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2025/08/08教案

此篇文章《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1.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全集》。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日《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3.小结

这首诗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2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里,我们积累过龚自珍的两句诗,还有人记得吗?

学生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同学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背出来吗?指生背。

3、请全班同学跟着这位同学一起背诵。

二、解诗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的另一首同题诗,(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提醒不要把“己”写成“已”字。

2、有同学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吗?(无生举手)小老师解释:这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记年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光十九年。这一年,作者在南来北往的途中,共写了315首诗,统称为《己亥杂诗》。

3、提醒同学们看注释①,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二百二十首。

三、初读诗。

1、每个小组内推荐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然后请被推荐的同学依次朗读古首,生评价。

2、请被推荐的同学指导本小组内同学的朗读。

3、小组内再推荐进步最快的同学展示。

4、听着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小老师也激情诵读一次。(热烈掌声)

四、品读诗。

1、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吗?

生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心声。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作者想要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2、那同学知道诗中哪一句是表达作者心声和情感的吗?生回答后两句。

3、请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要求:语文阅读能力差和不爱发言的先说,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生汇报。

4、作者“劝”的'内容是什么?(板书:劝重抖擞降人才)

5、小组内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这么“劝”呢?

6、“劝”的原因是“万马齐喑”,疏通前两句诗的意思。

7、重点讨论诗中的“风雷”指的是什么。一个课外知识积累较多的同学补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觉得“风雷”是一个敢于伸张正义、引领社会革新的言语、人才等。

五、悟诗情。

1、指生再读诗。

2、小组赛读诗。

3、全班齐读诗。

4、讨论: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六、拓展有关爱国的诗句。

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虽然上课的是自己的孩子,但从头至尾我并没与参与其中,孩子除了借用电脑查资料,并没有向我作任何咨询。但从这堂课的设计和呈现中,个人欣喜看到:

(1)上课的孩子作了精心的精备,从诗的写作背景到爱国诗句的拓展,孩子有设计,有搜集,有积累,真正地体现了预习的有效和高效;

(2)这堂课的设计很完整,从读通到读好到读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3)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从小组内推荐读书好的同学,到读书的同学指导小组内同学读书,从小组内说诗句的意思到小组内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且对小组合作有所要求,学困生优先发言,能力强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了,积极参与课堂。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和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1、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3、指名读,齐读,练读。

4、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1、指导诵读。

2、赏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3、赏析第三、四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2)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4、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5、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1、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作业:诵读默写。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tanwugaubai,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泛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鸣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