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城南旧事读后感

2025/07/06读后感

此篇文章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

在《城南旧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个“疯子”。

小英子出生在日本,5岁跟随父母迁回北平。那时,小英子眼中的“大人的世界”里,充满了怀疑和束缚。惠安馆门口一直有一位大姑娘,名叫秀贞,别人称她为“疯子”。她的孩子小桂子8个月时丢了,从此她就成天坐在门槛上,苦思冥想着——或许就是想她的娃儿吧。每次英子的父母带着英子走到惠安馆那条街上,总是拉着她的手,催促她“快走快走”,“这条街上有疯子”。

小英子不这么觉得,我也不这么觉得。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都是“疯子”。

自从有记忆以来,我的人生就是按部就班,小的时候与伙伴们玩耍,上了学在作业山中奋战,从来没做过疯狂的事——没有与人打过架,没有尝试过与谁顶嘴,就连上台表演节目都是一切听指挥,不能有一点儿自己的想法。因为不这样,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疯子”。

课间十分钟,我争分夺秒的'准备下一节课;自习课上,我专心致志地写家庭作业;我不追电视剧不会玩游戏;我没有ipaid连手机都没有.....有人觉得我很怪,和他们不一样,看我的讥笑眼神和说出的嘲笑的话,好像我就是个“疯子”。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在思想和科技落后的时代,敢于打破种种“规则”,随心地做一些自己认为正确、有意义的事情,不怕别人把她当做“疯子”。她的世界,都是她通过奋斗自己闯出来的。我觉得,这种精神不仅在那一个年代可贵,在当今的时代也是可贵的。

我是导演、我是编剧,生活由我执笔。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做个“疯子”又如何?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2

我记得冰心奶奶曾说过:“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呀!近日里,我读完了林海音奶奶所著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这本书是由五个小故事组成的短篇小说,整本书记叙了作者的童年往事,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以天真无邪的眼光看待着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平凡的叙事中蕴含着对逝去年华的感概和坚强面对生活得信念。不仅让我领略到了那种作为孩子的纯真可爱,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坚定了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人生最美好的时期莫过于童年,儿时我们的整个世界单纯得像块晶莹剔透的水晶,我们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没有那些坏心眼儿,没有那些复杂的想法,更没有那些足以使人头疼的烦恼……现在突然发觉,简简单单有时也是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态度。保持一颗童心真的很重要,从童心里散发出来的'那种善良的光芒弥足珍贵。

然而,我们不仅要像个孩子一样去相信美好,去相信童话里说的雨后会有彩虹,更要像作者一样正视现实,勇敢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告别童年,是一种失去,更是一种拥有,成长会陪伴着我们走过生活的磨砺,我们的路还很长,不能总是去回顾过去,遗憾曾经,感慨过往,前方,即便再艰险,我们也要坚强地走下去。

每段时光里的每条路对我们来说都有一种独特的意义,因为生活和时间都是睿智的老人。我们必须得冷静地接受一些现实,就像作者接受最爱的爸爸去世的现实一样,也许就在历经过某一件事之后,我们会突然觉悟自己的长大。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3

读书如品茶,品第一口是苦涩的;第二口苦涩中却能品出丝丝甘甜,唇齿留香……每次品都别有一番滋味,但越品越醇,越品越香。

与《城南旧事》的第一次邂逅在书店,虽没荡气回肠的文字,却写得朴实可贵。但一向喜欢热闹的我还是更青睐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的书。

第二次与它相遇,是妈妈推荐我读的。这回读,我总觉得这字里行间透着股神奇的力量,捧起书来便放不下了。主人公小英子是一个被温柔而又严厉的父母、善良能干的宋妈等人宠爱着的女孩,几乎每年都会多个新的弟弟妹妹。她拥有着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大人们因世俗,时常分不清美丑与善恶,她却能看得清清楚楚。小英子上学之前,家附近有一个惠安馆,听大人们说里面住着个“疯子”。他们每次经过那儿,都会不禁地加快脚步。可英子却不,她背着大人偷偷进了惠安馆,还与“疯子”成了好朋友,也慢慢知道:原来秀贞不是真疯,而是因为太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才“疯”的。

那个在雨中目送秀贞母女渐渐远去的女孩;那个与宋妈妈挨家挨户找孩子的女孩;那个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的女孩……都把我给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读着这书,就像是在看一场真真实实的'“生活剧”。小英子的成长是充满坎坷的,但她却总以阳光的心态面对一切。

也许每经历一次辛酸就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心灵的蜕变。人生如戏,最美的镜头在童年。请将这镜头好好地珍藏在心间,因为杨柳枯了可以再青,燕子飞了还会再来,但我们的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4

在我们老师的介绍下,我开始就读起了《城南旧事》。它呀,是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是林海音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讲述了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

在那个年代,人人都过着平淡、朴实而又快乐幸福的日子。虽然有时候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还没睡够啊”宋妈拿着鸡毛掸子来掸我的小床,接着又掀起我的被子,穿着绒褂裤的我整个身体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宋妈去买菜,我就跟在后面;和妞儿玩耍以及和惠安馆的疯子聊天……每天的生活过得很精彩,很满足,这就是林海音的童年。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我们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英子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从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惠安馆里的'疯子、宋妈、还有小桂子,也就是惠安馆里疯子的女儿,她也叫妞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英子的童年生活真的非常精彩、非常有意义,每天有这么多的玩伴。记得当秀贞准备带妞儿去找思康叔时,英子就把钻石表盒金镯子送给秀贞;从中我看出她很友谊;当最后她的爸爸过世时,她表现出一副很沉稳、镇定的样子,要担负起姐姐的责任,她是多么的懂事啊,让我大为感动,我相信从英子的身上有许多都值得我们学习。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觉到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回想起我的童年,我感到很模糊,而英子将自己的童年生活都记载了下来,我该要好好地品味自己以往的童年了,它将会是怎么样的呢?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5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读来和鲁迅的闰土系列感觉很像,都有对童年的人和事的追忆留恋,又有对记忆里故乡风土人情的还原,读完后让你感觉接触了一个不同的时代,年代感,复古感,画面感和特色感迎面而来。

其实《城南旧事》读完心情很沉重,因为虽然是用孩童的视角给我们展现每一个故事,但结局还是悲多于喜的,童年里记忆中的所有人基本都离作者而去,而她也只能用文字的方式去铭记这一段段无疾而终的故事。

如果非要说让我选一篇最喜欢的话,我要选《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是林海音童年里最后的一个重大变故,爸爸离去了,没有预兆地别离了。

但英子却很坚强,就如她所说的“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醒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哀而不伤,文中没有刻意去渲染这个变故,但无时无刻不溢着沉重感,而这种沉重感除了对爸爸离去的感伤还有对不可知的未来的坚挺的'态度,这便是我最佩服林海音的一点,她把悲伤的事写的沉重而充满童真,不煽情却能让你泪流满面。

最近越来越觉得没事要动动笔杆子,人真是越上年纪记性越来越不好,童年是事,少年的事,就连前几年发生的事都在慢慢淡忘,我只怕不写下来,将来可悲到连回忆也没有了。

时间推着你往前走,你不得不行,走也罢,留也罢,总要留下点什么。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6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城南旧事》的书。

它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从小生活在北京,因此作品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小说《城南旧事》,深受读者喜爱,后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

文中,林海音奶奶的父亲是个戴着眼镜的文人,和蔼可亲。她的母亲虽然很严厉,但从严厉中流露出对她的喜爱!

林海音奶奶家里有一位姓宋的奶妈,也是保姆,她是个乡下人,她是个可怜的女人。这几年里,宋妈一直在找她的女儿,她也忘不了她的儿子小栓子,可她还不知道小栓子已经死了!

这部小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惠安馆”,它讲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秀贞,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小桂子,整天胡言乱语,疯疯癫癫的'。在大人的眼里,她是一个疯子,而作者林海音却成为她最要好的朋友,而且还帮助她。恰巧,作者林海音童年的玩伴小妞,就是秀贞丢失的那个孩子——小桂子。在林海音的帮助下,母亲终于和孩子团聚了,于是一起出发去找孩子的父亲。善良的林海音偷偷地把妈妈的金镯子送给了她们做路费。这故事无论谁看了都会感动,感动作者林海音善良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读了《城南旧事》,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道尽人间冷暖。

《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们走进了林海音奶奶和她身边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