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此篇文章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1
生活当中,我们有了快乐才会有生活的劲头,美好的童年带给我们快乐。我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做《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说的是一所小学和在那里上学的一个女孩子的真实故事,而这段时光正是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事情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东京,作者是黑柳彻子。她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第七任亲善大使。她的小学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是一位日本有名的教育家。
小豆豆是一个一年级就被学校开除的小女孩,她有过很奇特的梦想,就是想当一名电车售票员或女间谍。小豆豆很奇怪,上课时总喜欢看着窗外。一年级就被开除的小豆豆很罗嗦,可是在新转来的学校巴学园的校长眼里,小豆豆只是在和校长聊了一次很长的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发生了很多趣事和她不懂的事,比如“电车教室”、“大树做的门”……等等。小豆豆在巴学园发生的事,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得有一回……在一次午饭的时候,小豆豆和校长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那就是长大以后要当巴学园的老师!结果老师非常认真的问她:“我们能一言为定吗?”小豆豆和校长先生拉了钩“一言为定!”…… 虽然最后小豆豆并没有成为巴学园的老师,可是小林先生温暖的声音,认真的鼓励,满满的信任一直激励着小豆豆,让小豆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越来越成功……
这个顽皮的小女孩,让我明白了:任何人都不想犯错误,如果别人再严厉的指责他,他以后就会没有信心,不知道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如果人人都像小林校长一样教导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的话,我相信人人都会像小豆豆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并且长大以后都将会有一番作为。很可惜小林校长的寿命不长,要不然他还会教出更多像小豆豆一样的学生!回头想想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有时候也真的是让老师和家长够头疼的,但是我依然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能象小林校长一样,给孩子们更多的鼓励和信任,让我们成长的环境更健康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永远都充满阳光!也希望老师和家长都能原谅我们现在还小,总是会犯错,可是总有一天我们会长大的,我们会明白事理,会懂得感恩,会……
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每个小朋友的童年都是七彩的,让我共度这美好的童年吧!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2
那是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它的封面原来是有的,只是被我翻来覆去地看,掀掉了。许多新书来了,许多旧书或是扔掉,或是送给邻家的小孩儿,推独它,我不舍得丢掉,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拒里。
这本书是哪年由爸爸买回来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记得第一眼看它,就好像被捉了进去,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许多年来,书中的小主人公冬冬和我已成了好朋友。这个故事。我倒着也能讲出来。可是今天,我却又一次翻开了它,去体味,去挖掘,去寻找它的精华。
静静的课堂上,孩子们都在写作业,冬冬突然站起来,跑到窗前和燕子说话,全班哄堂大笑。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好多次了:把抽屉盖子打开又“啪”的一声关上,用蜡笔涂得满桌都是画,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使老师万分头痛……最后学校决定让她转学。以前,我肴到这些总是“咯咯”发笑,现在想起来,我刚上学那会儿,不是也和她差不多吗?一个聪颖活泼、天真无邪的女孩跃然纸上。“多么生动的形象广每次我都要发出几声赞叹。
冬冬来到了“巴学园”。这所特殊的学校,令人不可思议。汽车做教室,全校仅有50名学生,而教育方法又是别出心裁。上课,让学生自选科目,喜爱哪科,就钻研哪科;散步,让学生到野外去,无形中增长了知识;比赛,锻炼学生胆大心细;活动,培养学生互助互爱。冬冬在这里成长起来,我也被吸引进去。那精彩的故事,那流畅的语言,使我余香满口,如醉如痴,竟不知“今夕是何年”了。因为看得太入神而常常误事,所以,我是不敢去轻易碰它的`。当我闲暇时,它会使我生活充实。当我烦恼时,它会给我带来快乐.当我遇到困难时,它会给我勇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巴学园”坡炸毁了。我第一次那么痛恨侵略战争,第一次体会到和平的宝贵,而这体会,是它带给我的……
现在,我六年级了,面临着毕业。我整天都在复习呀,做功课呀。小猫因为我总不理它,慢慢和我感情疏远了。而这本书,我却怎么也忘不了。课余,我还总要进入书中世界,享受一悉。找出我从小到大写的作文,惊奇地发现:我在受它的影响。受它的启迪。几次想把它扔掉,它的巨大魅力却又牢牢把我吸引住。我明白了,我永远忘不了它。
因为是它第一个如此生动逼宾地塑造了一个小姑娘的形象,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它就是——《窗边的小姑娘》。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3
这个寒假,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里的每一个情节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书的内容写的是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乳名小豆豆来刻画自己。当时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了作者有着新生活的学校:巴学园。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精心教导下,平常人眼里“有点儿毛病”的小豆豆变得好了许多。又变成了平常人眼里的好孩子,也给整个巴学园带来了乐趣。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就能看出小豆豆是个乐于助人、有趣的人。她总是能每时每刻逗同学们开心。她还是一个善良的人,比如谁的午饭忘记带了,她会把自己的午餐非给他一半儿,总之是不能让别人饿着。就因为这个事,她被妈妈教训了十几次,而小豆豆却无所谓,妈妈训完以后她还是这么做。小豆豆这么善良、顽皮、可爱,却被退学了,有时想想真为她感到可怜。
其实,我跟小豆豆还是挺相似的,因为有时候我也很顽皮。记得上一次学校舞蹈课的最后一次练习,我们跳的是芭蕾,舞蹈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一件衣纱,我有个同学忘记带了,我把自己的衣纱给她穿,自己却被老师训了一顿。
我经常这么“帮助”别人,但也经常收到老师的“回报”。有时,我太顽皮,被老师教训,每次看到老师那双虎饿的眼睛,我都很害怕。
读完了这本书,想一想,小豆豆在一天天长大,我也该成熟一点,稳重一点。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4
这是一本传奇之书,包含了一个小女孩童年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
一开始,我认为这本书只适合女孩读,因为书的封面是粉色的,但在母亲的“威严”之下,我只好读了几章,不知为什么,我竟然沉迷在其中!我当时竟花了一整天来品味这本书。
第二次翻开这本书,是三年级的事。我又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好书,只不过,我收获了更多的是感动。这里面有悲伤,有快乐,比如小豆豆第一次进入电车教室、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月票丢了、试胆大会、海边温泉,悲伤与快乐滋润着我的心灵。
第三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体会到人生最为重要的东西——“友情”。小豆豆与那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山本泰明的友情让我感动至极,小豆豆与他的感情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第四次我读出了小林校长对孩子们的一片真心,他是一个毫不张扬的教育家,他是第一个认真听完小豆豆所有话的人,在小豆豆钱包掉进下水道,小豆豆用长捕捞网捞钱包时,他并没有制止,反而讲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用完了记得放回去。”他是一位多么慈爱的教育家啊!
第五次,我读出了人间百味,小豆豆入学是喜,被退学是怒,泰明的死是哀,还有无数快乐,它们编织了小豆豆的小学生活,给了小豆豆五彩缤纷的童年。
这就是——《窗边的小豆豆》。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篇5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在教育领域,较少有的“教育文艺”书籍之一。一开始就被书中有趣的情节吸引了,原来可以这样给孩子上课的;居然有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老师。。。。。。在车厢里上课;每天来可以随意找位置坐;每天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上课;午饭后,老师会带孩子到很远的地方散步;饭盒里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这是一间让孩子下课都不愿意离开的学校,多么难得!我能不能做到下课了孩子都不愿意离开我的美术室呢?我要好好努力!
我觉得教育是发掘孩子的本能,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培养的。设置太多的规矩,明显不适合孩子的成长。小豆豆的妈妈,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说不,而是让孩子喜欢做什么,默默的帮孩子铺路,当然,路怎么走?还是由孩子决定的。小林校长肯定是一位非常懂儿童心理学的人,他对孩子的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这么懂孩子,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位大小孩,我们的大朋友。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被倾听的。小林校长整整听了小豆豆讲了4个小时的话,这是多好的见面礼啊!我每周一早上在一楼值日,低年级的小朋友都会跑过来跟我讲,周末发生的有趣的事,周六做了什么,周日做了什么;孩子每画一幅作品,都有一个故事在里面,画完都会迫不及待的把故事讲给你听。每到快下课,总有一群孩子排着队要亲自给画我看,我说了全部都收起来改都不行。听孩子说说话,也是最孩子的奖励哦。
早就听说对孩子要有五心:爱心,耐心,细心,,,道理谁都懂,看了这本书,我真正找到“五心”所在。这么顽皮,这么搞事的小豆豆,小林先生都可以这样和蔼的对待,平时我的这些学生又算得了什么?是不是有一个很温和的方法,可以教育孩子们自觉地养成良好习惯呢?
在巴学园,全校50多名学生(包括先天不足的的孩子)都可以大大方方地脱了衣服游泳,让孩子自然地接受自己身体的先天不足,知道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克服自卑的心理。大家可以坦诚地一起,在孩子眼里没有贫富,没有好坏。我之前曾在一个班里问过,谁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学生呢?孩子就会七嘴八舌地说谁谁谁。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这无疑给孩子戴上枷锁啊。
看完这本书,孩子的一些所谓“奇怪”行为,都是有孩子的想法的,小孩就是一位小思想家,身为老师应该多听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非常重要的。
记得苏老师说,有机会教小朋友,是多么崇高的事业!也这也是为我们自己积福!希望每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都是快乐的。最后,以小林先生的一句话总结我的感想:“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