂活动课想要的结果吗?这不正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能力的体现吗?这不正是热爱劳动的表现吗?不过因为孩子们还小,没有一定的纪律性,场面有点无序且混乱。下次一定会在这方面更加注意。让孩子们在一个既热火朝天,又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获得劳动的快乐。
小百科:劳动是人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商品生产体系中,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马克思给我们下了这样的定义:“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劳动力的买者消费劳动力,就是叫劳动力的卖者劳动。
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欣赏感受。
(1)教师用课件出示作品《夯歌》,请学生欣赏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们的劳动动作有什么特点?
(2)教师小结:人在劳动时产生了有规律、有节奏的优美动态。
(3)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欣赏其他绘画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种劳动动态及特点。
3.研究体验。
(1)设问:人在劳动时身体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体验:同桌互相模拟动态并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3)展示:教师用课件演示人体劳动时的动作变化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关系。
(4)小结:任何动态都有他的动态特点,头、躯干和四肢之间相互配合,发生位置关系。人在活动时都有身体的活动趋向,从而身体产生了不同趋向的线,这就是动态线。绘画时抓住表现出动态趋向的动态线,就很容易表达动态。
4.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各种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劳动时的动态?线条是否流畅、肯定?
6.课外拓展。
观察各种劳动的场景,用速写的形式记录各种劳动动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体会。
(1)欣赏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讨论研究。
(1)小组活动: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画一画自己从事过的某种劳动。
(2)教师建议:除画出自己劳动时最典型的动态外,还要画出当时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围的环境等。色彩的使用也应突出主题。
4.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动作表演来区分音乐的ABC段。
2、学习用拖地、刷马桶、擦玻璃的合作合拍的表现音乐。
3、尝试合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健身活动
白雪公主离开小矮人后非常想念他们,不知道他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今天白雪公主想请我们她去森林里看望小矮人,你们愿意吗?
播放(波浪舞)音乐,幼儿跟随老师走进场,穿过森林走过小桥绕过草地,来到树林小木屋(ppt展示森林小屋场景)。师生做敲门状。可能小矮人们都去工作了,我们去房子里面休息一会儿吧!
2、分段练习,熟悉音乐(小矮人家里很乱)
(1)A段音乐,学习拖地板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地板脏了,我们来他们拖一下吧。老师发现在拖地板的时候动作不规范,这样是拖不干净的,拖地要这样拖。
(2)B段音乐,学习刷马桶的动作
师:看小矮人家的马桶这么脏,还长满了细菌。那我们要用什么刷马桶?用马桶刷,围着马桶四周刷。
(3)C段音乐,学习擦窗户的动作
师:小矮人家的窗户很脏了,我们来擦干净吧,用什么擦玻璃呢?抹布还有双面擦,用双面擦贴上去擦玻璃。
进行三段音乐和拖地、刷马桶、擦玻璃动作的相结合的游戏。
3、师:小矮人家里有个的落地窗一个人时没法擦干净的,必须要两个人合作才能擦干净的`(启发孩子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4、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经音乐和动作相结合进行的综合游戏。
结束:结束音乐起,小矮人回家了,我们藏起来,给小矮人一个小惊喜吧。教育孩子做一个爱干净,爱劳动的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音乐分成三段,让幼儿在情境中熟悉三段音乐,并愿意用动作表现,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鼓励幼儿有创意地表现,教师及时给予应,强化幼儿行为。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合音乐表现动作,幼儿有不同表现方式也可以,整个活动中,幼儿都积极胆表现自己,能够合着音乐表现自己的理解。通过三段音乐让幼儿表现出简单动作,并通过让幼儿小矮人打扫房间这个情境中,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在打扫之前引导幼儿做好准备工作,系上小围裙,带上小手套,幼儿也很喜欢这样的环节,可以跟随音乐做准备工作。让幼儿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包括准备工作。让幼儿打扫不同房间,进一步让幼儿熟悉音乐,教师采用退位策略,适时引导,并注意个别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鼓励。通过出示客厅里的窗户图片,一个人没法擦,需要两个人合作,引导幼儿自由结合,两个幼儿面对面站好,一起合作擦玻璃,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幼儿在自由结合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和自己的同伴在愉悦的互动中完成音乐的表现。通过出示打扫干净的房间和小矮人出场,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后的快乐,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人。整个活动幼儿都在一个愉快的情境中感受、表现、创作,展现自己对音乐活动的理解,从而领略音乐活动的特魅力。
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教师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和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编创与活动
1、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知道手的位置。让学生看图说出f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师带着学生依次吹奏五个音,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吹奏这五个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样。
3、在三个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得好、唱得准确。
4、可以在教室里画上格子,填上字母谱边走边唱。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我们爱劳动》是音乐教材第二册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本课由学唱《人人叫我好儿童》,听赏《劳动最光荣》以及歌表演《粉刷匠》三部分内容组成。《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并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本课我拟以“我们爱劳动”为情景主题,从欣赏学生最喜欢的歌曲《劳动最光荣》入手,让学生模仿家庭劳动场景,在音乐声中表现家庭生活的幸福,体验劳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收获,然后让孩子们在表演中熟悉歌曲,从而学会新歌。最后通过合作完成“粉刷匠”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社会的多种劳动方式,还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光荣以及与他人合作表演的乐趣。另外,让学生给“小房子”图片涂颜色的环节,通过音乐与美术的结合,打破了学科界限,整合了学科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终让孩子们明白“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的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形象,体会本课“爱劳动”的主题。
2.学会与他人一道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人人叫我好儿童》。
3.通过复习歌表演《粉刷匠》,学生能够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在学习中懂得“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珍惜劳动”的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愉快地与他人合作。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钢琴、小房子图片、彩笔、爱劳动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兴趣导入——《劳动最光荣》
1.随着上课音乐《铃儿响叮当》做律动。
2.欣赏《劳动最光荣》,导入主题。
师:欢迎小朋友们走进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来听一首歌,看谁听得认真,听得仔细,能够听出歌曲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谁爱劳动,谁不爱劳动?(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
师生围绕以下问题对话:
(1)歌曲中都有谁?
(2)歌曲告诉我们谁爱劳动?谁不爱劳动?
(3)它们是怎样劳动的?
(4)我们该向谁学习呢?
(5)在你们家谁最爱劳动呀?他是怎样劳动的?能学学吗?
生自由说,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吧!
3.播放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旋律(反复播放),学生在旋律中做拖地、洗衣、切菜等劳动动作。)
4.师:和家人在一起劳动是多么快乐的事呀,有人还把它编成了一首歌曲呢,老师唱给你们听!(范唱。)
(歌曲《劳动最光荣》首先从思想上启发学生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应该像热爱劳动的人学习,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场景的表演自然地进入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的音乐氛围中去,并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起到了很好的导入效果。)
二.学习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
1.读一读(出示歌单,熟悉歌词)
(1)教师按节奏朗读一遍歌词。
(2)学生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3)分小组边拍手边接龙读。
2.唱一唱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模唱旋律。
(2)齐唱、各组接龙唱。
(3)指导演唱。
师:这首歌曲该用什么情绪演唱呢?
生:欢快、高兴……。
(4)齐唱——分组唱——个人唱。
(5)评价。
3.演一演
师:除了演唱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呢?
生:加上动作,拍手,跺脚,用打击乐器……
师:那就让我们先用自己喜欢的动作随音乐边演边唱吧。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教唱歌曲的环节,巧妙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唱歌,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愉悦身心,并能用正确的情绪表现歌曲,最后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感受美、表现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编一编
师:你们还能帮大人们做什么事呢?
生:洗碗、扫地、关灯、……
师:把你们能帮大人们做的事编成儿歌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好吗?
要求:学生先尝试独立创编,然后组内分享,最后全班交流。
(1)学生创编,教师指导。
(2)交流汇报。
例如:妈妈……,我……,爸爸……,我……
爷爷……,我……,奶奶……,我……。等等。
(3)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该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编活动,通过同学间的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学生认识到,从小应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也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综合活动——做一个勤劳的“粉刷匠”。
1.师:有的劳动我们可以一个人干,有的劳动我们却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老师这里有几栋漂亮的房子,可是还没来得及粉刷呢,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当“粉刷匠”,把我们的小房子刷得漂漂亮亮的,好吗?刷的又快又好的小组,老师颁发“爱劳动”星。
2.小组合作,给事先准备好的“小房子图片”涂上颜色,感受大家在一起协作劳动的快乐。
3.播放《粉刷匠》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完成作品。
4.教师评价,发“爱劳动”星星。
(提倡学科的综合是新课标的一大理念,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进而理解音乐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协调精神,这也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该活动的设计既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总结
师:是啊,我们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不但要为爸爸、妈妈做事,还要为社会、为我们的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我们用勤快的双手,一起将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美丽吧。
在音乐声中,将自己的作品展在教室四周。
(将学生引到为家庭社会做贡献的道路上来,实现了音乐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劳动技能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教学要点:
1、老师爱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我们爱老师,要,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朗诵(灯片出示)
①、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②、全班齐朗诵
③、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桃桃看了白发和作业本上的红叉叉,为什么心里怪难过的?
B、你认为我们怎样做才是?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你弄懂了哪个问题就回答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想一想
读故事、看图、讨论,感谢老师,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2、议一议
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总结。
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五、活动延伸。
开个颂师会,说说老师关心爱护、辛勤教导我们的小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