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1
9月26日我参加了王瓜店中心小举行的小学科学示范课的研讨。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以精心创设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位教师都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愉悦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主动探索。
2、教学目标把握得准确,能灵活运用教材开展教学
从整个教学过程可看出,两位教师对教材作了细致认真地分析,教学目标把握得当,对突破重难点也作了精心的'设计,能运用教材相对灵活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拘泥于教材的固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才能围绕它去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学生才会有目标地去发现问题探究未知,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使学生思维向纵横多向扩展,动手无拘无束,情感自由积极,还包括教学的氛围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的过程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教学的时空充分使学生尽可能地按自己的设计操作,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我们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给我们的内容,只要把握住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有选择地使用教材,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3、教学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能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悬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能考虑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在探究、评价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学生,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听课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深深感悟到了自己的不足。
1、新课标提出,让老师俯下身来和学生说话,纵观整个课堂,总能感觉到师生之间的融洽、自然,而我的课堂缺的就是这种自由交流的感觉。
2、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严谨,废话过多,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不科学的表述。
3、科学学习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和学生一起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向科学家一样开展研究,所以在课堂的环节设计上缺乏逻辑性,知识与知识间没有很好的关联,过渡与提高。 另外,我觉得我还需要在课堂驾驭能力上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还不够。
总之,我听完这节课后触动很大,包括其他老师的评价都使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认真深钻业务、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扎扎实实的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交流、多合作、多质疑,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一些,真正发挥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科学素养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科学课堂教学我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课堂教学强调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这是自然课与科学课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在课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要经过一大段过程,没有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也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他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
2、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研”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们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3
xxxx年xx月xxx,在xxx中学我有幸领略了两位教师的教学风采。此次观摩,让我对新课改和科学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了真正一堂好课应该脱掉花俏的外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有效地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且学有所获。
一直以为公开课是外在的绚丽,并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落实,是不适合作为平常课的。而此次的公开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到底如何才能真正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两位老师的课件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美观,但非常的实在、实用。他们的导入简单明了,用时短,但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感到他们并不是花很多精力来对课进行外在的包装,而是如何挖深教材,讲透教材。他们巧妙的引导与实验设计,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智慧,只有闪烁着智慧,充满着创意,课的内容才会生动、深刻。两位老师几乎每个实验设计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每个创新都成了本堂课的闪光点,也是最值得听课者学习的亮点。
课堂上,教师能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悬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学习、探究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能考虑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差异,在探究、评价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学生,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的答案,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总之,我的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科学课上的不足,在这几位老师的身上我要学习的很多,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方面很多,我一定会努力下去,让我们的科学课真正的有所改观。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4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总之,我听完这些课后触动很大,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把咱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5
我参加了在城西小学举办的小学科学观摩课。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堂课是孙洪昌老师的《昼夜的形成》,这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内容。孙老师在导入时首先出示图片:眼力大考验;让学生思考每天太阳从哪边升起和落下;然后启示学生昼夜又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思考作答。在新授时,教师带来许多物品,让学生自己实验操作,然后学生分组完成试验,验证猜想的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和总结。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备课和常规教学环节、教具等准备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孙老师一直贯穿鼓励性语言。比如说:真好!真的好棒!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就是一种激励和赞赏,学生会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教学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学习、学会用这种方法,而不应每每都是严词措句,整天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师有高兴的时候。记得我的一位同事曾经说过: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老师应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尽量夸奖多于批评,赞赏多于指责;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总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如果孩子有不足或错误,要委婉的指出;让孩子感受到哪些地方是不对的,老师这样做就大大的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强,对孩子一生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第二节课是李伟静老师的小六科学《电磁铁》,他讲的`也很好,从导入到内容,试验到最后的课后延伸,整个过程轻松自如、从容不迫,但太出彩的地方不是很多。可是她在讲学的过程中的很大优势就是她的亲和力,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无形之中他觉得很愿意去接近你。李老师在授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她始终面带微笑,非常的沉稳和从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我听完这三节课后触动很大,包括其他老师的评价都使我收获颇丰,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我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6
一、要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机会。
教育学专家们都认为:学生只有获得了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才能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条件。“活动-发展”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要求活动課中学生要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得到必要的直接经验和综合性信息,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活动的能力和完成活动的意志。如活动課学生在課前通过多种渠道去获取信,課内学生可根据收集的信息自行进行信息分类处理数据(对植物生长的.观测记录,对实验结果的统计等)。应用收集到的信息,学生还开展了竞赛活动,加深对信息的印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给学生操作的机会
素质教育目标的内容根据对个体影响程序的深浅,划分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課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以往的課,学生在操作时,出现有的教师演示时间过多,挤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教师一发现有一、两组学生制作成功,就让全班学生停下来;还有的教师以自己的说代替学生的操作,这些做法与活动課要求相悖,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尽力去操作。按照他们的审美观点,自己设计、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都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活动課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树立创新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独辟蹊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只有满足了心理要求才会激发再创造的强烈欲望。活动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些禁锢,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体验。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在失败中磨炼意志,在失败中获得直接经验和学习的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开拓创新精神的体现。再次,敢想是一个人创新的前提,学生在活动中不起眼的想法和做法,用成人眼光看尽管还不是十分聪明和可行,但从孩子的角度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它反映了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标新立异的心理品质,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这就点燃了学生自主创新的火花。
四、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
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把评价的实施贯穿于活动課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利用“学生活动评价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运用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开展评价。要给学生充分参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体验,对自己和他人的自主能力、兴趣程度、创造能力、意志品格、合作交往作出客观的评价。评价中应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才能体会到“成功和失败是等价的,只要自己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