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此篇文章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情绪调节的方法,了解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情绪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
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情绪的复杂性和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情感方面:初一学生,情绪表现不稳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情绪的冲动、两极性明显,常使他们不能专心致志、善始善终地做好每一件事,学习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有时放任的情绪还会影响精神状态,妨碍正常的学习生活,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违反校纪或国法等。因此,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情绪变化的特点,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主动调控情绪,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确是当务之急。
认知方面:学生渴望学到调控情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圈不断扩大。随着生活的逐步扩展,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学校的人和事不断增多,学生的人际交往圈也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对自我情绪的把握不够,这成为制约学生追求更高、更快发展的瓶颈。因而,学生渴望更多地了解一些心理(如情绪)方面的知识,希望能更好地驾驭自己,掌握一些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引导学生选择正确、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以免伤害他人。并学会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以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沸腾的视频——导入:情绪
提问:
1、请你形容视频中人们的情绪?
2、说说生活的'情绪
提问:从哪里看出人们情绪激动?——情绪的表现、什么是情绪(内心体验)
判断一下词语表达哪一种情绪
怒发冲冠——
眉开眼笑——
泪流满面——
草木皆兵——
(二)游戏:听故事写感受
学生听视频中的故事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随堂提问、点拨。——情绪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是多样而复杂的。
(三)观看视频《李冰冰获奖感言》
问:请说说李冰冰的情绪——深刻体会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观看视频《中国男篮群殴来访巴西队》
问:
1男篮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
2情绪失控会造成什么后果?——情绪需要调适,情绪可以调适
(五)出谋划策活动
1写出你在实际生活中令你情绪不好或者情绪失控的一件事情
2小组合作探讨调整的办法
五、教后记
初中《思想品德》的一个很基本的任务就是创设意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达到体验、明理、成长之目的。本节课我主要从个人丰富多样的情绪说起,用申奥成功举国沸腾的视频导入,引导学生说出情绪的各种表现,然后介绍丰富的情绪中有四种基本类型:喜怒哀惧。在第一课时《情绪万花筒》中把重点放在“情绪的含义”上,因为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都能知道情绪的表现,但并不能自觉地从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情绪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为此我通过设问:“你从哪里看出他有这种情绪”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动作、表情、语言、神态等表现表达人内心的感受。然后通过“讲故事、写感受”再次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突出了重点从而也达成教学目标。
在这一课时中我将“情绪的复杂性”确定为难点。关于这一知识点,课本中只有“虽然人的基本情绪只有四种,但是我们的内心体验不断变换,这四种情绪会演变为又惊又喜,喜怒参半等复杂的情绪”这样一句表达。简短的文字表达却蕴含着深刻道理。如此抽象,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将抽象道理形象化?我通过“听故事写感受”的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情绪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自身的体验来理解这一深刻的道理。此外我还通过播放《李冰冰在金鸡百花奖颁奖现场讲获奖感言》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李冰冰此时的情绪,能直观地将“情绪的复杂性”呈现给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压力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压力与成就的关系。
2,调整心态,做好应对学习压力的准备。
二、活动准备:
1,每位学生1个气球,1瓶水和一段绑气球的线
2,计时器或手表l块,激昂的音乐
3,多媒体课件,压力与成就的倒U型图
4,学生分成6~8人小组,并提前布置好教室人小组,并提前布置好教室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压力气球
进入高三,你们感觉到压力了吗
(学生回答略)
现在就请你们根据自己进入高三感受到的压力的程度,把这些压力吹进气球里。看看你们的压力有多大。
(学生活动)
气球吹好了,请大家相互看看,了解一下你的同学感受到的压力程度究竟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弹性与内在压力的大小,如果有同学把气球吹破了,可引导:"压力太大容易出危险。")
相信大家看到之后会发觉: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到压力,其他同学也都有压力感。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该如何去面对高三日益紧张的生活。
(请学生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底下或座位附近的位置)
二、人生故事
一天,一位管理专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他现场做了演示,给学生们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前面,他说:"我们来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一加仑的广口瓶放在面前的桌上,随后,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应道:"满了。"管理专家反问:"真的"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沙,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与石块之间的所有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道。但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很好!"专家说。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他抬头看着学生,问道:"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专家认真地说:"不,我不是想说明这个问题"
那么,请你们想一想,这个管理专家想通过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石块就像是人生大大小小的目标,沙子则代表生命中遇到的无数的痛苦,压力等,水
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所有不良情绪,如悲伤,焦虑,自卑等。我们只有在人生中先设计好目标,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实,如果我们反过来在人生(广口瓶子)中先装满压力痛苦(沙子),或者先装满由压力痛苦带来的焦虑自卑等不良的情绪(水),那么我们的目标(石块)是无法装进去的。记住:不能让过分的压力将我们的目标挤出人生之外。
三、挑战自我
一瓶水你能举多久(由学生自己估计能举的时间)今天就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来尝试着举五分钟。
要求:
1、手握瓶身,手臂平举,与肩同高。
2、其间不得换手,不得放下,也不能让任何物品支撑手臂。
(教师计时,学生体验,分享感受)
(请成功及不成功的学生分享感受,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引导)
仅仅一瓶水举五分钟都感觉很辛苦,让你举一小时,一天会怎么样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统计回答"能"的学生效,可对比前面学生估计的时间及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
一瓶水我们尚且举不了多久,何况是我们即将面对的压力呢问问自己你能带着压力走多久一个月,一年要想把水举得久,就要适当地放下,让自己歇歇才有力气继续举;同样的,要想背负压力走得久,就要懂得适当地放下,让自己能喘口气,幽一默。
可是,能否永远地将压力放下压力会把我们压垮,那么没有压力是否会对我们有利是否就能让我们的成绩高唱凯歌
四、压力与学习效率日的倒U型图
是一张在心理学中常用的图,如果横坐标代表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纵坐标代表我们的学习效率,这张图型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在压力小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不觉醒,不能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当觉醒增强时,我们感觉到的压力增大,学习效率开始提高,但是在达到一个最佳水平后,学习效率水平便不再提高了。然后,随着觉醒增强(压力加大)时,学习效率则开始下降,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我们就会变得十分惊慌,以致不能完成与我们实际能力相符的工作和学习,过分的压力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下降,在图型上显示出倒"U"型曲线。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压力太小或者太大都会降低我们的学习效率,也就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成绩,正如我们的压力气球一样,压力小时,气球无弹性,压力大时,气球的弹性强,压力太大,气球就被撑破了。由此可以看出,有压力并不是坏事,压力的存在对我们的成功来说是必须的。
五、心理实验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小白鼠放进一缸水中,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小白鼠在水中仅仅挣扎了四分多钟就死了,再将另一只小白鼠放入水中,让它在水中挣扎了一分钟后将它捞起来,休息一下,然后又将其扔进水缸中,你们猜猜这只小白鼠的结果怎样
(学生猜结果)
这只小白鼠第二次被扔进去后,游了40多分钟,仍然没有放弃,后来实验者插根棍子让它爬了上来,实验者对助手说:"没有人不愿帮这样一只坚持的老鼠!"从这个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
l。心态的重要性(第一只和第二只白鼠结局的区别)
2、成功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只白鼠为何坚持40多分钟)
3、坚持的重要性(第二只白鼠的结局)
4、棍子的意义——周围人的帮助
教师总结:进入高三后,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的压力和挫折,甚至偶尔会让我们感到绝望,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时时看到自己的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也能给我们信心,这种信心会增强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当然别忘了要懂得随时
寻求周围人(同学,老师和父母)的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三路才能走得更好,我们的人生路才能走得更远。
六、小游戏—释放压力
(播放激昂的音乐)
把我们自己的压力气球拿起来,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它:"高三压力,我不怕你,我有信心战胜你!"然后把气球扔在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爆它。
让我们充满信心去迎接高三的挑战!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3
一、教学标:
1、通过辨别种常见的部表情去感知、判断的良好与不好情绪。
2、知道良好的情绪使健康、初步学会去调整的不良情绪。
3、在观察、感知、辨认、判断活动中提幼的观察、情绪识别。
4、学会保持愉快的情,培养幼热爱活,快乐活的良好情感。
5、让幼知道愉快有益于体健康。
二、活动准备:
1、六个表情具(笑、微笑、、哭泣、愤怒、害怕)
2、准备《健康歌》、《假如幸福你就拍拍》的歌曲磁带及录机;
3、课前排练好《他落了情绪的深渊》的品。
三、教学过程:
1、谜语趣导
现在师给你们猜个谜语:"上宝,既会哭来会笑。起来眉上翘,兴起来哈哈笑。"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脸)
2、情绪变脸
(1)辨别部表情
1、你们见过哪些表情的脸?(启发幼联系的活经验,并根据幼的回答出相应的表情具)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表情的脸?
3、教师结:"脸"真是位魔术师,时时刻刻都能发很的变化:会笑,会哭,会,会愤怒……真的变化穷,我们可以通过脸上的表情他的情绪。
(2)"变脸"游戏现在我们来玩玩变脸游戏好吗?
1、集体游戏。教师出表情具,幼做相应的表情。
2、同伴之间互相游戏:你说我来做。
(三)引导幼将表情具按情绪进分类
1、刚才我们在玩变脸的游戏中,你觉得哪些脸让你情兴?哪些脸让你情不好呢?
2、引导幼将个表情具从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进归类。
3、教师结:当我们微笑、笑时我们的情好,兴、快乐属于良好的情绪;当我们、哭泣、愤怒、害怕时,我们的情不好,属于不好的情绪。情绪有"喜"、"怒"、"哀"、"乐"四种类型,原来,我们可以从我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他的情绪怎样。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4
一、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活动,明白为什么要关心、帮助别人,同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别人帮助,走出困境,摆脱烦恼的快乐。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活动,认识帮助别人自己才快乐的道理,学会如何把快乐带给大家。
二、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挂出三幅画:
第一幅画:小丽手里拿来起50分的成绩单哭了。
第二幅画:一位老奶奶摔倒了。
第三幅画:壮壮生病躺在床上。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遍。
教师讲李素丽阿姨“肋人”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我们从路娜同学和李素丽阿姨且人的故事中,已经看到并认识到,只要你把快乐带给了人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发现老人、残疾人行走时有困难,就立刻去帮且;发现同学学习有困难,主动去帮助;发现爸爸妈妈身体不舒服,要关心、疼爱和照顾他们。
三、课堂活动
1、想想议议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讨论题为:
A、 路娜怎样把快乐带给别人?
B、 你向李素丽阿姨学习什么?
C、 你想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大家的人吗?
目的是让同学们知道向李素丽阿姨和路娜同学学习什么,鼓励学生做一个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
2、想想说说
教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一分钟,然后说说你怎样把快乐百叶窗给同学?怎能样把快带给爸爸妈妈?怎样把快乐带给老师?
目的是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把快乐带给自己周围的人。
3、观察论谈
教师将一件事的两种做法编为“情景一”和“情景二”,并写在纸板上挂到黑板上。
教师:我现在请一位同学扮演红红,请一位同学扮演妈妈,我旁白,我们三上人把纸板上的故事念一遍。
教师:“情景一”中,红红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情景二”中,红红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判断红红的做法对与不对。
4、想想谈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个问题:
A、 你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最高兴?
B、 你何时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C、 被你帮助的同学为取得成功而快乐时,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请大家想一分钟后,再谈谈上面三个问题。
目的是让同学谈谈自己帮助别人后的情感体验。
5、想想填填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先默读一遍,然后在空白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字。
通过填字游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实践指导
1、故事接龙
教师:现在我们请五位同学到讲台来,每人在讲台上抽一张卡片,然后的卡片上A、B、C、D、E的顺序站好,用两分钟时间将卡片上的一段话记熟。最后五个人衔接着讲完一段完整的故事。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把快乐带给别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2、演讲
教师把演讲的题目和内容要求写在黑板上。
演讲的题目:《如何把快乐带给大家》。
演讲的内容:
A、 关心他人,使人感到快乐。
B、 帮助别人成功,使人快乐。
C、 同情、宽容他人,使人快乐。
D、 有且人为乐的情感。
E、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的是了解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五、教师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大家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我们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当别人有困难时,也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主支地以帮助别人,使他们获得成功。这样做,你就把快乐带给了大家。
六、课外活动
在课堂上,你没有来得及演讲,回家后,你向爸爸妈妈作一次演讲表演。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性分析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能力目标】
理性看待挫折,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理解什么是挫折;
2.理解挫折的两面性;
3.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挫折的两面性;
2.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
【难点】
理性对待挫折,正确面对挫折。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引导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并设置问题:歌曲中他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怎么去解决这些烦心事呢?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过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遇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呢?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怎么面对它们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考试成绩不及格、数学题不会、英语单词背完了就忘记等等。解决办法多学习,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等等。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面对挫折的不同表现
过渡句:既然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那么我们对待挫折是否有区别。大家请看《半杯水的故事》的寓言故事:
两个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快乐的人想:“啊,我终于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开端,我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他变得高兴起来。而苦恼的人则想:“怎么就只有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渴毙。
设置提问:这两个人对半杯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什么不一样的结果?
学生回答:乐观的人觉得自己很幸运,而苦恼的人觉得半杯水没用,把杯子摔碎,最后渴死了。
教师总结: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到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一般来说挫折包括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人们对挫折认知的不同,则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也会不同。
3.理性看待挫折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自己遇到挫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是却经常让我们很痛苦,现在请大家辩一辩,“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正方:挫折是好事;
反方:挫折是坏事。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在面对挫折时,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的看待挫折。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让我们更加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活动: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分享: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借助外力
教师提问: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呢?以政治小组为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稍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
同学代表1回答: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同学代表2回答: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教师总结: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环节三:巩固提高
观看《摔跤吧,爸爸》片段,并让学生分析:
1.女主角遇到了哪些挫折以及如何应对的?
2.给予你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自己骄傲加之训练方式的不对,使其在比赛中屡屡受挫。应对挫折时她一方面加紧训练一方面求助自己的父亲,把自己的父亲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最终取得胜利。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回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是挫折,理性的去看待挫折,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偶像,查看他们在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以及如何解决的?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下节课进行分享。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树立同学之间主动交往的意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也能尽快熟悉,消除陌生感。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随机应变能力。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掌握交往的方法、技巧。
[活动准备]
1、20包七彩糖。
2、40个写有词语的卡片。
3、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七彩糖
出示课题:“七彩糖”。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①参加游戏人数必须是双数;以40人为例,分成两组。
②每人发一张写有词语的卡片,在20人的小组里迅速找到手拿能与自己的词语组成短语的人,手拉手坐下,20个词语必须都组成10个最佳短语。比一比,两个小组哪个组用时最短。
③总结:最快小组,你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④组成短语的两个人就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即新朋友,两人手拉手坐在一起,并读出自己组成的短语(考验默契),读完后,给每一对合作伙伴(新朋友)发一包七彩糖。
⑤回答问题,分享糖果。
红:最喜欢玩的游戏橙:最高兴的事
黄:最喜欢的水果绿:最喜欢的书
青:最难过得事蓝:最喜欢的动画片
紫:最难忘的一件事
与自己的新朋友交流完一个问题后,一起品尝与问题相对应的颜色的糖果。
二、小小搬运工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①运物品。物品有:一捆重约10斤的书、3个装满水的纸杯、一个空大可乐瓶、一只空的大箱子、两张塑料凳。
②分组。一起品尝糖果的一对新朋友为一组。
③要求。把所有物品一次性运到对面10米处,再运回原地,搬运途中水不能打翻、漏出。
④总结。只要把3杯水倒进可乐瓶,再把书、可乐瓶、空杯子放进大箱子,两个人一起抬起箱子,另一只手拿塑料凳就能顺利地按要求完成任务。
通过两个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一定的交往技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