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洋洋》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喜洋洋》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喜洋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民族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奏实践,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各自声部的演奏技巧,明白合奏中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背唱《喜洋洋》的主旋律,并能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三个声部能够整齐演奏并合理控制音量。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教师激情演奏古筝独奏《喜洋洋》,增加课堂气氛。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
2、说明该乐曲创作背景,并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引出民乐合奏《喜洋洋》。
二、学习《喜洋洋》
1、初听乐曲,体会乐曲的情绪变化。
2、哼唱B段主旋律,体会喜悦如歌的情绪。
3、一边听乐曲,一边跟琴视唱二、三声部的旋律,并带领学生分析二、三声部的旋律特点及作用。(二声部:增加乐曲的.欢快气氛,使得乐曲抒情但不沉重;三声部:起到鼓点的作用,稳定乐曲的节奏。)
4、全班分成三组练习各自声部旋律,教师巡回指导。如:调整笛子的呼吸气口;规范二胡的拉弦方向;双音演奏时的指尖发力等。
5、每个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在心里默唱自己的旋律,想象合奏的效果。
6、每组派一位代表参与试合奏,其他学生点评。
7、点评:主旋律演奏时,副旋律应避免喧宾夺主,使用较弱的力度演奏;主旋律在句尾处为长音、渐弱,副旋律应在此处做渐强处理,连接主旋律的气口;各个旋律声部演奏时都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音响,及时调整自己的强弱、速度。
8、全班参与合奏练习
《喜洋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喜洋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喜洋洋》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聆听《喜洋洋》,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体验节日的欢乐氛围。
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哼唱主题旋律,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难点: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编配伴奏。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播放一段节日庆祝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场景和人们的情绪。
提问:在节日里,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想到哪些表现节日欢乐氛围的音乐?
(二)乐曲欣赏(10 分钟)
初次聆听《喜洋洋》,请学生思考:乐曲的速度、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刘明源。
(三)主题旋律学唱(10 分钟)
再次聆听乐曲,让学生找出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师用钢琴弹奏主题旋律,学生跟唱。
引导学生分析主题旋律的节奏、音高特点,感受其欢快的情绪。
(四)民族管弦乐队介绍(10 分钟)
展示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或视频,介绍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吹、拉、弹、打)。
播放每种乐器的演奏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的音色,认识二胡、竹笛、扬琴、锣鼓等乐器。
(五)打击乐器编配(12 分钟)
出示木鱼、碰铃、沙锤、响板等打击乐器。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这些打击乐器为乐曲的主题旋律编配伴奏。
各小组展示编配方案,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选择。
(六)拓展创作(10 分钟)
请学生以《喜洋洋》的'主题旋律为基础,进行歌词创作,表现节日的欢乐场景。
分组展示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民族管弦乐《喜洋洋》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欣赏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喜洋洋》的音乐情绪和主题旋律把握较好,通过对民族管弦乐队的介绍和打击乐器的编配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但在拓展创作环节,部分学生的歌词创作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喜洋洋》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进行演奏,进一步熟悉乐曲的ABA结构,感受乐曲喜气洋洋的情绪。
2、在创编过“庆祝生日”的身体动作及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根据指挥手势演奏时,注意迅速调整动作做出反应;在忘记动作时,能向同伴、教师寻找支持;在适度紧张的氛围中,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看过幼儿用书《喜洋洋》的画面,知道乐曲是ABA结构。教师事先和幼儿看图讨论节日期间快乐的事情,并根据乐曲的性质、结构和内容创编有关“庆祝生日”主题的节奏动作。
2、将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值日生将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摆放到位。幼儿已正确使用过上述乐器。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教师创设生日情境,幼儿回忆自己创编的动作。
教师:上次有一个小朋友过生日,请你们来给他(她)庆祝生日,你们做什么动作啊?
2、幼儿在教师哼唱乐曲A段的过程中,有节奏地拍身体三个部位(如拍头、拍肩、拍手)教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下一下地做这些动作吧!
3、幼儿在教师唱乐曲B段的过程中,有节奏地做拍手和手腕颤抖的动作。
教师:瞧!这段音乐还可以这样做动作呢!
(二)随音乐完整地练习身体动作。
1、幼儿边听琴声,边完整连贯地做身体动作。
2、幼儿边听音乐磁带边做身体动作,教师尽可能不做提示。
教师:这次你们自己听音乐做这些动作,可以吗?如果忘记动作了怎么办?
3、个别幼儿带领大家做动作,教师提醒做带领动作的幼儿,敲腿动作的方位同集体相反,即做镜面示范动作。(如幼儿不能做到镜面动作则不要强求,教师在旁边坐一定的提醒就可以了)教师:谁能到前面来带大家做这些动作?这个动作怎么做?
(三)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幼儿讨论分组做身体动作的方案,选出专门敲腿的一组幼儿。
2、幼儿分组随着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教师面向不同小组,领做不同节奏的指挥动作;幼儿练习较快速、准确地做自己小组的身体动作。
(四)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
1、幼儿空手练习敲击双向筒的动作。
2、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空手演奏练习。
(五)幼儿拿乐器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拿乐器演奏。
2、教师用来拍指挥的动作指挥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3、幼儿根据教师改变的指挥方案,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进行多种发展练习。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喜洋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有进一步了解新疆人文知识的愿望。
2、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并能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喜悦、风趣的声音演唱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
难点:创编舞蹈和乐器伴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电钢琴、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组织:
小眼睛看老师,小手儿放好来,小嘴巴闭起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到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呢?
生:···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马车)
生:马车
师:就让我们坐上马车,随着音乐快车去看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咯。(师带领生听音乐,做动作)
师: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师:你们看,我们到达了什么地方呢?
(课件播放新疆美丽的地方)
生:大草原
师:这儿的人们喜欢穿漂亮的连衣裙、黑色的绣花马甲,头上带着一顶可爱的帽子。(课件:连衣裙、马甲、帽子)这儿的人们能歌善舞。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来到了哪儿吗?
生:新疆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想请大家说说新疆除了歌舞,还有什么地方特色、民俗风情?
生:···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想知道更多的新疆知识吗?我们来看大屏幕了解一下。(课件:新疆的自然风光特别秀美,土地肥沃牛羊状,富饶的园林结瓜果,新疆的特色小吃。)(背景音乐为《库尔班大叔喜洋洋》音乐旋律)
二:学习新歌
师:刚才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风景秀丽,牛羊肥壮,瓜果飘香的景色。这些幸福生活都是新疆人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的。看!(课件)原来是新疆农民企业家库尔班大叔正和村里的小伙子们赶集回来呢!瞧,他们收获了好多的水果(课件)
师:他们满载而归。库尔班大叔看见我们更加开心,激动的什么都没说,只让我们把下面这段词编成顺口溜。你们行吗?(课件出示第一部分两段歌词: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赶着毛驴铃铛响,绿葡萄,红苹果,一筐一筐驮上装。
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赶着毛驴回村庄,电视机,花衣裳,一箱一箱驮上装。)
生:···
1、学生自编顺口溜读歌词。
师:我相信这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先跟着老师我们来一起念一遍。现在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表演。(找出编得最好的一组,当小老师领念。)
2.学唱歌曲
师:这时新疆的小朋友将我们编的顺口溜唱出来了。(听音乐)(课件:播放范唱录音,出示歌谱和歌词。
师: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又是怎么样的情绪呢?让我们带着这个两个问题再听一遍。(师表演)
生:丰收。欢快、热烈、热情、奔放等
师:对了,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让我们轻声的用“lu”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旋律吧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让我们来看看库尔班大叔是如何表达自己对丰收的喜悦。((听音乐朗读歌词,学做动作))
师:库尔班大叔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快乐也邀我们一起唱,不过这首歌同样难不倒我们的同学们,同学们说是不是!(随琴学唱歌)
师:刚才在我们学唱中,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哪里唱起来有困难的呢?(难点解决)师:我们用洪亮的声音,带着欢快、风趣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到我们的歌声,新疆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情不自禁也唱起了歌跳起了舞来。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吧。
师:在库尔班大叔等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来到了库尔班大叔的村庄跟他们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请同学们分组选择舞蹈、打击乐器伴奏、演唱等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练习一下,一会我们来表演展示。(学生自由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老师发现有几组的同学跳的特别的好,我们邀请他们来为我们表演,下面的同学为他们伴唱(选两三组来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真好,掌声在哪里呢?
师:我们现在来分成男女生来表演,老师看看是男生表演的好呢?还是女生表演的好。
师:我们全班同学表演的都很好,让我们又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四、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新疆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真有些舍不得啊,你们都收获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啊。
下课,随着《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走出教室
《喜洋洋》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喜洋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