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2025/08/08教案

此篇文章《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 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 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 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 完成“阅读”

1、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 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 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 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 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 :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

学生:文具、玩具、日用品、食品,果蔬等道具。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1、改变身份,引生入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不光来上课,还要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校办工厂的一种书包,美观大方,使用方便,原价50元,今天第一次跟同学见面,优惠价40元,怎么样,想买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可走到学生中间,激发学生购买,引导学生还价!)

(点评:通过教师改变身份,设计情景,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明白购物讲价的重要性。学生当时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2、因势利导,引出课题。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买的价格不同,问:为什么同样的东西,有的同学买的要便宜得多呢?(讨价还价)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本领。师板书课题,生打开课本。

二、联系生活,获取经验。

1、联系生活。师:刚才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还价的重要性。其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还价的机会非常多。同学们,你们跟家里人一起或自己买过东西吗?想一想怎样还价的?

(也可让学生看课本或从刚才的情景中领悟方法,可先同桌互说。)

(点评: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讨价还价经验,运用于课堂之中。)

2、学生发言,介绍经验,教师概括提炼。

3、师:老师把大家介绍的方法总结成了还价宝典,请看大屏幕,指名朗读。

4、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用这些方法进行实战演习。

三、自由结合,摸拟训练。

1、师:在练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练习的注意事项,指名朗读。

2、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把教室当成申泰大市场,把你的课桌当柜台,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别扮演卖家和买家,看谁最会卖,看谁最会买。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谁演得最好,老师的书包就做为奖品送给他。

(点评:教师再次创设购物情景,使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来训练刚才学到的还价方法。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卖家叫卖,使出看家本领,买家使出浑身解数讨价还价,有买有卖,气氛热烈。)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身份、讲价方法。教师也可让学生把同类商品合到一块儿,分成几个小商店)

四、边演边评,锻炼能力。

1、师:有句俗话叫“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看看到底是卖家精还是买方精。请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表演的同学哪儿演得好,用了什么方法还价。

2、学生分组上台表演,教师相机点拔。(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价方法,交易情况)

3、学生点评优点及不足,教师应提醒其他同学学习和借鉴,对点评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学生听说的积极性

(点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的训练,是师生互动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听力,注意倾听别人发言,还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注重多元评价,把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五、总结评价,归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哪一位同学演得更好?(生不评师评,若有分歧可让学生举手表决。)

2、刚才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呢?你还知道其它方法吗?

3、小结:我们在学习中不光要学到文化知识,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花最少的钱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购物讲价和学生学会生存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教育观。)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介绍健康小常识。了解一些健康小常识。

2、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通过介绍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学会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习作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都可以,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口语交际和习作。

2、难点是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通过学习,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文章内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应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六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背古诗《夜书所见》和阅读《邯郸学步》

教学要求:

1、读读背背古诗,了解诗意。

2、阅读《邯郸学步》,明白成语含意。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邯郸学步》。

教学过程 :

一、读背古诗:《夜书所见》

1、试读通全诗。不明白的查。

2、抽读,集体读。

3、了解含意: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想想:

A:作者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B:你读后明白了什么?

4、精析:菊花围绕着茅舍,好像晋朝陶渊明的家,我绕遍篱笆边的菊花,一直到日渐西斜,不是在百花中偏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之后没有其他花开了。

补充: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二、阅读《邯郸学步》

1、学生自读,扫清字词障碍。

2、通读短文。抽读,小组内读。

3、思考问题:(1)燕国的那个年轻人学来学去,连路都不会走了?

(2)作者借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燕国的那个年轻人今天跟这个人后边走几步,明天跟那个人后面走几步,可学来学去,总是不像,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又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丢掉了,所以他最后连路都不会走了。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盲目,不能机械、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说说你的体会。由学生自由讲解,教师引导。

三、练习:

1、读背古诗。

2、讲故事《邯郸学步》,说清成语含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要求:

1、介绍健康小常识,知道一些健康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有关的健康小常识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揭示课题,引入。

二、分组介绍:

1、以四人小组介绍,并记一记笔记。

2、小组搜集整理。

三、交流:

代表向全班介绍。

提示要求:

1、自己向别人介绍时要注意口齿清楚、简明扼要。

2、听别人介绍时要认真、有礼,如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的补充。

3、因为每一种“小毛病”都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但注意说话要谦虚,不能引起争吵。

四、练习:

整理你本课了解的健康小常识。

补充资料:

①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休息,实在走不动,也应请同学扶着走一段。

②烈日下突然晕倒,要赶快到阴凉通风处,在太阳穴上涂风油精等。

③上体育课时扭伤了,应先立即用冷水敷,让血凝固,24小时后再用热水敷。

④课间不小心擦伤了,要及时用碘酒或双氧水消毒,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⑤要注意保护视力,课间一定要走出教室向远处看看,让眼睛作适当的调节。

⑥流鼻血时,不能仰头,而应把相反方向的手高高举起。

⑦春天的时候不能到外面小摊上乱吃东西,因为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

⑧咳嗽时,可用冰糖、贝母炖梨子汤喝;⑨黄瓜和西红柿都很有营养,但两样东西不可以放一起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写你想写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可以是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写读后感。

2、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教学过程 :

一、读题目明要求,研讨习作提示。

最近,你有特别想和别人说的.话吗?这次作文,就请你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比如,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想对别人诉说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见到的景物,自己一个奇特的想像……总之,写人、记事、写景、写物,编故事(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写读后感、观后感都可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问:1、写什么内容?

2、要求是什么?

二、习作准备:教师介绍。

介绍本次习作在命题上没有任何要求,同学们可以任意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等。因此,同学们可以各展其能,写自己特有的想法,写与众不同的经历,写对你产生很大影响的人或事……关键是选材要新,角度要新,要让人有新鲜感,或出乎意料之感。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四、写好后认真读一读,修改。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评讲习作。

教学要求:

1、通过评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内容要具体。

2、培养学生修改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学过程 :

一、提问导入 。

教师介绍:

1、有趣就是有趣味。写到有趣的地方,要把自己深藏于内心的高兴、激动反映出来,做到乐在其中。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既要把事情的全过程,即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么样,一一写清楚,还要把有意义、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3.要认真修改。文成于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文章是否表现出有意义、有趣,事情经过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都要反复阅读,认真修改。

二、抽生读习作,全班评议。

1、是否通顺?完整?

2、内容具体吗?

3、怎样改,提出方法。

三、学生修改习作。

四、抽读优秀习作,共同欣赏。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单元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本单元测试题。

佳作引路:

一天晚饭后

程方

上个星期六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在院子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呼拉圈比赛。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比赛开始前,我们先开始抽签。爸爸第1号,妈妈2号,我第3号。别看爸爸已到中年,性子可急啦。一上场,他就匆匆忙忙地拿起呼拉圈往身上套。准备工作还未做妥,就见他把手用劲一甩,呼拉圈转动起来,爸爸腆着肚子,弯着腰,越急越转不下去,越急呼拉圈越不听使唤。三次,总共只转了9下。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不服气地冲着妈妈说:“你比我好不了多少。”(爸爸在呼拉圈比赛中的表现。“腆”“弯”“越……越……”“越……越……”“笑得前仰后合”,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轮到妈妈了。妈妈虽然不像爸爸那样急,但也没有找准窍门,前后左右乱扭身子,呼拉圈一下子快,一下子慢。结果比爸爸稍好一点,共转了14下。爸爸还取笑妈妈:“我说你不行就不行吧!”妈妈说:“呼拉圈这玩艺儿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不容易,这回我算领教了。”(“领教了”点明妈妈受到教育,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该我上场了。因为我平时在学校练过,掌握一定的技巧,就是腰转动的速度要与呼啦圈的速度同步,所以我不紧张,信心十足。呼拉圈在我身上“唰唰”地飞转起来,十分有节奏,而且姿势十分优美,不时赢得爸、妈的叫好声。爸、妈在一旁数着数,一直数到421。这时,妈妈说:“行了,行了,别转了,你已经赢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停了下来,欢快地跳到爸、妈中间,一边一个吻。(“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因为……所以……”再次表现了比赛的意义。)

一家人在欢笑中结束了这次有趣的比赛,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再次写出了比赛的情趣。)

点评:

《一天晚饭后》是写家庭呼拉圈比赛的事。写了爸爸“腆着肚子,弯着腰”转呼拉圈,逗得“我”和妈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取笑妈妈。整个比赛都是在“欢笑”声中进行、结束的。写妈妈“算领教了”。写“我”因掌握一定的技巧,所以一直转到421下,表现了这件事的意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写得很具体。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解释一词多意

2、积累名人名言

3、介绍小发明

4、完成本单元学习——想象作文

6、在读,借,背中形成积累名言名句的习惯

7、在说,听,评,议中形成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理解,一词多意

2、积累名人名言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介绍小发明

4、进行写作能力培训——想象作文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小发明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指名分句朗诵

2、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所表现的不同的意思)

3、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学习)

4、指名反馈

5、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6、补充学习

(1)①天黑了,星星亮起来了

B:他的皮肤被太阳晒黑了

(2)A:这朵红花真漂亮

B:这是妈妈给我的红包

二、语海拾贝

1、指名分句朗读

2、生自评朗读

3、师生共评朗读

4、小组讨论:各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5、朗诵名人名言

6、同桌互背

7、师指名背诵

8、你还知道那些名人名言呢?(学生自由发言)

9、师出示文字幻灯,名人名言

(1)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2)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做舟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时

……..

10、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进行积累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文中不认识的字或词。

2、再读段文,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成语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综合性学习

1、指名读题

2、题目给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1)把自己的设想介绍给大家

(2)先说想发明什么东西

(3)再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样制造、有什么用等。

3、对于听众有要提什么要求的吗?

(1)认真听介绍

(2)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提问

4、学生自主准备,小组内发言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发言

6、师生共听,共评

7、评出最佳口才,最新发明两项奖

五、习作百花园

1、指名读题目

2、小组讨论:本次习作的要求?

3、全班交流:应该怎么写?(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整理出几个要写的部分)

A、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截了当地点出小发明的有关情况,也可以由其他事物自然的引出发明。

B、这篇记叙式说明文,重在叙述发明的过程。基本上难的地方详细一点,容易的地方简略些,但是每个步骤都要求清楚,不能含混不清,让人看了混乱一团,不知所云。

C、加入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

4、学生写草稿作文,老师巡视。

5、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进行修改。老师对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

6、抄写作文。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都与科学有关。今天我们还要一起去学习另一篇段文《奇妙的书》。

2.自读段文,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读了这篇段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解释一词多意

2、积累名人名言

3、介绍小发明

4、完成本单元学习——想象作文

6、在读,借,背中形成积累名言名句的习惯

7、在说,听,评,议中形成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理解,一词多意

2、积累名人名言

3、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介绍小发明

4、进行写作能力培训——想象作文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小发明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指名分句朗诵

2、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里所表现的不同的意思)

3、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学习)

4、指名反馈

5、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由发言)

6、补充学习

(1)①天黑了,星星亮起来了

B:他的皮肤被太阳晒黑了

(2)A:这朵红花真漂亮

B:这是妈妈给我的红包

二、语海拾贝

1、指名分句朗读

2、生自评朗读

3、师生共评朗读

4、小组讨论:各句名言的大概意思

5、朗诵名人名言

6、同桌互背

7、师指名背诵

8、你还知道那些名人名言呢?(学生自由发言)

9、师出示文字幻灯,名人名言

(1)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2)书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做舟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时

……..

10、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进行积累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文中不认识的字或词。

2、再读段文,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4.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成语的意思)

5.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综合性学习

1、指名读题

2、题目给大家提出了什么要求?

(1)把自己的设想介绍给大家

(2)先说想发明什么东西

(3)再说用了什么材料、怎么样制造、有什么用等。

3、对于听众有要提什么要求的吗?

(1)认真听介绍

(2)对没听明白的地方要提问

4、学生自主准备,小组内发言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发言

6、师生共听,共评

7、评出最佳口才,最新发明两项奖

五、习作百花园

1、指名读题目

2、小组讨论:本次习作的要求?

3、全班交流:应该怎么写?(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整理出几个要写的部分)

A、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开头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形式,直截了当地点出小发明的有关情况,也可以由其他事物自然的引出发明。

B、这篇记叙式说明文,重在叙述发明的过程。基本上难的地方详细一点,容易的地方简略些,但是每个步骤都要求清楚,不能含混不清,让人看了混乱一团,不知所云。

C、加入适当的心理活动描写。

4、学生写草稿作文,老师巡视。

5、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将修改后的作文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进行修改。老师对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指导。

6、抄写作文。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都与科学有关。今天我们还要一起去学习另一篇段文《奇妙的书》。

2.自读段文,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帮助。

3.读了这篇段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背一背、抄一抄都可以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被累名言佳句,了解对偶句的特点。

2蓖ü互动平台,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3蓖ü口语交际提高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迸嘌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将欣赏的对象真实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毖生搜集一些感兴趣的对联。

2彼鸭抒发爱国豪情的名人名言。

3闭驹“欣赏”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人、事或景物。

一、温故知新

1弊杂啥辆渥印R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敝该读,纠正字音。

3逼攵粒你发现些什么?

4苯淌结合句子讲解对偶句的特点。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对“大渡桥”(名词),“拍”对“横”(动词),“云崖”对“铁索”(名词),“暖”对“寒”(形容词)。

5彼卸了母鍪句。

二、语海拾贝

1弊杂啥辆渥印

2敝该读,注意字音。

3敝该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加以补充。)

4苯涣餮生搜集的名人名言,并把它记录下来。

5逼攵潦樯系暮退鸭到的名人名言。

三、互动平台

1弊杂啥琳舛味曰埃想一想:这段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蓖桌分角色朗读,并同桌交流讨论对联想和想象有什么感受?

3敝该全班交流对联想和想象的认识。

4苯淌ψ芙幔毫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如:由“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巨浪”和“浪花”。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如:由“乐声”想象到“冲出闸门的洪水”。

四、口语交际

1贝瓷枨榫埃引出话题。(教师介绍口语交际的内容。)

2弊约核伎迹耗愣悦芷跄纱理这件事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3毙∽樘致郏憾悦芷跄傻男形的看法,并找出充分的理由作好发言。

4比班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持肯定意见的一组,持否定意见的一组,另请五位同学对辩论双方的理由、言行、态度、倾听等进行评价。要求辩论者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体态大方;倾听者认真听,认真思考。评议者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辩论双方,肯定别人优点,提出需要提高的地方。

5苯涣鳎喝绻你是密契纳,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说说自己的理由。

6苯淌π〗幔和学们,尊重长辈是一种美德,在此,我欣赏密契纳对一位普通小学老师的尊重与怀念,更欣赏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正如同学们刚才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一样,这就是一种尊重。如果我们每个人时时学会尊重,那我们的集体、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五、习作百花园

1彼担孩偻桌相互说自己欣赏到的人、事或景。

②讨论并相互补充。

③指名交流欣赏到的人、事或景。有条理有重点地说出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教师相机指点。)

2毙矗和ü全班交流和教师指点,取长补短,把最值得自己欣赏的人、事或景有序地记叙下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备模孩傩∽槟诟模涸谛∽槟谧约憾磷约旱奈恼拢同学评议,自己修改。

②小伙伴交叉改: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改的时候,作好文中修改、旁批、总评。

③自己改:根据学习伙伴的修改,再读,感悟,然后重写。

④教师改:教师把学生重写的作文进行修改。

4鄙停航淌ρ〕鲋猩衔恼赂骷钙进行全班评议鉴赏。

六、自主阅读园地

1碧岢鲆求:《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细读这首诗:

①勾出自己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

②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把体会或悟出的道理批注在诗句的旁边。

2毖生自读感悟。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以指点。

3敝该全班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

4敝傅佳生朗读。

5毙〗幔赫馐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两种不同的人的思想、表现及结局,赞扬了鲁迅为多数人能更好地活而甘愿当牛马的崇高精神。

《积累运用四》教学设计 篇6

【课题】:

积累运用四(3.4)

【课型】:

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夜书所见》,并在读背中有所感悟。

2、阅读短文,明白其解释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健康小常识,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明确习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习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大家想些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习作提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谢罪想写的,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屑错别字。

二、交流想法,开启思路

1、先自己想一想,你最想写什么?

2、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写。教师鼓励学生向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三、试写出稿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存在的问题。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组评议,修改习作

1、四人为一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组内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2、根据同学的评议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选读习作,共同评议

1、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学生对照习作要求进行评议,发现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2、每组推荐一篇写地较好的习作或一些优秀片断,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3、教师提出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引起学生注意。

三、修改誊抄

1、自己再次修改习作。

2、将习作抄写在作文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