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此篇文章三字经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乐乐同学读《三字经》,看到“孟子者,七篇止”这几个字后,马上指着孟子这两个字说,妈妈我知道这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妈就搬家了,还不好好学习,***妈就把织布机摔了,说他要再不好好学习,就得使劲惩罚他,象打织布机一样”。
乐乐同学的理解虽然浅显,但现在看孟母的教育方法也和我们这些凡夫俗女差不多:择邻处和择校大同小异,都是人为的干预孩子的生长环境,只不过孟母连邻居都要重新选择,比我们更加严格。断机杼嘛,就和乐乐不愿意多练琴,我愤而折断她的铅笔异曲同工。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三字经》是一部古代的书,它三个字一句,我觉得挺有意思,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的道理!
读了几段后,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它的意思是说:“玉器不打磨就难以成为好玉,人不学习,就不能掌握知识,懂得道理”。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另外还有“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等等都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和很深刻的道理。
我要继续学习《三字经》,学习让梨的孔融和温席的黄香,学习他们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三字经》,感觉十分有趣。它讲了人性的趋向。人性的本善,但人性受环境的影响。它还讲了“五行”相生相克,以及从伏羲开始到现代的文明发展和历史动态,还有四书五经。因此,当你具备了里面的各种要求时,你就会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欢迎。
开始读《三字经》,看不懂它在讲什么,犹如置身云雾之中,看不清前方。可当我渐渐深入《三字经》、渐渐懂得《三字经》的意思时,却灵光一闪,一下子有了办法,才发现《三字经》的高深精湛,才发现书不是你想的那样只是用文字和标点符号跟空格组成的一垒厚厚的白纸那么简单。当你真正明白它的意思时,你才看到面前的庞然大物。
读了《三字经》,我明白了很多。
三字经读后感 篇5
我每看一篇,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味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秦嬴政。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暴君。他为了统一中国,进行变法,加强练兵。吞并六国后,他统一货币,修建长城,统一度量衡等,虽然他在另一方面显得非常残暴,但他毕竟为我们后世的祖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