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面管教》有感
此篇文章读《正面管教》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正面管教》有感 篇1
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读《正面管教》有感 篇2
班级里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再故意地对一个很难保护自己的人做出残忍或伤害的行为。面对这一问题,也曾想尽办法解决。直到拿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才意识到:这种现象意味着这是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很多学校都实施了针对恃强凌弱行为的项目。其中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惩罚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另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赋予学生们力量和增强自尊的方法。恃强凌弱是解决一个想象出来的问题或真实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方式。有些孩子欺负他人是为了寻求认可和关注。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成人往往扮演着法官、陪审员和行刑者的角色,认定是谁挑起的问题,并惩罚其中一个孩子,或给这个孩子贴上麻烦者的标签。成年人不可能看清楚孩子们之间的全部事情,所以他们最终往往挑选中个子最高的.、年龄最大的或男孩子,给他贴上挑衅者的标签,并维护他们相信是可怜的受害者的孩子。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旁观者。在正面管教中,建议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而实行这一理念的最佳方法就是召开班会。即便是不开班会,也要把事件涉及到的每一个人聚到一起,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把事情说开。
鼓舞信心、造成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并将纠葛视为需要解决和改进的课题而不是鄙视的对象,这样做所产生的有益影响会超过可能造成的任何伤害。
读《正面管教》有感 篇3
歌德曾经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的确,书就像指向标,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初次接触这本书,是源于女儿班主任老师和我沟通孩子学习习惯的事情,老师便推荐这本书给我阅读。《正面管教》由美国简.尼尔森编著。它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已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即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合作以及责任感,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两个孩子的管教方式。作为父母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发火。然后给予更多的说教、苛责、呵斥,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体验后果。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第一、父母的行动大于说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应该做的事情又该怎么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说一通。也就是,“说1000遍还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实唠叨、催促、是非常无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长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确得当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长期坚持不懈。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书中提到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并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务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可以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执行规则、以及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孩子参与其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果。
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认可他们的,然后再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宿感和价值感。
第三、和善而坚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体会到父母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坚定的意义在于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应该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并且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的亲子关系。我要去践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更自信环境中健康成长。
读《正面管教》有感 篇4
我们或许都玩过游戏,或大或小,我们更知道孩子对游戏的依赖,那么为什么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喜欢游戏,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呢?难道只是因为网络游戏的有趣、刺激,还是还有别的更重要的原因呢?回想一下,我们玩游戏的过程,当我们在玩游戏中犯了一个错误时,我们只是重来即可,也就是只需再试一次,也可能我们需要一百次的尝试才能打过去一关,才能搞清楚一个问题,才能解决一个问题,才能进入游戏的下一级。尽管我们尝试了N多次,但是我们却一点也不厌烦,那是因为游戏不会责骂或者羞辱玩游戏的人!
游戏的设置是让玩游戏的人不断的尝试,并鼓励他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不管我们是教育孩子还是教育学生都与此没有什么不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不断的犯错误,只要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勇于解决错误中的问题,因为改正就是进步。
因为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就是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在正面管教的教室里,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学习相互尊重、合作和协作的工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力量的积极运用,这会减少他们为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而做出不当行为并制造问题的需要。相互尊重和学生们的参与是正面管教的一个必要基础。鹤山与鉴定并行会鼓舞孩子们的信心,并且常常会帮助他们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善他们的行为。
在正面管教的教室里,当全班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犯错误能学习时,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就不会介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了。他们会将错误看作是从同学们那里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他们实际上学到的是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感到骄傲,即使是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他们知道犯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好,或者会因此陷入麻烦。他们不会因为承认了错误而被讽刺、羞辱,产生自己是“坏人”的意念,反而会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要想在我们的教室里真正的`使用正面管教,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需要所有学生感受到承认错误的归属感,在承认错误中享受到承担责任的自豪感,而且得到的不是羞辱而是帮助,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转变与改变。
我们老师习惯了命令,习惯了控制,习惯了批评,习惯了惩罚,而我们的学生也习惯了呗老师命令,被老师控制,被老师批评,被老师惩罚。刚开始时,学生有太多的不适应,但是一旦他们体验到作为一个对班级有能力作出贡献的人所带来的尊严、尊重和自我满足感,他们就能成功的应对这一挑战。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有太多的难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改变,只有老师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会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律、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比如教室里前后桌的两个学生发生的争吵。后面的学生说前面的学生总喜欢背靠着自己的桌子听课,把自己的书都弄乱了,而前面的同学说自己并不是故意靠着后面的桌子的,是因为空间太小了,不小心总会把后面同学的书弄乱。以往老师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结果是,两位同学,谁心里都不服气,对老师有了看法,而且两位同学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不和谐,再也找不到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归属感与价值感,同学们会不理解,如此一个小事也值得争吵,最后学生的不到同学的帮助,唯一的收获就是心情坏到极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我们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给学生创造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那一定将会是春暖花开,前程似锦,美不胜收。我们可以用询问的方式,给两位同学建议,是他们两个和老师三人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案,还是拿到班会上一起讨论,给学生机会正真的倾听,做头脑风暴并帮助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在一种没有威胁的环境里,学生就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学生们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试图隐瞒错误或者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这样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了承认错误,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与它们相互尊重的共事,学会了理解自己的行为,学会了用自己的能力影响别人,学会了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会了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会了做出选择就要承担责任的能力,学会了……
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就想立即在自己的班级中运用。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体验过程,尽管过程中有太多的疼痛,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怀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影响到孩子自己爱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就会坚持。相信只要在路上,一定会有庆典!
读《正面管教》有感 篇5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和孩子交流甚少,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关系紧张,两人渐行渐远,这都是我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直到我参加了知遇家庭教育成长小组,才让这一切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定的隔阂,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是渐渐地通过学习,我开始反省自己,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和做法上存在的问题,把思路转向如何解决问题。这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某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时,即使是小的转变也可能很困难。一旦转变之后,你可能会惊奇:当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会跟着改变。书中如是说:你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谢我的老师——《正面管教》和知遇姐姐,读后感《学习《正面管教》有感》。
都说"最好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与她(他)做朋友",通过学习,只有真正和善而坚定地尊重、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是我们生养的没错,但是他们同样也是独立的个体,是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她,选择适时的时候放手,不成为孩子的.障碍。可是敢问天下所有的父母,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点?
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我眼中叛逆的"小屁孩"其实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人只有努力了才会看到希望,而不是等着有了希望才去努力。我正在努力着,把自己修炼成为一个更理性、更温和的妈妈……
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赏又悲伤,追回拥抱不敢声张的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一对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时爱得太用力,有时让孩子感到压抑、紧张和喘不过气,但是亲爱的孩子啊,请永远不要质疑父母对你的爱,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时,记得投向父母的怀抱,他们总是会说:"孩子,你慢慢来,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