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此篇文章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1
读书是由译者根据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所编写,其中还融合了苏氏的其他著作的精彩条目,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著就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文章事例生动,理论精辟,见解独到,可读性极强。
文章一共介绍了100条给教师的建议,其中有几条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让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我想每位老师听到别人形容教师放假时间长,工作内容轻松时,都会感到很无奈,只有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辛酸。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事情让老师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尤其是当班主任的同事,在备课时总会有各种事情被打扰,于是书中介绍了一位历史老师,结束了一个观点,备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节课都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的,这种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随着教师的知识储备越来越长,量变就会变成质变,在教书的过程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正如作者所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的溪流来滋养它,要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其次,第33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
作者总结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的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的,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地精神财富——教育是明智的。”所以趁着年轻,我们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要使共产主义的理想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深刻个性的特征从每个不同的独立个体中体现出来,最后,年轻的朋友们,每个月要有三本书,学科方面,榜样人物以及关于人的心灵的书,这会让你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光传授知识,更能充盈学生的思维和心灵。教育者要具备一种对美丽的精细的感觉,要在创造美的劳动跟人有精神交往。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中记载的100条建议可以说为我们教师量身打造,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光要教授知识,还要帮助其养成好的习惯和性格,不光要呵护学生成长,还要让他们拥有自信和坚强的意志,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我们所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这条“百年育人”的教育长河中,我们需要不停学习,不停积累,才能不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2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说出我们幼教姐妹的心声的一本好书,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让孩子爱我们,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第四块内容:挤一点儿时间来反思,第五块内容: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块内容: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第七块内容: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
以前接触过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不是内容复杂深奥,就是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这本书却是幼儿教师们深受老师们喜爱。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缚了幼儿教师的创新和反思的动力,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一本介于这纯理论类读物和纯实用类读物两者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议”的形式让老师们感到亲切可读,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共鸣,充实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详尽而又不拖沓。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我做幼儿教师已经有许多年了,自认为从事幼教行业这么久了,对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已经不用再去阅读书籍也能详细回答了。但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暂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旁人在寻求周围美的事物时,其实幼儿教师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美丽的风景线。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3
最近我阅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思索颇多,作为新教师,我重新认识自己,思考学生,思考课堂。
在第一条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最为教师为什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总是感到被学生弄得心力交瘁,精疲力竭呢?我们有没有试着对学生区分对待。不是每位学生的智力、能力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们也不能高估学生的能力,让他们接受自己能力以外的知识,这是在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不同要求,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完成偏难的习题,掌握知识之余也可以提高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学习中等的同学要求基本掌握课标上所要求的知识点,这样可以保持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程度不好的同学老师可让其完成稍微简单的知识,这样不至于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使每位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让他对自己的微小成功产生乐趣,感受人格上的快乐。学生在快了地学,教师快乐地教,双方都在享受学与教的乐趣,这将会是多么的美好。
有位教师问一位历史教师:“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他的话让我颇有感触,这位老教师对待教学是如此的认真。要讲好一节课,备课是多么的不容易,除了翻阅不少教学资料外,平时的阅读至关重要,在你的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外的东西,燃起对学习的兴趣。一堂生动的课,是在平时多少的积累之后才呈现给我们。就像书中所说,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程,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而这正是我的弱点,一直以来我的读书量都太少,而且大部分局限在教科书上,教科书对于拓宽我们的知识远远不够,要想思维活跃,有更多的积累,必须打开心扉去读更多的书,接受更多的思想。其实读书就是读思想读经历,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心灵。书应该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它不会离开你,只要你需要,它就在身边。
我更加确信作为新教师,成长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如何快速成长我想应该要做到三点。第一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做到肚里有墨水。第二就是不断反思,加强写作,这样才能把你读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第三多听课,多摩课,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自己多思考多总结,才能进步更快。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4
苏霍姆林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到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的发展脉博。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分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他提出了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际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研究的使命。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教育任务。在论述教育时,既强调了教育的“相对独立职能”,又证明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5
最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深受触动。《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读到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几年来真正读过的书有几本?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闲暇时会抱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闷头大睡,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
教师不读书,就会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淘汰自己,冷静下来一想,觉得大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从教10于年来,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深感自己的老本真的已经不够用了。那么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牢记大师的建议: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至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