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教案
此篇文章热爱祖国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热爱祖国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爱国主义作为人的一切基本道德价值观和品质,必须从小培养,经过长期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形成。
作为学生来说,限于他们对“祖国”的感受和理解,他们的爱国情感表现是十分具体和贴近生活的。因而,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的激发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环境为媒介,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感受家乡的富饶、美丽,进而热爱家乡。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家乡,感悟家乡,养成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情感,
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来歌颂、赞美祖国,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活动过程
(一)观看建国六十年庆典录像
观看完录像你有怎样的感受?
祖国在发展,祖国在腾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祖国而难倒,为祖国而自豪,我们要为祖国而歌唱!今天,就是要表达我们对祖国家乡的热爱!让我们一齐道一声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二)中国版图
主持人:(手指着中国地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中国版图的形状像什么?这是中国的版图,她的形状像一只雄纠纠、气昂昂的雄鸡。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主持人:今天,我们主题队会的题目就是“祖国妈妈我爱您”,希望大家都能用不同的形式来赞美祖国。我们的祖国像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我们就是花园的花朵,盛开在祖国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请欣赏表演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们愿唱一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来表达我对祖国家乡的`爱。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啊!碧绿的草原,蓝蓝的大海,弯弯的江河,绘成了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请欣赏朗诵《彩色的中国》。
主持人:我国还有很多大山、江河、名胜古迹。最雄伟的是长城。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请听快板《长城长》。
(三)国旗国徽
主持人:我们的祖国真美丽,我们都热爱她。你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什么吗?主持: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报效祖国
主持人:我们热爱祖国,要有自己的行动。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发言
(五)总结
今天的主题班会开得很热烈,很精彩。同学以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感情,用诗歌、快板、歌唱等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家乡的热爱!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刻苦学习,努力锻炼,提高本领,报效祖国的!
热爱祖国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用画笔在无纺布上的平涂方法,知道五星红旗需要红色和黄色。
2.技能目标
掌握在无纺布上平涂的方法,能够在正确的位置画出五角星并能将五角星正确有序排列。
3.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
相关领域:
社会领域: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兴趣了解各种民俗风情,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活动准备:
旗面,旗杆、五角星贴纸颜料、笔刷(创意工具包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五星红旗,观察五星红旗的特点,红色的背景,5颗黄色的星星(4颗小五角星围着1颗大五角星),引出本次活动主题一一绘制国旗。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出示纸绘画材料,了解画笔和颜料的使用方法。
1.教师分别介绍绘画材料:无纺布(找到正反面及锁边的一边)、笔刷、颜料。
2.教师讲解笔刷和颜料的使用方法及平涂的方法。
3.教师分发材料,先让幼儿在纸上练
(二)教师示范用画笔在帆布旗帜上平涂,正确找到五角星应该在无纺布的什么位置教师示范平涂红色,幼儿操作并想办法尽快将红色晾干。
(1)教师先引导幼儿将袖子挽起,示范用画笔从无纺布锁边的一边开始平涂(尽快让这一边晾干)。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示范粘贴五角星,引导幼儿将五角星在国旗上正确有序排列。
(1)教师示范五角星的正确粘贴位置,幼儿在纸上进行练习并有序排列。
(2)引导幼儿在锁边的一侧贴五角星(大五角星靠左上角,4颗小五角星围在大五角星的右側),并进行有序排列。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展示作品
幼儿展示画好的红旗,互相欣赏。
三、小结
整理颜料,清洗画笔,将旗杆穿上画好的国旗,在背面写上小朋友的.名字。
活动延伸:
可以将本班小朋友绘制的国旗在国庆节来临之际装饰幼儿园,比如可以送给其他班级,或是挂在幼儿园的大门上、走廊里、班级的门口,营造国庆节的氛围。
热爱祖国教案 篇3
交流的过程变成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过程。学生通过读书,基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用通顺的话来表述,这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
1、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尽量肯定他们有价值的`意见,给予表扬。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2、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质疑。再次细读课文,发散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
班内交流想法,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把朗读作为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感悟与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
拓展延伸
4、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知识的延伸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
指导书写
5、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6、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7、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8、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热爱祖国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您旁网)
二、精读指导
三、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送别时老师的叮嘱以及肖邦的情感变化,教学时,要通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方法带领学生质疑、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2、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
②老师的叮嘱
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句子:
1、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女生读。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
1、我们精读了文章前三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
2、读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为什么。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1、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契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热爱祖国教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雾霭 疾驰 催人奋起 呐喊 消逝 肺结核病
雾霭 弥留之际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二)我会填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 ),表达了 ( )。
(三)我的搜集
我搜到了有关肖邦的资料。听一听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1、 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2、想象此时肖邦在想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回答问题:
⑴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__”的词句。
⑵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饶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送行----咏唱----叮嘱----赠土
热爱祖国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借助图夹文的形式,初步感知阅读汉字“爱”,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参与自主阅读和学前识字游戏活动,感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黑板一块,粉笔一支。小图片:乌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
活动过程
感知图片
一、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爱”,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7你会用“爱”字说一句话吗)
2、教师在“爱”的前面逐一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在黑板上排成一竖排。
3、教师:你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吗?
4、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爱”的后面用粉笔画出简笔画“蓝天、江河、泥土、花朵、中国地图(或红旗)”。
二、师生阅读图夹文诗歌《从小爱祖国》。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指图文,带领幼儿阅读诗歌。
3、教师:在念"爱"时候,怎样念更好?
三、师生看图文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1、教师在“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图片前面写上相应的汉字,鼓励幼儿对照图片认读相应的汉字。
2、将图片拿掉,带领幼儿阅读汉字,朗诵诗歌。
3、在简笔画的'旁边写上汉字,引导幼儿读汉字念儿歌。
4、擦去简笔画,引导幼儿阅读汉字念儿歌。
四、帮启发幼儿仿编诗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乌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知道还有谁爱蓝天(江河)((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
3、教师:在念“爱”的时候,怎样念更能表现出喜爱的感情呢?(用深情的语调)
五、读幼儿用书,感知阅读诗歌。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等,你还知道什么?他们也爱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