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工作计划
此篇文章慢病工作计划(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慢病工作计划 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基层卫生室的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基层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基层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在基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基层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我院及村卫生室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基层人群。
2、在辖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各村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村卫生室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1、我院负责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站)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村卫生室(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慢病工作计划 篇2
根据现中心辖区人口数62408人(其中中心55093人,利民路服务站7315人)的基本情况,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的要求,为圆满完成《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绩效考核办法》中慢病管理的目标任务,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
二、慢病管理服务流程:
(全科4、5诊室)
三、服务内容: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建议高危人群(本人注:直系亲属有原发性高血压)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在门诊登记中反映)。
按什邡市20xx年各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任务,20xx年全年应完成高血压管理人数按所管辖人口比例分解,62408x86%x18.8%x50%≈5045人(中心4454人;服务站591人)。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
≥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四.具体措施
1、完成慢病档案信息更新:从下社区筛查慢病中或从老年人体检中更新信息或者建立慢病的新档案。
2、利用与各居委会签订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手协议,对慢病人群的资料的收集和补充,对慢性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
3、继续与什邡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签订协议书。从中发现慢性病,让辖区内慢病患者享受更全面更优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利用媒体宣传重点人群免费体检通知,中心在各居委会发放、张贴重点人群免费体检通知,在各机关单位张贴体检通知。
希望能通过以上方法,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质保量完成该年度的任务。
五.中心慢病管理目标:
(1)高血压:4454人(现规范完整管理约2700人,需新建1754人)
每个团队管理4454/3≈1485人,每月1485/12月≈124人每个团队新建1754/3≈585人,每月585/12月≈49人(2)糖尿病:1838人(现规范完整管理约1190人,需新建648人)
每个团队1838/3≈613人,每月613/12月≈51人每个团队新建648/3=216人,每月216/12月=18人
慢病工作计划 篇3
1.生产进度方面,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实施情况不断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实际进度的信息,比较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定调整措施。随后继续检查、分析、修正;再检查、分析、修正……直至项目最终完成。
除自身因素外,实施过程中还需定期向客户汇报和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对于客户提出的新想法,及时研究讨论,根据项目情况研究是否对项目设计做出修改及相应的进度计划修改。
增加项目生产日志环节,内容尽量清晰明了,记录每日工作分配情况、项目进度、客户沟通反馈情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便于各方向跟踪了解项目细节情况,为项目经验总结提供依据。
2.质量控制方面,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质量控制的具体标准。通过开会讨论和质量月等方式,提高数据质量。
同时制定和完善现有规范、标准,例如:细化外业标准,分别制定厂区和城市的外业标准等。
互查、抽查、普查等方式相结合,通过项目质量检查,审核项目绩效,同时不断总结项目质量改进措施。
3.随着三维方向员工人数不断扩大,人员管理问题日益凸显。防止人才流失方面,在基本日常管理外,完善激励机制,加强调动全部在岗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整个团队技术水平保持先进水平。例如,项目技术突破、编写技术文档等,给予透明明确的奖励规定。效益考核方面,与时俱进,落后的模式需及时淘汰,既做到有付出有回报的效应,还要避免工作中不合格的工作量滥竽充数,增强项目组员工作责任心。
组织专业技术、项目管理、沟通表达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形式灵活,一本书、一套视频、一个讨论会等。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人员考核,从德(思想政治表现与职业道德)、能(工作能力)、勤(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绩(工作成果)、个性(性格、思维特点)五个方面发觉并充分利用每个员工的能力。
慢病工作计划 篇4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镇社会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贯彻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摸清辖区内居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2、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20xx年建档率30%的基础上,今年要求完成80%,力争100%。
3、通过建档,掌握0~36个月儿童、孕产妇、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并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4、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二、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1、摸清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各卫生所要登记、造册、保留基数并上报卫生院汇总。
2、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做好记录。
3、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血糖化验,并做好记录。
4、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开展村建档率达到95%以上,力争100%,并达到规范化管理。
二、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
1、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及时筛查和发现高血压病人,要求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比例达到95%以上。
2、建立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登记册,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开展村建档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4、对于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每三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特殊患者根据病情及时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不得缺项漏项。
5、认真学习服务规范,掌握慢病患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等健康知识,合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指导。
6、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三、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摸清和掌握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数。
2、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册,实行分类管理,并上报、汇总要求开展村建档率均要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4、对于一般患者每三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特殊患者根据病情及时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不得缺项漏项。
5、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四、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
1、摸清和掌握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基数,并登记造册上报汇总。
2、通过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开展村建档率达到95%以上,力争100%。
3、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免费血糖化验。
4、对于一般患者每三个月上门随访一次,特殊患者根据病情及时随访,做好随访记录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不得缺项漏项。
5、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妥善记录、整理、保存、上报并及时更新各种数据资料。
慢病工作计划 篇5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慢性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逐年呈上升趋势,已超过传染病,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切实加强并做好我市慢病防控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版)和全国慢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等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各区县要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慢病项目月报工作,对基层上报的报表进行审核,于每月2日前各区县将上一月慢病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市疾控中心。
2、规范做好慢病筛查工作。各区县要督导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主动开展各项干预服务工作。加强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定期监测危险因素水平,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每年检测空腹血糖1次,同时对其进行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不断调整干预强度,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乡镇随访管理,每年定期随访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4次,以提高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80%,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25%,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完成20xx年卫生局下达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指标数。
4、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区县要加强慢病防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健康主题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健康意识。
5、扎实做好评估诊断工作。社区、乡镇应完成社区卫生与健康年度报告工作。各区县疾控中心要完成慢病的社区诊断工作,上报市疾控中心。
二、积极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精神,为推动我市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今年在xx区开展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其它区县也要做好创建前准备工作。市疾控中心将按照指导方案的要求,定期对示范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三、全面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深入开展,根据铜川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的要求,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食堂/餐厅”的创建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扩大创建示范的种类和覆盖的范围,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逐步推向深入。同时做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信息收集上报工作。
四、强化慢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
为了加强我市慢病防控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慢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要求,建立定期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区县疾控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各级慢病防治人员接受省市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
五、组织开展工作督导评估
为了不断提高我市慢病防控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区县疾控中心要定期对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慢病防治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和督导检查,市疾控中心每半年对区县督导一次,并将督导意见及时反馈给被督导单位。
慢病工作计划 篇6
为了落实紫阳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本页地址:
(一)、任务目标
1.执行35岁以上全镇辖区居民患者首诊免费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病的检出率,我院及各村卫生室在门诊日志上登记血压值,每月执行月报表制度。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真实、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辖区内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并且执行高血压、糖尿病规范化管理、随访、体检工作。
4.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
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发现可疑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立即建立高危人群监测档案,及时行的进行随访。确诊后纳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3、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患者和居民主动接受服务。
4、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5、掌握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开展老人周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6、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7、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8、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