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

2025/08/15心得

此篇文章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 篇1

承蒙老师的信任,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荣幸。我们孩子能走进341班这个快乐的集体,能遇到用心用爱教导他们的老师,这是他们的缘分,更是他们的幸运。在此,作为家长,我要说声:“吴老师,辛苦了!感谢您这五年的陪伴与教导!”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几点感受和各位家长交流交流,如有不当之处也请大家多加指点。

很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且家庭教育这是一项大工程,往往是一个斗智斗勇、劳心劳力的过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该怎样去培养?他们和我们那一代不同,我们那时只需养,育是老师的事。而现在的孩子既要养,更要育,不仅要育德,还要育才。所以现在的孩子家长都是压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阶级矛盾突出。该怎么让他们健康健全成长,我也一直在摸索,不过我从静怡的养育之道上还是有所收获的,现在就从一些琐碎上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快乐是学习的前提

静怡刚上一年级时,其实是一个羞涩、内向的孩子。刚入学一个星期,我问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课玩些什么游戏?”她说:“没有交朋友,我下课就坐在座位上看他们玩。”这下我意识到出问题了,一个没有朋友不会玩的孩子有什么快乐而言。长此以往,一旦养成了孤僻的习惯,可能终身难改。所以我温和的告诉她,每天都要和同学们玩游戏。而我每天都会和她交流怎样和朋友们玩,他爸爸也身体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对猫等游戏。我一直认为快乐是学习的前提,不快乐逼迫式的学习,难有成效难以坚持。五年级,有些孩子已经出现厌学情绪了,当孩子们不喜欢学习时,我们家长可以另辟蹊径从玩上加以引导,当你们有共同语言了,作为家长你的话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个孩子的优势

一年级的静怡其实学习上问题挺大的。那时每晚她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妈妈,我不懂!”因为幼儿教育我们崇尚的是“无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与课本有关的东西。进一年级时,1—20她数不顺,识字不到10个,而她也不是别人口中所说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级的期中考试,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悦中时,我家的静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试卷惶惑着看我,还是那句:“妈妈,我不懂试卷的意思。”我笑着问她:“闺女,你是不是觉得你挺笨的.?”那时她哭了,这么小的孩子其实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给她讲了个“笨鸟先飞”的故事。我告诉她,当你不如别人时,唯有比别人努力。相信这句话现在应该已经深植于她的心里。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只重过程轻结果。不管是她参加跳绳比赛,干部竞选还是大大小小各类活动,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认为你尽力了吗?”如果她点头,我一定会对她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有朋友可能会问:“不问结果吗?”我认为只要尽力了,结果一般都会好,就算不好,尽力了,还有什么值得苛责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来和别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难道不值得称道吗?这是我在带静怡之道上我认为做的最成功的一点,因为她够努力,所以我不担心她今后的学习,甚至不担心她今后的人生,因为努力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长

1、学会放手

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万别替代。有专家曾说过当妈妈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让人放心。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静怡读小学到现在我几乎没给她整理过书包,但是她的书包整理得整整齐齐。我很少叫她起床,只丢一个闹钟给她,她几乎不迟到。周末去上特长班,这两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车也没出过篓子,向陌生人问路比我还顺溜。作为家长其实我们需要适时的放手,其实怕这怕那,将她时时拥在怀里,才是一辈子的风险,因为你可能将他养成一个巨婴。当然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家长一定要默默的监管和评估。

2、做有原则、有底线的家长

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让步,比如逃避责任的撒谎,又比如说挨批评时摔东西甚至离家出走,遇到这种问题我是主张家法处置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惩罚的目的不是发泄自己的怒火,关键是让他们没有第二次,所以我们应该理智、妥善处理。

3、聪明沟通,做民主型家长

孩子长大有主见了,做家长的不可能让他们什么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么都由着他们性子来。因此很多时候沟通、交流就尤为必要。以这次学葫芦丝为例,前两天静怡回来就说不要学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说葫芦丝不止一个调,要收很多钱,都不学了”我是这样和她说的,付钱是我们大人的事,如果难以承受我会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虑的是,你喜不喜欢学?你会不会坚持?会不会尽量学好?还有授课的老师适不适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会支持你,只提一个要求:尽量学好!如果你不想学,也要找一个说服自己和妈妈的理由,我们就退出。今后不管做什么千万别说别人这样,我也这样,要学会理性分析。这就是这次葫芦丝事件我们沟通的结果,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要一味的去依顺孩子,但也要听听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应该民主,选择一种有利于他并双方都认同的意见。

最后,我们作为家长,在养育之道上一定要摆正心态。忌溺爱,因为你生他养他并不欠他;忌唠叨诉苦,因为你要生他养他,他不欠你。这样我们才能平等对话,爱的天平才不失衡。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 篇2

在教育孩子上,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一样看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的孩子。下面我谈一谈我的育儿经验。

1.足够的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所以我每天规定孩子晚九点之前必须睡觉。早六点半必须起床。让孩子有个良好的作息时间。

2.每天放学回家自己安排写作业的时间。

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看电视,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己也看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做完作业一定要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3.学会跟孩子交流,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谈一谈幼儿园有什么趣事,妈妈单位有什么新鲜事。

通过交流能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4.经常带孩子去书店买书,让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孩子有时候问的问题大人也无法回答,比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水星上有水吗?让他在书中找到答案,孩子非常开心。

这样就培养他从小爱学爱问的习惯。

5.对于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家长一定要坚决地说:“不”。 不能有丝毫心软。别看孩子小,他们也会察言观色,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要尊重孩子,不要强求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 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指责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保持意见一致。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儿子长大了,做事很认真,时间观念很强。看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个加班如便饭,早晚见不着面的妈妈,我确实很少有时间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当很多家长在为孩子该报哪个辅导班而焦虑时,我往往都是近乎于麻木的那个,以至于女儿到大班只学了一门绘画课,其他也没有什么特长。说到教育孩子,我能够分享的就是我经常和孩子聊天,经过交谈,用一些通俗的语言,去解释孩子无法理解的现象或者道理。

和孩子谈时间。女儿做事动作慢,教师都说她是适合过慢生活的人。尤其早上起床,大人们都在争分夺秒,她上个厕所还得玩半天,一点时间感和紧迫感都没有,我就研究如何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形象的概念。于是晚上睡前,我和女儿躺着聊天,我问她对时间有感觉吗?什么叫时间?她说没感觉,不明白。于是我告诉她,时间仅有三天:昨日、今日和明天,我们每个人都乘着一列火车,火车飞驰向前,方向是从今日到明天,到了明天以后,今日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我说今日晚上我们将乘一夜的火车,等一觉醒来就到明天了,而今日晚上谈话的时间就再也没有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女儿醒来问我,“妈妈,我们乘了一夜火车,到明天了吗”,我说是的,明天变成了今日,她有点悲痛的说,“过去的那个今日再也没有了”。我告诉她”过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回头,当我们在谈话时,时间已经飞快的跑没影了,必须要抓住她,你要跑的比她快”,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明白至少在她心里,已经对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性有了形象的概念,平时再跟她谈时间时,就没那么费劲了。

和孩子谈内心。有一次吃饭,和女儿谈到好与坏,我问女儿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女儿说长的好看就是好,不好看就是坏,我告诉她好坏不能看外表,更要看内心,她疑惑的问我“妈妈,什么是内心”,我指指她的细心脏和小脑瓜说,内心可不是指心脏,而是指你小脑瓜中的想法。我们要从一个人的思想去评价他是好是坏,比如说小偷偷东西能够认为是坏人,但他偷东西如果给饥饿的孩子或者老人吃,又体现他有爱心的一面,又能够认为是好人,所以要根据他的内心综合评价。女儿说,“我明白了,姐姐经常欺负我,可是她又会陪我玩,她内心又好又坏”,我笑了,小家伙还挺懂得举一反三。那之后,她谈话中经常都会用到“内心”这个词,一个5岁的孩子开始谈“内心”,我想,她的内心已经开始丰富起来。

和孩子谈苦乐。女儿喜欢吃榨菜,尤其喝粥时吃榨菜。为了不让她吃多,一碗粥我只给她一根榨菜,让她自己安排怎样吃,我告诉她有两种方式:一是先把榨菜一口吃掉,先痛快痛快,后面光喝白粥;二是喝一口粥吃一口榨菜,平淡的吃完。她说“妈妈,我想这样安排,我先喝粥,等到最终一口粥时,我就着榨菜一下子吃掉,好美味啊”。原先女儿有这样的毅力,能够一向忍受着榨菜的诱惑,喝着白粥。本来那碗粥她是不想喝的,但为了吃到榨菜,她还是坚持喝完,最终美美的享受了一口。我告诉她,人生很多事都是这样,先苦后甜,要经历很多痛苦,最终才能够获得欢乐的感觉。她说“妈妈我明白,就像上学,我们先上初中、上高中,很痛苦,但等我们上大学就欢乐了,因为大学像个乐园一样”,我说那你以后是不是要好好学习不怕吃苦,她很坚定的说“恩”。

经常和女儿聊天,我发现她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情商不断提高,日常表达和表现力也在不断提高。当孩子遇到不解时,家长不是逃避说“这个你不懂”或者“你还小,长大就明白了”,而是要结合生活中的.小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去解释这些抽象难以理解的事物,从而让孩子脑海能留下初步的印象或者轮廓,当她再碰到类似事情时,她的理解力会让你想象不到。

多和孩子聊聊天,你会有惊喜的发现。

11月28日在贵校参加了初中一年级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任课老师都非常重视。王校长详细介绍了十中建校以来历年的大事记,并介绍了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优秀的教研团队。三位主课任课老师也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学生们在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当前我校的教育形势,使我深切的感受到对孩子教育的紧迫感。初中一年级的学习成果以及行为习惯都将影响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认为在初一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使她们的初中学习和生活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 篇3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孩子已成为三年级的学生了,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爱提问题,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说起孩子大概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有幸学校能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家校合育有机会和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教子心得,交流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和做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不可能时刻保持冷静态度,有时候也会为孩子的不懂事生气,或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担忧,每当遇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没有更好的引导方法。

自从通过家校共育,学校老师家长共建交流平台,使我和孩子都有了很大进步,没有了和以前那样孩子一不听话就大呵小叫起来,孩子也是有一个上课老师反应说话,连进校值日的家长也给我反应上课坐不住交头接耳,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真是让我不知道如何用什么方法去改掉他那些不好的习惯,真得是让我感到有了很大的压力,通过学习优秀家长的教子心得,使我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思路,调整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还有通过班级积分实施以后,孩子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也是通过我们三三班老师家长互动互助以及她们的影响鼓励下,积极参与亲子日记才能坚持写了下来,这得感谢老师感谢三三班家长们,像候昭璇,辛羿诺,楚奕菲妈妈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为班级付出的太多太多,老师的辛勤培育,无怨无悔的付出,让我们感动,我们有不懂的遇到困难,就说写亲子日记要求写电子版,由于文化成度有限,她们也是给了我们很大帮助,衷心的感谢她们,家校共育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一切为了孩子们。

总之,要充分发挥老师家长孩子三个积极性,合力真正把孩子培养成学校家长满意,祖国有用人才,让我们家校紧密合育,取得更好成绩!而加油努力!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 篇4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 篇5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