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2025/08/13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剪贴图形的方法大胆设计可爱的动物头像。

2、体验在塑料袋上制作头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保鲜袋若干。

2、剪刀、即时贴。

3、网上下载的动物头像。

4、制作好的范例。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大胆设计和制作动物形象。

2、难点:各种图形的组合和剪贴。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活动。

师:今天,我想给你们猜一个谜语。教师念谜面:看不见它,摸不着它,伸出舌头舔一舔,怎么也尝不到它,你知道它是啥?(幼儿猜测)(空气)

师出示保鲜袋,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现在老师要把空气装在袋子里。

教师示范装空气的方法:将保鲜袋打开来,在空气中左右晃动,当保鲜袋鼓起来之后就把袋口握住,然后再用毛线在袋口上绕几圈,再打结。如果一个人不能打结,可以请其他小朋友帮忙。

二、观察范例

出示制作好的动物头像范例,师:看看保鲜袋现在变成成么了?(小猫、小熊)

师:你们喜欢这两个小动物吗?

师:谁知道这两个小动物是怎么做出来的?(请幼儿在观察范例的'基础上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制作的方法:用剪刀把即使贴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粘贴在袋子上。

三、我喜欢的动物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你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在电视机中播放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

师:你想做什么小动物呢?(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交代制作要求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在篮子里有各种颜色的即使贴,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制作小动物。注意:制作之前,一定要先在保鲜袋中装入空气,并且要把袋口扎紧,防止空气漏掉。

五、幼儿制作小动物

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可爱的动物,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的制作过程。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幼儿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来作为小动物头像的某一部分。先制作好的幼儿可以再制作一个,满足幼儿制作的愿望。

六、展示、评价

请先完成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速度快、有的慢?(让幼儿明白在制作手工的时候要抓紧时间)

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物名称和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将幼儿制作的小动物布置在主题墙中,让幼儿欣赏。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源自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之主题二《可爱的小动物》。 学生喜欢各种动物,喜欢喂养小动物,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具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能力。因此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其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形成爱心和责任心,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饲养小动物的能力和技能。

活动目标:

1、结合本班实际,在全班开展养蚕活动后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帮助学生发现蚕的特性,学写饲养日记,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掌握养蚕的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的分享、展示,体现学生有爱心,能精心养蚕,关爱生命及具有初步的责任感。

3、以点带面,延伸养蚕活动,鼓励学生饲养其他小动物,了解卵生、胎生动物知识及动植物生长规律,增长见识,加强学生与动物的交流,从而喜爱更多小动物。

活动重点:

通过实际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实践、交流,发展儿童饲养蚕的能力和技能,培养爱心和责任心。

活动难点:

学习一些基本的饲养方法,会做观察记录,能分享养蚕的心情,增强爱心和责任心。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养蚕感兴趣,愿意了解和蚕有关的小知识。

(2)学生愿意分享交流他们在饲养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经验。

(3)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日记。

(4)学生和蚕接触的卫生常识有待增强。

(5)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理解下才能顺利开展饲养小动物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把养蚕过程拍成照片。

2、制作观察日记,定期写观察记录。

3、搜集其他小动物的相关资料。(了解生活环境、繁衍的方式、食性、生活习性等知识。)

活动时间:

1、课内活动时间:40分钟。

2、课外活动时间:一个月。

教学过程:

一、汇报养蚕活动,多种方式交流,掌握养蚕的基本技巧。

(一)录像导入,唤醒记忆

1.小朋友们,在这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里啊,有老师收到的一份关于小动物的神秘的礼物。想看吗?

2.播放录像1分钟。配音乐。

(二)图文展示,全员参与

1.是啊,我们班小朋友都养了蚕宝宝。

2.苏子晋用录像记录了养蚕的过程,你又用了什么方式来记录这个过程呢?

3.照片、绘画类记录交流

(1)哪些小朋友用照片来记录的?哪些是用绘画呢?

(2)课前,很多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记录与老师分享,快看一看,这都是谁的作品?

(3)注意,老师出示谁的作品,就请作品的小主人向大家介绍介绍。要求是,用一句话说你记录的是什么?说话声音要响亮。

小结:多好玩的养蚕啊! 老师真佩服你们,照顾蚕宝宝这么周到,这么细心!

(三)通过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关注养蚕中的变化并科学记录。

师:除了这种方式,你们还用什么方式记录了?(观察记录表)

师:哦,对,老师还发过一张表格,让你们记录蚕宝宝的变化,谁记了,把你的表格举起来。

出示同学的表格记录,(老师恰当评价: 哇,你还用尺子去量,这就更准确了。这也是一种记录的方法板书贴“量一量”,他还按时间顺序发现了蚕颜色的变化,老师发现你的蚕卵孵化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你们的蚕卵孵化成蚁蚕用了多少天?(数,从3月16日数到3月23日)

你们的呢?我们来“数一数”(贴)。(学生数自己的蚕卵孵化时间)

师:老师还查过科学书,(贴)“查一查”。书上写蚕蛾妈妈生下蚕宝宝大概要10天左右。

师:看,在观察记录中,我们用了量一量、数一数、查一查,记录得多具体,多准确,多清晰啊!其实,量一量、数一数、查一查,还有前面汇报的(贴: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都是观察记录常用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观察记录时也可以用这些方法。

(四)通过摆放错乱的养蚕绘本,回顾养蚕过程,初步掌握养蚕方法。

师:老师还收到一些同学做的养蚕连环画。你们看,多漂亮啊!(出示)可惜,老师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谁愿意帮老师摆一摆吗?(学生上来贴)

师:他摆得对不对?为什么?

师:哇,真有意思,同学们通过长期观察,自己发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简直就像小小科学家在做研究呢!

二、分享养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增强爱心和责任感。

(一)教师范说,引导分享。

师:那么,在养蚕的过程中,大家一定遇到过很多难忘的事,邢老师就遇到过一件这样的事?(范说)

(二)分享情感中难过、害怕或者开心、有趣等难忘的事。

请三到五位同学上来分享自己的养蚕故事,可以用展示照片、图画、日记、录像等方式。适时颁发爱心章。

(三)自由交流,分享难忘的事,颁发爱心章。

同学下座位找好朋友交流分享自己养蚕的故事。互相赠送爱心章。

师:哇,同学们都学会了养蚕,还分享了这么多难忘的事。

(四)分享饲养其他小动物的经验,延伸学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师:你们还想养其他的小动物吗?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在养蚕之后,还养过其他小动物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验?(请同学分享养狗、养鱼等其它小动物的经验。)

三、区别、比较动植物的生长规律。

(一)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知识。

师:哎,邢老师发现鱼和蚕宝宝都是从卵里孵化出来的,这样生出来的动物,我们称它们为——卵生动物,你们还知道哪些卵生动物?(自由说)那刚刚同学提到的小狗属于什么动物呢?(胎生动物)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胎生动物的知识呢?

(二)出示植物生长规律图进行比较。

师:我们一年级认识过植物的生长规律,(出示)你们观察一下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都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下去的,多么神奇啊!)

四、回顾板书,总结学习内容,推荐课外书目。

1.这节课,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呢?(学生汇报)

2.通过养蚕和养其他小动物,我们和他们更亲近了。我们发现小动物们是——(指板书)很可爱的,那么该怎样爱护他们,保护他们呢?老师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老师把这本书放到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大家下课都去看这本书,好吗?

3.师(出示目录)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第三部分,(生齐读:我们的好朋友)和更多的动物——交朋友。你们一定会更喜欢的。

板书:

可爱的小动物

——蚕 量一量

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 数一数

查一查

画一画

拍一拍

写一写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育理论指导】

教学理念现代化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于教材具有鲜明的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要求我们注重在教学的细节上下功夫。坚信:教育的原点是童年的身体生活和身体教育,儿童身体的感觉是真正的生活的基础,是第一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感觉”这个媒介,完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任务。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的内容要求及“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根本目标。《可爱的动物》这一活动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让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教材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某种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时,应注意领会教科书的设计意图,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说说动植物的可爱,这样,学生爱动植物的情感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能充分实现。

活动是道法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常用的教学活动有: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欣赏等。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有限,但对孩子们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这种兴趣将激发他们自主地去观察、认识动物。所以,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设计多种活动,努力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观察、认识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性。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情感与态度

(1)懂得爱护小动物。

(2)唤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歌唱等活动,熟悉小动物的特点。

(2)借助于讲故事活动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主动去保护小动物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走进生活,了解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难点:主动去保护小动物,树立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三.课时划分: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小动物的叫声。

2课件。

学生准备

1.提前画小动物的图片,了解小动物的叫声。

2.跟家长交流我跟小动物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我听说咱们班小朋友聪明可爱,李老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你喜欢动物吗?你都认识哪些动物?(你能说出几种动物?)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神奇的动物王国探险,但是动物王国的国王老虎先生只喜欢勇敢又聪明的孩子,我们必须闯过几关,才能走进王国和它们游戏、玩耍。大家愿意跟老师一起闯关吗?

2.跟随老师来闯第一关吧!听声音猜动物。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生答:听到了马、小羊、小狗、小鸟等的声音。

小朋友们都快成为动物小专家啦!我们来走进神秘的动物王国吧。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叫声入手,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并熟悉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了解我喜欢的小动物

1.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请同学回答,你都看到来什么动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老师示范,引导学生说清楚,个别动物的特点。比如蝙蝠能在晚上飞行,长颈鹿的脖子特别长。

2.在这神秘的动物王国里,据说有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呢!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变幻出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第二关:你把这些动物进行分类吗?3.小组合作:第三关说特点猜动物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发一张图片,先组内说一说这个动物的特点,选三个特点告诉全班同学,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们拿到的是什么动物?4.第四关:说一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活动主题一中的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让学生观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一些基本特点,从而培养

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

生活调查,观察周围的动物,做课件,查资料,做活动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周围都见过什么动物。

2、学生看课件中的.动物,比比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还可以进一步讲有关某种动物的故事。

3、学生给动物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动物排队。

4、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的动物及喜欢他们的理由。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画画,粘贴图片,编谜语等。

6、活动:寻访自己周围的小动物。

草丛里生活着什么动物?

菜地里生活着什么动物?

大树上生活着什么动物?

反思:

《可爱的动物》本课旨在通过以学生熟知的动物题材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重点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可爱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2、学习感受各种材料特征,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此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的优势,来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上课时,我以亲切的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说起动物,我们一定感到十分熟悉、亲切,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你对于动物有哪些了解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看来,大家对动物看似熟悉却又不够了解。想更深地了解动物吗?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物的有关知识,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我提醒学生,大胆表现,注意构图合理,色彩艳丽,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5

训练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复习三、口语训练《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地观察画面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听音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最喜欢哪种动物和喜欢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看图,理解图意,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说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练习说完整的话。

教学准备:

1、投影仪、相关投影片,录音机、相关磁带,小动物图片。

2、学生认真听相关的录音带2至3遍,做好预习。

3、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激趣:

1、谈话引入。欣赏配套音乐歌曲《小毛驴》片段。(学生可打拍、跟唱、边歌边舞,尽情放松)

2、听相关配套录音、猜谜语。(谜底:小白兔、金鱼)

3、让学生说说家里养过哪些小动物。教师贴出小动物图片,板书:可爱的小动物。

(二)看图说话: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几位小朋友家里观看种几小动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2、投影训练内容插图1。

⑴想一想,图上画有谁?正在干什么?图中小动物长得怎样?你喜欢吗?

⑵引导学生根据图意说话。

3、投影训练内容插图2。学法如上。

4、投影训练内容插图3。学法如上。

5、同桌之间根据3幅图的意思进行说话。

6、小结。

(三)听音想象:

1、播放配套教师用带3至13(有关猫、狗、鸡、鸟等小动物的叫声)。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并进行模仿)

3、听到这么多的小动物的叫声,你想起哪些小动物在干什么?

4、分4人小组进行说话。

(四)拓展思维,延伸课外:

1、检查课前布置学生“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完成情况。

2、让学生拿自己的画上讲台前说一说最喜欢哪种动物及喜欢的原因。

3、好朋友之间互相看画、说话。

4、播放歌曲《小毛驴》。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懂得小动物的可爱,从而更加爱护小动物。

5、布置课后要求: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故事给家人听。

小学品德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想象、添加、组合,尝试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巧妙地拼贴动物造型,感受联想创作的趣味。

2、学习在背景上随意撕出块面,制作出斑驳、轻盈的效果。

3、能耐心、细心地进行粘贴和印制。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动物的图片,有撕纸技法的版画作品。

2、各种树叶(圆形、长形和造型独特的树叶,常绿树树叶最佳),卡纸,刻刀,乳胶,双面胶,抹布,宣纸,彩色油墨,玻璃板,胶滚,夹子,拓印用的小茶杯。

活动过程:

一、制版

1、谈话、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同忆有关动物的造型经验。

教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动物的基本部位的形态。

教师:你喜欢哪个动物?它是洲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3、通过想象、添加、组合,尝试将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拼贴成动物造型,感受联想创作的趣味。

(1)教师:如果要用树叶拼一只长颈鹿,用怎样的树叶来组合?(个别幼儿尝试拼贴)

(2)教师:背景可以添加什么?(树木、草与花等)

4、幼儿创作。

(1)重点:引导幼儿利用不同树叶的造型特点,创造性地拼贴动物。

(2)难点:细致地将每片叶子粘牢。

二、拓印

1、出示有撕纸技法的版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感受斑驳、轻盈的美感。

教师:天空看上去有怎样的.感觉?

2、观察撕纸的技法。

(1)教师:猜猜,这样的效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教师示范:用刻刀随意在空白处刻画,不将底纸刻破,用手沿一个方向将纸的表层撕掉。

(3)尝试在背景部分随意撕出块面,制作出斑驳、轻盈的效果。

要点提示:

这一环节,应根据幼儿的操作熟练程度来完成。教师可选择几个策略:

①教师可在卡纸上事先切割出线条,易于幼儿直接撕纸,降低操作的难度。

②因为树叶是新鲜素材,它的保持性较差,要求幼儿将主体内容和背景部分一同完成会有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多人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制版。

3、幼儿印制。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重点欣赏巧妙利用树叶形态进行拼贴的作品,鼓励有耐心的幼儿。

区角活动:

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树叶供幼儿拼贴。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在厚卡纸上进行切割、撕纸的活动。

家园共育:

观察自然中各种树叶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