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八、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一起爬 奋力 手脚并用 终于
老爷爷
作业设计: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 石级 铁链 似乎 发颤 奋力 攀登
终于 纪念 辫子 勇气 决心 意思 取得
二、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sìshì) 暑假(jiàjiǎ)
发颤(fā fà) 应该(yīngyìng)
三、选字填空。
纪 记 年()()住 日() ()念
作 做 工() 留() ()()业
相 像 ()声 ()片 好() 照()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 望:啊,峰顶这么 ,在 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 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 ,暗示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诗歌,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2、初步了解相关农事,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的劳动内容,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你还记得吗?瞧,他们来了,请这组同学开火车叫出他们的名字。
2、还有一些词语朋友,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3、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活动的?
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第四课,《田家四季歌》了解农民伯伯的辛苦,并体会他们的心情。
二、板书课题
1、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四季指的是春、夏、秋、冬。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边请四个小队分别朗读这四小节,等会儿完成这个填空。
2、谁来说说,儿歌按照什么的顺序,描绘了谁一年的什么活动?
四、研习课文
(一)研读第一小节,提炼学习方法。
1、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一小节,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请女生齐读第一小节,同学们注意有几句话。
2、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啊,同学们可能有点困难,老师来帮帮大家。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根据重点词语,句子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了哪些事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关词语下加点。
2、你还知道春天哪些事物的特点?
3、春天花开草长,充满了勃勃生机,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吗?
4、听了她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
春天真像一位迷人的小姑娘,尽情绽放她的美丽。夏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仿学第二小节,学法迁移:
1、我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小节。请喜欢第二小节的同学朗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注意有几句话。
2、夏季里,农事忙。忙得什么农事呢?
看图:图上画的谁干什么?
3、这么大一片桑园,满是桑叶,你会想到什么?
4、摘完了桑叶,是为了养蚕宝宝。除此之外,还要干什么?
5、请同学们看插图:图上有什么?
6、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吗?
7、就背着锄头,去地里干活。晚上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他们才背着锄头回家去。
8、读的过程中你发现这段押的是什么韵呢?
(三)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按照这种学习方法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你喜欢哪一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学习,哪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的的同学请举手。请你们到台上来汇报一下:
(1)我知道这一段一共有2句话。
(2)我知道这一段中把稻谷比作黄金。
(3)生:我还知道,虽然辛苦,但他们的心里非常高兴。
(4)我知道这一段押的是ang韵。
3、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学的第四小节。
(1)自然段也一共有两句话。
(2)你从“新制棉衣”和“笑盈盈”知道了什么呢?
(3)我知道这一段押的是ing韵。
(4)下面,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朗诵比赛,请一二小队起立读第三小节,三四小队读第四小节,比一比谁读的更有感情!
(5)咱们合作朗读,我来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
五.指导写字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农民伯伯啊,一年下来特别忙,特别辛苦。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学习“忙、辛、苦、年”这四个字。比比看谁写得最漂亮!执笔!
2、写字要做到:
一看二写三对照
看结构,定位置,找主笔
3、忙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高右低。看老师书写,注意在田字格中位置。竖点朝下回笔,小点朝右,竖直直的朝下,再推上去。点,横在点的下边起笔,竖折注意顿笔。
4、“辛”哪一笔在横中线上,哪一笔在竖中线上?
5、“苦”上短下长,草字头的两竖往中间倾斜,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往左倾斜,口字要写好上大下小。
6、“年”的“竖”在竖中线上。顿笔,撇短横,稍长一点的横,小竖,横在横中线上最长,竖中线上悬针竖。
7、然后让看一看同桌写的,如果你觉得他写的不错,就把大拇哥送给他。
得到大拇哥的同学请举手。哇,这么多小书法家呀!这谢课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呀!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农民伯伯一年四季的辛苦,同时感受到他们的快乐!同时还成为了小小朗诵家,小小书法家,背诵小能手!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文章中的农民伯伯一样,在辛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
4、田家四季歌
(绿色)春:花开草长
(红色)夏:采桑插秧 辛苦 ABB
(黄色)秋:稻谷丰收 快乐喜 洋洋
(白色)冬:棉衣轻暖 笑盈盈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爬天都峰的时间、地点、人物)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轻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4.学生练读,评读。
5.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4.学生分组讨论。
5.全班交流、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6.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我( )向峰顶爬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八、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一起爬 奋力 手脚并用 终于
老爷爷
作业设计: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 石级 铁链 似乎 发颤 奋力 攀登
终于 纪念 辫子 勇气 决心 意思 取得
二、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sìshì) 暑假(jiàjiǎ)
发颤(fā fà) 应该(yīngyìng)
三、选字填空。
纪 记 年()()住 日() ()念
作 做 工() 留() ()()业
相 像 ()声 ()片 好() 照()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 望:啊,峰顶这么 ,在 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 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 ,暗示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能告诉老师你们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吗?
2、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别的有钱的或当官的站在一起,你心里会怎么想?当别人瞧不起自己的父亲时,你又会怎么想?
3、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看看鞋匠的儿子林肯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林肯头像)
二、直奔重点,精读课文。
1、学生找出参议员心态变化的词语。 导语:林肯,一位鞋匠的儿子,出身贫寒,却当选了美国的总统。可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他们自恃所谓上流社会优越的'人,对林肯进行了嘲讽,可最后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课文中有几个词语在描写这些议员们的心态,这些词语构成了一条心态变化的隐线,你能准确的找出这几个词语吗?
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2、小组讨论: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独立想一想,然后把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伟大的人格魅力
3、重点品读林肯饱满深情说的三句话:
导语:课文中有几句话,充分体现出了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教师出示一段话。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学生练读。
(2)抓住三个“永远”再读。重点朗读三个“永远”。
(3)这段话中的三个“永远”分别饱含着林肯不同的情感。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这段话,看能不能从朗读中体会出来。
(4)交流三个“永远”分别饱含着的情感。(板书:博大胸怀平民思想)
(5)再读,在读中体会林肯的博大的胸怀。
导语:是的,作为国家的总统,当被别人羞辱时,还能表现出如此博大的襟怀,不能不令人佩服和感动呀!这时,整个参议院陷入了一片静默。林肯接着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和所有的参议员分别说了一段话,请学生找出来自己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1)学生朗读这两段话。
(2)指名读。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并板书:聪明智慧 真诚宽容
(4)师结合板书小结:正是因为林肯具有平民思想,具有这种博大的胸怀,聪明的智慧,宽容和真实,正是因为林肯这种伟大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参议员,彻彻底底地征服了每一个人,让议员们的心态彻底发生了改变,让自己成为了伟大的总统。
4、同学们,试想:你觉得当时在场的参议员听着林肯的演讲,心里在想什么?学生交流。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老师介绍小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
选读《哈佛学不到的人生道理》中P126《林肯的失败记录》,感受林肯能够作出如此伟大的成就,除了具有平民思想、博大胸怀、聪明智慧、宽容真实的优秀品质外,还具有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从而更进一步认识林肯这位历史的伟人。
四、朗读名言,结束新课。
最后,让我们以林肯说过的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师生一起朗读林肯说的一句话。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认字卡片,山水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指导整体观察图画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画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3、理解诗句。
4、朗读古诗。老师范读,指导朗读,老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读准字音,指名认读。记忆字形,小组讨论:这些字怎么去记?
6、写字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竟猜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惊、无、近、来、还、人”
2、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
3、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4、复习巩固
三、指导书写
1、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异同。
2、按笔顺书写。
四、举办猜谜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