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2025/05/07读后感

此篇文章弟子规初中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篇1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话:“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篇2

最近读了《弟子规》,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篇3

《弟子规》为清代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原名《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它主要从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邓几个方面去教育学生,既是一本国家经典读物,又是一本教育学生的书籍。

《弟子规》总共分七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它从这些方面教育人们做事的道理。它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本教育青少年的经典,还是一个被许多公司用来教育员工的书籍。现在很多公司老板都要求员工每天晨读《弟子规》等经典读物。在东莞的一次招聘会上,一家传媒公司用18万年薪招聘一位客户总监,唯一的要求就是能熟背《弟子规》,可见《弟子规》的重要性。

除了大人们学习、背诵《弟子规》,我们小孩子更应该学习、诵读。我们要像《弟子规》所讲的那样,孝敬父母、友爱姊妹,谦逊待人、诚实守信,还要团结他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但许多同学嘴上说的好,却不付诸行动,这样是不行的。既要能背、能诵读,又要把它用在实际生活中,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篇4

最近读了《弟子规》,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篇5

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我心中很感动。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初中读后感 篇6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有在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好好学习。

读完《弟子规》我明白了许多以前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什么事情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会容易出错,要向父母禀报之后,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去做......

弟子规中有一段令我难以忘记的话: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这段话的意思是,父母的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应该借故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去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虚心的接受,不能强词夺理,顶撞父母。

写到这里,让我回想起了一件我做错了的事情,有一次,妈妈叫我去买东西,我却没有及时的回答,而是拖了几分钟后答道:不去!当时我并没有为我的举动而感到不满意,但读完《弟子规》后我才明白我这样做是很伤妈妈心的,所以我想对妈妈说一句:“对不起。”

《弟子规》里面所蕴含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浅显易懂,句子押运顺口,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之一。内分孝悌、谨信、亲仁、学文等篇,为便于吟诵,三字成句,朗朗上口,每一句讲述的都是令人发醒的道德与规范,使人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