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2025/11/28教案

此篇文章《槐乡五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槐乡五月》,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教学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槐乡五月》,我们被课文描述的美好意境所深深陶醉。大家还记得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内容吗?

板书: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第一节,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

1、师表情描述槐乡的美景。

2、学生轻读课文第一小节。

汇报交流感受。鼓励体会不同的感受。

3、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美和香的特点的?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4、赏词析句感受槐花美。

(1)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看画面想像描述。

(2)出示句子:“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一读。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说说为什么喜欢?

(分行显示)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创作。

小组派代表汇报创作的诗句。

5、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板书)

6、齐读第一节,感受槐花飘香的美景。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感受槐乡风情,理解“孩子的季节”。

1、学生自读课文2、3小节,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在槐乡你看到了什么?请选择一个最意思的镜头。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

哪个同学也觉得这个镜头有意思?读一读。

作者写错了吧?人怎么会飘呢?

赏“飘”

(2)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你也觉得有趣吗?说说有趣在哪里?

(3)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出来?

小结: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槐花是槐乡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四、策划槐花节,理解“游人的季节”。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让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服;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现场分小组设计欢迎标语。

交流汇报。

五、作业

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六、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接 满

天 美 白 多 香 飘香的季节 树

香 白

气 花

荡 遮

天 好客 俊俏 口福 孩子的季节 望

来 眼

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性阅读,理解“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

1、自主品味悟诗韵。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位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4、个性创作表诗意。

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不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读出滋味,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创造和表达。如教学中教师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意境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度创造。

二、自主探索,领悟“孩子的季节”,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

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教学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议议,攫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进行汇报。“槐乡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生吃槐花,游客被槐香熏醉倒在树下”等等这些都成为槐乡独特的风景。槐乡孩子拉着游客吃槐花饭,临别赠送槐花酒等,都可以读出槐乡孩子的热情。

整个环节,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欣赏,感悟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的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三、合作策划,凸显“游人的季节”,品文化之醇,感槐乡之诗境

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策划槐花节的活动水到渠成,教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游人,带领孩子共同策划令人神往的槐花节。这个创意,由语文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了课外,邀请函、欢迎标语、广告词的设计,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对槐乡服饰、槐乡美食、槐乡习俗、槐乡地理环境等的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研究槐乡、热爱槐乡的情感,孩子们在对槐花节的策划中进一步品味槐乡文化之浓烈,感受槐乡意境之悠远。以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探索,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一个课题的研究,这正是本课教学的更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2

一、聊聊槐乡话题,导入:

1、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水乡歌》,今天我们一起去槐乡。

板书:槐乡

2、课题中的“槐”指的是洋槐。(出示图,简介)

3、补全课题,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怀乡的美:

1、槐乡的五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师配乐范读全文。

2、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槐乡五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指名谈初步感受)

3、过渡:才听老师读了一遍就有了这么多感受,相信自己读会有更多的感受。

检查预习,出示长句子,练读。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注意听:有没有把字音读准,有没有把句子读通,有没有把课文读顺。边听还要边想:你对槐乡五月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5、学生读,相机正音。

出示词,读。

6、读到这里,你对槐乡五月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7、课文哪一句最能概括你现在的感受?(出示最后一句,读)

(板书:飘香的季节 孩子的季节)

三、欣赏表达槐乡的美:教学第一小节——飘香的季节

过渡: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几小节说的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你从哪里感受到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找到感受最深的地方。

2、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段中句子,指导朗读:

1)、“嗡嗡嗡……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就像一首诗,就是一首诗。

齐读。

2)、体会槐花的香。

第一小节中有哪些表示“香”的词?(板:香)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读三个表示“香”的词。问:你为什么这么读?

(教师小结,再读。)

3)、“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对“浸”字你理解了吗?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谁再来读一读?老师来读读好吗?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词语:清香 醇香 浓香 香海

指名读,齐读。

4)“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板:多)

从哪儿感受到花开得多?

出示词语,齐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多?

同学们,站在树下,我仰头张望,槐花开得真多呀——引读。

除了多,还感受到什么?(板:美)从哪儿感受到的?

3、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槐花呀?(出示影像,配乐)

4、模仿书中句子“有的槐花 ,像 。”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5、难怪作者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现这槐花的美吧!

配乐齐读第一小节。

四、升华拓展,自主创作:

1、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很有特点。出示:

槐乡 槐花 洋槐 槐树

清香 醇香 浓香 香海

白茫茫 香喷喷 甜丝丝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齐读。

2、还记得《水乡歌》吗?

齐背。

3、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也来编一首槐乡歌,老师这里有三段,你可以选一段,用上刚才的词语。

出示:槐乡什么多? 槐乡什么美? 槐乡什么香?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配乐,学生自由完成创编。

4、交流,点评。

五、小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槐乡,走进农家孩子的世界。

板书:

槐乡五月

飘香的季节 多 美 香

孩子的季节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习欣赏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体会槐乡五月独特的美景,感受槐乡孩子的活泼可爱、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五分钟

1、 指名4位学生背诵

2、 评价,小结

二、导入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昨天,我们初步学习课文《槐乡五月》,(指读课题),课文最后这样说,引读:五月,是——是——,[板书:飘香的季节 孩子的季节],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再次去领略五月槐乡那特有的美丽。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五月的槐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

1、学生读,指名说 [板书:美 香…… ]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第一小节,说说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槐花的香、美的特点,并在相关语句后面注明,并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待会儿与大家一起交流。

3、学生自主读、学、划。

4、交流: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出示画面字幕)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山坡上,小溪边,都是槐树,槐花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大雪,景色壮观)。

还有所见略同的吗?

景美,你描绘得更美,你们喜欢这一句吗?指名读。喜欢的一起读。

去字幕:“槐乡的…似…”现在,你还会吗?试试看,练背,齐背。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出示画面,字幕)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槐花很美,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近看又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很漂亮,我喜欢。)

看画面,哪儿是远看,哪儿是近看?

引读:在作者眼里,槐花远看像……近看像……,这是作者的感受,在你眼里,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看画面想象一下?[白蝴蝶、玛瑙……]

听了大家的描述,这槐花真是美极了。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去字幕)让我们把画面永流脑海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还有谁喜欢的?(3个)指名读、齐读。

大家想一想,还有谁也会被槐花吸引来了呢?你能不能仿照这样的句子也来描述一下?(自由动脑,同桌练说,指名说)

(4)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出示画面,出字幕):你看,这一句后面有个省略号,你懂吗?(说明槐花饭香,并且有多种香味。)

那请大家想一想,槐花饭还会有哪些味道?

那就让一、二两组来读一读,感受槐花饭那浓浓的香味。(齐读。)这香味一个比一个浓,我的.口水都要掉下来了。三、四两组也来感受一下。

不仅槐花饭香,就连风打的旋儿……(引读,齐读)

小结:此时的槐乡,四处都是树,满眼都是花,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槐花的芳香,人浮在香气里,香气也浸入每个人的心里。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这怎么不让每一位走进槐乡的人陶醉呢?找找书中那一句是说小朋友被陶醉了。(指名读)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真醉?(不是,是被花香熏醉了)齐读这一句。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2、3小节,相信槐乡的孩子一定会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生自由读。说说在你的印象中槐乡的孩子是怎样的?

3、交流:

(1) 好客 [板书:好客]

第2自然段第2、5句,指名读

相机追问:槐花饭怎么做?怎么吃的?(指名说)槐花饭还很讲究吃法呢。

吃咸的……,吃甜的……。

是啊,这就是好客的槐乡孩子。

(2)俊俏

第3自然段第2句,说理由

导读:有了槐花的装扮,槐乡的小姑娘变得……衣襟上……发辫上……她们……[这句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充分表现小女孩的欢快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找一找。

出示画面:是“飘”字,你找得真准,你能读好它吗?这一飘字,真有味道,飘出了小姑娘的轻盈,欢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活泼可爱

第3自然段第3句,说理由

女孩子用白生生的槐花打扮自己;那小小子呢?

你能通过读把小小子大大咧咧吃槐花的样子表现出来吗?哪个小小子再来读一下?(指名读)

如果说,槐花使女孩子更俊俏了,小小子们大大咧咧地吃着槐花,你觉得更怎样了?(更活泼、可爱、虎头虎脑)[ 板书:活泼 可爱 ]

齐读:槐花使小姑娘更俊俏了。小小子更活泼可爱了。请女同学读描写小姑娘的部分,男同学读写小小子的部分。

小结:从你们的读书中,老师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槐乡孩子们那俊俏可爱的身影。所以说五月的槐乡真是——孩子们的季节(指板书说)

三 、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步入槐乡,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好客热情,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都让我们深深陶醉。作者肯定也陶醉了,所以,他才会在课文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五月,是——,是——。

2、槐乡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们。就要告别槐乡了,此时此刻,你心里最想说些什么?(生自由答)

四、布置作业

师述: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长期作业:槐乡美,我们的常州也美,我们的祖国处处山青水秀,到处有迷人的景色。作为常州市民的一员,你最想把哪处美景介绍给大家,请大家先思考,还可以实地去感受一下,周五下午的语文课我们来交流,并试着仿照这篇课文写一篇小作。

短期作业:(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背熟课文,签字

板书:

香 美 白 多…… 飘香的季节

22、槐乡五月

好客 俊俏 可爱…… 孩子的季节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月槐乡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皆自然地生发开去。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写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板书)大家想去那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完成板书)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听录音读课文。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指导写字。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评议。

三、精读第一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一节,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最喜欢读的话,并说说最喜欢读的理由。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1、讨论:(任意选择地去读)

(第二句: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形象地写了槐花开得多又白,美丽无比。

第三句:作者用比喻的方法又远及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不同的形态美,

第四句:“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写出了花香引来小蜜蜂,“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第五句:“啪啪啪”……猜猜,这是什么声音?能想象省略号里省略的孩子的话语吗?

第六句:中午,桌上……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写出了槐花的香气袭人。

第七句: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也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夸张手法写槐花香。

说到槐花香,槐花饭好吃,第二小节作了更生动细致的描绘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22、槐乡五月

槐花飘香

花多色白

花形不一

花香味甜

花美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准备好课件、板书

一、复习导入

1、师: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上节课,老师带小朋友们走进了槐乡,见到了美丽的槐花,到底那是怎样的美呢?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课件—复习第一小节,引导背诵第一小节)。

2、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也是孩子们的季节。让我们走进课文,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随机学第二或者第三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香)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熏醉、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是什么样儿的?谁来表演一下?

教师扮演客人:小朋友,你为什么躺在这儿不想回家呢?

师:好,我们再请小朋友来读一读。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槐花香醉了小朋友们,那么槐乡的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

2、过渡:这个时候槐乡的孩子看到了,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的吃上一顿槐花饭。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找出句中的一个词。(好客)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拉)拉去干什么呢?哦,请他美美的吃上一顿槐花饭。多香的槐花,多可爱的孩子啊!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槐花饭应该怎么做呢?四人小组先说一说。马上我们请哪位厨师来介绍槐花饭怎么做的?

先让孩子们表演,再出示: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指名读、齐读)

师:真象个小厨师,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下了,等我们这的槐花开了,你一定要做给我们吃哦!谁再来做小厨师?(指名读,)好,我们一起来做小厨师!(齐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槐乡孩子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他们的热情好客还能从哪看出来呢?

出示: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指导朗读(从你的读声中老师感受到槐乡孩子的热情)这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呀!

(课件重置,重复第二小节的.内容。)

三、学习第三节

师:五月,槐花开了,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看,小姑娘和小小子们来了,瞧他们笑得都合不扰嘴了,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生交流:引导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读,让孩子自己从读中体会和发现。

小姑娘们都用槐花装扮着自己使自己更俊俏了,她们是怎样装扮自己的呢?

出示:小姑娘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点出两个动词)

里面有一个字用得很好,你能找到吗?小姑娘有了槐花的装点,变得更俊俏了,她们心里真快乐呀,连走路都是那么轻盈,她们沉浸在香海中,就像一朵云飘起来了。槐乡的小姑娘用槐花把自己装扮得更加美丽,这真是小姑娘的季节呀!

师:为什么小小子也这么高兴?

他们口袋里装着槐花,手上拿着槐花,还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槐乡的小小子们装着、拿着、吃着槐花,快乐极了,真是孩子们的季节呀!

师:学习了这么多,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淳朴可爱)

师:五月,洋槐开花了,槐花让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让小小子们大饱口福,五月,真是孩子的季节呀!

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五月,他让槐乡的孩子变得勤劳能干,让槐乡的孩子懂得热情、好客,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拓展延伸

1、槐乡的五月不仅花美、人美,连课文中的词都写得很美,谁能用自己的小眼睛去发现,课文中有什么形式的一些词语呢?abbaabbabab

清亮清亮:好,是abab结构的词,你还会说出这样结构的词吗?用它来说句话。

山山洼洼:好,是aabb结构的词,你还会说出这样结构的词吗?用它来说句话。

白茫茫:好,是abb结构的词,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吗?它们用得好,好在哪?(更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白,槐花的香甜,孩子们的开心快乐)你还会说出这样结构的词吗?用它说句话?白茫茫白生生香喷喷甜丝丝喜盈盈傻乎乎

师:孩子们,你们说槐乡五月美吗?真美!你看,课文写得多美,让我们找出最喜爱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好,开始!

板书:

22、槐乡五月

槐花飘香的季节孩子们的季节

花多色白勤劳能干

花形可爱热情好客

花香味甜纯朴可爱

花美人美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介]

《槐乡五月》是一篇集语言美、景色美、人情美于一体的优秀散文,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好客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自然交融在一起,花美人更美,花美中突出花香,人美中集中体现出人心中的美滋滋。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1、描绘了槐花的量多、色白、形可爱、味醉人;2、介绍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3、描绘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4、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课文语言如诗般的美妙动人,多种手法,绘景传情:有形象的比喻,有大量的叠词,还有长短句、对偶句的运用,都增强了课文语言的感染力。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语言的美,感受槐花的'美,感受槐乡孩子心中的喜悦和自豪之情,从而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

[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内涵。感悟、内化语言的形象美、情韵美、形式美。

[设计理念]

1、读永远是主旋律。借助朗读,感受语言的形式美,品味语言的形象美,再有情有味地朗读,表达美,表达情,表达意。

2、呼唤有情趣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语文课?那就要努力上出情趣,让孩子在有情有趣的学习中不知不觉达成教学目标。

3、语文素养是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提升的,在读中学会读,在讲中学会讲,在思中学会思。顺应学情,有效引导,高效实践。

4、品词赏句,“活”化语言,积淀语感:品出“香海”中的香,喜盈盈的“喜”;感受到语言中传出的音,飘出的香,浸满的情。将抽象的、冰冷的文字符号转变成——学生似乎可以触摸,可以闻到的有灵性的对象,从而对母语产生感觉,产生感情。

[设计思路]

学习“槐花的美”,这样展开教学:一、初读课文,感知美;二、细读课文,品味美;三、朗读课文,表现、内化美。学习“槐乡孩子的美”,这样展开教学:一、感受心中的美滋滋;二、理解心中的美滋滋;三、表达升华心中的美滋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指导好预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槐乡”的意思,感受到槐花的多。学生交流板书槐花给他们初步的印象,然后分别找到描写槐花色白、形可爱的词句,指导朗读、内化。引导学生根据槐花的特点试编花谜。最后学会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远看,似雪海;近观,像花海;一闻,是香海。

2、雪花降在五月里,其实近观不是雪。条条团团满芬芳,蜜蜂孩子都喜欢。

二、“听声”,感受、内化对偶句。

1、漫山遍野的槐花,美丽、可爱的槐花,招引来了小蜜蜂、孩子们,一下子,给本来寂寞无声的槐花增添了热闹的声音,也给槐花带来了生趣!听,什么声音?听,还有什么声音?指名读“嗡嗡嗡……”“啪啪啪……”

2、师引读:“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男生读:采走了香的粉;女生读:酿出了甜的蜜。师引读:“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男生读:篮里装满白生生的槐花;女生读:心中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3、发现这两句跟一般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对,这样的句子叫对偶句。我们来对一对:“采走了”对——生接“酿出了” ……

4、这样的句子多好呀!花一分钟背下来。

三、“闻香”,感悟、内化夸张句。

1、槐花的色彩、形态、声音令人喜爱,它的香味更令人陶醉!边读边把描写槐花如何香的词句用波浪线划出,边划边陶醉地读读。

2、交流词句时,要求学生“香香地”朗读。

3、交流到“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句时,师述:先是清香,再是醇香,越来越香,浓香,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谁能能够用朗读告诉我们越来越香,香得令人沉醉,回味无穷!指导朗读。

4、师述:一个个香的词语向空气中弥漫。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浸在香海中了!相机出示这句: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5、好一个香海!什么叫香海?

6、人很多很多,我们说是——生接:人海。花很多很多,我们又说是——生接:花海。香气弥漫在整个槐乡的天地间,我们更说是——生接:香海!想象一下,只要是浸在香海里的东西都会怎样?

7、指导朗读到位:还不够令我们陶醉!还不够!我们已经被香气熏醉了,我们还要“闻”,再朗读一遍!

8、过渡:五月,槐花真的好香、好美,但花美,比不上人美,特别是心里的美滋滋!

四、体验“喜”,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1、哪一句讲到他们心里装着“喜”?学生读:“‘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这一句。

2、“喜盈盈”你们认为表达什么心情?近义词有哪些?知道为什么用“喜盈盈”,最合适吗?孩子们心里又为什么喜盈盈呢?指名回答,概括板书:采回槐花,品尝槐花饭。

3、表情朗读:面带灿烂的笑容,读出内心喜盈盈的满足。

4、孩子们喜盈盈地采回槐花,还喜盈盈地干什么呢?自己读2、3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

5、交流概括板书:请吃槐花饭,送上好礼;

用槐花打扮自己品尝槐花美味

6、创设生活情景:如果你是好客的槐乡孩子,看到一个小朋友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你会怎样邀请他呢?怎样自豪地向他介绍槐花饭呢?同桌练一练,一人当槐乡孩子,一人当朋友。

7、指名表演,生评价。

8、小姑娘起立。现在,你们就是槐乡的小姑娘了,让大家看看,你们长得多俊俏呀,再用槐花装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来美美地读好这句话。

五月的槐乡是“香海”,而小姑娘们,你们就像飘在“香海”上的朵朵香云,透过这个“飘”字,你想表达自己怎样的心情呢?指导朗读:还不够快乐!还不够!好,你的快乐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想读了。女生齐声朗读。

9、小小子,该你们了,看到小姑娘这么美滋滋的,也赶快装上槐花,拿起槐花,大饱口福吧。一起来读。从小小子们“大大咧咧、不时、塞上一把”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齐读。

10、师总结(指板书):在五月,槐乡孩子因为采回槐花、品尝槐花饭而喜盈盈,因为可以自豪地请小朋友吃槐花饭,送上好礼而喜盈盈,因为可以用槐花打扮自己而喜盈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了吧?

11、先自由练说,再指名回答。

五、作业

1、背诵全文,开展背诵比赛。

2、为槐乡设计广告语,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走进槐乡、欣赏槐乡。准备开展交流会。

六、附板书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读起来优美动人。课文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可借助挂图感知槐花的形象。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教学中应该重视的。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配合本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一题“根据照片描述画面”。指导学生在读文中学习选取主要画面进行“读—品—悟”,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2、“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在学生充要感受槐乡的美丽画面体会“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基础上,以“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在洋槐花开的五月生活的幸福与甜蜜,同时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的品格,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说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学会通过边读边画关键词的方法读懂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感受槐乡五月槐花飘香的美景,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教学准备]挂图、槐树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运用边读边画关键词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味槐乡的花香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当我们走进五月的槐乡,漫山遍野的槐花如雪似玉,香气四溢,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了。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槐乡五月的总体印象?(出示中心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板书:槐花飘香的季节,槐乡孩子的季节)

过渡: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让我们跟着槐乡的孩子来到槐乡,一起来寻找答案,一起来欣赏五月的槐花,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二、学习新课,感受槐乡人的美。

1、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整体感受“槐花乐”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孩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1)师问:槐乡孩子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情好客)

这里的客人指谁?文中哪句是写走进槐乡的小朋友?指名读第一句。

从他的朗读中你们仿佛闻到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你最喜欢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联系生活理解“熏醉”。

什么叫“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槐花香气醉人。

(3)文中哪些词最能体现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

①通过表演“拉”、“请”“美美地吃”等词语体会。

②通过指导朗读句子来体会。

(4)槐花不光美、香,还能做好吃的槐花饭,哪位同学来做一下小厨师来介绍一下槐花饭怎么做?(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

真像个小厨师,说得我们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做给我们吃哦!哪些同学喜欢吃咸的槐花饭的?(读“吃咸的”)哪些同学喜欢吃甜的槐花饭?(读“吃甜的”)(学生任选读写吃槐花饭的句子。)

客人吃完饭该走了,槐乡的小朋友还会干什么呢?(“小朋友临走时……槐花新蜜”)(指名读)

通过做槐花饭,送槐花新蜜你可以感受到槐乡的孩子们怎么样?(热情好客)

(5)想象练说:勤劳能干的槐乡人还会给客人制作哪些槐花食品呢?

3、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生活”。

过渡:

槐花的香把人熏醉,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这美丽的风景,这甜甜的槐花蜜,还有这美味的槐花饭,真让人流连忘返。作者情不自禁地拿起摄像机拍下了孩子们玩乐的镜头。

(出示图片)看,小姑娘和小小子们来了,瞧,他们笑得都合不扰嘴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围绕快乐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再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表现小姑娘和小小子快乐生活的词语。

(3)想不想尝尝做槐乡孩子的感觉?

①谁来告诉老师槐乡的小姑娘为什么这么快乐?(出示句子“槐花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

②女同学们,让我们像槐乡的小姑娘一样,用槐花装扮自己变得更美,(女生齐读第二句 ,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别”、“戴”、“飘”。) 理解“飘”字。

③小姑娘漂亮了很高兴,那小小子呢?(出示句子“小小子呢……可真有口福呢。”)

④男同学们,让我们像槐乡的小小子,到槐树下大饱口福。(男生读第三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装”、“拿”、“塞”。)

指名表演读、评议、齐读。

4、你喜欢槐乡的小姑娘呢?还是小小子?为什么?

槐乡的小姑娘:(欢乐愉快)

槐乡的小小子:(可爱调皮)

5、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三、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五月,槐花漫山遍野、洁白无暇、美丽无比、香飘万里,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季节,他们打槐花、吃槐花饭,热情招待客人,用槐花装扮自己,槐乡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所以说——生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四、作业。

1、把课文中描绘的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下来。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摘抄你最喜欢的几句话。

[板书设计]

槐花飘香的季节 多 美 香

21、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

槐乡孩子的季节 {

快乐生活

[作者简介]作者陈淑娇,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自1999年调入三明市三元区实验小学以来,积极参加学校的语文课题组《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研究活动,平时教学能与教研实验相结合,课堂中很注意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阅读的方法。本设计参加区级交流公开教学活动。

简评:

本课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色是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

1、以读贯穿始终。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怎样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运用各种形式的读(想象读、品读、表演读等)让学生感受课文意境,受到情感熏陶,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欣赏语言,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

2、重视词语教学。本节课的设计,在方法手段上,教师摒弃了那种脱离语境,就词解词的场景,如“别”与“戴”的区别;“装”、“拿”、“塞”这三个词的辨析都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有比较准确、比较感性的认识。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才是有效度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